[优选]三国演义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的古典小说,他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说到: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策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他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小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各尽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虽有这些人物,但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书当中所描述的英雄人物。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我想大多数人会说是的,他当然是英雄了!刘备自己很清楚,如果没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跟自己打拼,那就很难成就他的千秋霸业。于是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同他共谋大业。前两次诸葛亮不在家中,外出旅行,这是他扑了空,第三次他去时,正赶上诸葛亮睡午觉,刘备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耐心的等待,正因为刘备的谦虚,明智,以及诚心诚意。打动了诸葛亮并使之出山帮助刘备成就大业。况且曹操也说过刘备:“今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可能不是英雄,当然他也有不足的地方,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这时大家可能想到了另外的一位军事策略的人——诸葛亮。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非常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縻,他的所作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我认为他也是英雄。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评论一个人是好是坏,因为是好人还是坏人是胜利者裁决的,这难免对其他人不公平。
所以我心目中的英雄应该是聪明绝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如孔繁森,刘玉儒,任长霞。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才增添了色彩,我们要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家长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一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一个扑朔迷离、疑问重重的年代;三国,一个令人神往、轰动几世的年代。三国,它是一段言不尽,说不明的奇幻历史。
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时,我还只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说能看懂许多字,但却不知其意。就这样,一直到了四年级,我再次观赏了这本名著。从前笼罩在心间的浓雾变稀了,文章大意也悟出了许多。如今,我又翻开了这本陈旧的书,打开尘封的记忆,畅谈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段诗句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三国。或许,这正是三国的一个写照吧。说到《三国演义》,也许有人佩服诸葛孔明的足智多谋,感动关云长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园三结义的情切。而我却对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情有独衷。也许有人不解,认为曹操不过是个奸雄、枭雄。而你们却忽视了曹操的不凡才能。曹操门客众多,这无不是表明了他任人为贤、知人善任么?曹操的.军队如此之雄大,这难道也不是表明了曹操超人的领导能力么?曹操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意气洋洋,踌躇满志,旌麾南指。三国时期,“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然大多旋起旋灭,而后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实力最强,据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终一统的基础由此而奠定。这怎么不说明曹操的政治手腕与军事能力超乎寻常呢?曹操上任济南相后,罢免了八名依附权贵,贪赃枉法的县级官吏,又下令拆毁祠堂,禁绝祭祀。一时使济南的社会风气改变不少。迁都许昌后,曹操立即招募流亡农民,利用荒地屯田,后来又让军士屯田。曹操还大修水利,推广种稻,使中原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不正是体现了曹操的治世本领么?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这正是曹操的人格风范。这种人格风范,气势恢宏,君临天下,是他成为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内在决定力量。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纵然是稀世伟才,但他也有不足。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见其“奸”。他曾狂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见其“恶”。
有道是,大丈夫侠肝义胆,应擒日月,斩星斗,做一番轰轰烈烈、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只有这种人才是真的英雄,才会有号召力,才会席卷英豪天下来。这般,曹操不正是英雄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他是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是凌云壮志的政客,他是用兵如神的宰相。他是个善恶共存的奇幻伟才。
品淡茶,依坐窗前,手捧一名著,笑谈风云人物,纵观三国之变幻。悠哉!悠哉!
三国演义读后感4
自从读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三国英雄也明白了很能多故事,如刘备、关羽、张飞、袁绍、曹操《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关羽温酒斩华雄》但是令我受益良多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了,董卓在汉山横行霸道,有一次令华雄到袁绍寨前挑战,袁绍派名将俞涉、潘凤出击,谁知都被斩了。关羽请战,却因关羽只是马弓手被袁绍大骂。曹操却酾上温酒让关羽壮胆,关羽要求先战后喝。关羽果然斩了华雄,而且回到寨时酒还尚温,曹操大喜。
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一段写的栩栩如生,仅用几个词就写出了当时的激烈场面,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是这段的`点眼之笔。“酾”“提”“掷”更写出了关云长的英勇、大胆。这也正是“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可见关羽比那些认为厉害的人要强好多。
《关羽温酒斩华雄》让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只看表面和他的职位定一个人的才能,而且不能只欣赏地位很高的人,因为他们不必须是最棒的,或者真正的人才。天才在一些不起眼的人群当中,可能他的才能比地位很高的人强记多了,却只是还没被人发掘出来。这个故事还告诉了我:做人就务必做像关羽一个勇敢、有胆识、有自信、雄心壮志,不能贪生怕死、胸无大志。让我们也来当上个“小英雄”!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十分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但是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于是,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又放在桌上说:“等我杀了华雄再回来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连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此时,杯中的酒还是热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学会了一些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小学,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住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勇猛无敌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初中,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不受之天者”。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所喜爱的蜀国猛将张飞,在当阳桥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场景令我钦佩不已。他智夺瓦口,义释严颜,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对蜀国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他便头脑发热,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与之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则完全是另一种心态。他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最终把诸葛亮拖死在五丈原。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国战场上虽然尔虞我诈,“硝烟”弥漫,一不留神就可能丧命。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造就了这些充满智慧、性格迥异的历史人物。正是他们,使我深深地恋上了三国。
三国演义读后感6
读完了《三国演义》,我心的满腔热血忍不住爆发出来。这一本流传古今、震惊中华的历史小说,让我真正学到许多英雄气概。在这200多个人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人应该是刘备了。
刘备身为皇家后裔,但他一点权利也没有,就是以卖草鞋为饭碗。在一次偶尔的机会中,他认识了关羽、张飞,并三人结义,一起干出一片事业。“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求同年同月死。”这是英雄气概们的声音。后来刘备又得诸葛亮、庞统、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能人。一下子摇身一变成为君主。他统领的蜀国每一日都比前一日更富强。这就是刘备,一个会用人、有理想、有抱负、为老百姓着想的英雄。
比起刘备,他的儿子刘禅可就窝囊得多。刘备死后,诸葛亮接下大权。过了好几年,诸葛亮也死了。蜀国在刘禅的手下日日夜夜的衰退。老百姓们的生活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没有哪一个人是不叫苦不迭的。而刘禅只是在宫里吃喝玩乐,享尽酒色。最终,蜀国投降于魏国。刘禅也身败名裂了。所以大家说他是无可救药的阿斗太子。
这一组鲜明的父子对比,更能显示刘备的英雄气概。
再说关羽,他为人忠义。“只降汉,不降曹”是他在曹操的蛊惑下说出来的话,尽管曹操摆弄酒色来诱惑他。可他就是没上当。本来曹操是想用赤兔马来收买他,他也没上当,也只是把它当做寻找刘备和张飞的工具。尽管他斩颜良、文丑已经报答了曹操。可在华容道,他又因为过五关,斩六将给曹操造成巨大损失,又放了曹操,造成曹操并没死于赤壁的后果。我认为关羽是讲义的英雄。
相反,吕布这个人虽然武艺十分了得,但见利忘义,一看到董卓给他赤兔马,看到给他的金银珠宝和绝色美女,他就忘记了丁原对他的养育之恩,一刀便刺死了自己的养父,投随董卓。并帮助董卓胡乱天下,颠倒是非,一有对董卓谋反得人,他必杀死他。最终,他获得了应有的下场。
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位汉奸,阴险狡诈成为他的惯例。可他在我的心中,也是一名英雄。
在赤壁大战中,曹操费尽心思招来的几十万士兵和几千艘战船被诸葛亮和周瑜的计谋一下子就泡汤了。他只能带着剩下的几百名士兵和文武百官一起仓皇而逃,由于路上又遭到赵云、张飞和关羽的攻击,只剩下不到300人。但曹操定没有气馁。他又重新鼓舞旗帜,重新招兵买马,不过几年,又建成了一只大部队,最终成了最后一个灭亡的侯国。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好汉英雄:张飞的直爽、张辽的执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巧用兵法等等等等。正是这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刻画出了这本惊世骇俗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值天下大乱之际,三国多少人物,吾独爱曹操与荀彧。
曹操何许人也,刘备对其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的话,令三国群雄无不胆寒;他的计谋令三国势力无不胆丧。对于曹操来讲,最为经典的战役便是官渡之战了:曹操真是诡计多端啊,袁绍阵营阵脚乱了还没败,他就喊人家败了,袁绍阵营听到的都以为袁绍败了,曹操阵营听到袁绍败了,奋力斩杀建功立业,所以这就是曹操以少胜多的由来;曹操善于攻心,单纯的袁绍自然不是他对手,由此让自己的势力一举成为了三国最大势力。诸葛亮在和东吴商量对敌政策时如是说道“如今十分天下,曹操独占七八,留给其他英雄的用武之地已然不足二三”,可见曹操计谋之超群,用心之狠辣!
说起曹操,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一个一生忠于汉室,却匡了一生汉贼之人——荀彧。这么说吧,荀彧是曹操从揭竿以来最受器重的谋臣,没有之一,纵然是遗计定辽东的郭嘉、献计火烧乌巢的`许攸与他相比也是万万不如;在议事的时候荀彧永远排在文官之首,曹操南下打陶谦、刘表时荀彧永远坐守北方大营,道理和刘备入川派诸葛亮守荆州一样,保护大本营,一身傲骨、一生智计、满腔报复却还是个忠义之臣,食汉禄、受国恩,荀彧骨子里是一个汉臣,我对荀彧这个人物的尊敬不下于诸葛亮,且曹操对其评价为:“荀彧,吾之子房也”,以张良做比,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但在最后,曹操手下想让曹操封王,曹操把这事说给荀彧听,问他想法如何,荀彧原话是: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谦退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之后荀彧在满朝文武面前站出来厉声怒斥的时候(满朝文武,无一骨节矣),他的人生就已升华,没有了遗憾,连皇帝都在摇尾乞怜。因荀彧的极力阻挡,曹操不得不让程昱送给荀彧这个多年老友一个空的盒子,荀彧看完之后,仰天大笑中,自刎而死。他荀彧是大汉最后的脊梁,孟德没错,文若也没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如一杯陈年的女儿红,需细细来品,但是再品一遍却是回味出不一样的感觉,它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以及对战争与和平年代的思考发人深省。就似杨慎在诗句中讲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英雄也好,奸雄也罢,都不过是后世之笔墨矣,但在这段历史之中,吾独爱曹操与荀彧矣!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 三国演义》 读后感04-11
《 三国演义》读后感12-13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2-03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8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8
《三国演义》读后感08-02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2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3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04
小学《三国演义》读后感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