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3-07-27 13:24: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精品(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读后感精品(15篇)

红楼梦读后感1

  当时间湮没了河流,当历史黯淡了天空,在大唐昌盛繁华的背景下,永远有他冲天的豪情,不灭的风采,我想到了李白。

  他,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不合于现实的社会,以酒为伴,引月为友,凌乱的舞步中影子相随,豪迈的歌声中孤月徘徊,沉迷其中,他、月、影三人行,不再孤单。

  他、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不畏贵妇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朝廷的光点,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廷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

  感谢上苍,让我认识了这位追求不羁,众人谄媚,他却还在梦游天姥的李白。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游遍了名山大川,览尽了仙踪神迹,不满于俗世的景上倚丽,飞上九天一睹仙境的风光旖旎。梦游天姥,他见到了他想要的世界,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醒时,也只能恍惊起而长嗟,感叹自己是李白了。

  真不愧是李白,仙人般的李白。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他超脱了尘世,不再屑于当年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富贵却拘束的日子,走过了通天蜀道,不为尘世所累乘风归去,站在云端,俯视兴也苦,亡也苦的人间,感慨兴也是大唐,亡也是的大唐。

  真不愧是李白,狂人李白。

  噢,这位青莲居士,飘逸的青莲居士,在历史的车轮驶过了一站又一站,在他真的长醉不复醒,在他既是李白又是诗仙的时候,他浪漫地穿越了古今一千年的荣辱兴衰,他穿趣了天地八万里的悲观离合,他住进了千家万户。

  噢,这位仙人,他走进了明月,化作一片银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思乡之人垂泪,他飞入塞外,化作一阵长风,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会怀古之人悲叹,他跨入天际,化作一片孤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使送别之人伤怀。走入了史册,用自己走过的痕迹,阐述了自己的人生。

  他,李白,诗仙,青莲居士,他选择了飘荡的生活,似一片青色的蓬飘荡在天地间,铸就了他不朽的诗篇,点燃了他熠熠生辉的生命。

  他,狂人李白,住进了《唐诗三百首》,也注定成为其中夺目的一颗星星……

  真不愧是《唐诗三百首》,造就了如此放荡,如此飘逸,如此潇洒,如此浪漫,如此多情,如此狂妄却又如此完美的仙人李白。

红楼梦读后感2

  你说暗香浮动,刹那光芒;后来玉殒琼碎,疏影横窗。

  宝黛初遇,冥冥中应了前世的约定,两人惊异对方那熟悉的面容,却不知,伊是何人?黛玉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而宝玉,仍是那个风流倜傥的混世魔王。精致的飞檐,在风中优雅地翘着,刻着绮丽的花纹,无言倾听尘世那无休无止的纠葛与喧嚣;古典的青瓦静静卧在空中,没有琉璃那么华丽的.色彩,却在月光下折射出柔软的质感,等雨滑过时那细腻的视觉。府门口的两个石狮蹲坐着,凛冽地在无形中制造出气场,属于贾家,属于荣、宁二府永久的威严。府宇间雕梁画栋,院里园里更是一片花海。贾家这般奢华,宝玉黛玉都被贾母所宠爱,而府内各人都平平安安,快乐幸福,宝黛二人的这条路就是宽阔的大路,看上去没有任何险阻与艰辛。

  你说窗外海棠,锦屏鸳鸯;后来庭院春深,咫尺画堂。

  宝钗或许是宝玉黛玉的羁绊,黛玉葬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诗不知哭痴了多少人,为黛玉的悲情;宝玉传帕,“横也丝来竖也丝”,这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包含的只有思念,是宝玉的深情。宝玉黛玉这一路如此坎坷,路上,陪的人也是走的走,散的散。元旦探亲落寞,因贾政满脑子的荣华富贵,垂泪见过亲人而别。金钢含恨跳井,因王夫人落后的封建思想,不堪羞辱而化作冤魂。鸳鸯抗婚阴影,因贾郝三妻四妾的腐败观念,心理受到沉重阴霾。迎春误嫁委屈,因贾郝虚荣慕利而又贪财,从此被丈夫打骂。败俗的封建社会思想已害了不少人,贾府开始由盛转衰,宝黛身边的人也渐渐失散,或许这条路的尽头,是家破人亡。

  你说彼岸灯火,心之所向;后来渔舟唱晚,烟雨彷徨。

  从宝玉丢玉那一刻起,宝黛二人就即将分离。宝玉开始变得痴狂,而黛玉则是一病不起。宝玉成亲,贾府放出风声新粮是黛玉,可敏感多疑的黛玉怎会被蒙蔽,一个丫头告诉她,宝二爷迎娶宝姑娘,黛玉回到潇湘馆后,几日下来气息奄奄,焚了诗稿,看着它们渐渐化作灰烬,最终喊出了那句话:“宝玉!宝玉!你好……”宝玉成亲,黛玉归天。他们是被封建社会拆散、分离,梁祝最后化作彩蝶,比翼双飞,宝黛却是阴阳两隔,杳无音信。后来,贾府被抄,曾经兴盛的贾家已经衰落,那标志着封建社会思想的沦亡。最终贾母归天,宝玉中了举人后出家,看透了红尘。一曲终了,躲不过的悲局。宝玉不再是宝玉,他是仙家的僧人;而黛玉,她是天上的妃子,潇湘。

  你说霞染天光,陌上开花与谁享;

  后来烟笼柳暗,湖心水动影无双。

红楼梦读后感3

  一千个人读《红楼梦》,能读出一千种《红楼梦》。就我个人而言,喜欢这部书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它的复杂性。

  例如,即使是作者最偏爱的主要人物,其人也不会十全十美,作者会有意刻画其缺陷,并不掩饰。

  比如男主角贾宝玉,虽然在书中他比绝大多数男人更尊重女性,但他所尊重的女性也是有范围限定的。年轻未婚美貌的女孩子,才是他欣赏的核心目标。

  当今舆论中,“家暴”是个大污点。而贾宝玉对女人就有暴力行为。丫鬟来为他开门晚了,他就怒了,用脚狠狠踹她,导致袭人被踹得咳血,肋上青了碗大的一块。

  贾宝玉发现对方是袭人,才有点后悔,但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大错,还笑着与袭人打趣。如果他踢的不是袭人,而是哪个小丫鬟,那就更是连一点后悔都不会有。

  又比如女主角林黛玉。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还说要为惜春作画起了个名字叫“携蝗大嚼图”。这虽是玩笑话,但也有些刻薄了。

  上面说这些,不是意在“黑”男主和女主。在《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都是可爱的人物,是能引起读者同情和怜惜的。他们不是坏人,只是未能“十全十美”。

  《红楼梦》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虽然喜爱、怜惜笔下这些人物,却也不会避开他们的缺陷。甚至可以说,主人公们无论再如何令人同情,都是有“原罪”的。

  书中极力描写贾府、大观园的繁华盛景,以及主人公们的吃穿用度之奢华精致,并不是为了炫富(对比一下,现在太多小说是为了炫富而炫富,作者以夸耀心态在写主角多么有权有钱),而意在刻画当时的贫富差距之大。

  刘姥姥就算出,大观园里姑娘们摆一场螃蟹宴,花的钱就相当于当时农村人一家一年的花销。

  而客观来看,主人公们真的能在道德上安然享受这些富贵吗?恐怕不能。

  古代诗文的一个典型讽刺传统,就是用权贵富豪的奢华生活,来反衬出贫富差距之大的`不合理。为什么《红楼梦》的结局一定是悲剧,而不可能是花好月圆的喜剧?原因就在这里:作者对这些钟鸣鼎食、锦绣荣华的富贵或许有留恋、有惋惜,但心底却也明白,这是有原罪的,所以最后结局只能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就连《金瓶梅》这种被现代读者当成“黄书”的,也一定要把男主西门庆写成死于中年的纵欲,死后家业衰亡,子女都绝了后。反而是西门庆的妻妾们,有些最后还出路不错。

红楼梦读后感4

  我恨生前未积缘,诗山书海伴流年无端坠入诗书梦,阅却三千烦恼文。——题记

  曾有人说过,将一本书,搁于小窗,任清风翻阅,亦是流年中的浓醉,醇香而清洒,而于我,独坐有风的幽窗畔,静心闲翻,亦是铭在岁月中的惊艳。

  世人俱赞《红楼梦》中诗词皆佳,然而又有多少人,入心地读过,入骨地思过,清浅地访过曹雪芹的心呢?惟有细细品来,才会显出别样的韵味。

  沁芳溪联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人赞之妙,妙于何处?此联不着一个“水”字,但笔起笔落之间,满纸便溢满了碧波漾漾。又如咏白海棠,林沁芳溪联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人赞之妙,妙于何处?此联不着一个“水”字,但笔起笔落之间,满纸便溢满了碧波漾漾。又如咏白海棠,林黛玉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被多少读者奉为绝唱,此诗之风骨,三分柔情七分愁,字字叩心,仿佛那一株白海棠就在那里,素白如雪,又凝了淡淡的幽怨,仿佛林黛玉也就在那里,如芙蓉含露,眉宇间是化不开的'忧愁。反观咏絮之词,薛宝钗词尾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短短十个字,却是字字珠玑,完美概括了薛宝钗的人物心性。人曰:“以我手,写我心。”然而曹雪芹,一生筑一梦,“以我手,写众心。”却亦能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境界。纵有“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的用心,却更因曹雪芹广览群书,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书,都是他的“掌上花,心头好”,所以,这一梦,才会穿越百年,令多少人沉于梦中,再难醒转。

  再读《红楼梦》,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牡丹亭》杜丽娘词云:“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多少人为红楼女儿的悲苦拿去扼腕叹息,清灵美玉陷泥淖,如一场戏,猜得着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看似这不是命——若是真正坚强有才,就应当在府中变故之际明哲保身,免受泥淖之污。

  然实则这确是命——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下,她们仅会吟风弄月,多愁善感,在家族靡溃之际,所能做的,仅是耳耳,有的流浪四方,无处为家,有的香消玉殒,魂归离根,锦绣年华付与断壁残垣……

  有多少人,沉醉于这一梦中,就这样眷了一生,念了一生,反却韶华空落,生了那满腹愁肠。只有书读百遍,其义方得“犹抱琵琶半掩面”,多少人穷极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信手翻书,浅吟而铭的,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那么,请托起一本书,无惧于波涛汹涌,自有山水相迎,读书,缘何?不过个中冷暖君自知,若有至淳、至真的气质与作为,便可在菲薄的流年,给自己找一方憩息的天地。

  潇湘馆联云:“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也不知林黛玉独坐潇湘幽窗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然而我不必去想,在暖暖的落阳下,只是独坐一方角落,“幽窗读罢心已静。”

红楼梦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红楼梦》。这本书主要讲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书中“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说的都是林黛玉。林黛玉才貌双全,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却很多心,整日想不开。有一次周瑞家的给贾府的姐妹们送花,由于顺路,周瑞家的先把花送给了其他人,最后才把剩下的两朵给了林黛玉。而林黛玉却觉得是别人挑拣后不要的才给她。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竟如此自卑。林黛玉对于别人的话总是往不好的那一方面来想,结果就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愁眉苦脸,以泪洗面。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史湘云,她为人直率,大大咧咧,做事基本不思考。虽然史湘云有很多缺点,但是她活着很快乐。何必像林黛玉那样自卑自怜呢?

  有一次,贾母和大伙去看戏。贾母看完了戏,很可怜一个戏子,就多赏了她一些钱,转头对众人说这个戏子很像一个孩子。众人都点头,但谁都不敢说出口。唯有史湘云笑着直接说了出来,是像林姐姐。林黛玉认为别人是在嘲笑自己像戏子一样卑微,回去大哭了一场。当时众人并没有恶意,只是实话实说,没有别的深意。林黛玉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想不开。

  我想起班上我的好朋友小林。话说我们班的女同学都很手巧,编绳还会编花样。于是我就去学了一套,然后兴致勃勃地要去教小林了。可是小林天生手指笨拙,编出来的绳子,要么是打节,要么就是缠住了自己。我们都笑他。可他也无所谓,和大家一起嘻嘻哈哈。就这样大家都很喜欢和他玩。像这样豁达的人,活得就很轻松自在。

  班上还有另一个同学小黄。因为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太好,说出来的词句闹出了一些语病。大家觉得很有趣,就忍不住笑出声了。他会怒发冲冠,眼睛里布满血丝,呲牙咧嘴,拿起自己的铁铅笔盒装出要砸人的样子。看他这副模样,全班立刻收住了笑声,接着他就趴在桌子上痛哭起来。同学们都哭笑不得,忙去安慰他。只要有人笑,他便觉得是在嘲笑他,这样谁还敢和他谈笑?

  从林黛玉身上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豁达开朗的人。当别人说自己好话的时候,应该谨慎谦虚,不能骄傲狂妄。当别人和自己开玩笑,一笑而过就罢了。如果真有人恶意说自己,你狠狠还击过后就可以了。活得阳光快乐,不要沉浸在别人的评价里。整天猜想别人是不是在嘲笑自己,这种生活是根本没有意义的。

红楼梦读后感6

  打开中国文学瑰丽的宝库,寻求古典小说璀璨的明珠,我们找到的最夺目的一颗依然是《红楼梦》。轻轻地走进大观园,静静地聆听那旷远的“红楼”之声,在一个封建大家族崩溃的坍塌声中,我分明听到了一曲凄美的女性赞歌。

  阅读《红楼梦》,置身于一大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中,我体味着她们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悲哀,更叹服于她们的多才和美貌。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亮相之后,黛玉就成为整个红楼梦中最耀眼的角色,她虽然不像以往才子佳人中的“佳人”那样完美无缺,但在她纤弱的外表下,在她盈盈的泪光中,在她谨慎的举止间,我看到的是不甘于命运,不屈于家族权势,努力争取幸福的刚强灵魂。“世外仙姝寂寞林”的黛玉是那样的娇弱,更是那样的多才多艺。言谈顾盼之间流露着一个女子的聪慧,她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彬彬有礼地周旋于外祖母、舅妈、哥嫂、姊妹们中间。“多愁善感”却反抗坚决,寄人篱下而又不卑不亢,她的敏感不正体现着她的聪颖吗?吟诗、作画、绣荷包,无一样滞于人后,如此多才的女子,怎能不引人赞叹?

  “山中高土晶莹雪”的薛宝钗一走近我们的视线,我们就被她举手投足之间的气质所震撼,她骨子里闪烁着高出流俗的光辉和大家闺秀的气度与风范。虽封建正统思想严重,然而依然掩盖不住她超出男性的精明和睿智。她没有身为小姐的蛮横,对下人向来体贴,她虽不能说是八面玲珑,却是左右逢源,颇得亲人喜爱。贤淑美好的她又怎能不让人由衷赞美?

  说到王熙凤,“唯权是逐”、“唯利是图”、“凶狠机诈”是我们对她的印象。她行凶作恶时,自然引起人们愤恨、憎恶。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这位贵族家庭中的内管家,她的才能、机智、诙谐和欢声笑语以及对宝玉及诸姊妹的关心却并不让人反感。我们很难想象,红楼梦缺少了“凤姐”,大观园里有多少笑声不再荡漾。

  还有善良的平儿,温顺的袭人,豪爽的史湘云,刚烈的尤三姐,严正的探春,冷谲的惜春,柔顺的迎春,孤高的妙玉,俊俏的晴雯……这众多的体现着“人”的闪光,辉煌着人的价值的青春女子,用她们的泪水酿成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奉献于封建统治的祭坛。即使是悲剧,却也多了几分壮美。于是,在“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废墟上,崛起了一枝美艳的女性奇葩。

  合上《红楼梦》书卷,我依然沉浸在这部巨著营造的艺术氛围中,聆听着一曲女性华美的赞歌,耳边依然回想着宝玉诚恳的话语:“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红楼梦读后感7

  我喜欢《红楼梦》,喜欢它营造的那个“女儿国”,喜欢它那朦朦胧胧的情感世界,喜欢它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第一次翻开,揭起“红楼”一角,就见香烟缭绕,朦朦胧胧中,一位秉绝代娇容,赋稀世俊美的佳人正拨弦而唱红楼一曲,凄凉婉转、哀怨愁叠,刹时落红成阵,人似离魂。

  金陵一钗的林黛玉不单有古代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更有着令人惊叹的才华。潇湘馆清幽的环境,书房的格调凸显出她的高雅脱俗,加上有咳血的毛病,使她呈现出腮红压倒桃花的美态,就是这样一位病西施在母亲逝世后迈着三寸金莲一步步走入了爱情的牢笼——大观园,虽然我还是个中学生,不应对此作太多的感想但我还是对她的结局深表惋惜。贾府中的男子数不胜数,但她爱上的偏偏是个多情的种子——贾宝玉,这是她人生悲剧的'开始。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五彩石,为了还泪,一个化为女体,到人间为他倾注毕生的泪水,泪干了,也就香消玉陨了,这注定了林黛玉的悲剧。但上苍既然让她还泪,何必让两人一见便“似曾相识”,又何必再介入什么“木石前盟”,“金玉良姻”。

  林黛玉的情是专一的,她的心中只有宝哥哥一个,不再会正眼看其他任何一个男子,而贾宝玉不同,身边佳人如云,虽然心中也只有林妹妹一个,但却还流连着其他的女子,一个才貌可比黛玉有着金锁的薛宝钗,一个咬舌可爱有着金麒麟的史湘云……“都道都是金玉良缘”难道注定两人此生无缘?宝哥哥在黛玉心中的重要地位,使她有时也会“争风吃醋”耍耍一番嘴皮使她在众人心目中显得孤高自傲、尖酸刻薄,没有薛宝钗那样平易近人,但又有谁真正了解她内心那番寂寞,痛楚。

  林黛玉不会像薛宝钗那样提醒贾宝玉多涉及仕途,她没有那种封建的旧思想理念,她是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说的人,她追求的是另一种浪漫的境界。她的爱溢于言表,淋漓尽致。跟宝玉一起读《西厢记》,日夜守候在生病的宝玉床前……所以在宝玉心中黛玉更被认定是此生的知己,但她的行为在当时看来是一种“不向上”的表现,再加上身子带病,贾府的“家长们”就更加认为薛宝钗是贾宝玉的配偶,这便引出了一出“掉包计”,林黛玉也在这出戏中“香魂一缕随风去”。

  “女子无才便是德”。要说错,那么一开始的“似曾相识是”一个“错”,黛玉的才华是一个错,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更是一个错。

  掩卷沉思,为黛玉悲剧感慨之余,心中突然豁然开朗,其实这只是一个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8

  花了四十小时看完。从第八十一回到九十回这十章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文笔和其他的章节风格迥异,但第九十回后貌似又变得正常了点。近代很多学者专家认为,红楼梦最后四十回并非高鹗所续,他只是参与了整理而已。但最后四十回写的不尽人意大多数读者都把矛头指向高鹗,骂他的”续写”是狗尾续貂,其中包括著名作家张爱玲,甚至”附骨之疽”,”死有余辜”这类字眼都用上了……

  特地去看了老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结局,对比本书的结局,我觉得电视剧的结局更好。被抄家后,贾府便死的死,抓的抓,卖的卖:王熙凤病逝于囚牢中,死后被草席裹尸拖去葬于荒郊野外;宝玉被贾芸救出牢狱,提着当年黛玉送的琉璃灯,碰到被卖作娼妓的史湘云,当载着湘云的船要驶离岸边时,她撕心裂肺喊:二哥哥救救我,但宝玉除了痛哭流涕之外却也无能为力。惜春出了家,凤姐之女巧儿也被卖于青楼,幸得刘姥姥倾家荡产才将她救出。最后琉璃灯碎,宝玉目送押着忘恩负义之人贾雨村的`队伍消失于茫茫雪地,经历这些大起大落的他才了悟”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随后遁入空门。至此,每人都有了各自的结局。最后一幕雪地上的人渐渐消失的戏,真是点睛之笔!真将这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点得透彻了。

  而本书的结局似乎太过平淡:贾府被抄家,后又被特赦;宝玉因癞头和尚还玉后,才看破红尘跟了和尚一去不返;王熙凤在家中病逝;湘云觅得如意郎君却不久便守活寡……虽说大多数人物命运都以悲剧收场,但总感觉差点火候,没有大起大落让人彻悟之感。

  红楼梦包罗万象,被称作中国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从诗词歌赋到民间习俗,从建筑工程到医疗用药,以及食物,服饰,礼仪等等事无巨细,囊括无遗,给历史研究贡献了不少宝贵的参考资料。作品本身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看现在不论哪一部制作精良的古装影视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红楼梦的影子。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红楼梦,在中华文化遗产上该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

  很多人认为没有曹雪芹写结局的红楼梦是一大遗憾。我倒觉得未必,曹公自言:事若求全何所乐。如同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因为断臂,美却得到升华。红楼梦未完,却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所以有时啊,缺憾,倒不失为另一种美、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红楼梦读后感9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红楼梦》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被毁灭,人却又无可奈何,无法挽回这样的悲剧。正如那一僧一道告诫灵性已通凡心正炽的灵石:“凡间之事,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你还去吗?”顽石曰:我要去。

  这种“乐极生悲,好事多磨”的变故情节,在《红楼梦》中数不胜数。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红楼梦》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赋、灯谜、酒令、建筑、管理、道学、佛学、……做到了真正的“文备众体”,学术界公认的“百科全书”。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遗憾:“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有的时候,想看《红楼梦》有多期待,就有多遗憾;《红楼梦》有多不完整,就有多完美,就能让人流连忘返。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的无情。

  他把他的悲剧体验全部熔铸到《红楼梦》里,可是好事多磨,《红楼梦》终究没有完整版本,这个缺憾可能恰恰成了“天不从人意”。即使经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部分稿件遗失,之后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因贫病无医而逝。留与后世的只有八十回,我们默认的完整版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不只是著作《红楼梦》好事多磨,就连《红楼梦》里的无数人物都是好事多磨,天不从人意。最后大家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林黛玉整天为贾宝玉哭泣叹息,贾宝玉整天为林黛玉牵肠挂肚;林黛玉心里只有贾宝玉,贾宝玉他心里只有林黛玉。———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天不从人意的一条注脚,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

  香菱本来是一个乡绅甄家的大小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是,由于霍启看管的失误,导致香菱小小年纪被拐卖。霍启,就是“祸起”,暗示着香菱悲剧命运的开始。被拐卖的香菱,长大后被卖出当小妾,人贩子现将其卖给了冯渊,结果又将其偷卖给了呆霸王薛蟠。本想“好事多磨”,嫁到“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过上好日子。可是天不尽人意,被夏金桂虐待,最后因难产而死。

  袭人对人和顺友善,善于体恤他人,做事稳重认真,在大观园中人人佩服。本来是大家默认的贾宝玉姨娘身份,可是贾宝玉的出家,就注定袭人的愿望破灭。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众人的苦恼,往往缘于“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天不从人意”,人生如梦、如幻,让世人莫要执迷于人间的幻境。

红楼梦读后感10

  我最喜欢的名著是《红楼梦》,这本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示了贾府的由兴到衰,更妙的是故事的开始以一个美好的神话为首,为这部古典名著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这部古典名著在华丽的文字下,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一曲《枉凝眉》唱尽了人间悲欢。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尤其是黛玉葬花更深深地打动了我,林黛玉有着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世俗之人难以理解她的心思,“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

  《红楼梦》不愧是经典名著,读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感人至深。

红楼梦读后感11

  尝尝红房子。让我难忘的是弱小的林姐,她多愁善感,却对鲍哥有着特殊的爱;她体弱多病,却骨子里有一种自豪感;她虽然是个孩子,却有一种冒犯性的自尊。

  “黛玉”,顾名思义,总是穿着浅朱红色的粉末和绿色的衣服,使她瘦削而悲伤。她常常一个人。晚春,桃花凋谢,让人悲痛欲绝。也许他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这样做?独自一人,肩上扛着锄头走出闺房,悠闲地走向森林。她轻轻地把从包里捡来的花瓣倒进挖坑里,用锄头把它们埋了起来,泪水顺着她瘦削苍白的脸滚了下来,掉进了土里。加上她的悲伤,她带出了“农夫今天的花葬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埋葬了农夫?”我第一次见到红楼的时候不喜欢黛玉。她的嫉妒使我厌恶。我曾经把她比作身上长满荆棘的玫瑰,总是伤害好人,让气氛极为尴尬,但她没事。后来,我得知她小时候父母去世了,她被迫被别人关在篱笆下。但她的自尊心使她坚强而冷漠,她习惯于保护自己。

  我很欣赏黛玉对宝玉的迷恋。在过去,她是一株红色的珍珠仙草,受到仙人的悉心照料。此生,她来找宝玉感恩,也为宝玉担心。她得到的是“林黛玉烧手稿,打破迷恋,薛宝钗从闺房里出来,成为大礼”。经常到一些地方看书,我会为她温柔地珍惜:黛玉的结局太悲伤了。她患了很多疾病。临终时,人们给她洗澡,但还没洗完。他们只听到她断断续续的话:“包宝玉你好……”然后他光着身子躺在桶里,停止了呼吸。当老祖宗听到这个消息时,只剩下一具冰冷的尸体。他苍白的脸上,眉头仍然紧绷着。即使她的灵魂去了西方,她的骄傲依然存在。他说:“干净总比掉进沟里好。”黛玉把所有的诗和她床前珍藏的手帕都烧了。空气中,烧焦的诗还没有成形,黛玉用过的墨香却淡淡。

  我佩服黛玉的诗才。潇湘厅的陈设让我肃然起敬。当刘奶奶两次进入大观园时,她一个接一个地参观了每个房间。当她走进潇湘厅时,有一股书的味道。没有锦缎和罗帷之类的`装饰。只有文房四宝摆了一张桌子。她没有感到羡慕:“这是哪个公子的书房?”只见老祖宗听到话笑着回答:“哪里有问题!”!这是我孙女的闺房。只是她擅长诗歌和赋,不喜欢针线活。”黛玉即兴作诗的能力可以说是卓越的。贾元春从皇宫回来探亲。他离开时,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戴宇写了一些精彩的文章,得到了好评。他还为宝玉写了几篇文章,让我大开眼界。

  其实黛玉并不是自由的象征。她不想受封建思想的压迫。她用讽刺来表达内心的不满。虽然她多愁善感,但她反映了她内心的纯洁。她轻轻地唱道:“谁可怜春天一过,那些正在凋谢、满天飞舞的花,我不知道是花落了,还是人死了。”纤弱的身躯在风中微微颤抖,穿着一件蓝色的衬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尝过“寒塘渡鹤影,寒月葬花魂”的美梦后,我早已泣不成声。

红楼梦读后感12

  轻轻翻开《红楼梦》,细细品读,黛玉的美丽,才情和凄婉,如奇奇丽丽的诗句一般打动着我的心灵。

  黛玉秀外慧中,坦率真诚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十分……”是曹雪芹对黛玉容貌的细致描写。黛玉被宝玉称为“神仙似的妹妹”,被大家称为“袅袅婷婷的女儿”,大观园里没有一个人不惊叹她的超凡脱俗。

  黛玉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她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她对待丫鬟紫鹃亲如姐妹,情同手足,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向黛玉请教,黛玉热诚相接“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的.像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歌的做法和要求,把自己的诗集借给香菱,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

  黛玉天生丽质,才情如诗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十分。”黛玉不仅容貌像诗歌,还是大观园里真正的诗人。她怜花葬花凄惨红,她文思敏捷咏秋菊。她奇思妙想咏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她用“冷月葬花魂”,对“寒塘渡鹤影”又是多么的清新自然。元妃省亲之时,她大展奇才,写出“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春”的佳句,令众人赞叹不已。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漫步在黛玉的诗歌里,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绝望,看到的是“侬今葬花谁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的愁怨。

  “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黛玉寄人篱下,命运凄婉

  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曹雪芹“堪怜咏絮才”一句,不仅道出了黛玉的聪慧,也向我们暗示了她命运的凄婉。当黛玉听到宝玉即将和宝钗成婚的时候,她消瘦的身躯显得更加凄凉。潇湘馆里,病榻之上,黛玉拼尽最后的力气,焚烧诗稿,扯断于尘世的丝丝牵连,“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黛玉的美丽,才情和凄婉,如奇奇丽丽的诗句一般,打动着我的心灵,让我喜爱,让我敬佩,让我伤感。

  读红楼,品黛玉,一遍又一遍,永远也不厌倦。

红楼梦读后感13

  时光荏苒,今天,再走到这潇湘馆时,已是人去楼空,地上只堆着一个破碎的,沉重的棺木。里面躺着闭月羞花的你——潇湘。

  潇湘,你爱落红,江畔边你荷锄而归,采下一箩筐的残花。于是,你不也是一朵小花吗?你很安静,你喜欢静静的听落花的声音,喜欢悄悄地看花悄然落地,喜欢捡起落花,细数它那分叉的纹理,闻闻它留下的轻微的香气。看那荷锄而归的你,那一箩筐的残缺,不堪的花,正如今日躺在棺材里的你逐渐冰冷的`容颜。

  空对着,山中高仕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

  潇湘,你才华横溢,晓畅诗书。你爱宝玉,记得你们一同葬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记得你们在寂寞的夜晚对诗,由侍女相送,记得你们互增手帕,你们一起,你们的爱情故事有目共睹,所有人都认为你们会在一起,可,人终究还是敌不过天。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梦如兰,堪羡优怜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蘅芜的出现打破了这安逸的爱情,她处处不如你,她得不到宝玉的爱,达不到大家对她的祝福,她才华不及你,但是,她抢走了你的宝玉,抢走了原本属于你的幸福,抢走了你世界的一切。

  你输了,彻彻底底的输了,因为你的懦弱,因为你的优柔寡断,因为你保持你那份谨言慎行,最终,他把凤冠霞披戴在她头上,一顶花轿断送了你,也毫无疑问的断送了你们的一切……

  霜冷长河,蒹葭苍苍,伊人何在,独坐未央。

  蘅芜根本比不上你,但她的才华也仅次于你,你为何不振作,你为何要败于宝钗呢?答案不在你那一句“宝玉,你好……”而是你没有一个快乐的心,如果可以放弃你的优柔寡断,放弃你保持的那一份谨言慎行,放弃你所有的多愁善感人生纵使有多番不称意,但是,也不应该总想着他,做一个快乐的潇湘,做一个快乐的黛玉。如果你发现当初的负心人不是真的而是你亲手葬送了这一切,你心里有没有一丝悔恨呢?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火葬厂门口,你静静的躺在棺木里,待容颜成灰的那一刻,这应该是你是你知道“负心人”之后最想去的地方。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今天这潇湘馆已经不在了,但是,走到那个地方不免泛起了一阵涟漪,仿佛贾府还在,大观园还在,你们还在,原那红楼不过一场梦罢了。

  但世易时移,物是人非,人事早已不同。

  ……

  你说忧苦停息,寻芳清岗。

  后来落花丁零,水涸潇湘。

红楼梦读后感14

  奔着宝黛的爱情悲剧初读红楼,想着见识见识不同续写风格再读红楼,三读红楼本想做个公正的人,客观品评那些风流人物,却身不由己地跳过了数也数过来的主子们,被那些在主子和下人间“周旋”的丫头们吸引。

  自然得从宝二爷房里的丫头说起。想要痛快的人生,不如做个晴雯,且别管她长得有多俊儿,就看她的直性子,摔扇子是她,毫不掩饰地拿袭人未来的身份开玩笑的也是她,毫不留情地赶走偷镯子的坠儿的还是她。她有一说一、想什么就说什么,或许在那个耍心机与权谋的大观园里,她并不讨喜,但她确实活得自在。吃得了“带病夜补雀金裘”的苦,说得出“早知担这个虚名,我就真的动这个心也罢”的怨,没什么情绪憋在肚子里,人生自然痛快。或许有人觉得她就是被这刀子嘴、急性子害死的,但她的委屈既然懂她的人都知道,那又算什么真正的委屈呢?

  相比之下,袭人可就憋屈多了。王夫人的重视成了她的一种负担,天天劝宝玉读书,苦口婆心;想和她们一起闹吧,一是怕王夫人嗔怪,二是因为未来的身份不愿与宝玉太亲密,她稳得不得了,而谁又知道在她波澜不惊的外表下,有多少翻腾不息的苦水呢。这也是为何当她寄一切希望的宝玉一去不复返后她哭得如此死去活来的原因。但她注定不能解脱,念往日恩情,她不愿殉情贾府;想兄妹深情,她不愿自尽哥嫂家;念新配丈夫蒋玉涵的体贴,她不愿自尽蒋家。她就这样忍着,稳了一辈子,别人欣赏了一辈子,但也苦了一辈子。

  如果一定要在这几个丫头中选一个,那必定要选平儿。《红楼梦》的人物是很少能轻易界定好坏的,可唯独“俏平儿”成了众人眼中公认的好人。正如宝玉所评价的“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都能周全妥帖”,她既帮凤姐,又时不时帮帮贾琏,却谁也不依附,因为她明白,她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靠自己的.广结善缘,高调做好人。无论是“俏平儿软语救贾琏”,还是“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还是虾须镯事件,她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失心意,又不乏风度,于人于己都有了好处。都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既然“关系”这个东西客观存在,那我们为什么不和它做个“君子之交”呢?虽淡如水,但能为我们的人生推波助力是硬道理。

  红楼里的丫头还有很多,但既然是“梦”,又以“情”为主线,那些丫头们自然都逃不出一个“痴”字。有对主子痴的紫鹃、袭人,对公子爷痴的小红,对诗痴的香菱,更有为操守痴的金钏、鸳鸯……有痴病不打紧,关键看你痴的是什么,如果是可望可及的,那便大胆的痴吧,你愿意做晴雯便做晴雯,做平儿便做平儿,谁的人生都终是百味的,只是尝尽酸甜苦辣的顺序和余味不同而已。但若痴的东西虚无缥缈,还是醒醒吧,梦破之后,就剩下一所空宅、一块顽石而已。

红楼梦读后感15

  《红楼梦》让我最关注的,是小说里的人物。每每被感动或被启发的,都是作者塑造和勾勒出来的人物,而作者借助这些人物所表达出来的,是立体的,而不是扁平单一的人性和人情。

  我们来一起看看书里面的三个人物:

  比如作者在塑造薛蟠这个人物时,他交代了这个人物的出生,薛蟠是薛宝钗的哥哥,是贾宝玉的姨表亲,是富可敌国的皇商家族的独生子,而父亲早逝,所以大家就不难理解这样的薛蟠可以纵容手下的家仆为了抢得香菱,打死冯渊,也不难理解薛蟠天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可是,作者又塑造了薛蟠另外一面,在尤三姐死后,书里这么写:“这时,薛蟠进门,眼中尚有泪痕”,这个无恶不作的少爷,自有他善良动情的一面。

  作者塑造的贾雨村,这个人是书里的一条线索,通过他的出场和描述展开《红楼梦》的故事。贾雨村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在他住在葫芦庙卖字为生时,他就以他的诗文以及谈吐,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高格调。他不看重金钱,甄士隐赠送五十两银子资助他进京赶考,书中写他“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而他和甄士隐的丫头娇杏一见钟情并修成正果,也体现了贾雨村有情有义,这是有骨气有性情的贾雨村。贾雨村利用给黛玉教书,通过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交往了贾政,通过贾政的关系成功出任应天府,这又是运用关系的高手贾雨村。到了应天府,第一桩案子就是薛蟠打死冯渊的命案,在听取了门子的介绍和建议后,他放下法律草菅人命,这是官场里深谙平衡中庸之道,缺少原则的贾雨村。而为了杜绝后患,贾雨村最终把门子赶出应天府发配远方,这又是心狠手辣的贾雨村。

  我们再来看一个人物,刘姥姥(刘姥姥是王狗儿的'岳母,王狗儿的祖上和王熙凤的祖上是连宗)。刘姥姥进大观园,在大观园的自鸣钟面前,在各种丰富的官家珍馐佳肴面前,刘姥姥体现了她的知识缺乏和贫瘠。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贫瘠,让大观园的少爷小姐夫人丫鬟们,像看怪物一样看待刘姥姥。可是,刘姥姥自有着富贵人家不具备的旺盛生命力。在她的女婿面对经济困境怨天尤人的时候,她提醒女婿看看身边有没有什么可以用的资源和关系。一旦机会出现,刘姥姥又体现了她务实的一面,笃行,一步步,靠她在风里来雨里去所培养出来的坚韧的生命力,成功跨进了周瑞家,进入贾府,见到平儿,然后见到王熙凤,一步一步,将她给女婿王狗儿的建议变成事实,改变了自己家庭的困境。这种逆境里的求生能力,是清傲的妙玉看不见也学不来的。

  这三个人物,薛蟠身上有恶少的习气,但又有人性的善良。贾雨村有文人的清高,又有入世官员的圆滑刁蛮。刘姥姥有着乡村的贫瘠,但在她身上又有着务实世故的老到成熟。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模板 红楼梦读后感素材12-13

《红楼梦》的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红楼梦怎么写12-13

读后感红楼梦09-23

红楼梦读后感06-12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6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5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5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12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7-21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