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1
终于看完了《包法利夫人》一书。总结如下:包法利夫人(爱玛),本是一个天真单纯的农村姑娘,美丽、善良、聪明,由于接受了贵族式教育,深受浪漫主义虚构故事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幸福观。
婚后,她不满婚姻不满丈夫,不顾家庭,执迷追求她所谓的“爱情、幸福”,逐渐堕落——红杏出墙,不幸的`是她的全部真情换来的却是虚情假意;最终导致身败名裂、负债累累,服毒自杀。包法利先生,一个诚实憨厚的医生,生性胆小懦弱,过分溺爱他的美娇妻(爱玛),人云亦云,听之任之;最后才得知原来早已被爱妻背叛,悲惨绝望而死。包法利小姐(贝尔特),一个最可怜的受害着,从小缺少亲情,后来连个可以依靠的亲人都没有,更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孤单无助的活在这个对她来说残酷无比的世界。
心得:一个错误的幸福观,一份没有把握的婚姻,两颗不能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心,是无法得到幸福的;盲目的婚姻最终总是害人害己,而最无辜最可怜的是孩子。如果两个人没有想清楚,没有准备好,那么请千万不要盲目的结婚生子!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2
工作后的这两天,看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被艾玛坎坷的爱情之路深深震撼!艾玛,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在修道院长大,读了很多浪漫文学,热爱音乐,绘画,刺绣,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在一个对爱情仍有各种幻想的年龄,她嫁给了一个普通的医生,——包法利,她认为他是她充满幻想的白马王子。但婚后不久,艾玛发现包法利的言语粗俗,行为邋遢,无法与他交流。包法利也无法理解艾玛的想法。他太溺爱她了,因为他爱她。他尽力在物质上满足她的要求。他觉得艾玛很幸福,但他从来不知道夫妻之间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艾玛期待的浪漫爱情与现实中平凡的包法利爱情相去甚远。她很不开心,尤其是在参加了一个舞会之后。包法利认为艾玛需要一个新的环境。
艾玛在家里搬新家的时候认识了赖迅。一个和她心有灵犀的帅哥,有她喜欢的音乐水平,学到的知识,幽默的谈吐。在压抑自己感情的痛苦下,赖迅离开了。艾玛后悔没有把他留下。她生病了,直到遇到爱情大师罗多夫。在她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艾玛之后,她只想和她玩,但是艾玛却把自己奉献给了这段婚外情。在准备私奔的那天,
为了让艾玛放松,包法利带她去巴黎听歌剧,偶然遇到了赖迅。他们像干柴一样遇到了火。从此,艾玛变得很虚荣,为了让赖迅在身边,她对他宠爱有加。在两次婚外情中,艾玛被投机者利用,债务有利可图。接到法院传票后,艾玛到处借钱,包括她的`两个情人,但他们拒绝在MoMo帮助她,艾玛彻底崩溃,服毒自杀。
我觉得包法利也是个好人。虽然医术水平不高,但心地善良,早出晚归看病,全心全意爱着艾玛,是一个对家庭非常负责的男人。他唯一的错误就是嫁给了一个没有共同语言的人。而他自己的穆娜却无法满足头脑细腻、充满浪漫、充满“小资”的艾玛。艾玛一直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但最初的选择是错误的,现实向她证明,她最终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己的部队。她不满足于平庸单调的爱情,追求的爱情可能只存在于幻想中。
现实中的爱情,如果两个人有亲和力,我觉得还是平平淡淡的好。毕竟水流慢,不要像干火一样,很快就只剩下灰烬。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3
在我所读过的文学作品的女主角中,爱玛·包法利的美貌无疑是出类拔萃的。她那书中多次着墨的优雅气质与秀美风姿,连同思嘉碧绿的眸子、艾斯梅哈尔达动人的舞姿,成为我心中一颗小小的朱砂痣。
然而,爱玛的命运却尤其具有悲剧性。她容貌动人却无灵气,温柔却毫无智慧,终其一生庸俗虚伪,从未与他人真正相爱。她在自己编织的幻梦与谎言里一步步走向毁灭,最终在悔恨、痛苦、惶恐中了此一生。
读完小说,我不禁掩卷沉思:究竟是什么毁了爱玛,把她拖向没有退路的深渊?
在我看来,爱玛的悲剧具有极强的偶然性。农场主的女儿与私人医生结为夫妻,在小镇上经营诊所,丈夫认真负责,妻子温柔明理,加上可爱的女儿,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失为一桩美好的婚姻。夏尔那样的丈夫,平凡但和善老实而又忠于爱情,足以让这一家人过上平淡静好的生活。
但爱玛·包法利不能忍受。在她眼中,夏尔庸俗不堪,激不起她的半点激情与幻想。她渴望炽热疯狂的爱情,渴望上流社会的风流雅致,渴望逃离农村到都市去享受繁华喧嚣。在极度的欲望与极度枯燥的生活中,爱玛极其痛苦。在她看来,结婚便是个根本的错误。于是,在鲁道尔夫和莱昂出现时,她一头扎进了自以为的“爱情”中,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一手造成了她自己的悲剧。
从现今的角度去看,爱玛似乎有着堂吉诃德式的盲目,沉溺于爱情小说中风花雪月的浪漫桥段。然而拥有情夫后,她的内心在荒淫的生活中悄然发生了变化,内心的渴望由柏拉图式的恋爱演变成了单纯的感官刺激。正如作者所说,“她将物欲和精神的追求视为一体,误认为感官的耽于快乐就是心灵的高雅享受。”当这种欲望再次演变至需要金钱维持的时候,她的性格不允许她迷途知返、弥补感情和经济的双重崩溃。于是,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如此看来,爱玛的悲剧源于她自己的性格与欲望。
然而,进一步思索,爱玛的堕落似乎又带着几分不可避免的社会因素。爱玛少时,鲁俄老爹为了让她“沾染些上流社会的`风气”而把她送到了修道院。她在修道院接受的消极教育以及大量浪漫主义文学的阅读,让原本就不爱独立思考的她沉溺其中,就连结婚后都在渴望浪漫的恋爱。修道院寄宿学校也让她养成了“贵族化”的生活态度与习惯,其享乐主义也成为了后来经济崩溃的推手。其次,沉闷的家庭生活也是悲剧的一个原因。夏尔·包法利是个胸无大志的普通医生,满足于沉闷平凡的生活。包法利老太太则对儿媳妇的生活习惯不屑一顾,与爱玛冲突时起。这与爱玛婚前所憧憬的生活相去甚远,家庭成了埋葬她青春的坟墓。再者,当时社会的败坏风气亦不可忽视。从情场老手鲁道尔夫,再到由羞涩转为轻浮的莱昂,加上趁人之危牟取暴利的高利贷者勒儒,整个社会有意无意地共同将爱玛逼上了绝路。更可悲的是,爱玛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荒诞愚蠢,被逼上绝路时,居然还想着“这一切都是因为认识他(夏尔)而引起的”!
有时我会异想天开,如若夏尔在结婚时便时刻警惕,金屋藏娇式地阻止爱玛接触上流社会和外界的诱惑,那会不会有一个不同的结局?又或者,在爱玛走出修道院、遇到来为父亲医腿的夏尔·包法利时,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归根结底,一个平凡的女人想要不属于她的不平凡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4
看完后,感觉到这部文学作品把人性写的非常真实,与现实生活很近。包法利夫人是典型的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感性派,也代表了大多数女性的心理,是一个在爱情面前单纯而狂热的女子,对待感情多凭感觉与想象,对爱情寄予了太高的期望,总是在寻找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忽视了现实的生活,这种心态就像是一个活在童话故事里的小女孩,对待眼前的爱却视而不见,完全将希望寄托在美好的幻想之中,日日无法安心。而且在爱情面前爱得失去了自我,没了尊严,到后面甚至到了哀求的姿态,还让自己债台高筑。这种爱不是真正的爱,是自我的情欲需求。包法利夫人的内心是无比匮乏的,也是非常脆弱而缺爱的。真正的原因:一方面是包法利夫人对爱情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方面是包法利夫人对自我的认知是盲目的。
没有思考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想要那样的生活?思考的.非常浅显,只是知道自己想要浪漫而优雅的奢华的生活。但是浪漫难道就一定是穿着优雅在舞池和绅士跳舞?奢华的生活真的能够让自己快乐?爱是什么?答案当然因人而异。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看,我觉得包法利夫人的选择是不理智的,一个女人进入了婚姻生活,当尽好一个做妻子和孩子妈妈的责任,况且夏尔是一个对她很好的男人,也有一定的赚钱能力。如果真的很痛苦,也当和夏尔开诚布公,不可脚踏两只船。追逐自己幻想的东西是一种勇敢,但也要兼顾现实生活,做些理性思考,做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很不错的一本女性心理成长教科书,推荐女性朋友们阅读!包法利夫人读书心得感悟4
作者从首至尾都没有表达自己的主观态度,却在娓娓道来中将虚幻的浪漫主义与残忍的现实主义呈现在读者面前。
有的读者一定要赞美夏尔适合做老公,是个好人…也有人一直踩着包法利夫人说她虚伪至极、不可饶恕…
我个人认为:双方不在同一频道的婚姻确实会让人心煎熬,即使对方很好,可能不是你喜欢的菜,你也很难说它好吃这道菜你没吃,没品位其中苦涩,没必要褒贬。而至于爱玛,无论处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都不缺乏这类单纯、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女性。书中她一步步走向覆灭确实咎由自取,死亡是她最好的解脱,却也把整个家庭也卷入幻灭。
作者的笔触着实厉害,把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的极为细致,让读者能够清晰的把握主人公所想!
最后还想说一点:趁年轻,多读点文学名著,少看虚幻言情小说,认清现实、少点虚幻主义,是每个青少年的要务,尤其是女孩子。
正如冻龄女神俞飞鸿在节目《十三邀》对话许知远时所说:女人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认清这个世界。不能再赞同!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5
“明艳艳的太阳热烘烘,小姑娘做着爱情的梦。”终于,爱玛的一生在盲人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而此时她的爱情早已香消玉殒。背叛婚姻和家庭,又因自己的盲目被爱情背叛,真够悲戚哀伤遭人怜悯的了。当然夏尔又何其无辜,一直碰不到生活与婚姻的真相,身处假象的世界窃窃自喜,最后窘迫至极,只落得一长绺黑发陪他静静地窒息在凉棚里的板凳上。而小贝尔黛在失去父母后,被迫到纱厂做工勉强糊口。爱玛的骨子里潜藏着浪漫叛逆的因子,她渴望美妙难言的爱情,也一直是这么追寻的。当初急于改变环境,受一时的悸动蛊惑,匆忙又盲目地嫁给了医生夏尔,而夏尔的平庸使他缺乏她所幻想的浪漫,幸福愉悦仿若昙花一现,经过婚姻带来的短暂新鲜感后统统消失不见。爱玛的反骨注定让她无法甘于现状,一次契机她终于叛变,开始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她不切实际,总是对爱情充满幻想,在爱情面前永远保持着十足的活力与热情。对于出轨,她似乎理直气壮,她看不到丈夫的任何优点,甚至看不到他爱她,仿佛只是自己在受苦,总是渴望一段新的感情新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过于依附感情的代价是一再遭到背叛,鲁道尔夫扔下她,莱昂亦丢下她,在现实与爱情之间,他们永远选择现实,这或许才是爱情的本质,可她从未参透。
爱玛爱慕虚荣矫揉造作,追求物质生活,对待感情又敏感多疑患得患失。豆瓣评论里有这样一段,“关于包法利夫人,她代表着这样一群人,有着不错的物质基础,却不甘心生活平淡如水;读过一些书,却没有读得很多;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却未触及到真实的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敏感脆弱。”由此,倘若没有很好的现实基础承载她们虚幻的.理想主义,结局注定只能是悲剧。
想到毛姆的《面纱》,虽然沃尔特也因婚姻丢掉了性命,但凯蒂在经过不忠和生活种种变故后自我意识最终觉醒,完成了自我救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宁,就像她在最后说的,“我觉得自己就像个一辈子都住在小池塘边上的人,突然间看见了大海,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但心里又充满了喜悦。读后感·我不想死,想活下去,于是感到了一股新的勇气。我就好像那些老水手,起驶向未发现的海洋,我的灵魂渴求未知的一切。”
凯蒂有机会选择与过去和解,而爱玛终是没有那么幸运,她结束的那样仓促,以至于到死都没有试图悟出生活的真谛,狼狈地躺在床上癫狂绝望失去理智。她可怜,可怜到可悲,这注定是她的结局,她的命。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6
在某个平凡的日子里,当我无意中翻到《包法利夫人》这本书时,我的内心快速地跳动着。仿佛内心深处的一条河流被悄悄牵引出来。这是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但却能够以两个人为主角的浪漫主义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将平凡变为神奇。
艾玛这位包法利夫人在我看来,只是一个为了追求爱情而奋斗的女子。我们正在上自习,忽然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没有穿学生装的新学生,还有一个小校工,却端着一张大书桌。正在打瞌睡的学生们也跟着站了起来,仿佛功课受到影响一样。开头是这样描述的。这种情节让人难以忘怀。重要的是,福楼拜改变了自巴尔扎克起一直占据小说主流的现实主义写法。他提供了小说另一种可能性,这种变革为小说的重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存在这个词已不仅仅是现实的代名词。一个好看的故事只是小说的外衣。因此,当我读到《包法利夫人》的时候,天气阴沉,是五月,屋外的世界绿意盎然。我想起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欢快的场景让我不由自主地开心起来。除了对女主角悲惨命运的恻隐之心外,我也体悟到了奇妙语言的美。
现在,我可以说,《包法利夫人》在原意义上开拓了小说语言的'阅读空间和审美愉悦。它通过提炼语义和复述手法,让小说的存在感始终保持充盈和在场。它是以失去自身本体为代价而换得的语义和快感。这使我更容易体验和阅读小说。因此,第一次阅读的愉悦变成了一场冒险。
对于艾玛,我并不认为她做错了什么或让夏尔难过。她只是为了追求自己所称之爱情而奋斗。她有自己的思想和欲望,但好像得不到上帝的眷顾。她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悲惨的可怜人。这也让我想到了人性的冷漠和束缚,以及当时的世界观和某些人的人生观。
或许我们很幸运,由于所处的时间和环境,我们没有像艾玛那样不幸地随心所欲。否则,许多人也将经历类似的遭遇。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7
一个是伸张正义的疯癫骑士,一个是耽于幻想的失足女子。在爱玛身上,我看到了堂吉诃德的影子。虽然二者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但前者更加彻底,后者多半是满足虚荣心而已,借此向庸常的生活挑衅,向所谓的命运不公平性报仇。关于对爱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想任何人都超越不了一个人,那就是作者福楼拜。他笔下的爱玛“天性多感,远在艺术爱好纸上,她寻找的是情绪,并非风景”,因此她并不满足于生活的平静,她的幻想永远是不切实际的浪漫,或者更确切地说,以她所处的现实看来,她幻想的生活是属于别人的,而不是她自己的。尤其是渥毕萨尔之行是她差不多陷入白日梦的神经质状态,她能在“想象之中,跟着他们上坡下岭,穿越村庄”,甚至“买了一张巴黎地图,用手指指点点,游览纸上的京城”。而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爱玛一直期待意外的发生和赖昂出走后她的状态几处,读起来让我感觉像是钱锺书先生的笔风。总之,爱玛的形象在我理解的范围内,是没有超越作者所描述的。她的悲剧正如作者书中所透露的,是社会,是个人(除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外,她自己还深深地受着“夫贵妻荣”的思想的钳制),悲观一点说,是命运造成的。
同样,包法利夫人不仅仅只是爱玛一个人,正如查理的母亲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包法利夫人。她遭受着丈夫、儿子的双重背叛(儿子的背叛表现为爱妻子胜过爱母亲)。杜比克寡妇也是一位遭受背叛的人,查理对她无爱,这一切都是现实造成的。可怜的朱斯丹,只是爱玛命运中另一悲剧人物。
查理在书中,可以看作是另一个爱玛,他同样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以为爱玛快乐,他制造着“自己能使爱玛幸福的假象“,如让她与罗道耳弗骑马郊游、惊喜地安排她去鲁昂弹琴(实则是去和赖昂谈情)等。他一心为爱玛的幸福奔波,却从未发现他们的世界几乎没有交集。书中有一处描写同床异梦的章节,读起来让人心酸,感慨查理这般深沉的爱给错了对象。读者们会多少人为结局处的他太过懦弱,不仅原谅情敌,还把一切归咎于命运,不过在我看来,这是最自然的解释,那时的他已经不能为力了,命运是最大的敌人。爱玛死后,查理唯一的浪漫就是给爱玛设计了一个符合爱玛憧憬的棺木,读到此,不禁想着,可能他一直在努力地消除两者间的隔膜,只是没有成效。
最后,小说结局了,但故事似乎还没结束,坏人(书中相对于偏向“恶势力”一方的人物,如勒乐、郝麦)“胜利”了,而白尔特延续着爱玛和查理的悲剧,未来不见光明。一切照旧继续演绎着人生的不公平命运,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依然在继续。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8
对浪漫的追求贯穿爱玛短暂的一生。
所谓浪漫是指富有诗意、充满幻想、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少女时期爱玛被送进女修院学习, 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传奇故事、带有异国情调的小说和浪漫派诗歌,这令爱玛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沉湎于美妙的幻想:“她希望自己也住在一所古老的庄园, 如同那些腰身细长的女主人一样, 整天在三叶形穹窿底下, 胳膊肘支着石头, 手拖住下巴, 遥望一位白羽骑士, 胯下一匹黑马, 从田野处疾驰而来。”爱玛在修道院接触到贵族文化,她带着一脑门子贵族思想情调和诗化感情回到农庄。
她追求完美的爱情、激情和自由,心灵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完美生活。爱玛出场时穿着镶有三道花边的细羊毛蓝袍,采用天然染料着色,再加上美利奴羊羊毛的材质,作者还描写了爱玛上半身的装貌,“她在上身衣服两颗纽扣中间挂了一只玳瑁眼镜”,这是一种非常规的男人的挂法,也是她在狭窄空间内,尽己所能通过穿着延续“幻想自我”的展现。
包法利先生上门为卢欧老爹包扎伤腿,爱玛很快和他互生情愫,很快嫁给了包法利先生。浪漫的爱玛希望自己的婚礼能够像童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完美无缺:“她想象着婚礼的喜庆,宾客云集,祝福声不绝于耳;她看见自己穿着镶满花边的长裙,在教堂的通道上缓缓走着,……她似乎已经体会到未婚夫的脉脉柔情,感受到婚后生活的美好。”对于婚礼,文中还提到“爱玛希望点火炬,半夜成亲;”但现实却是:“不过卢欧老爹根本不懂这种想法”,在婚礼上,福楼拜描述爱玛只是穿着“下摆拖来拖去的袍子”,盛大婚礼上被一笔带过的新娘装束,为下文爱玛对爱情和婚姻的幻想破灭做了铺垫。
爱玛在给女儿起名字的时候也完全沉溺于幻想, “她最先考虑所有那些有意大利字尾的名字……最后, 爱玛想起在沃比萨侯爵府, 听见侯爵夫人叫一个年轻女子贝尔特, 于是名字就选定了”。她给女儿起名字 , 不是寄予美好的希望, 也没有听从周围的建议, 完全是从时髦的角度, 最后给女儿的名字“贝尔特”——完全是因为这几个字出自于一个尊贵的.侯爵夫人之口, 足见爱玛的浪漫有些可笑。
“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对于爱玛来说,她需要的只是情绪,而非风景。包法利夫人在与查理结婚前, 对乡下生活的厌倦使她急于改变现状, 查理的出现带来了刺激, 她把查理视为自己浪漫爱情的对象。“她送他永远送到第一层台阶。马要是还没有牵来,她就待在这里。再会已经说过,他们也就不再言语;风兜住她,吹乱后颈新生的短发,或者吹起臀上围裙的带子,仿佛小旗,卷来卷去。有一次,时逢化冻,院里树木的皮在渗水,房顶的雪在溶化。她站在门槛,找来她的阳伞,撑开了。阳伞是缎子做的,鸽子咽喉颜色,阳光穿过,闪闪烁烁,照亮脸上的白净皮肤。天气不冷不热,她在伞底下微笑;他们听见水点,一滴又一滴,打着紧绷绷的闪缎。”查理是她跳脱出浪漫文学世界中所遇到的第一位爱慕的男性,所以她小心翼翼又满心欢喜地迎接这份爱情。但随着踏入生活实际, 爱玛马上感到生活乏味。尤其是在沃尔萨城堡之行后, 爱玛误把感官的快适享乐作为心灵的真正愉悦, “她尽力挣扎不睡,延长这种豪华生活的境界,因为没有多久,她就非放弃不可。”爱玛想要逃离丈夫,却又离不开丈夫。查理是爱玛放纵情绪的具象理由,加之对奢靡生活的向往,使她又开始了新的渴望和憧憬。
赖昂在爱玛对于婚姻失望至极时出场,与爱玛开始了一场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爱玛找到了一位理解她的爱好,明白她浪漫幻想的男性。因此在交谈后,爱玛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体验。爱玛为了与情人莱昂相见,频繁地奔走在鲁昂和永镇之间,用着荒唐的借口,不顾一切地为了爱情幽会。她的举动似乎完全出于本能而失去理智的判断,极其不合常理、不可理喻。二人坐上马车,不许车夫停下,马车搭载着情感正在碰撞的二人从教堂驶到皮埃尔·高乃依的雕塑前,到火车站,再到植物园跟前,又从德镇山坡掉头往回走,最终驶进博伏瓦齐纳街区的小巷。爱玛近乎于失去理智的行为正是她盲目追求爱情的反映,而两人在马车中确定心意时,马车漫无目的地奔驰的情节正隐喻着二人表面狂热激情但实际却没有方向、没有未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注定无法长久,当激情消散后,它必然会如随意游荡的马车终将停下一样,走向坟墓、画上句点。
爱玛的人生悲剧,源自美好浪漫的理想与庸俗鄙陋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来自时代背景之下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
爱玛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人罗道尔弗,表面上是绅士贵族,实际上却是玩弄少女感情的风月老手,常与妇女往来。初见爱玛时,他为爱玛的美丽所吸引,农业展览会成为罗道尔弗接近爱玛的跳板,他伪装成没有朋友、极度郁闷的人,与爱玛谈论“内地的庸俗、生活的沉闷、理想的毁灭”,由此两人一拍即合。然而,罗道尔弗是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肆无忌惮地欺骗爱玛的感情:两人约定私奔的那天,罗道尔弗送来一封道别信,说明了他与爱玛之间的种种不合适的理由。傍晚时分,爱玛却看到他乘马车驶过,去找另一个情人。爱玛当即晕倒,随后病倒。当爱玛背负债务试图向罗道尔弗寻求帮助,他却避而不谈。人性的冷酷与卑劣在罗道尔弗这一角色上彰显。但即使爱玛死后,人们也不放过她,钢琴课老师来索讨学费、有人索讨爱玛私通时的信件费用、仆人偷走了她留在衣橱的全部东西、商人勒乐无情催款。这些罪恶的资产阶级商人和贵族阶级浪荡子最终都暴露出资产者见死不救、自私自利的吸血灵魂。
似乎一切都已注定。从爱玛被送入修道院开始,她的人生轨迹就已确定,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地沿着预定路线前行,从生到死,都只是命运的玩物。随着时间的流逝,爱玛对理想爱情的执念日益加深。一个人如果承载了太多的期望,生命将如何承受这些重负呢?她很难跳出那些条条框框,这些因素从社会到阶级到个人,大小不一,最终共同作用在爱玛身上,导致了她爱情和人生的全面崩溃。
福楼拜
福楼拜曾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从其不事张扬、喜欢离群索居的低调性格可以看出, 福楼拜本人确有“不自觉的浪漫倾向”。福楼拜的童年时期正是浪漫主义盛行的时候。从资料上看, 福楼拜在上中学时热心阅读浪漫主义作品, 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不屑与凡庸生活融为一体, 他的名言“我所欣赏的观念, 就是绝对的虚无”也表明其生活态度消极。他在生活中不享乐并自觉与世俗社会保持距离。作为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福楼拜作品的主人公, 爱玛也带有这种浪漫气质。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9
爱玛的人生中,最爱她的男人,除了她爹,就是夏尔了。但爱玛却不懂得珍惜这个在生活中处处包容她、满足她、爱她的男人,一次又一次的伤着夏尔的心。
爱玛先后爱上了莱昂和罗多尔夫,过程都很甜蜜浪漫,但他们对爱玛都是始乱终弃,没有一个愿意给爱玛一个家。爱玛只顾着一次又一次的伤心,却始终看不见身边一直默默陪伴着她的丈夫。
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就该及时止损。
但爱玛显然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她只顾着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对爱情的想象中,忽略了丈夫,也忽略了女儿,这些在她生命里真正重要的人。
爱玛被罗多尔夫的甜言蜜语哄骗了身心;爱玛坐上了莱昂的马车,和莱昂在马车里做着不可描述的事;爱玛一次又一次沦陷在漂亮的包包首饰里,欠下了难以负担的高利贷,陷入了生活的沼泽。
所有自身负担不起的放纵,都会迎来生活最猛烈的打击报复。
爱玛被勒侯追债,被莱昂和罗多尔夫抛弃,被邻居熟人所鄙夷。唯独夏尔,依旧用着自身那份略显迟钝的爱情呵护着爱玛,时刻都在关心着她,从来也没有想过放弃她。
夏尔虽然在生活中,显得很平庸无能,但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丈夫,好父亲。夏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给爱玛一个更好的人生。
和爱玛一起参加舞会、为了爱玛搬家到更大的地方、替爱玛还清债务......爱玛身边的.男人,只有夏尔是真正不计较得失的爱着她的,但她却不懂得珍惜。
如果爱玛改过自新,她依旧可以迎来闪闪发光的人生。
如果爱玛能够看清渣男的本质,回归生活本身,珍惜自己的丈夫和女儿,那么她的人生,也不会那么凄惨。如果她在发现爱错了人的时候,能够及时止损,该有多好。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10
《包法利夫人》讲的是平庸的人物和平淡无奇的生活,女一包法利夫人是现实主义里面的庸人,浪漫主义里面的怨妇,尽管她喜欢阅读,尽管我喜欢热爱阅读的人,但是她让我厌恶的一点是她对书中的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抱有太多的幻想,这样只会陷入泥潭,不能灵活地切换。她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命运,自己既然没有嫁给一个有地位或者富裕的人,就应该好好地做好自己本职,三心二意或者移情别恋只会让自己非常痛苦的,何必呢?
我个人认为夏尔在他所在的那个地方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人了,他有的.荣誉和能力已经是让我很羡慕了,因为夫人每天只要负责美和读书就够了,想要什么,夏尔都会满足她,这该是多么优越的生活,还有什么奢侈的想法呢?在包法利夫人死的时候才明白夏尔是唯一让她爱和让她依恋的那个人,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真的晚了。
夏尔虽然是平庸,但是人老实,善良,正直,忠厚,大方,爱一个人就会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这个人,书中每每写到他要出门,要离开夫人和即将要见到夫人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爱与夫人不耐烦的表情的时候,我都是那么的心痛,为夏尔感到不爽。在艾玛死后,他宁可负债累累,也不肯变卖房里的东西,反而要厚葬亡妻,当时他的那种伤感的情愫真的让我的心有种绞痛的酸楚感,而另外两个算是情人的人,一个唯利是图,一个胆小怕事,艾玛根本就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他们只把她当做自己的玩物,玩完就会像垃圾一样扔掉,这是多么的可怜和可恨。
说到这里,又想到夏尔,这个人真的好好啊,如果女孩子遇到这样的人,那就请你嫁了吧~痴情又善良的人是多么的难以遇到。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誓自己一定要忠心于自己的感情,一旦结婚,我的感情只属于那个与我同甘共苦的人,没有别人能够干预到我,而阻挠平静生活的人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排除掉,静静地喜欢一个人就好,也已经足够。书的结尾,也让我安心了,夏尔在一片祥和中逝去,而不是被逼债,破产,浪荡中归去。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11
理想(文学、阅读)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而《包法利夫人》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比《堂吉诃德》更进一步。总体来说,我的阅读体验认为,《包法利夫人》不仅仅是现实主义的,它往往还现出现代主义的端倪。福楼拜呈现出来的世界让人绝望,生活是庸常的,似乎一切都是命运所致,而爱玛的悲剧在于她并未清楚地认识到生活的本质是杂乱无章与平淡,毫无意义。她向往的只是海市蜃楼,这就涉及到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这里,我仅仅说文学(阅读)与生活的思考。
米兰昆德拉说过:“小说不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场所,是一切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所能够的。”这里也强调了小说研究的不是现实,只是一种虚空,是必须在现实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点补充。对我来说,文学无用,但是是每个人都会做的梦,只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是梦而已,如镜中的世界,可望而不可即。
同时,料想作者企图寻求生活的本质,或者说是世界的真理,即尽管此书以一种看透悲剧高度的写法,但并未揭示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作者可能已经意识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生命中充满着喧哗与骚动,但找不到一点意义。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不难想象,福楼拜在写到爱玛服毒自杀时的失声痛哭,不仅仅是对自己笔下人物的同情,同时也是他对于自己的境遇,关于人生的思考的痛苦和无奈。爱玛或许并没有错,错的只是命,不用去感叹命运的不公平,因为那是人力不及的。这也就是我阅读励志小说《平凡的世界》带给我的感受只是绝望,不管你怎么挣扎,结局,到最后,只是平凡,如此而已。所以,到现在,思考也变成了无意义。所以,我认为《包法利夫人》具有现代主义的气息。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12
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因为疾病或衰老或不可抗拒的外力致死,那是不值得讨论的。而爱玛的死并不属于上述范围,也就是说凭借她的意志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为何她不能摆脱宿命的注定?作为现代的我们,又能从爱玛的遭际中感悟到什么? 家庭决定出身,性格决定命运。爱玛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 爱玛,一个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小说,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梦想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服毒自杀。 一个人的出身,不应该受到指摘。父母将她送去修道院接受大家闺秀的教育,以致于使她整天沉浸在贵族社会的“风雅”生活的幻梦中不能自拔。此刻,跳入我脑海的是许多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各种艺术课,盼着子女成名成家。学习一门自己喜欢的艺术,着力点如果放在陶冶情操方面将终生受益,但若执着于非成名成家不可,就与爱玛有些相似了。这就引出了问题的本质,在做重要选择之前要先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认识自己,才能做正确的事。很显然,爱玛并不了解自己抑或是不够理性,否则她不会深陷于情人的愚弄、欺骗的怪圈中执迷不悟。 爱玛有着怎样的性格呢?有浪漫情怀,喜欢文学,但也被其毒害,天天幻想着白马骑士的到来。可这一切与她的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她生活圈子的人们,每天来来去去,为生活奔忙。父母不忍心让她在田庄上操劳,她整天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和钟摆一样单调:没有什么可兴奋,没有什么可感受,于是她期待爱情的降临。爱玛天天沉浸在幻梦中,但她的父亲—卢欧老爹并不糊涂,偶然的机会包法利给卢欧老爹治疗腿疾,老人家极力促成了这桩还算令他满意的婚姻。如果卢欧老爹能够及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她,也许她不会误入歧途。不幸的是,卢欧老爹只能帮女儿选择适合的婚姻,却无法将选择的缘由让女儿明白。婚姻成为了爱玛不幸人生的始发站,婚后的爱玛发现,包法利根本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爱人。他既无才干,又无雄心,举止无风度可言,谈吐和人行道一样平板。按照现在的眼光,包法利大概属于经济适用男,长相普通,收入一般,既没有花前月下的心思,也缺乏营造浪漫的财力。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如何讨好女人,但对老婆忠贞不二是肯定的。如果爱玛能明白,过日子才是正道,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惨剧。遗憾的是,爱玛想要绮丽的爱情,包法利能给予的却是平淡婚姻。
从爱情来看,包法利和爱玛的确不合适。且看他们刚刚结婚后的情形:包法利刚刚出门,可又觉得自己爱她爱的'不够,于是又折回房间再看看亲爱的爱玛……,爱玛是什么想法呢?面对丈夫的热情,她想,结婚以前她以为自己有爱情,可是应当从这种爱情得到的幸福不见来,她想一定是自己弄错了。包法利的爱如燃烧的干柴那样浓烈,爱玛却丝毫感觉不到应有的幸福,只有被骚扰的腻烦。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爱玛首先应该问问自己,结婚前考虑爱不爱的问题了吗?没有。她只想到这是逃离原有生活的捷径。人是奇怪的动物,缺乏物质,毫无幸福可言,拥有物质也不保证一定幸福,是否幸福与物质的满足有一定关系,但不会超越心灵共振的喜悦。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问题,即属于精神层面的不匹配。
面对这样的局面,解决方法有好多种。可以尝试着彼此多一点了解,尽管这种尝试对爱玛是不得已的痛苦,对包法利则是过分的折磨;退而求其次,他们还可以选择离婚,但爱玛并不具备自立能力,这显然不是她敢于尝试的解脱之路。两条路她都没有选择,而是选择了婚外恋。
在婚姻中玩火的女人不止她一个,还有俄国的优雅女人—安娜.卡列尼娜。她们之间有共同之处,都玩婚外恋,最后都选择了自杀。不同的是,爱玛是一个乡村医生的妻子,有一个爱她的本分的丈夫,她婚外热恋着他人,却先后两次遇人不淑被抛弃;安娜则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官太太,她的丈夫是一个虚伪的政客,她恋上的是一个很爱她的军官。对安娜的死,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女人大胆追求真爱未成的遗憾。而对于爱玛的死,留下更多的则是人们对自己、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尽可能多了解真实的自己,避免误入伤人害己的感情漩涡中。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13
《包法利夫人》是一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是一名小资产阶级的妇女。结婚后痛恨丈夫查理·包法利医生的庸碌无能,渴望温柔,英俊而有才情的伴侣,追求浪漫和优雅的贵族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不惜几次三番地与人通奸,甘愿堕落为他人情妇,痴心爱情,而无暇后顾。最终变得精神分裂,负债累累,服毒自杀的下场。而男主人公查理是个迟钝迂腐,懦弱无能,却十分老实,勤快的人。出生在一个破败潦倒的家庭,很迟才上学,被同学们讥笑蠢笨,然而十分勤奋,每课必上,笔记必作既不拔尖,也不垫底。最后考入了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医生。
在第一部中,查理的父母为查理找到了一名年老且丑陋,但继承丈夫大笔遗产的遗孀做老婆。夫人对查理管教很严,偷拆信件,对病人诊费斤斤计较,买昂贵衣服,让查理顺着他,说爱她。不久查理就遇到了请他治腿的富农卢欧老爹的女儿爱玛,一个可爱又迷人的姑娘。查理以治疗为借口,和爱玛相见。夫人得知后,醋劲大发。然而过后不久婆婆发现大笔遗产是假的,和媳妇大吵大闹,最后第一任包法利夫人精神失常,吐血而亡。卢欧老爹闻讯,安慰查理,并让他娶爱玛为妻。于是不久,爱玛成为了第二任包法利夫人。少女时期的爱玛对爱情十分渴望,婚后的查理夫妇也倍感甜蜜。但是爱玛总觉得查理不解风情。直到一位被查理治好的子爵邀请他们去舞会,爱玛被子爵的风度深深吸引了,经过一夜纸醉金迷的贵族生活,爱玛就再也忘不掉那种感觉了。
第二部里,爱玛因为过度的`幻想而深陷痛苦之中。查理以为爱玛水土不服而得病,就举家搬迁到永镇寺。在这里他们认识了药剂师郝麦先生和文书赖昂先生。爱玛为赖昂的博学素养和绅士风度所折服,爱上了她。但赖昂要去巴黎念法律,很快就和爱玛分别了。爱玛又陷入无聊的生活和幻想之中。有一天,一个名为罗道耳弗·布朗的于歇特的地主来找查理替其仆人放血,在此认识了包法利夫人,并想要得到和玩弄她。罗道耳弗是一个情场老手,性格豪放粗野,内心粗俗,却有着敏捷而清晰的头脑。他毫不费力就让爱玛当了他的情妇并痴迷于他。一方面,爱玛为这种通奸的乐趣感到兴奋。另一方面,她又嫉妒痛恨查理的懦弱无知。她想要和罗道耳弗远走高飞。但那并不是如他所想,他很快一书抛弃了爱玛,爱玛进入精神分裂状态,之后又极度忏悔,希望赎清自己的罪孽。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赖昂学成归来,在鲁昂的事务所实习。查理夫妇去看戏时碰到了他,爱玛又陷入新的感情漩涡……
第三部开始,爱玛借口去鲁昂学钢琴,实则每个周四都和赖昂幽会,共度良宵。爱玛又开始享受到苟合的乐趣,并且愈演愈烈。她四处借钱,为通奸的场所创造舒适条件,最终引火烧身,商人勒乐通过法院传票,逼她还债。最终包法利夫人无计可寻,偷了药剂师实验室里的一瓶砒霜,服毒自杀。而查理因为伤心过度,日渐颓废。女儿白尔特寄人篱下,后进了纱厂,而药剂师大走红运,生意兴隆。
查理一直深爱着爱玛,当他发现爱玛一抽屉的情书时,他并不嫉妒和痛恨赖昂和罗道耳弗,而认为错的是命。在这方面,他显得比任何人都高贵,但他错就错在无知,过度的宽容。要是他心思细腻一点,懂得爱玛的想法,就不会酿成这部悲剧了。
书中有大量的情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充分说明爱玛是个爱幻想,贪慕虚荣,追求浪漫的女人。正因为她这种心理和查理带给她的婚后枯燥乏味的生活,她才几次三番地越轨,不惜一切代价和其他男人苟合,追求她所谓的爱情,才落得这般悲惨的下场。虽然作者福楼拜描写的只是一般的桃色事件,但是他触及到了更深和广阔的方面,可以说爱玛的悲剧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14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一部连载小说。据说这本书是作者退居山林而著的。而这本书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不入流的书籍。从而遭到很多人的抵制。但是读过福楼拜作品的读者都应该知道福楼拜的文章是反应现实的一面明镜。书中的很多情节包括人物的心理状态等等,都是对现实很真实的写照。《包法利夫人》这本书其实就是写了一个女人向往爱情,从而变得堕落,到最后成为爱情的俘虏品的一个心酸的求爱故事。
故事情节简介上
少女时期的艾玛内心极具不安分的因子,她向往外界一切新鲜的生活,以及追求外界的刺激。她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现实与理想总是大相径庭的。她爱上了一个寡夫查理,查理之前与一个与他年纪相差较大的女人结过婚,但最后那个女人由于欺骗查理,隐瞒自己的收支状况而被查理质问而死。(查理以为自己傍了个富婆)。由于两次碰撞,查理与艾玛快速擦出爱情的火花。于是他们火速地进入婚姻的殿堂。刚开始爱情还处于保质期的时候,艾玛在家相夫教子。可是时间一长,她发现这个曾经她认为光芒万丈的丈夫是这样的平庸。于是她的性格变得乖张。周遭所有的一切对她来说黯淡无光。
一次机缘巧合,身为医生的查理妙手回春,就了当地一位大富豪的性命。为了报答恩人,这位富豪将查理夫妇邀请到自己的庄园参加舞会。而这场舞会也是爱玛向外界求爱的信号。她沉醉于舞会的豪奢,所有的一切豪华与艾玛心目中的景象的光影重叠。舞会中,艾玛认识了青年才俊莱昂,两个人眉来眼去,互生情愫。于是他们便很快在一起了,可是后来莱昂人间蒸发了。
故事情节简介下
为此生了一场大病的艾玛,大病初愈后,又碰上了第二个猎物—罗多尔夫,罗多尔夫有钱有势,但是他的年纪与艾玛相差悬殊,但爱玛甘愿成为他的情妇。但是这个伪君子只是垂涎艾玛的美貌,在艾玛提出私奔的要求后,他说他不想让艾玛以后活在无穷无尽的后悔之中。这真是妥妥的渣男呀!于是艾玛忍痛分手。后来她又在无意间碰到了她的第一任猎物,两个人小别别胜新婚,两个人又在一起了。但是渐渐地,莱昂对她的新鲜感早已消退。同时也为了他的前程(律师,怕有损自己的名誉)他便果断地与艾玛切除联系。经过两次受挫的艾玛,决定痛改前非,与丈夫好好地经营自己的小家。
可是后来法院的一张传票,让她开弓再也没有回头箭,她为了在这些男人面前保持光鲜亮丽的形象,她到处赊账借钱来装点自己。她不敢跟丈夫说,于是她便找到昔日的情人们,可是情人们一个比一个狠心,纷纷弃她于不顾之地。伤心绝望的她想到了用砒霜来结束一切。为可笑的是最后陪在她身边的是她的丈夫,那个木讷平庸无常的丈夫,是他卖光了,全部家产来为她偿还了她所欠下的8000法郎的债务。她的丈夫最后也因为积郁过多而死......
读后感悟
永远保持轰轰烈烈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难出现,而这种轰轰烈烈爱情,只有会在童话当中出现。那些幸福的家庭都是在无数的平常的日子里不断地积累而起的`。另外,在爱情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应该对谁唯唯诺诺、自降身份地去迎合对方。也没必要像艾玛那样为了他人而去改变自己而借钱赊账来饲养小白脸,她以为这就是爱他的表现,但是真正爱你的人是不会让你活的小心翼翼的。她的爱情本来就是见不得光的,而这种注定见不得光的爱情只能活在阴影下。
每个人都会向往爱情,但是不要被别人一时的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从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中。我们应该用知识去武装头脑,让这化为自己的利剑。最后要时刻让自己保持新鲜感与神秘感,这样你自己才会更加的爱自己,而你爱的人也会加倍的爱你。过分地追求外界的刺激,无异于在玩火。
愿每个人在爱情面前能够活出高级而独立的自己!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15
爱玛,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她本来生活在修道院,憧憬着修女的生活,然而,在憧憬的同时,她又产生了一些不符合修女生活的想法。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平凡的医生包法利。新婚前,她憧憬的是浪漫的爱情与婚姻,然而现实让她失望,包法利没有情趣,只能算是个粗鲁的汉子,目光短浅,没多大的本事,就连医生的身份也名不副实,实在是个不可靠的人。一方面,爱玛憧憬着浪漫的爱情,另一方面,现实又和她的理想相差过大。在参加过公爵的舞会后,爱玛更加向往上层贵族的生活,对现实愈加不满。
对爱玛这个人,我是既可怜又痛恨。她爱慕虚荣,自认为长得不错,总是去追求那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却看不清现实。她已经嫁为人妇,按理说应该一心一意,可她却对丈夫诸多不满,既然如此,为什么当初又要嫁给包法利呢?害人又害己!她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幻想着那些不切实际的爱情,这让她对现实充满了失望,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最终将她推向了深渊。
但是,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包法利夫人追求自己的理想无可厚非。就算是现在的女生,她们也都在憧憬着美好的生活,憧憬着自己的白马王子,并为之付诸实践。包法利夫人在那个时代,没有自己的工作,只能依靠男人,嫁个好男人,可以改变她的一生。然而,包法利确实不是个优秀的男人,学医也是马马虎虎,没治死病人就算好的了,而他拙劣的医术在后期也暴露无遗,将别人的瘸腿治得要截肢,这样的一个人确实让人没有安全感,这样一个丈夫与爱玛的期望实在是相差太多。
既然婚姻无法满足爱玛心里的渴望,爱玛开始幻想着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份浪漫的爱情,于是,她出轨了!偷情的`刺激让她兴奋,她一如所有陷入热恋的女子一样,对情夫奉献出了一切。但是这段恋情很快结束,情夫不想和她继续下去,于是她病了,对什么都很懒散。爱玛对情夫真心实意,但是却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的确,她没有得到自己心目中想要的爱情,但是,她现在首先是一个母亲,却没有母亲的样子,就从这一点来看,我确实很瞧不起她。她的第一次出轨以失败告终,在她无精打采的时候,包法利以为她身体弱,有什么事都不会去烦她,还偏袒她,纵容她,一如既往地宠她,让我为这个男人辛酸,他哪里知道,他一心一意爱着的妻子是为了别的男人而寝食难安!这真是个巨大的讽刺!
在对孩子的态度上,她简直更加可恨!她根本就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孩子,都是做母亲的人了,一点身为母亲的自觉都没有,把孩子扔给奶妈和女佣,自己却去谈情说爱。她大肆挥霍的时候,从来没有为这个家考虑过,从来没想过要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真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她从来没有长大过,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人,什么责任都不需要担负。没有人希望和一个永远长不大的人生活一辈子,人们需要的是共同承担,在生命的旅程中相互搀扶着走到终点!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都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单,而不是指望别人,自己却任意挥霍,就算是神仙也会厌烦!
我同情包法利先生,妻子死后,他不肯别人动妻子的遗物,不停地还妻子欠下的债,意志消沉,最后,得知了妻子出轨的真相,他痛苦地死去。一心一意对待的人却是这样对他的,任谁都受不了。的确,包法利先生是没多大出息,但是,他是爱着自己的妻子的,这一点就值得肯定。当我看到包法利夫人的孩子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时,我深深地痛恨包法利夫人,她活着的时候没有疼爱自己的孩子,死了却要把一切都带走,也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什么,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这样糟糕!
总之,对于包法利夫人,我痛恨大于同情,痛恨她不爱自己的丈夫,痛恨她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痛恨她在婚姻期间与别人偷情,痛恨她因为追求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而毁了整个家!既然结婚了,就要对整个家庭负责,不可以再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固然她的遭遇有时代的错误,但更多的是她自己的错,她不是个伟人,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时代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相关文章: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03-21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11-07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11-09
包法利夫人的语录30条09-23
包法利夫人的语录35条08-14
包法利夫人的语录(精选80句)03-07
包法利夫人的语录摘录35句11-16
包法利夫人的语录汇编35句02-02
《包法利夫人》读书心得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