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

时间:2024-07-19 09:45: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1

  很庆幸能读到这本书,它刷新了我对读书的认识。以前我是为了学习新知识,为了享受读书的乐趣,甚至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好学而去读书,实在是太肤浅了。

  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认识,奥野觉得读书应该是为了与书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促进自身的思考,从而吸收精华,为自身所用,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水平。要认真消化书中的内容,使之对自己有益。

  有了这个目的,所以才有了选书、标记、笔记、书评、重读这一系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由此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书名中的“有效阅读”是全书的精髓!此书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比大名鼎鼎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更适合初步学习阅读方法的学者。

  我以前觉得专门花时间做笔记,写书评,太耗时间了,而且这个过程不那么轻松愉快,所以一直都没花什么精力去做这个。但是,恰恰是这些耗时、烧脑的事,反而更能促使我们思考和成长。

  做笔记,写书评,正好是一个重新消化吸收、检索知识的过程,它促使我们提炼精华,深入思考,形成新的深层认知,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和行为,促进生活的变化。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生命!

  书中一个故事,原本只需要短时间就可以建好的房子,花了2年才完工。从客观角度看,确实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过程中,主人对房子的建造过程投注了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和工人们有更多的相处和互动,而且自己的其他事情并未因此而耽搁。这些浪费在房子建成的那一天,化作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记忆将成为房子的宝贵的精神价值。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并没有浪费生命!

  读书后的消耗和吸收,看似浪费时间,但并未浪费生命啊。对书籍的精炼、思考和输出,正好是知识重组、迭代的过程,它会把作者的思想,一点点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促进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记得有一个补钙的广告,补品不光要营养成分充足,更重要的是能被身体消化和吸收。要不然有再多的营养,只是从身体里过一道便离去,也是没有意义。看书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是接触了多少新知识,而是消化和吸收了多少新知识。

  从现在开始,认知消化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很期待后面读书的收获呢!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2

  五星好评。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应有目的、多提问。虽说阅读本身不是目的,但阅读应有目的。不管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技能,还是为了消遣娱乐打发时间,在阅读之前都应想好自己此番阅读的目的。漫无目的的阅读就像一次没有计划的旅行,旅行的意义在于旅行前的期待,旅行中期待的满足,和旅行后的回忆,阅读亦然。而提问,则激发了阅读中的求知欲,使文字与读者融为一体。

  目的是前提,提问是方法。当有了阅读目的,一切都应围绕它展开,我们可以通过检视阅读挑选出符合阅读目的的书籍。检视阅读即略读,通过检视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书的类型体裁和主要内容及各章节重点,这样不仅能知道这本书符不符合阅读目的`,还能选出重点,以便在阅读时略读和精读的灵活运用。进行了检视阅读便可进入下一步——分析阅读。分析阅读也是正式阅读,通过分析阅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整本书。在分析阅读时,读者应提出读书四问”:第一,这本书讲了什么?第二,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第三,这本书有没有道理?第四,这本书与我有什么联系?回答第一个问题,读者应明确本书类型,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如此,还要列出文章大纲,并对每一大纲列举出新的纲要。回答第二个问题,读者不仅要明白作者的主旨,还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主旨。第三个问题,这本书有没有道理,其实就是就对这本书的评论,应注意的是,赞同和批评都应有理有据。第四个问题在于书本与读者的联系,即读者要学以致用。此外,除了这四个必要问题,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时应时刻提问,主动发掘知识,达到创新。

  在阅读时,技巧也很重要。要集中注意力,懂得何时略读,何时精读,略读应怎么读,精读又应怎么读,如何做笔记,怎样画思维导图,主食、美食、果蔬、零食这四种不同类型的图书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最后,阅读最重要的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学以致用,学而创新。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3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范多伦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博览群书、才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也是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仔细就是读得好吗?

  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咽。”不管是速读还是仔细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作者认为可以仔细读的书不过一千本。另外读得多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情况叫可怜。作者认为只有读者从书中获得了营养才算读得好。

  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阅读分成四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基础阅读就相当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检视阅读是速读的.能力,分析阅读是指读者能从书籍分类、书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并能从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思路。

  主题阅读是指读者能用带着共性的话题感强的问题从一本书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个读者要带自己的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提出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技巧。实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读得多就不一定是读得好。有些书必须要精读,即使读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点来坚持下去愉快阅读。

  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说有想法就要写下来,不然就是纸上谈兵。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这的最后一段给他致谢。谢谢你哦!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4

  最近,在家人的推荐下,我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阅读指导书,对如何读懂一本书、读透一本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如何阅读一本书》由美国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该书为读者如何阅读好一本书指出了方法技巧。《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一个孩童,从具备听说能力到认字、掌握词汇,再到可以阅读几乎所有的读物,看似慢慢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读者”,但还不够老练,仍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一个人在基础阅读层次的熟练过程中,可以学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检视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粗读或者略读。读者拿到一本书之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地读书名、目录、后记,还有作者的序言、索引,甚至包括宣传文案等,有个初步的印象。最后把书打开,对书的整体框架有个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书”。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是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是全盘阅读,或者说是优质阅读。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通过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和十五项规则,读者能够和作者达成共识,真正明白作者的主旨和意图。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高级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借助所阅读的书籍,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在这本书中,作者在介绍四个层次的阅读方法的同时,也介绍了如何做读书笔记、列提纲、摘录主题等实用具体的方法。通过以上四个循序渐进的阅读方式,读者的思维才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阅读方法和技巧,启迪智慧,照亮人生,达到“博览群书贵在精,读书万卷贵在通”的目标效果。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5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报纸上香港大学推荐的书单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闲来无事,就在网上下载了其中几本书的电子版来读,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初读此书,感觉讲得非常好,至于好在哪里,也说不大清楚,只是书里面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以往从来都是被忽视的阅读指导原则,让我如获至宝,并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意识地去这样做,如拿到一本书,先浏览书名,前言,目录,后记,粗略的从整体把握本书的构架,知道讲了什么,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阅读。

  第二次拿到本书,是在双11网上购书的快递里。因为好书是值得收藏和反复阅读的,所以有不少书都是我之前在网上阅读或借阅之后,再次买来读的。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对于本书的阅读又提上了日程,并且此次阅读我也做了笔记,但这一笔记不成体系,比较零碎,只是涉及到相关感兴趣的语句记录了下来。所以阅读了几章后觉得还是没有掌握本书,读后收获的还是第一次阅读的体验,再加上比较忙没读完,此书便被再次搁置。(而通过这些年阅读经验的积累,我发现两个问题:1、很多书读第一遍的时候,印象是最深的,以后每次再读,当时会感觉形成了对本书的更细致的认识,可没过多久,便又忘得一干二净,体验仍旧是最初的,让人很困扰。2、对于一本需要认真阅读思考的书,一个是用时非常长,再一个就是一定要有规律的持续不断的阅读,如每天一章,否则一旦搁置,便前功尽弃,再拿起时,对前面的理解也忘的差不多了,很难再形成前后知识的整体的把握,所以就得重新从头来过。)

  第三次拿到新书阅读,便是学校的同读一本书活动指定下发的阅读书目。这样一来既有外在的压力,又有了自己想要重新阅读的内在动力。于是认真阅读每一个部分,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来做好理解与批注,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如注意每一句话的意思,分析整个段落的主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并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概括。进而形成对整个章节知识点的把握,在分析阅读完本章后,列出本章的知识框架。这一过程让我觉得本书成为了我自己,我获得了比初读本书时更多且更加透彻的体验。除此之外,也因分析思考获得了一些具体技巧,如在读一本水平高于自己的书时,不要边查字典边阅读,这样不利于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是否抓住主旨的检验办法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一点对于分析历史试题尤为重要;逗留与倒退的不良习惯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速度等等。

  正如翻译者所言读完这本书的两种强烈的.感觉,先是羞耻,开始怀疑自己第一遍读时是否确定把书读完,如果读完的话,为什么后边的那么多细节没一点印象呢,虽然早早就读过本书,但并未让本书真正为自己所用。其次是何其有幸,就如同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言,这本书帮我就读书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如在讲历史习题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理解力非常差,常常抓不住主旨,选择与材料主旨无关的选项,是因为中学生阅读水平到达基础阅读阶段后便停滞不前,理解力跟不上,而这一能力并不是背会历史就能提升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没有相关课程来进行基础阅读之上的阅读层次的训练,而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也让我们看到了提升孩子成绩的希望。感谢本书的存在,让我的阅读更加有效。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6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这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整理一下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也算是再次回顾这本书。

  在本书的一开头,作者强调了一个重要观点:“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越主动的阅读效果越好”。只有通过主动地阅读,并投入思考,才能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阅读的目标是获取信息和理解知识。书中提到真正的阅读是“凭借内心的力量,独立思考字句的含义,在不依赖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逐渐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这是阅读的基本目标,也是最终目标。只有通过更清晰的理解,我们才能获得新的启发,达到我们自身期望的收获。阅读就是学习,它不仅指导我们的学习,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自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作者的意图,还要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阅读并不是在听作者唱独角戏,而是与作者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深入挖掘作者的思路和思想,从而获得超越阅读本身的收获。

  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种层次的基础上的。通过基础阅读,获取一本书的内容;通过检视阅读,获取一本书的架构和主题;通过分析阅读,更深层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书;通过主题阅读。

  检视阅读,阅读过程中,我们要进行略读,以大致了解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应一味追求快速,而是要根据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尽量避免停留或倒退。我们需要从基本结构上把握作者的整体思路,而不必追求深层次含义。略读是读者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为读者我们要学会向提问,在这本书的第五章中,作者列距了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无论我们读什么书,这几个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同样在这一部分,作者也给了我们教了几种阅读时做笔记的方法,以及三种做笔记的形式,这些都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的阅读中。

  分析阅读,是阅读的第三阶段,也是阅读单独一本书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阅读中,首先要对我们所阅读的书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分类。只有明白了这本书的分类,才可以帮助我们较好的完成下面的阅读。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仅要满足知道作者在讲什么,还要能够将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清楚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要能够对整本书进行拆解,拟出这本书的大纲,并能够用自己的内容对大纲进行适当的充实。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掌握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的'条理。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复杂的,但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能够更好的更透彻的理解这本书。在这一部分,作者讲到了一本书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在成为一个“好读者”的同时,也为我们能够成为一名“好作者”打下一个基础。

  在分析阅读的讲解部分,作者总共列举了他对于分析阅读理解的十五条规则,这些规则在全书的第十一章有一个小的汇总,并对这十五条规则的联系进行了讲解。这十五条规则之间,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全书。但如何更好的把这十五条融入我们的常规阅读中,这还需要我们慢慢的在后续的阅读中去理解、去体会。

  在第十二章辅助阅读部分,作者总结了他对于几种外在辅助阅读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看来,我们的阅读,应该尽可能的保证独立阅读,排除他人的评论对我们的理解造成影响。尽可能的少利用导读和摘要,或者在完成独立阅读之后再进行对辅助材料的阅读。

  第三篇中,作者列举了多种类型图书的阅读方法,包括对实用型图书、想象文学、故事

  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的阅读方法的总结和概括。通过作者清晰的描述,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

  在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谈到了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需要不断的阅读,但不是任何书或文章都要读,我们要读那些能够提升我们阅读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通过这样的阅读”

  每本书都是一扇通向神奇世界的黑暗之门,而《如何阅读一本书》就像是这个世界的寻宝指南,帮助我们轻松快速地到达目的地,并且满载而归,不至于在途中迷失。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避免在书海中毫无头绪地迷路,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困惑,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它时刻提醒我们要成为积极主动的读者。阅读不仅仅是消遣和获取信息,还是挑战自己、让内心充实和成长的过程。相信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坚持下去,久而久之,阅读将变成一种习惯、一门艺术!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7

  本次分享的是一本超级畅销书,大家应该有听过或者是读过。书的简介是:这是一本“教你怎么读书”的实用工具书。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到处提倡“速读”,但这本书则告诉我们一个准则:读不同的书,速度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书中引用法国学者帕斯卡尔的名言:“读得太快或太慢,都将一无所获。”那么什么书应该快读,什么书应该慢慢、仔细地读呢?作者认为,书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读得懂的东西,另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这里所说的读得懂的东西,就是指报纸、杂志等一些我们一下子就能消化的,属于资讯,却不能够增加我们的理解力,比如一些被动阅读:电梯里的广告、电视、朋友圈、抖音、公众号等。其实我们已经发现,读这样的东西,并没有什么营养。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感觉啥也没记住”。第二种必须读的东西:就是指一个人要试着去读他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也就是略高于他的读物。而作者所说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主要指的就是第二种书,我们必须读的书,这也是本书分享的'重点,在作者看来,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更多地去读那些锻炼他的心智的书。打开一本书之前,必须牢记这四个问题:第一,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第二,书中的细节,作者是怎么谈的?第三,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的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第四,这本书跟你自己有什么关系?跟这四个问题相对应的,是阅读的不同层次,每个层次也都各有相应的技巧,这四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作为读者,读完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要学会选择自己要读的书,这是阅读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知道如何阅读一本好书,会让我们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应当成为一种习惯,一生的追求。一本好书能够教会你更好的了解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8

  书中讲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列出购书清单,需要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方便随时记录,因为我们平时获得新书信息的渠道会很多,比如朋友推荐,杂志推荐,报纸报道,广告或者书中的参考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信息收集,把突然出现让你产生阅读欲望的书记录在购书清单里,记录的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这样就不会遗漏这本书的基本信息了,方便以后去购买阅读。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记录出版社,因为当你用这个方法久了之后,你可以整理归纳购书清单的书,看看有没有哪些出版社的书,是你经常看的,或者哪些出版社的书给你的`印象更深刻,无论从装帧设计,读书内容,还是各种阅读体验。如果能发现这样的区别,以后你就可以定期去关注这个出版社是否有新书更新了。

  还有一个方法,同样是这个笔记本,你在平时阅读的时候,可以随笔记录一些阅读感受,或者名言金句。比如你看到一段话是讲某个历史人物的,你对他的故事很感兴趣,记录下来之后,可以主动去搜索有没有讲述他个人事迹的书。又比如你看到某书中讲到一个人购买奢侈品的动机很有意思,你可以记录下来,去找找有没有消费者心理学方面的书。

  以上这两种方法的好处就是,让你掌握了选书的主动权,有目的,有理由的去选择书,这样的阅读效率才会更高。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9

  我想我是爱好阅读的,喜欢通过文字与作者共鸣的感觉。摘抄下受触动的句子,多年之后翻看,仍备受鼓舞,这似乎是我和书的联系。高中时杂志上看到加缪一段很美的散文,身处困境却充满对革命的信仰。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宿舍,坐在阳台地板上看他的《局外人》,楼下是马路上的喧嚣、人来车往,恍惚间觉得自己于这个欢快的世界也是个局外人,有一刻觉得自己落寞的心和作者很近。

  我喜欢文学,喜欢听解读,虽然我总说不出个所以然。小学时候看《百家讲坛》,大师们讲文学讲得很透彻,我觉得文学很伟大。读大学时候,我尽可能地去听文学课。课程中推荐的书目厚重、繁多,我不知如何取舍、如何深入。读书的时候我总是注意情节、语言、作者的抒情议论,但不敢真正说读懂了什么。大学时光啊,我一直在找书看、感受,但是没学会如何深入阅读。工作后我曾尝试阅读《神曲》,英语原文难度不小,我读得云里雾里。看国外的公开课感慨教授解读之深,随之是一种熟悉的无力感,因此我下定决心看一本讲阅读的书。

  一.阅读原则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百科全书的编辑,书中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层次、读者阅读一本书时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再讲针对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原则,指出了阅读的目的为了增进理解力。作者认为文字并无法完全地呈现思维,提倡读者主动思考,揭开语言之后的思索。

  我的阅读层次大概属于作者说的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的阶段。主要是识意、习得词汇、消化阅读观点,大部分人初中或者小学毕业能达到。

  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目的是在短时间里了解到书的表面信息。作者认为检视阅读能回答“这本书整体说了什么?细节说了什么、如何说的?”这两个问题。通过目录知道书的结构,通过引言、后记等找出作者的目的。这个原则启发我不再是只沉浸在书的细节中。翻看目录,觉得有些书有着如建筑一样精巧、坚实的结构。我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发现,附录中练习检视阅读这个方法的材料恰好是《神曲》的'目录。在题目的引导下,我花了一个小时多,从目录中了解书的脉络。

  第三个层次的阅读是分析阅读。作者教我们如何找出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如何评价一本书。作者认为分析阅读时读者要思考“这本书是否真实?这本书和你之间的关系?”以非文学性的书籍为例,分析阅读步骤是:列出文章的大纲;找出文章的关键字、作者的主要观点、观点的发展;在读懂书籍的前提下再去评论这本书。这些指导使我理解文章时更有方向。

  列大纲的原则使我收获良多。这学期我在晚自习的最后20分钟读《教学勇气》,它介绍教师如何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并且把认同带入自己的教学。在列大纲的时候我注意到一章内几个小节的联系,发现作者是从现象讲到世界观,再深入到教学原则,再到教学中的实践例子,这思维连贯、逻辑清晰。读出这些对我来说是一个鼓舞。

  二.主题研究

  第四层次的阅读是主题阅读。这个原则与前面的原则相对独立。前三个原则适用于能帮助我们阅读伟大的书。而主题阅读适用于利用不同的书来研究问题。此时的阅读为研究的问题服务。主题阅读有一些原则与写论文的要求相似,如:用自己的词汇、自己构建问题让作者回答,而除了字里行间的比较,主题研究还要求读者能架构出这个主题下其他书本没有提到的方面。如果写论文开题报告时知道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写论文时候更有可能更有价值。

  写论文时的我经常迷失在书海里,看到许多文段但不知如何处理,所以也很庆幸这本书能指导我阅读文献。方法有:把一个主题分解出几个问题;让不同文献的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通过调整问题的顺序,使其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如果一个主题有争议,可以按时间顺序梳理。

  三.文学作品

  四个原则之外,作者还讲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对应的不同的阅读方法。上述原则、问题对应的都是非文学性的书。文学性作品因为自己的特性,对应有所调整。对于一本书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这本书是否真实。论说性作品旨在传达一个主旨,真实来自于论述是否有逻辑。作者认为文学是传递一种经历,它的真实在于有时候涉及到潜意识方面的真实。经典的文学文学作品分析时常涉及到人性中的潜意识、文化社会中的潜意识。也许这是为什么文学作品伟大得使我战栗、使我享受的原因。

  四.语言沟通

  作者讲到语言是思想的一种障碍,因其容易产生误解。因此要学习逻辑、修辞使自己表达清晰。《如何阅读一本书》指出作者在不同题材中如何串联不同的元素传达自己的思想。论说性的作品作者用关键字、论点、论述表达自己的思想;文学作品作者用人物、场景、情节传递自己的故事。这对生活中用到语言的场景,比如写论文、教学,也许也有启发。老师如作家,用各种能调配的元素突出重点、完成目的。课堂活动、任务、小结都是我们的创作,使我们传达出的信息更清晰。

  书籍也可理解为作者用语言与读者沟通。本书提出评论一本书之前要充分地了解过这本书才有评价的资格,作者称为“沟通的礼节”。而其实沟通、批评一个人也是这样的。我想有时候在评价别人所作所为时,给出建议之前,应该要充分地了解这个人的背景、其考虑的事情,才有建议的资格。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到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看一本书时,不仅要知道作者在强调什么,还有作者为什么认为这很重要。也许平时教学中在告诉学生怎么做的时候,还要多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有所启发。

  大四准备考研的时候,我读《诗经》、《楚辞》,读文学史教科书,方法只有读、背、抄。文学史的教科书没有办法代替我阅读、思考。我有自己的感性感受,却没有文本分析。我到介绍加缪的段落,我依然没办法对荒诞一词做出更多的解释。庆幸这段不成功的尝试,它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阅读是不成熟的。

  尽管没有天分与技巧,但是渔村出身的我,有一股蛮力和韧劲。也许这本书对于不善表达、不善思维的我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它改善了我的阅读体验,使我的思考更有条理。谢谢这位百科全书编辑,他果然知道得很多。

  在奋斗过程中,我是害怕寂寞又时时在独处的。我喜欢作者对于诗歌的定义——孤独敏感时燃烧的激情。独处能激发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内心的声音变得清晰。这其实是一个blessed time。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10

  寒假很快结束了,信息综合组的读书会推荐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要求进行阅读并在群里分享,本书很实用对阅读也很有参考价值,共分为四篇,讲述了阅读的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以及阅读的最终目标等内容。书中的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表述了,通过大家的分享与精彩展现,大家肯定都熟练掌握了,在这里我想结合阅读本书,分享一点自己关于阅读的一点想法,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认为,我们在确立阅读目标时,功利心不能太浓,人一旦有了功利心就会出现一些功利性的思维与行为,这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行为的发生并不是一件好事。当一个人将自己的阅读目标定位在获得利益或者想让阅读为自己或别人获利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把阅读的最根本的价值给丢弃了,因为不管是什么利益,只要是利益都是一种“即刻索取”的心态-----即我要通过阅读应该立刻获得什么或者取得什么,而这种“即刻索取”的心态会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有些时候的阅读并不一定会立刻促进你取得什么,或者使你成长多少,而这种功利性的“即刻索取”心态在没有获得满足时就会严重打击个人的阅读习惯,使一些人放弃阅读,甚至是厌恶阅读,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尽量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尽量让我们的阅读成为一种嗜好,就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阅读。这就像有些人“爱打牌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摘自网络),其实就像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一样,我们阅读的目的也不应在于“功利”,而在于点亮自己的生活。

  什么是点亮自己的生活,个人认为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开卷有益”的习惯。二是要有选择优秀书籍的方法。三是要有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的能力。只要具备了这三个方面,我们的阅读就不会是一种“逼迫”,更不会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兴趣盎然的行为,这样的阅读也一定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洒脱,更加自由,更加和谐,最终就会像苏轼那样将阅读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最后,祝愿阅读都能点亮我们的生活,点亮我们的人生,感谢大家的陪伴,祝大家新年新进步,事事更如意!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11

  要理解一件事,太多的资讯和太少的资讯一样会阻碍理解,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媒体的资讯犹如倾泻一般阻碍人们的理解。

  原因之一是媒体的目的不纯。上层知识分子的观点和态度被一群聪明的人通过华丽的辞藻、用心选取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精心设计包装起来。他们的目的是人们可以不费力的得到结论,是带有导向性的。而很多人们的反应正如他们希望的的那样,全盘接受。更严重的后果是人们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态度,忘记了如何思考。

  以上都是书中的看法,和我之前写的.人们生活在思想牢笼里的看法是一致的。媒体带着别有用心的目的向读者倾泻他们包装过后的观点和态度,当人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时,这些观点就像一根根锁链四面八方的将人们围住,密不透风。

  如何破除这种状况,我想在这里重复我以前写的东西。

  未经审视的想法大都是不值得相信的。未经审视的想法就是和其它想法没有关联的,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从来没有质疑的,经不起批评的想法。如果真如书中说的那样,媒体带着包装过后的观点和态度,希望人们毫不费力的接受他们的东西,那么在人们脑海里就会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就会变成所谓的未经审视的想法。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思想牢笼。哲学的一般过程是发起疑问/质疑,思考探究,得到结论,清晰表达,论证。其中第一步质疑的对象就是未经审视的想法,就是媒体倾泻给我们的结论。通过哲学的一般过程,我们基本可以弄明白应该相信哪些观点,不相信哪些观点。这里边还有很多东西,比如概念,逻辑,推理等等,需要更近一步的研究才行。

  我感觉这本书挺难理解的,或者是他特别的散,读了一部分感觉只是学了几个离散的问题和作者的答案。

  成功的阅读意味着完全接收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阅读的艺术是指阅读遇到不理解的东西,不借助任何外物,仅仅依靠对字句的琢磨,将事物理解。阅读有三个目标,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娱乐。什么状况下会为增进理解力而阅读,一开始理解程度不一样,读者一定要把理解程度克服到一定范围内。阅读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基础阅读:识字的阅读;检视阅读,有限的时间内读到最好;分析阅读:无限的时间内把书读到最好。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12

  前天晚上,亚马逊向我推送了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推送语写得颇为吸引人:日本畅销书作家独创的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彻底改变你的读书方式,让你的读书效率最大化!

  因为免费借阅这本书,出于好奇,我当即下载,并在昨天用吃饭、上厕所、午休等碎片时间翻完了这本书。大概是为了出版需要吧!这本书有251页,其中大多数是废话、套话。

  真正有价值的其实就书中的几张插图和几句话。我把它们摘录整理如下:

  核心方法:

  奥野宣之最核心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一个词:笔记。

  用随想笔记选书,用读书笔记阅读。

  他将读书的过程分为五部,并将他的笔记读书法和普通读书法进行了比较,具体见下图:

  选书:

  在选书阶段,奥野宣之的`方法是做随想笔记。随时随地记录下想要阅读的内容。这一内容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突发奇想。读后感内容来源可以是广告、书籍、电视、他人推荐等。然后进行网络检索,找出相关书籍。由于相关书籍可能很多,所以还需要通过查看书评等方式进行筛选,找出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书记。

  最后将书名、作者、出版社写在购书清单上,就可以去书店购买了。

  标记:

  奥野宣之将读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通读、重读、标记。他不建议在通读阶段就用笔做标记,认为这样会造成紧张感,破坏阅读的快感与连续性。

  活用:

  在读完一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之后,奥野宣之建议做以下三件事:

  1.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别人的书评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新的观察角度。

  2.对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主题,要选择三本书来读,整理归纳三本书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防止偏听偏信,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3.对笔记做好索引,方便日后查找翻阅。

  个人感受:

  奥野宣之的笔记读书法其实就是任务驱动法。即带着做好读书笔记的目的去读书,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筛选、归纳信息,最终将外部信息内化为腹中所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13

  人们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更多一些。这样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了“要写读书笔记”,读书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写读书笔记不要成为读书的负担,而是目标,读书笔记其实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只要你觉得这句话对你来说很重要就可以了。而读完后你在整理这些话的时候,也是二次思考和整理自己想法的过程,从这句话你可能会联想到很多相关的信息,脑子里有东西了,写出来就不太难了。

  而且当写读书笔记养成习惯之后,你再读书的时候就会主动的'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看一遍,找一遍,再写一遍,这样的内容就很容易加深记忆,提升阅读效果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14

  关于书,关于读者,书与读者的关系,书的分类,怎样认识、了解和评判一本书,各类书的阅读方法,最主要的是阅读的四个层次:根底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作者讲的非常详细,有分析、介绍和具体步骤,内容丰富。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娱乐消遣式阅读不在作者探讨范围。

  这本书有点阅读门槛,提到的各类书,如果有过接触更利于理解作者的相关介绍和阅读技法。而且本书涉猎的内容很难一朝一夕全部消化,更适合目前遇到哪方面问题就先在实践中具体试试看,一步步来。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说到底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主动阅读,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去答复下列问题,专心致志,边读边思考。这本书总体在谈些什么,想方法找出作者的想法和论点,做出自己的'判断,他说的有道理吗?这本书和你有怎样的关系?~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对书籍内容探索更强,收获也更多。说到更加有效地理解掌握一本书,最好的方法是做笔记做笔记做笔记,现在越觉察得不做笔记就像没读过一样。做笔记除了帮助记忆、锻炼表达能力,还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促进主动阅读。有时读完一本书,我们觉得自己有被触动到,内心有所感悟有想法,但就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其实这只能说明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阅读效率和理解程度,而阅读速度就和两者有关,多数人是可以比目前速度再提高一些的。读不同书用不同速度,根据书的性质和复杂程度采取不同阅读速度。每一种书有适合的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到效率。

  说了这么多,最后只想说一句: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15

  《如何阅读一本书》首次在1940年出版,是莫提默·J·艾德勒的大作,此书属于外国著作,本身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就会加大阅读的难度。再加之翻译中客观存在的误差和翻译者本人的遣词习惯,让我读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阅读的目的有许多:同学时代,是为了考试而读;而闲暇时看的言情小说,则是为了消遣而读。现在,抛开消遣和考试,则是为了增加理解力而读。不同于考试和消遣,为了增加理解力而读,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仅需要勤做笔记、写读后感,还需要运用此书中的技巧来阅读。

  这本书风行70年不衰,可见其在阅读上为读者带来的影响与价值。全书从阅读的层次、阅读层次的说明、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四个方向作为基本的骨干,将阅读中所必需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化的说明、检讨与建议。

  首先,读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之间是有关联的,较高级阅读层次包含了较低级阅读层次的`特性。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学问概念、论题等。最终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生疏,但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换句话说,我读书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追随宠爱的作家,并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会,去感受。

  而对于阅读的态度,则是主动。读书是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是一个生疏人,他饱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地去拿起一本书,才开启了你与作者的沟通之门。

  无论是基础阅读还是主题阅读,都强调了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主动阅读。阅读是一个特殊强调主动性的活动,完全被动是读不了的,那么专注力就是必不行少的了,但是专注力并不代表理解力,于是思索就是主动阅读的其次个要素。假如单单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那么肯定是双眼停滞,头脑昏睡,即使没有被动到如此,假如阅读仅仅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不是站在整体框架之上,带着一边思索和一边提出问题去阅读,或者说,由于仅仅对书中钟情的表达和语言很感爱好,却没有急躁去了解整本书的框架结构、规律和内容等实质性的东西,那么,便是单纯的玩味文字,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理所当然地,这本书赐予你的回报也就局限于摆布文字上,对于个人在这方面的提升是没有多大关心的。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行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了。作者的很多观点在我看来特别受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书关于阅读的看法也不肯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进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但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有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于电子书、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许多时候我们阅读或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但我们也应当以严厉 的心态去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分散,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敬重,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记得有人说过,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头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吸取新的学问,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我们的理解力。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我也承认自己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工作外时间没有好好利用起来,应当在以后多阅读,多涉猎各方面学问,储备学问,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有所用处。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行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洁的,随任凭便的。你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没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哲学。同样的,这本书给我的关心更加的大,由于我还没有阅读多少书的时候,就能够碰上它。信任这本书所教育我的,能够在我人生短短的几十年中,给我打下好的基础,让我能够从今以后有科学和系统的阅读,不断的提升我的理解力量,学问储备,及人生的境界。

  用书中的一段话作总结:“一本好书能叫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才智,而不只是更有学问。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熟悉。”(钱昕)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02-21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06-21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02-06

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01-12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必备)12-21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5篇)03-15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精选15篇02-22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5篇03-14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07-17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