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学启蒙》读后感(第四辑)

时间:2020-12-23 12:10: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幼学启蒙》读后感(第四辑)

  《幼学启蒙》用一种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诠释、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颗颗珍珠。

《幼学启蒙》读后感(第四辑)

  《幼学启蒙》读后感(第四辑)

  有人曾说,不论是文字还是图画,都承载不起一个民族的兴衰,都包容不了一种文化的深邃。可是,当我透过这套集中国数十位画家之手共同创造的“幼学启蒙丛书”时,我真的看到了,看到了盘古在混沌中用生命发出的呐喊,看到了愚公在巍巍高山前不屈的脊梁;看到了莫愁女儿面对强权时的悲愤,看到了知县海瑞面对恶霸时的耿直;看到了帝京春天里抽陀螺的孩子们,看到了九州大地月光下的悲喜人家。每页文字,每张图画都如涓涓细流般流淌过我的心灵,如惊涛骇浪般淹没我的灵魂,他们是我们的先人,它们是我们的过去,这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自己的历史,溯古,寻根,存在即留下痕迹,存在即蕴含价值。它是一笔无法衡量的财富,值得我们留存在心里手中,传承给后代子孙。

  这是一场奇异梦幻的中国故事绘本之旅,请跟我来,让我握住你的手一起飞翔于这神州大地的上空,一起徜徉在这千年文明的长河,感同先人们的哭笑喜怒,共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看沧海桑田,话世事多变,不变的是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和纵使白云苍狗,仍然亘古永存的赤子情怀。

  在这套“幼学启蒙丛书”中,内容涵盖了大家所熟悉的民俗故事、神话故事、节日故事、名胜传说与古代名医、贤哲、名相、名将、帝王、智童、科学家、智谋、诗书故事等等,总计二十册。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祖先们活动的广阔天地和历代的政治变迁、科学发展与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我们运用最精炼的文字与生动的插画,将其一一呈现给中国儿童,并使得这些久远的历史人物,轻松的进入儿童的.思想领域,与他们的血脉相连接。

  延伸阅读

  《幼学启蒙 选辞》读后感

  古诗(先秦至南北朝)清健质朴、随心所欲,而于韵律常不在意。唐诗的世界美轮美奂,但近体诗强调格式,稍显单调。元曲则太散,略失文采。相比之下,还是最钟意词,也喜欢类乐府的歌行体。文采好、意境美、乐感强,格律灵活长短错落、朗朗上口抑扬顿挫。且常常融合民歌风,雅俗相济,精致而不失质朴。最适合幼学启蒙,足可以覆盖:识字、故事、乐感、美感、画面想象与体验等等。

  是故,橙橙书院儿原创《幼学启蒙选辞》以词(多数为宋词,亦涉及唐、五代及宋后)为主,再选取一些歌行体诗歌(远古至今,不拘时代),以意境、美感、乐感为主要考量依据。

  简要说明如下:

  文采与美感

  腹中才气纵横、落笔行云流水、成就极致美感者优先。

  据此选词首推苏轼、李煜。苏轼坦荡潇洒,李煜唯美、凄美。所谓凄美,并非先凄后美,而是美到极致,悲从中来。

  反例如梅氏尧臣,仅就词而言,虽晓义理、接地气,但是行文如样板戏,不考虑。以此类推,无论多嚣张的身份,无论多少教众伺候着,也一概不考虑。小门小院儿,装不下恐龙。

  意境或情怀

  (1)推崇清健、洒脱者,推崇眼中有大风景、心中有悲悯者。(2)重视乡土田园、清新恬淡、富有朴素生活气息者。

  据此选词,前者依然首推苏词,后者当以辛词为先。而柳永仅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勉强录入一首。

  依此原则,晏殊、晏几道、李清照、甚至欧阳修的部分词也不应入选(愁、泪、恨等字过于频繁,有时显得浓腻),仍然无法割舍的原因,文采实在好且韵律感强。

  乐感与尺度

  重视节奏感与韵律感,重视小而精、简而美。

  从少儿启蒙的角度,此一条最重要,是引起兴趣而迈出第一步的关键。

  因此,(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尽管是千古名篇,但因为古今发音变化而导致今日读来韵脚全失(全词无一句押韵,以“十三不靠”而糊千古名牌的,世间仅此一首),故也未入选。(2)选词以小令为主,尽量不涉及长调、慢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长度算是上限。(3)歌行体虽然长,但韵律感极强,读起来酣畅淋漓、一气呵成。且民歌风韵突出,可诵亦可唱。应有助于少儿兴趣。故长度不作限制。

  另外,尽管词牌古曲多已失传,无缘感受,但是,一些诗词不乏当代优秀配曲。尤其下面几首,皆出自当代宗师级音乐人,旋律很精彩!不辱千古名篇。比如:何占豪《别亦难》、刘家昌《独上西楼》、梁弘志《但愿人长久》、谭健常《几多愁》、翁清溪《人约黄昏后》、黄霑《有谁知我此时情》、顾嘉辉《满江红》、陈扬《思君》等。当然,亦有近代萧友梅谱曲、原民国国歌《卿云歌》(遗憾微信曲库无此曲)。是故,选辞的同时,对于有经典配曲者,也一并录入。

  天然美与民风韵味

  虽然将此条原则放在最后,但其实个人最偏爱此一条。相对的,反感雕琢过分的文字。

  关于雕琢,究竟界限在哪里?说不清——毕竟艺术属于主观性、私享性的东西。个人感觉,类似 “云破月来花弄影”、 “疏影横斜水清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皆属过于雕琢过分的东西。相比之下,甚至不如一句戏言“一树梨花压海棠”。

  是故,此类者,即便出自名家,亦不考虑。

  相反,类似“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等,虽然出自布衣,然天生丽质清清爽爽(简洁自然的笔触以及流畅的节奏感类同“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深柳读书堂...清辉照衣裳”等),则更为推崇并以极高的优先级入选。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大多入选的歌行体,如北朝《木兰歌》、唐伯虎《桃花庵歌》等,又如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当然更少不得杨维桢《铁笛清江引》(神游八荒,情怀万里)!

  最后,启蒙者,孺子也。但闻其声,但感其律。至于会意,无需详解,不妨任其想象。是以错亦有理,谬亦有趣,将来未尝不是来自童年的美好回忆。

  况且,子非东坡,焉知东坡真义?

  四岁的橙橙问:悠悠(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悠悠球吗?

  试想,若辛大师听到这样的话,或会变得更豁达也说不定呐。

【《幼学启蒙》读后感(第四辑)】相关文章:

《幼学纪事》教学设计03-20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600字01-09

简历模板(七)编 辑01-09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读后感06-30

第四个字是学的成语02-10

图像修辑师简历模板01-05

个人借款合同模板合辑01-30

对启蒙老师的赠言01-01

孙幼军《小猪唏哩呼噜》读后感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