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

时间:2021-10-06 09:34:2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5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

  这是我第二次看三毛的书,谢谢三毛让我了解到撒哈拉那里的风土人情,尽管对于现在20xx年来说参考可能已经不太可靠了,但真的是让我对撒哈拉的了解不再是仅仅是它的地理位置了。

  三毛在书里总说自己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但我却觉得她有的是能耐得住寂寞的性子,因为爱旅行的人大多寂寞,他们不断在旅途中发现自己,虽然也会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更多的是与自己相处。

  在《撒哈拉的故事》里认识了一个更年轻的三毛(因为我看的第一本是万水千山走遍),我所理解的三毛是个不太在乎别人想法的人,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她都满不在乎,她相信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感觉,是个极有主见的人;她还是个急性子的人,脾气不算太好,一冲动起来什么都敢尝试,一激动起来连潜在的危险什么的都能忘的一干二净;她情商很高,能处理好与周围所有人的关系,让别人不说喜欢她认同她至少不会刻意为难她。我认为这是归因于她的热情,爱交朋友,不怕吃亏,善良有同情心,不因周围的环境而同化且个人素质始终在线。这实在是个很优秀的人嘛。

  我还很羡慕三毛的成长环境,小时数学不好偏科厌学不太省心,她父母虽是担心但也十分包容,若是现在,大概就是各种补习班走起还夹杂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在这种充满爱的环境下三毛的成长经历在我们常人看来有些肆意任性爱折腾了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三十岁时还能花父母的钱在外游学旅行,但也正是这样才有了我们熟知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2

  翻开《撒哈拉的故事》,品味着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感受别有一番风味。

  本书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犹如走进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画卷。浓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细腻而风致的文字里,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爱意在流淌,一种震撼心灵的人性美开始浸润……

  三毛是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贫瘠广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充满了无穷的诱惑。她勇敢地抛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来到大沙漠,迎接她的是黄沙滚滚、风声呜咽的恶劣环境,水源奇缺、物质匮乏。还有那置于大坟场的破旧沙土房:狭窄简陋,没有家具,没有床,顶上还有一个大窟窿……,但是这一切难不倒三毛。她和荷西一头扎进去,甚至将生命中最神圣、最憧憬的婚礼也“搬”到了沙漠。在艰难的日子里,她和荷西动手设计房子,买石灰水泥糊墙、补窗户,用装棺材的外箱改做家具,到垃圾场拾汽车外胎自做“鸟巢”式的坐垫,巧用铁皮和玻璃自制风灯,用沙漠麻布缝制彩色条纹窗帘……,积极乐观地一步步建设着充满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还说“在一年以后,已成了一个真正艺术的宫殿”,引得人不禁赞美:“你把罗马都建成了”,三毛自豪地回应:“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与此同时,三毛也尽一切可能走进浩瀚的沙漠探寻她真实的面目,她用相机拍下极荒僻地区游牧民族的生活,随身带着药箱为贫穷落后的撒哈拉威人义务诊治,并将日用品等送给当地的人们……作为第一位涉足大荒漠的东方女性,她以东方女性不常见的潇洒和诙谐,以中国人特有的广博与侠义的精神传播着现代文明。同时,她也以现代文明的角度观看古老文明与沙漠旧俗,并生动地记录着她在沙漠的所见所闻所感。她在《沙漠观浴记》描述了撒哈拉人的肮脏、奇异生活习俗。由于沙漠缺水,她们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闻所未闻,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污垢,还用海水灌肠,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沙漠环境的恶劣与生活方式的落后,也为三毛在沙漠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三毛就是这样以极大勇气和灵明智慧行走在沙漠里,留下了一个个生动、浪漫、离奇的故事。她犹如开在沙漠里的繁花,到处绽放美丽,将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那份浓浓的爱流淌在沙漠里……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3

  对于我来说,三毛就是一个漂泊在异乡的灵魂。

  开始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三毛,但自从我读了她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之后,我发现我深深的喜欢上了她,对于我来说,她就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奇女子。

  以前,我不明白,三毛是怎么能在撒哈拉沙漠里生存的,直到我看了这本书。

  虽然在这本书中并没有用到什么华丽丽的语言来描绘沙漠里的生活,但是却从了她那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了大沙漠里的简单。而又浪漫的生活。给孤寂的大沙漠添加了一笔神奇的而温暖的色彩。

  翻开《撒哈拉的故事》品味着三毛在异国他乡里的生活,总觉得原本并不讨人喜欢的撒哈拉沙漠,突然也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又如走进了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的画面。使我了解到了大沙漠里的地势地貌和风土人情。但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在沙漠里生活的那些女性的可悲。

  其实读这本书,最使我感动的就是我佩服三毛的勇气,她能够抛开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了贫困的大沙漠,这里没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没有家具没有床,但是她与荷西却还是生活着很快乐。因为她以她那积极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简单并快乐的活着。在这个大沙漠里,她留下了那么一句话: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在《悬壶济世》主要是说三毛做医生,给邻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特的方法帮邻居们治病,这就看出了她是个聪明的女子,也容易和别人相处,就好像她所说的: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得捷径。或许就是她那积极的心态和友好的态度使她赢得了一次次珍贵的友谊。

  在《素人渔夫》中,我也体会到了她与荷西在沙漠里生活中的另一种快乐。由于沙漠里的物质昂贵,所以,他们的钱也不高花,虽然他们可以用家里给的钱,也可以将包袱回家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也没有抱怨,而是想出了另一种方法去挣钱,虽然到了最后并没有挣到什么钱,而且还赔了一千五百。但他们还是很开心的去大吃了一顿。或许这就正如她自己所说的:爱情是一种奥妙,在爱情中出现籍口时,籍口就是籍口,显然已经没有热情的籍口而已,来无影,去无踪。如果爱情消逝,一方以任何理由强求再得,这,正如强收覆水一样的不明事理。这就是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的爱情,不是要什么多好的物质生活。只要两个人能够在一起开心的生活久足够了。可现在的人还会有谁能做得到?

  在《哑奴》当中就是写了一个在沙漠里的奴隶的生活,那奴隶的善良和财主们的残忍,三毛看不惯那些财主对哑奴的虐待,就常常偷偷地跑去送吃的给那哑奴。还给他送钱和送一些物质。虽然说,哑奴的一家都已经很感激她了,但是三毛还是觉得内疚,因为她不能够帮助他们脱离奴隶的生活,和改变他们的命运。或许就如她所说的:朋友之义,难在义字千变万化。命运就是这般,不随你我而易。当哑奴被财主卖走的时候,三毛泪流满面,想说什么,但却不知道说什么好,有着前所未有的无奈和伤心。原来,这就是三毛,充满了爱心和乐于助人的关怀,一朵沙漠了常开的花。

  在读这本撒哈拉的故之后,我也读懂了三毛,读懂了她的美,她的灵魂如漂泊的女子,去寻找幸福的国度。从她的身上我开始感知并感悟到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让我学会了无论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难,我也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4

  翻开崭新的《撒哈拉的故事》,体会着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感受撒哈拉威人的独特风俗,聆听沙漠中的声音,总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在三毛的笔下流淌,仿佛置身于撒哈拉沙漠,这个无法想象的大沙漠,即使是世界之最,也不免令我毛骨悚然,不敢想象当我在这个鬼地方生活的时候会是怎样一个狼狈的情景,也许,沙漠中白天的高温,夜晚的寒冷,就足以把我这个习惯于生活在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的人被方丈高的沙子淹没。

  然而,总有人会做出一些勇敢的行为,这个人不是非一般的坚强勇敢,她的毅力超乎想象,她极力追求于自己想要的生活,书中也有讲到“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情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被三毛那种超乎想象的主见震撼了,试问有多少个人能够像她那样拥有只属于自己的专属人格,那种人格魅力,我想是直接促使荷西爱上她的原因。

  娃娃新娘这一篇,可真是把我给惊呆了!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居然已经到了要结婚的年纪,这一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撒哈拉威结婚的经过,这个过程简直难以相信,结婚不挣扎,事后居然要被人取笑,这居然还是个风俗,这叫一个生长发育还不成熟的小女孩如何承担这一切,她幼小的心灵就由挣扎这一刻起被划下了深深的一道痕迹。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等到阿布弟拿着一块染着血迹的白布走出房间时,他的朋友们就开始呼叫起来,声音里形容不出的暧昧。在他们的观念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没错,三毛说的一点也没错,所谓的结婚仪式,就是摧残女人的身心,不过,对于撒哈拉威人来说,女人的地位十分卑贱,即使如此,也不可以这样子来对待一个小女孩,姑卡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啊!对于这种我永远也无法理解的习俗,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反正我也不能改变什么,我也不能过于愤怒,毕竟生活在这种大沙漠里,这种奇葩的习俗的养成也不是不可能的。

  也许是因为在东莞这个大城市生活久了,东莞的一些习俗我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根本没有多想什么,不过,我们自认为合理的习俗在撒哈拉威人看来也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他们也习惯了撒哈拉威人的习俗。因此,任何的人对任何的事物都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当我们习惯了,任何事情都会变得很简单,不再是一种罕见的奇葩风俗,观点是相对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想事情,也许就不会变得如此愤怒,如此的难以理解了。站在撒哈拉威人的角度去想这个奇葩的风俗,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个习俗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奇葩,而是十分的正常。只是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也就不同了。

  沙漠观浴记这一篇,可真让我大开眼界了!在沙漠中出现“泉”这个东西的确是有点莫名其妙,最起码的是在我读这一篇的时候,沙漠缺水是人尽皆知的,但我却没有想到住在沙漠中的人洗澡的问题,原来他们是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我惊呆了,对于天天洗澡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天方夜谭吧,想都不敢想那种一天不洗澡的日子!三毛她究竟是怎么忍受这种周围的人都散发出一种浓浓的怪味的,真的是无法想象啊!不过,在沙漠中生活久了,这也许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吧!毫无疑问,作者三毛在见到泉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地上冒出水来的时候,反应也是十分正常的——就是感动极了。

  房间里的女人的行为有点难以置信,她们都用一片小石头沾着水,在刮自己的身体,每刮一下,身上就出现一条黑黑的浆汁的污垢,她们不用肥皂,也不太用水,要刮得全身的脏都松了,才用水冲。房间的墙边也出现了一层厚厚如鼻涕一样的滑滑的东西。也许是三毛的描述太生动了,以至于我在阅读的时候也想象着那个脏兮兮的场景,就正如三毛所说的那样,胃里一阵翻腾,好似要呕吐了似的。何况是身临其境的三毛呢!

  三毛再也忍不下去便转身出去,老板娘对她说不仅外面要洗,里面也要洗,看到这句,我瞬间被雷到了——居然要洗肠子!虽然我不想描述那个“洗肠子”的场景,不过这也是撒哈拉沙漠独特的一种风俗,出乎我们意料的一种独特风俗,不过,我认为撒哈拉沙漠的习俗都出乎了我的意料!三毛看到老板娘做了个掏肠子的手势,她既吓又兴奋,从这可以看出,三毛可真是个好奇心极强的人哪!荷西既勇敢又机智,他找不到下悬崖的路,就用麻绳沿着悬崖爬下去,在荒山之夜这一篇中也可以看出荷西那种探险精神和对三毛浓浓的爱意,当初三毛决定去撒哈拉沙漠去住,荷西二话不说就跟去了,终于他们也塑造了一段好姻缘。在海湾边的女人将水桶内的海水倒入一个很大的罐子里,这个罐子的下面有一条皮带管可以通水,她半躺在沙滩上,另外一个女人将皮带管塞进她身体里,水经过管子流到她肠子里去。当然,这肯定是非常痛苦的,所以灌肠的过程中少不了呻吟和尖叫。这样居然还要洗七天。

  终于看到一点我觉得有点搞笑的事了。在白手成家这一篇的末尾,三毛通过自己的精心努力,将原本破烂不堪的房子布置成公认的撒哈拉沙漠最美的房子,她和荷西的善良也间接地促成一个受西班牙政府所托的记者去参观他们的家。然而,好事也不是经常到来。又有一天房东居然进了三毛的家坐下了,这种想象是罕见的,这个不速之客居然还敢十分嘚瑟地说三毛荷西他们租下的是全撒哈拉最好的一栋房子,毫无疑问,他想涨房租了。当然,三毛是不会那么容易妥协的,她用了既直接又不费力的方法轻松摆平了这个不速之客。我觉得最后一段话十分有意思“我,走到轮胎做的圆椅垫里,慢慢地坐下去,好似一个君王”。结合上文的描述,我又被三毛平凡朴实的语言中隐藏着的华丽生动给带过去了,我再一次地联想到这个画面,想到那个达不到目的遭轰的坏房东,想到三毛那种得意骄傲的心情,我笑了。

  在《撒哈拉的故事》整本书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几件事。在这本书中,有喜、怒、哀、乐,有难过、温馨、幸福、艰辛、感动……一个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女人,究竟是怎样适应并且逐步爱上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的,三毛把这片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大家面前。在她平凡朴实生动的语言中,往往能够将读者带到书中的环境中,达到“人书合一”的境界,在她的神笔之下,一本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撒哈拉的故事》就浮出水面了。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收获知识,还会有所感悟。我们了解到了撒哈拉威人的独特习俗,也看到了沙漠中的真善美。我们感悟到人情冷暖,感悟到帮助别人所得到的回报往往会比付出的要多,感悟到要真正去做一件事情,不仅需要坚定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实践,光站着不做是没用的,只有像三毛那样勇于去追求,勇于去实践,勇于去适应,才能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当我们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时,无论条件多么的不允许,只要我们是真正想要去做的,就总会有方法可以协助我们去完成这件事情,只要我们坚持去做,相信自己,就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5

  《撒哈拉的故事》,感触最深的是三毛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积极向上,享受生活的精神。在这本书里,有我向往的生活。即使在荒无人烟,物资匮乏,语言和文明都不相通的沙漠上,三毛这个聪明的女人,总是能把“罗马城”建在沙地上,能让天堂鸟在沙漠里燃烧。

  一个女子,仅因为儿时的一个梦想,和一半乡愁,就毅然背起行囊,踏上那未知却又向往的神秘大漠。没有犹豫,没有迟疑,不顾众人诧异的眼光。那该是一个多么随性的女子,她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她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于是才有了《撒哈拉的故事》,一个被她装点得异常美丽的沙漠。

  三毛是聪明的,她不会让自己被束缚在一片狭小的天地,她由来向往自由,喜欢我行我素,于是她流浪,流浪远方。贫瘠广阔的沙漠在她的眼里充满了诱惑,她抛弃了繁华便利的都市生活,来到了物资匮乏的大沙漠。沙漠确实不负她所望,“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的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沙漠中水源奇缺,物质匮乏,白天阳光毒辣,夜里却冰寒刺骨,没有充足的衣物让她维持身体的温暖,她的家狭窄简陋,没有家具,没有床,顶上还有一个大窟窿。

  但这都难不倒三毛,她有一颗坚定的心和非凡的勇气,她一步一步的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沙地城堡”,原本简陋的屋子逐渐变得窗明几净,充满了异国之情,浪漫而美丽。他用空心砖铺在房间的右排,上面用棺材外板放上,再买了两个厚海棉垫,一个竖放靠墙,一个贴着平放在板上,上面盖上跟窗廉一样的彩色条纹布,后面用线密密缝起来。它,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长沙发,重重的色彩配上雪白的墙,分外的明朗美丽。桌子,她用白布铺上,上面放了她的母亲寄来的细竹廉卷。甚至寄了她要的中国棉纸糊的灯罩来。等母亲的棉纸灯罩低低的挂着,林怀民那张黑底白字的“灵门舞集”四个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贴在墙上时,他们的家,开始有了说不出的气氛和情调。这样的`家,才有了精益求精的心情。

  三毛是个浪漫的女子,在这诗意的生活背后,有初来的困窘,有别样的艰辛,更有对沙漠和生活的热爱。她对美和艺术的追求更是从没停止。用旧的汽车外胎,拾回来洗清洁,平放在席子上,里面填上一个红布坐垫,像一个鸟巢,谁来了也抢着坐。深绿色的大水瓶抱回家来,上面插上一丛怒放的野地荆棘,那感觉有一种强烈痛苦的诗意。不同的汽水瓶,买下小罐的油漆给它们厚厚的涂上印地安人似的图案和色彩。骆驼的头骨早已放在书架上。荷西用铁皮和玻璃做了一盏风灯。快腐烂的羊皮,拾回来学沙哈威人先用盐,再涂“色伯”(明矾)硝出来,又是一张坐垫。见到一位沙哈拉威男人所刻的雕像是更是难掩自己内心的感动,他的创作粗糙感人而自然,充满艺术的美感。

  三毛的内心充满了侠义和一颗真挚的善良的心,用现代文明的角度去看待沙漠的旧俗和古代文明。三毛为姑卡只有十岁就出嫁,新郎用暴力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感到愤怒,替姑卡的遭遇感到同情,没有人敢为她站出来说一句话,只有三毛,这个冲动但又善良的女人敢这么说这么做。纵使不喜欢他们落后的风俗习惯,却从来没有看不起那些愚昧的人们。面对他们无理的甚至啼笑皆非的要求,三毛都应允了,甚至帮他们治病,教妇女们知识,帮房东的母羊脱掉衣胞。文明与愚昧是不分等级的。文明人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只是侥幸出生在一个文明的国度,侥幸比那些落后地区的人们多学了点知识,所以,这并不能成为文明人炫耀的资本。

  在《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三毛对当地居民的尊重和爱护。也许在相处过程中,有小小的矛盾和不满,但三毛总是机巧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她始终以公平的心态与他们相处,不卑不亢,于是,所有的摩擦都变得那么的有趣。她在《沙漠观浴记》描述了撒哈拉人的肮脏、奇异生活习俗。由于沙漠缺水,她们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闻所未闻,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污垢,还用海水灌肠,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沙漠环境的恶劣与生活方式的落后,也为三毛在沙漠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撒哈拉的故事》中,荷西和三毛之间的爱恋简单而深刻。当三毛决心远走沙漠时,荷西没有劝阻,而是默默地收拾了行李,先三毛一步到了大漠上找到工作。在荒山的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三毛没有选择离去,而是留下来营救丈夫。在《沙漠中的饭店》中,她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给大家烹饪来自中国的食物,然后深受大家的喜爱。第一道菜“粉丝煮鸡汤”,还把粉丝比作了春雨一般,第二道菜叫蚂蚁上树,更加受到大家的喜爱。还有“荷西含情脉脉地望了我一眼,婚后他第一次如情人一样地望着我,使我受宠若惊,不巧那天辫子飞散,状如女鬼。”在做中国菜之余,还会抒情,三毛与荷西的感情是多么令人羡慕与向往啊。书中“黄脸婆”等等都是夫妻生活的一种很有情调的调侃,这不是骂,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

  三毛经历过许多挫折,但我没有在她的言语中看到一个“苦”字,可见她是一位乐观豁达的女性。途跋涉,历程艰辛,但他们依然微笑面对,我们的人生也如此,就像海面不可能永远都风平浪静,我们只有拥有一颗乐观的平常心去静观其变,我们才能用生命去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三毛的文字,向来都是质朴,感人。“阅读她的书,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谈,而不是在读她的书,就像别后的友人在向你诉说着她远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饰。看的时候舒服,放下时却是如此的感动。”在读这本《撒哈拉的故事》后,我也读懂了三毛,读懂了她的美,她的灵魂如漂泊的女子,去寻找幸福的国度。从她的身上我开始感知并感悟到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让我学会了无论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难,我也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6

  翻开《撒哈拉的故事》品味着三毛在异国他乡里的生活,总觉得原本并不讨人喜欢的撒哈拉沙漠,突然也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又如走进了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画面。其实读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是三毛的勇气,她能够抛开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了贫困的大沙漠,这里没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没有家具没有床,但是三毛和丈夫荷西就这样在很快乐的在撒哈拉中生活了很多年,即使条件艰苦,并且有时萨哈拉威邻居们也不尽如人意,但她却也能把自己的家打扮成沙漠中的一幅画,一个艺术馆,她也能和邻居们相处融洽,她能开着他们的“白马”横穿撒哈拉,能发现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别样的风景,能从沙漠中,从萨哈拉威身上发现一个又一个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使我了解到了大沙漠里的地势地貌和风土人情,也了解了撒哈拉威人的善良朴实和一些悲惨的境遇,了解到三毛和荷西虽然在物质方面是匮乏的,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丰富多彩,这不禁让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真的能决定很多事情。人要有双发现美的眼睛,虽然在生活中的每件事不可能都尽如人意,但心态使我们可以决定的,要永远保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就能经意或不经意地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我们的心中才会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希望。欣赏美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对内在世界的美丽漠不关心,那你无论如何也看不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摈弃掉偏见和固执,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就呈现在你眼前了,因为美就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美。

  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渐渐喜欢上三毛这位奇女子,因为她那积极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并像孩子般一直简单并快乐的活着。在这个大沙漠里,她留下了让人记忆深刻的那么一句话:“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而对于我们,每天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发现身边的一点美,从此你的世界将五彩斑斓!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7

  寒假里妈妈送了我一本书,名叫《撒哈拉的故事》,作者是作家三毛。妈妈对我说:“这本书的内容很精彩,希望你去认认真真地读。”我心想: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怀着好奇心,我捧起书,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原来,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生活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各种有趣的事情:三毛住的房子的屋顶上有一个大洞,有时候房顶上的山羊会从大洞里掉下来,让人吓了一大跳;还有一次,三毛去一个旅馆里洗澡,可是,三毛刚打好肥皂想用水冲洗时,却断水了,只好勉强用毛巾擦干。第二天,三毛去骑马,不敢骑得太快,生怕热了出汗时身上会冒肥皂泡;她居住的小屋条件很苦,几乎什么也没有。于是她把废弃的瓶子加工做成了花瓶,把捡来的轮胎改造了,做成了垫子,把捡来的羊皮晒干了,做成了毯子……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三毛非常乐观,她不但没有在荒芜人烟的撒哈拉大沙漠里感到悲凉,反而生活地很开心,她在艰苦的环境下还能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我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我虽然生活在舒服的环境里,但我却常常埋怨别人,心里不知足。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南麂岛旅游,那时正是夏天,但岛上没有空调。夜晚,我睡在床上,炎热难耐,蚊子“嗡嗡”地围着我叮咬,让我难以入睡,我喋喋不休地抱怨起来:“这个鬼地方,条件真差!”现在想起来,我比三毛生活的环境优异多了,她能行,我怎么不行呢?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在生活中,总会遇到逆境,但我们始终要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读《撒哈拉的故事》的收获。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8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没有善感的情怀,没有多情的眼睛。一半在雨里洒脱,一半在春光里旅行;寂寞了,孤自去远行,把淡淡的思念统带走,从不思念、从不爱恋;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最初知晓三毛是通过这样一首诗歌,这样的文字令我着迷,我便读起了第一本她的书《撒哈拉的故事》。

  那片沙漠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黄沙漫地,天高云阔,那里充斥着贫瘠、落后、残酷、寂寞。居住在这里的是撒哈拉威人,他们身上用布包裹着散发着浓浓的体臭;没有知识,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几岁;没有正义,善良而美丽的沙伊达被人唾骂,对神灵的迷信让人害怕,一切人们所需要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滋养那里都及其匮乏。在那个荒山之夜,荷西深陷泥潭,没有人帮助,反而惹来强盗。愚钝、迂腐、迷信、荒漠将撒哈拉的荒凉推向极点,你在那无边的荒凉面前,如同一粒沙般脆弱而渺小。

  露天的屋子,用棺材木头打造家居,用姆妈邮寄的书籍来给撒哈拉女子讲课,提着药箱悬壶济世,用指甲油帮人补牙,用卡车载着行在途中的路人,请邻里来家做客吃饭;把爱献给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军官,是工人,是地主,还是奴隶,不管他们懂不懂的感恩,你总是一如既往的悲天悯人。或许每个人都向往过流浪,可是那不过是年少轻狂时不食人间烟火的想法,因为要面对生存的困境,总会发现流浪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撒哈拉并不是你想象的撒哈拉,可是你从来没有改变过对它的爱,将你的青春献给它,无怨无悔。从没有从你的文字中看到一点埋怨的痕迹,你镇静地、勇敢地、怀着一颗美好的心,忘记了恶劣的环境,而被那广袤的自然,美好的沙漠风光深深的吸引。

  三毛和荷西的爱情在这片沙漠里演绎了什么是浪漫,什么是陪伴。他们的生活没有因贫瘠的沙漠,落后的撒哈拉威人而被打乱,他们的爱情使得炎热的沙漠飘落雪花。三毛曾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荷西曾说:“每想拥抱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片雪,至此雪花拥抱撒哈拉”。“让我去爱,即使爱把我毁了,我宁可拥抱一个血肉模糊的人生,也不要白开水一样的空杯”。是了,在这贫瘠的撒哈拉,用一颗爱心,融化了沙漠,融化了伤害,融化了一切荒芜和寂寞。

  “我要在撒哈拉自由地飞翔。”说到做到,没有畏惧,没有担忧,没有后悔,只有将你的爱,毫不吝惜地洒在那片火热的土地上,用你的一颗爱心,包容伤害,包容怨恨,包容误解。在你身上我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品性,乐观、热情、勇敢、正值、单纯、善良、大爱,因为有你洒下的汗水,这样的撒哈拉充满了生机。

  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故事燃起了我的热血,我的梦想,我的爱。一不小心闯进了你的撒哈拉,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感动,一发不可收拾地羡慕,一发不可收拾的敬佩。拥有这样不俗的经历,此生足矣。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流浪——流浪——流浪远方——也许做人,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洒脱。

  那是一片迷人的撒哈拉,在贫瘠的沙漠中,有一朵美丽的花。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9

  最后,谈谈三毛在涓涓细流般的文字中所流露出来的其待人接物的态度: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的平等。对自然的敬畏应该说是人类的天性,在自然的广阔与雄壮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则是人类最常忽略甚至摒弃的。从古至今,阶级对立,种族仇恨,不知有多少人死于人与人的不平等,而我们至今还心存隔阂。

  然而,在三毛的眼中,人与人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于是,她给文化落后的撒哈拉威邻居们上课看病,请哑奴来家中做客,为驾照考场旁关押的犯人们送去礼物(三毛写道:我不看低他们,我自己不比犯人的操守高多少),开车送妓.女回家,与被穆.斯林仇视的天主教女子做朋友。

  三毛用行动告诉我们,人都应该心怀平等之心,种族,信仰,肤色,性别,贫富贵贱等等,都不应该成为人与人对立的缘由。

  作为一个同志,我所在的群体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性取向造成的歧视、仇恨甚至杀戮在当今世界依然时有发生,应该说,我们对于平等的诉求是强烈和急迫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我们对于社会上种种不平等的态度却往往是沉默不语的,逆来顺受的,忍气吞声的。

  我想,所谓平等之心,不应该只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包容,也是要为自己的平等权益而勇敢发声。通向平等的道路绝不是一两个先行者的披荆斩棘,它需的是每一份微小力量的熊熊汇聚。愿更多的同志能够走出内心的恐惧,为本应属于我们的自由与平等而勇敢前行。

  第一次读《撒哈拉的故事》后,我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异乡大漠的孤寂和贫瘠,却孕育出五味俱全的精神盛宴。读三毛的故事,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撒哈拉沙漠中,与三毛和荷西一起,装饰新居,帮助邻里,飞驰大漠,体味孤寂。眼前一片精彩,而内心却无比平静,这就是三毛如涓涓流水的文字中所蕴藏的巨大的平凡的力量。”现在读来,依然觉得自己当时总结得挺好,也以此作为这第二篇读书笔记的结尾吧,愿今后能在书与生活中,体味更多这样的平凡。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0

  又一本看完后让我有买纸质版冲动的书出现了。

  我一直知道三毛的,但是从来没有看她的书的冲动,就像韩寒一样。韩寒的书曾经下载个,起了个头就看不下去了。在电视上看过三毛的照片,一眼看去,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气质上我选择给她套用了徐志摩这一款,认为她就是个写抒情诗、抒情散文的。我总是觉得自己有些小聪明,然后自以为是的对号入座。遇到验证正确的就得意下,验证不正确就选择性忽略。

  在书香云集里,我一向是按照评分下载的。我只是有些搞不懂《撒哈拉的故事》这书的评分怎么这么高。随手下载来瞧瞧,却深深的着迷进去了。一般说来,我看言情小说略多些,也爱看韩剧,里面满足了我对于爱情、亲情、生活,以及对于男人的所有yy,过过眼瘾、解解闷而已,之前看一部现实题材看的我那个郁闷加郁闷,现实的生活总那么不是味儿,做人很苦的。

  《撒哈拉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某些想法。我觉得我就像是书中描写的沙哈拉威人,完全处在以求解决温饱的状态,当然羡慕三毛的生活,花钱去创造?对不起,我才不会因为那个花钱!去三毛家借?居然她肯借,当然,不会就赖过来呗。这样过上了三毛那样品质的生活了吗?其实不过是牛嚼牡丹,好好的鞋子,一下就穿坏了,裙子借去,脏了回来,还回来还把扣子剪掉了。刀叉三毛送一付来,不舍得用,还要借。没错,我觉得我就是沙哈拉威人,这不行。

  虽然选择去撒哈拉沙漠吃苦,是她自找的,是的做人很苦的,但是有滋味的苦,和混日子的苦就不一样了,怎么经营的就过怎样的日子。撒哈拉我肯定呆不下去,更不要说三毛那样有情调的家,有滋味的生活。

  三毛当然也幸福,爱她的家里人,爱她的荷西,可看看她最终追随荷西而去,就知道她爱的也不少。书中以她母亲给她的家信做序,虽然没去了解,但文笔、情感,幽默感都让我感觉三毛的母亲不简单,让我感觉那就是言情小说里世家里走出来的嫡小姐。三毛和荷西不像言情小说里的你侬我侬,自己按照自己的追求生活,不黏糊,更不会在吵架的时候出现我为了你牺牲了什么,怎样了,你怎么能这样对我的对白。三毛做饭时候逗荷西的小故事,太可爱了有木有。

  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懂得发现美,创造美,这样的女人多可爱。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1

  三毛一直说她写书是为了父母。她自己的书,写成了她就不看了。她不喜欢自称为小说家,她只是喜欢小小地说说,再自己组建一个家。

  再看这书之前,我对撒哈拉的印象就差不多等于没有印象。在我的tag之中,那裡应该是一个穷困,野蛮,艰苦的地方。即使我从来没有去过,我想我以后也不会去。

  整本书不长不短,不会让你食不果腹,也不会让你饱难下嚥。我印象最深的无非是几件事。三毛与荷西仓促的婚礼,十岁姑卡的童贞,沙巴军曹,那个比近邻更懂得感恩的哑奴,还有沙伊达和巴西裡的故事。不管是真是假,是现实还是虚构,这些名字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裡,他们都曾让我沉默静思。他们是为了什么,我又是为了什么呢?

  荷西,这个痴情的西班牙男人。为了心中挚爱,毅然决然的跑到了沙漠中间去生活。书里没有讲到荷西和三毛的死别,在简介中却是真的直言不讳。我想知道他们死别的经过,但是我又真的希望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一起。世界为什么总是那么残酷,有情人总不能在最后终成眷属。三毛因为她独特的性格和那个深爱她的荷西,能够做到让一方水土因为某个人而动容,应该已经是人生之最了但是这样的三毛,却也还是失去了荷西,就像那像仙女一样的沙伊达,在摩洛哥的侵佔之中,还是失去了她的巴西裡。

  若是能在一个偶然的瞬间,我们抬眸,亲眼目睹了绝世的美景,那必定会伴随著我们的一辈子。一片景尚且能在我们心中一息长存,又何况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事,又或者是亲自交往的人。

  撒哈拉的故事,最妙之处是会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似乎真的能看见那个日日买醉的沙巴军曹,我似乎能看见巴西裡的自信霸气和沙伊达的美貌……我不是那么幸运的人,能够经历三毛这样跌宕的人生,我也没有勇气我的人生活成她的洒脱,但是在书中,在看她的书的那短短几个小时裡,我的心似乎真的如小鸟一样无拘无束过。

  有欢有悲,有笑有泪,有满足有遗憾,有爱情,友情,善意……在离我生活很远的那个地方,有颗心曾经离我很近。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2

  第一次读三毛的书,却发现已经“喜欢”上了她。

  断断续续的读了好久,吸引我的是那在撒哈拉的生活。你可以对着繁华的都市生活说拜拜,前往那人生地不熟的撒哈拉。仿佛能看到你去买菜时那娇弱的身影,风沙飞舞,你提着一大包东西跌跌撞撞,却走的那么坚定。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沙漠,你和荷西在上面玩的是那么开心。那份魄力和毅力很难得的是在一个女性身上体现出来。原谅我,我在此书中把你当成了一个“爷们”。撒哈拉的异域风情只有你领略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应该很壮观吧。撒哈拉里独自一人的孤寂也只有你懂的。

  替你高兴,遇到了荷西这样一个人。你想去撒哈拉,他便提前去撒哈拉,等待着你。正如你所说,你“疯”,他便陪你“疯”。这也正是你坚定的跟随他的原因吧。那样的生活,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你很伟大。没有听到你的一丝报怨和退缩。每当有不高兴时,你总是开玩笑的一带而过。这种乐,积极的态度应该是你在撒哈拉里过的满足的原因之一吧。

  撒哈拉的生活是那样单调,枯燥。但你和荷西却过成了诗人般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一种不舍和品味吧。向往着那样的一种生活,一日,两人,三餐,四季。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3

  身处在这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正忙于赶路的我们,可曾幻想过能够只身一人去撒哈拉沙漠中生活。以前的我,一听到沙漠,脑子里就是一片茫茫无垠,风一吹,黄沙漫天,什么也看不见。死寂的沙海,雄浑,静穆,总是给人一种单调的颜色。黄色,黄色,永远是灼热的黄色,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静止不动。

  可就是有这样的一个女子,仅因为儿时的一个梦想,和一半乡愁,就毅然背起行囊,踏上那未知却又向往的神秘大漠。没有犹豫,没有迟疑,不顾众人诧异的眼光。那该是一个多么随性的女子,她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她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于是才有了《撒哈拉的故事》,有了装点得异常美丽的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讲述了三毛在偏远沙漠经历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难以想象,在酷热难耐、物资匮乏又偏僻落后的撒哈拉,她与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乐趣横生。我想,这都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吧。她用廉价的小艺术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装扮成宫殿,用自制的木头家具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其实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讲述了她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小镇,刚踏进这个不能再简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沙漠物资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贵的惊人,特别是水,而她们也并不富裕,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单独一个人去市场拖回别人扔在路边的木料,每隔几个小时便去守着它们,殊不知这些木材原是装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后,她俩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欢自家特别的新桌子。这样的笑话她们闹了不少,让人在莞尔的同时也被他们的乐观所感动,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后的辛酸我们又如何真正体会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艰难更是寂寞,没有与外界联络的设备,没有真正的朋友。在这个荒僻的小村里,当地人思想落后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哑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现了这点。

  当地的土财主们肆意差遣奴隶为自己挣钱,而三毛不顾当地人的劝告与哑奴一家成为了朋友,因为她看不惯如此践踏人权,她常常给哑奴送去食物,请他来家里做客,偷偷塞给他钱,哑奴一家感动万分,而三毛却为此愧疚,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给予他们帮助,而无法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三毛的善良在当地被视为异类,因为从没有人会和奴隶走得那么近。可是三毛不在乎,她与荷西依旧与哑奴来往,没有人懂她,没关系,她愿意承受这样的孤独。她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终的结局哑奴还是没有逃过被交易的命运,临走之际,三毛哭着把一条彩色大毯披在哑奴的肩头,哑奴却挣脱枷锁把东西都递给妻与孩子们,竭力想要跟他们说点什么,但他发不出任何声音……就这样,他们只能泪流满面地望着他离去。

  在读这本《撒哈拉的故事》后,我也读懂了三毛,读懂了她的美,她的灵魂如漂泊的女子,去寻找幸福的国度。从她的身上我开始感知并感悟到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让我学会了无论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难,我也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4

  小时候就喜欢三毛的书,在“一角书屋”租借过,后来看到处理旧书时就买了下来,那是一本当年很时兴的合订本,包含了好几部三毛的小说,但是每部又都不那么全,所以这便又重读了一遍。

  其实很感谢那套合订本,里面只摘取了部分文章,像是“悬壶济世”、“素人渔夫”、“沙漠观浴记”等都是有趣的故事,所以小的时候特别羡慕三毛的生活,现在看了全本才明白了生活的不易,糟心的事,无力的事谁也无法避免。而小说后面的那些信则表现出了一个更加真实 三毛,一个同样思念父母,同样关心生活,同样想改变生活的三毛。

  之前看了李娟的书,总是觉得娟姐与三毛有着说不清的类似气质,都是在恶劣的环境下茁壮成长的女人,善良且有灵气,身边又都有着爱自己的人,所以在大孤独中又显得不那么孤独,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爱”与面对孤独的勇气,才让人倍感羡慕。三毛也许并不是深爱荷西的,但是荷西应该是最爱她的,兴趣相投的爱情才是爱情最该拥有的样子,灵魂伴侣才是伴侣该有的模样,所以世界上众多单身这中包含着两种单身的人,一种是不知珍惜的,另一种是是不懂取舍的。而我算哪一种呢?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5

  身处在这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正忙于赶路的我们,可曾幻想过能够只身一人去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甚至真的亲身去体验?以前的我,或许是知识浅薄,对沙漠总会下意识认为很危险。想想,一眼望去是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风一吹,黄沙满天飞,什么也看不见。死寂的沙海,雄浑,静穆,总是给人一种单调的颜色。黄色,黄色,永远是灼热的黄色,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静止不动。

  可就是有这样的女子,看似平凡柔弱,但却有孤身一人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勇气,对此我除了钦佩与羡慕,再也找不到任何形容词来表达内心的震撼。三毛,就是这样拥有独特魅力的女性。《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最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里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几乎倾倒了全世界的中文读者。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独自一人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种种奇遇引发了一个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洋溢着一种浪漫、浓郁的异国情调。本书字里行间反映着沙漠多有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犹如走进一幅异国风情的画卷,浓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细腻而风致的文字里,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爱意在流淌,一种震撼心灵的人性美开始浸润……

  刚开头三毛便向我们介绍了沙漠中饭店。一开始我还觉得稀奇,沙漠中也能开饭店?原来这“饭店”是三毛的家。在那里,我们可以从她的口中知道,粉丝叫做雨,小黄瓜可以当竹笋,猪肉干还能做中药。我们都能被她的奇思妙想折服,但这也是她在沙漠中生活的情趣。别说她是在胡说八道,要清楚,在这单调的沙漠生活中,只有不时为自己和家人制造情趣,才能够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无疑的是,三毛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懂得利用平常的东西去创造不寻常的惊喜。有多少人会愿意去当素人渔夫呢?又有多少人会把几个石雕当宝贝呢?又有多少人愿意在家里开个免费的女子学校呢?又有多少人会把棺材外箱做成家具呢?也只有三毛和荷西这对活宝夫妇吧。谁说沙漠的生活就一定的枯燥乏味的呢?三毛与邻居变得羊之间的战争不是同并快乐着吗?与姑卡的友谊不是让人哭笑不得吗?与邻居家之间的给予不是让人感动吗?她与荷西的婚礼上不是上演着一幕幕滑稽的闹剧吗?如此乐观开朗的三毛让我明白,苦闷的不是生活,是那些不懂得生活的人。环境只是生活的客观因素,关键的还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决定故事的结局是喜是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枯木也能逢春,只是要看有没有迎春的盼望了。

  生活有喜有悲,在感受着三毛快乐的沙漠生活之外,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那一片异域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娃娃新娘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宗教信仰也有如此残酷的一面。残酷的婚礼,是在可笑的风俗幌子下愚昧的人们孕育出来的可笑的畸形的产物。用暴力去夺走一个才十岁的小女孩的贞节在他们眼中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在那里,女性是如此的卑微,默默地忍受着与多个女人共享自己的丈夫,更令人心寒的是,她们竞因为医院的医生是男的而拒绝去医院,她们更是对正忍受着痛苦在生产的女人视而不见,认为那是不吉利的,幸好在三毛和荷西的热心下送她去医院并生下了一个小男孩。

  他们的愚昧,用三毛的话来讲,“对沙哈拉威人来说,迈向文明唯一的象征就是自己驾驶的汽车里,至于人臭不臭,这是无关紧要的”然而面对这样愚昧的人们,三毛给予的却是热心的帮助,她虽然不能接受他们的风俗习惯,但从没有看不起他们,即使他们提出啼笑皆非的要求,她也尽可能一一去满足。她用自己的小聪明为他们治病,教妇女们知识,为母羊脱去衣胞,她在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她的生活也因此充满了光彩。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是不存在等级的,不要因为我们是所谓的文明人,就可以去鄙视那些生活在远离文明国度的人们。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到三毛对当地居民的尊重。也许他们之间会有小小的摩擦,但三毛总能用她独特的方式去化解。在那遥远的沙漠里,我们时常会听到三毛的大吼大叫,但正因如此,她和邻居的生活才会如此有趣。

  每个人不可能终生都孤身一人在奋斗,总会有一个人默默地陪伴着我们。三毛幸运地拥有荷西。在三毛不顾一切地去沙漠时,朋友都对此不解,但只有荷西默默地收拾着行李,在沙漠中找到了工作,在那里与三毛开始爱的旅途。最令我感动的是,当三毛一再强调婚后的她还是“我行我素”时,荷西对她说:“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接受爱人部位自己改变呢?女孩子总是哭哭啼啼地说那还不能为她改变,但却没有想过,如果他变了那还是原来的他吗?

  荷西与三毛的爱情并没有轰轰烈烈,但平凡得伟大。荷西默默地追随,只为实现三毛心中的梦想。对三毛,他矢志不渝,即使她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女孩,但也愿意随她在沙漠里受苦,这个倔强的女孩注定要跟这个人一辈子过下去。这平淡的幸福意味着不离不弃。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荒山那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三毛面对不怀好意的几个撒哈拉威人,镇定地逃脱了危险。她没有离去,而是想办法拼尽所有的力量营救她心爱的丈夫。

  在三毛受到死果的诅咒是,荷西一直默默地守护者她因担忧而变得慌乱。仍记得在三毛刚搬来沙漠时,荷西毅然地把三毛父亲送来的钱存进银行,他决定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三毛的幸福,即使他每天奔来复去,即使半夜回到家,第二天清早又要赶去工作,他累得让三毛心疼,但在那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中包含着他对三毛浓浓的思念。看着他们一直用自己的汗水去布置家的温馨画面,我心中有一种不知如何形容的暖暖的感觉,也许真正的爱情就是像他们那样简单而幸福。

  三毛和荷西,沙漠之间的一点一滴就在她那闲适的文笔下呈现出来。它的文笔闲适而随意,像泼墨画似的,一点一朵墨花盛开,没有勾勒它的边幅。她毫无目的的诉说着生活的琐事,连惊天动地的爱情里面,也夹杂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道,合成一锅浓浓的汤。没有生僻的词汇,没有冗杂华丽的铺述,没有旁征博引的宏大场面,甚至连贯穿故事的主线都乱糟糟的。感觉她就坐在你对面,风尘仆仆,肩上带着月光,指甲里带着撒哈拉特有的细碎的黄沙,甚至一开口的声调都是沙哑的,像乌鸦叫似的,她与你讲着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但这个调皮的人呀,对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鲜与好奇,于是她的精神不集中了,她的黑色的眼珠子开始来回滚动,嘴巴依旧一张一合,可不知不觉又讲到另一个故事里去了,的确,在三毛的文章里,常常是一个故事里穿插着另一个故事,你永远也猜不透故事的开头,高潮,结尾,这种神秘而有趣的探险活动,让你乐此不疲,让你牵肠挂肚,让你欲罢不能。

  三毛如此独特洒脱的女子,怎能不让人喜欢呢?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5篇)】相关文章:

求职故事:我的求职故事06-23

《简爱》的读书笔记12-16

《围城》的读书笔记10-29

《背影》的读书笔记10-21

读书笔记的种类08-11

《春》的读书笔记07-06

冯骥才的故事03-05

创业的故事08-22

关于书籍的读书笔记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