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读书笔记1
这次学校给每个老师的一个学习平台,让我在课余时间有机会学习到陶行知的名篇。是的,我对于陶行知是知其人,而未知其说。这段时间,了解了陶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陶先生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读了陶先生的文章,我有两点体会:
一、陶先生文章是师德培训的活教材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如此,每个一线教师弘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敬业精神。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二、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把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得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其它的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学习、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却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平时总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班会课上的说教,课后的个别谈话那才是真教育。也知道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做到言传身教,道理好象懂得挺多的,做得好象也不错。可看了陶先生的文章后再看我们今天的教育,才知道远远背离了先生的期望。
我们的教学越来越远离生活。学生就是为了学习而生活,而不是为了生活而学习,更不是在生活中学习。孩子们有的成天埋于书堆,成了纯粹的“书呆子”“蛀书虫”;而有的学生成天无所事事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听天书,于是他们就成了课堂上的呆子、傻瓜、瞌睡虫;更有一些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而他们又精力过剩,于是这些学生就成了不安分分子,成了老师成天“挂念”的学生。陶行知说:“要想让学生不犯错误,就不能让学生有犯错误的机会,得让他们有事做。”如果一个学生不爱学习,那他不犯点错误才真是一个实足的呆子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走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兴趣,让他们感到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
陶行知在《学生的精神》是以学生的资格对诸君谈话的说,现在的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都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满意足。尤其是在过教员生活的,觉得自己处在教师地位,不必再去用功研究了。中国的“四书”上有两句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是啊,想想自己教了20年的书,也算是个老教师了,并且一直是坚守在低年级里教学,那些教材早就熟透觉得在没学习的必要了。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自己“如是的粉笔生涯,不能不厌烦了。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之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着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师,还是要继续的”学而不厌“。”知之则不知之,不知则不知“,倘若不知的而认以为知,那么,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现在是学习,还是学习并要加于运用。
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该多学习陶行知老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这种思想意识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用它去指导自己,从而去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有关读书笔记2
这本书的作者是曹文轩,这本书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少年长篇小说。
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章秃鹤的这一部分:秃鹤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地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是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这本书主要写的都是伤感,第一章秃鹤的深深歉意,第二章纸月的弱小的感觉,第三章白雀和蒋一轮的依依惜别的情感,第四章对秦大奶奶的尊敬的情感,第五章杜小康的开心的'情感,第六章细马尊敬父母的情感,第七章白雀和蒋一轮又有生分,第八章杜小康家的孤独情感,第九章桑桑无望的情感。通篇叙述即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让孩子喜欢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有关读书笔记3
在小学的六年里,我读过许多书。但令我最难忘的一本,还是英国作家希尔写的《天蓝色的彼岸》。《天蓝色的彼岸》讲述了小男孩哈里,因一场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天堂。他在前往天蓝色的`彼岸的路上,遇见了150多年前因发烧而去世的阿瑟。阿瑟为了寻找他的母亲,所以迟迟没有去往天蓝色的彼岸。哈里也想起了他的家人,非常地想念他们。于是,他在阿瑟的帮助下,来到了人间。他来到爸爸妈妈家里,向爸爸、妈妈和姐姐,依依不舍地告别。最后,他下定决心,离开了人间,慢慢消失在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关心别人,珍惜生命。让我们感悟了生命与死亡。它也告诉我们: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去后悔,因为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了。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惜。
而有的同学却一点也不在乎:他们爬窗户、晚上放学不回家、自己打自己或是和父母赌气,去伤害自己……这些同学的做法是多么愚蠢,他们不在了,难道自己会高兴吗?况且,如果他们不幸去世了,那么,他们的父母将会是多么悲痛欲绝啊!哈里生前经常与姐姐雅丹亭吵架,但当他来到天堂后却格外想念姐姐,很想向姐姐道歉。我们还有生命,我们千万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也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宽容别人,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希望大家看了这本书,能更加珍惜生命,快乐地过每一天!
有关读书笔记4
牧羊人其实是在玩一个叫做《树林养成计划》的运营类游戏,人家没有家人,总得干什么用来打发时间,所以一玩就玩了大半个世纪。这游戏比“种菜不如偷菜”的qq农场还简单,就一个劲地埋种子。牧羊人乐在其中,道理和我们虚拟种菜的“乐在其中”的原理是一样的:满足人的建设欲。 这就是作者借林务官之口所提出的“幸福的真谛”。
幸福是有份量的。文中不止一次提到牧羊人的'艰辛。埋了20万颗橡树种子,最后剩下1万有用的。那么大的荒地,硬是花了一个人的半辈子才改变了荒地的状况。但是这份改变是值得的,只要荒地变成桑田,无论代价有多大。幸福就是存在着变化之中,如果没有“改变”,一切就没有意义。正因是艰难给我们带来的沉重,我们所体会到的幸福才有分量。
“单纯不等于没有
“牧羊人的简朴生活是幸福的”,在影片最后,作者对此人作出了盖棺定论。我是这么理解的,动机单纯的生活可以造就幸福。但是生活还是要有追求的。所谓i“清心寡欲”并不是无欲,孤独的牧羊人虽说生活单调,但是他的生活还是有动力的,有盼头的。他总是盼着这块土地能够蔚然成林。作者对牧羊人不时地赞美道:“优秀的人格”“纯净的心灵”,而提到战争政治等世俗话题时的口吻是带有厌恶和鄙视的,这让我等俗人情何以堪。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人生在世,总有世俗羁绊,为情所困,为钱权虽累,为生活所操劳,难道就错了吗?不可能个个种树吧,以改造大自然为人生唯一的终极奋斗目标。所以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年代中,我们不能被这种诗歌般的田园生活所迷惑。恬静和诗意最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当真正到底那里的时候,就会像从美梦中醒来一样,还是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
有关读书笔记5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的主角波西,一位在纽约读书的12岁少年,他虽不完美,但极富爱心,心地善良。在去了一次博物馆之后,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竟是海神波塞冬之子。于是他又通过纽约的帝国大厦,来到了奥林匹斯神界,众神之神宙斯指控他偷取了闪电权杖,命令他必须10日内交还权杖,否则就和海神波塞冬大干一场而在此时冥王哈迪斯绑架了波西的母亲,并威胁他以闪电权杖来交换,战神阿瑞斯骑着摩托车赶来为他们提供了线索。为了拯救母亲并阻止天神大战,波西决定要找到真正的`窃贼,他带着雅典娜女神之女安娜贝丝和半羊人格洛弗通过洛杉矶的一个音像工作室进入冥界,他们能制止这场战争的发生吗?这就得有你自己去发现了。
看完本书,我简直不相信,作者竟可以把古希腊神话和现代纽约连接在一起,再配上生动的话语,简直是无与伦比。
有关读书笔记6
读书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在寒假里,学校组织我们上网读书,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感触颇深。 里面的内容是冰心奶奶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这两本书含蓄隽永、富于哲理,很受大家的欢迎,因此成了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书目。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向往。然后,带着一种青少年特有的痴狂,遂封堵起了这“零碎的思想”。忽容置疑,作为些家底一个上学的读书女孩子,冰心奶奶是幸运的。从小舒适的家庭生活及长期受文学熏陶生活环境,使得繁星春水的字里眉间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朴实的母爱,纯真的童趣以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点点滴滴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娇柔的造作,一切都从细微中透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母亲啊!着零碎的篇儿,你能看看么?”这些字,在以前,以隐藏在你的心里。”
《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和悦的颜色,循循渐透,这些都让冰心奶奶一直以母亲为榜样。平凡的.母爱让冰心奶奶感受到了人的确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然后,对母爱的颂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诗集的一大主旨。如果说,对母爱的赞美诗一种深重的流露,那么对童年的歌颂则是另一种心情的独白。毕竟,繁星纯水中的作品大都由冰心奶奶二十岁前写的。那时候,不能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儿时的梦想,一种新近萌发的对新生物的崇高于自信便在诗中潜滋暗长。让人读后对生民的柔弱或顽强都有一揽天余。然后,在真切中感受到了活力。“我从不称自己是诗人”,或许正是这一点,才使读者在尽情领略文学的乐趣时,有不拘谨的向让思想重新达到一个高度的原因之一吧!
有关读书笔记7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它让我知道了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从中知道了:萤火虫是怎样发光;清晨,蝉的幼虫是怎样钻出地面脱壳;螳螂怎样捕食。它还让我知道了蚂蚁不是靠嗅觉记忆回家,而是靠视觉记忆。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朴实的文字,显得自然,那些已经人性化的虫子们逐个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那些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虫子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藐视许久的昆虫的身影,忽然高大了起来。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于许许多多的动物一样,都有着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猎食与被猎食。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有着一个个有趣而又凶残、或者我们也无法理解的故事:祈祷的螳螂“有一种昆虫,经常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拽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在无知的农夫看来,他好像是一个女尼,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它为祈祷的螳螂了。……”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使我感到充实。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我曾经藐视过虫子,但在他们身上,我也能涨到一个个“高尚的品质”。
看完书,我不得不赞叹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力。《昆虫记》让我大开眼界,超越了我们平时观察问题的范围。我觉得《昆虫记》是一本的的确确的好书。它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细微的观察。
有关读书笔记8
从上学开始算起,真的没有什么书让我为主人公疯狂,为主人公落泪,甚至为主人公着急。可是这本书却做到了,这本书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
书中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汤姆叔叔是个奴隶,有一个很好的主人叫希比尔先生。在希比尔先生的家里还有一个叫做艾利査的女人和哈里,哈里是艾利査的最后一个孩子。其实哈里就快要被别的主人拿去做奴隶了,听说到了那个主人那里的.奴隶早晚是会死的。于是,艾利査带着哈里逃跑了,终于逃过了那个人的魔掌。而可怜的汤姆叔叔却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原来汤姆叔叔也被那个邪恶的主人买了。就这样,汤姆叔叔和三个孩子还有他的妈妈一一告别,走了。这以后,他还认识了黑式格和索尔,并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以及随后的凄凉和令人吃惊的事情,最后善良的汤姆叔叔他死了……
有关读书笔记9
1、图画书对孩子而言,不只是“有用”或“有益”的东西。就像大人享受读书的乐趣一样,孩子读书也应该是一种享受。因此,在想通过图画书教育孩子之前,让他们获得乐趣是非常重要的。
2。读书不等于识字。如果识字就能读书,那么只要是中文,再艰涩、再专业的书,我们应该都能从头到读到尾。问题是,读完整本书并不表示看懂了这本书。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才算是读书。
3。识字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4。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更要多花心思,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读书。
5。图画书与孩子的想象力,有极密切的互动关系。
6。当孩子的想象力不够发达时,图画书可以弥补其不足,使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所以图画书的品质非常重要,因为插画的品质会左右孩子想象力的品质。
7。等孩子进入小学,再来谈读书的问题,就太迟了。幼儿时期培养的丰富想象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石。
8。对孩子来说,读书不是K书,他们不希望父母认为读书仅仅是为了对学业有帮助。我觉得父母应该以更轻松的心情,把书看成有趣的东西,把读书当成快乐的事情。
9。孩子的成长是每天为断努力累积的过程,这种努力是无形的,所以教孩子爱书的最好方法,就是由父母亲自来教导。……虽然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可以借助于老师,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孩子的成长绝大部分还是要靠父母的力量。
10。孩子应该由父母“亲手”养育,但是今天假他人之手的情形愈来愈多。父母将孩子交给托儿所,交给幼儿园,交给学校,交给补习班,交给电视,交给社会,甚至交给国家,结果使得亲子关系支离破碎。
11。读书不是赛跑,不能以快慢来决胜负,如果母亲心急或不安,只会影响孩子读书时的情绪。
12。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父母的面子.孩子身边应该布满有趣的书,而不是父母认为对孩子有用的书.这样,孩子才能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13。看电视和漫画时,孩子是处于被动姿态,他们不需要怎么努力,只要坐在电视前面使用遥控器就可以看到画面,或是打开漫画书,视线随着一格格的图画移动,就可以了解故事的内容。
14。先用积极的意志和行为去养成读书的习惯,才能进入书的世界。
15。有不少父母认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念图画书给他们听,可以帮助孩子早一点读书、识字,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文字能力,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http://i1766。com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无法轻松地讲故事,从而使图画书失去了其重要的功能——带给孩子快乐。
16。读书最宝贵的时刻,不是在读的时候,而是在读完以后。
17。眼睛不光是用来阅读文字的,更重要的是用来掌握、认识所有看得到的事物的。
18。所谓“世界名著精选图画书”,只是“原著是世界名著的图画书”,本身不过是如“真”包换的仿冒品。希望父母为孩子选图画书时,能够先剔除这类由名著改编而成的图画书。
有关读书笔记10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一个人,而且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这段话摘自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他出生在一个沙皇统治年代一个贫困家庭里,在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后,他觉得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于是,他加入了共产主义事业,他拼命地工作,战斗,他受过刑,坐过牢,在沙皇的残暴统治下,冒着生命危险去送情报,探消息。他冒着风霜雨雪,忍着饥饿,竭力抢救铁路……就是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意志仍如钢铁般坚定,后来,由于过度劳累,他双目失明了,但他丝毫没有放弃革命,放弃战斗,而是,改用笔杆子代替枪杆子,写下了自己的一生,用它来激励后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书中写道:“钢是在烈火与剧冷中锻炼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变得坚硬,什么都不怕。”
保尔的一生不正是这句话的体现吗,他在枪林弹雨中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从一个发电厂的'普通工人磨练成了一个解放工作者,一块会说话的钢铁!
保尔的一生是充实的,伟大的,他钢铁般的毅力让我们倍受鼓舞。正是这样,他临终前才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有关读书笔记11
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
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之,我们老师却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小学生,细细想来,他们个个都是那样可爱;有时候老师对学生好一点,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实那都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分内之事啊!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有关读书笔记12
有一个叫马洛的小牧羊人,他捡到了一颗会实现愿望的水晶球,但却为了想不到要许什么愿望而烦恼。村庄里有一个小男孩,看到马洛的水晶球,就趁马洛睡着时,偷走了水晶球,马洛失去水晶球后,反而很高兴,因为水晶球在他身边,让他有很大的压力。村民知道水晶球会帮忙实现愿望后,纷纷来许愿,水晶球实现了村民的愿望,大家却愈来愈贪心。后来,大家开始变得很不快乐,原来闹哄哄的村子变得很冷清,人们也互相猜忌,很多人跑去跟马洛诉苦,最后马洛用他没有使用的愿望,让村子变回本来的样子。
村庄里的人,原来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可是有了水晶球以后,大家都忙着向水晶球许愿,要求有一大堆黄金、钻石、珍珠……等。但是实现愿望并不等于获得快乐,因为人的望永无止尽,所以村民们就算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不会满足,反而是回到平凡的日子,才是最快乐。
所以我们要懂得知足常乐,因为知足是快乐的,我们现在拥有的亲情、友谊和生活都是很珍贵的,这些比黄金、钻石更重要,是我们一生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要好好珍惜。
其实,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水晶球,它让我们有健康的身体、慈爱的父母、要好的朋友……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陪我们渡过快乐的童年,所以只要我们珍惜心中的水晶球,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
有关读书笔记13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诗人而成为一个世界诗人,小说风行各国,掀起一股“少年维特热”。
《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于1774年,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在《浮士德》的第二部出版以前,欧洲足足有五十年之久,歌德的名字总是和《少年维特这烦恼》连在一起。《少年维特之烦恼》篇幅不长,情节也并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人,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连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
这部小说采用的书信体形式开创了德国小说史的先河。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市民出身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生活,并且希望从事一些又实际意义的工作。但是,当时的社会却充满着地位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的市民,还有傲慢的贵族,使他与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
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又详尽地展示了维持思想感情的变化。小说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寻写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放置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对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和批评,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勇敢地喊出了那个时代的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平等的人及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生动地反映了青年们的感情,憧憬和痛苦,表现出一种抨击陋习、摒弃恶俗的.叛逆精神,因而更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这也是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这部小说激起了批评家和支持者们极为热烈的反应。其中的原因在于,歌德以维特作为他小说的中心人物,而这个人物完全违背了市民社会的规则。市民大众将维特视为一个和睦婚姻的破坏者,一个反叛者,一个无神论者,他与市民大众的观念完全相悖。他们期待的文学,更多的是“实用的东西”和“娱乐的东西”,而歌德的小说在他们看来并不是上述两者中的任何一种。他们直接在故事中寻找“实用的东西”,他们希望有一个他们能够认同的人物,并从他的行为中得到学习。但这部小说却是以自杀告终的——从市民的价值标准来看这不可想象。许多市民批评这部小说仅仅因为它的主要人物不符合他们的观念,还威胁到他们的价值标准。他们认为《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本和传统文学决裂的书,这种决裂是他们不希望看到的。他们认为这本书颂扬了与他们的利益相悖的价值标准,赞美了自杀的行为。
《少年维特的烦恼》被视为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小说。这部小说获得了那个时代相当高的印数,并且是引发所谓的“阅读热”的因素之一。
有关读书笔记14
《尘埃落定》,是一部让人荡气回肠的小说,小说演译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没落直至终结的历史。没有太多的反思,却留给人深刻的思考,简单的叙述,却似有无限的张力,蕴藏了无限深情的感慨。小说整体展现的是一个我们陌生的世界,如红楼梦一样,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世界,是截取了土司制度的一段历史,在那里上演了各样的把戏,而能我的注意力,则一部分要归于某种程度上的我们对于这个地方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先说说作者:作者阿来是一位出生在嘉绒的藏族。他选择了康巴土司家族的兴衰作为小说的题材,借以描绘藏地的风土人情,阐述自己对其历史及人文的认知与思索。这也带给《尘埃落定》一股浓郁的高原气息。
再说说题目:“尘埃落定”,真是个好名字。浮华烟云不过是千万颗尘埃组成的,烟消云散之后也就是尘埃落定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漂浮不定的尘埃,不论你是土司还是土司的儿子,不论你是傻瓜还是绝色的美女,不论你在人生或者历史的舞台上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你对于整个浩瀚的人间历史来说仍然是颗尘埃,充其量不过是被气流托得比较高的尘埃而已。哪一颗尘埃会遇见哪一颗尘埃是不可想象的,历史就是由这样一段一段漫不经心而又意外的排列组合构成。
再说说情节:小说讲述了一个虽不繁杂,却跌宕起伏、辗转迷离的故事:麦其土司是康巴众土司中的一个,他和汉人太太生下了一个虽是傻瓜却常常道破天机的儿子。之后,老土司不顾济嘎活佛的阻止,靠着汉人黄师爷引种的y片迅速富足,成为最强大的土王。然而魔花ye粟却乱了人的心性,大少爷贪恋权势,老土司为了央宗和金银杀死了世代忠心的查查头人,贪心的他为了不让其他土司发展,发动了“ye粟花”战争,使诅咒和巫术再次在两边的领地蔓延,次年其余部落的灾荒又让粮仓丰足的麦其家族发起了麦米贸易,建立边疆城镇,茶马互市。在这看似麦其家族的鼎盛时期,红色汉人来了。随着大炮的轰鸣,土司官寨灰飞烟灭,旧制在瞬间土崩瓦解。一切奢靡烟消云散,只留下了尘埃落定后的死寂。
还有就是人物:故事一开始,阿来便给了我们土司二少爷的眼睛。那是一双异常敏锐而深邃的眼睛——它“什么都看得见,不仅今天,明天也都全部看见了”。正是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大地和民族,让我们目睹了康巴土司制在崩溃前的最后幻象,见证了一个时代转入另一个时代的喧嚣和动荡。
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没有名字,父母都叫他傻瓜。哥哥也常拍着他的肩叫他“傻瓜”,这个聪明人生气的时候说会对他摇摇食指说:“你一傻瓜懂什么?”就连下人们都叫他“傻瓜少爷”。也许傻瓜是没有自尊的,这个“傻瓜少爷”就这样承认谑称了,对人便自称“我是麦其家的傻瓜儿子””……于是他成远近闻名的“傻瓜”。然而,傻瓜也出乎意料的做了几件聪明事,哥哥就怀疑他是“装傻”,临终前对傻瓜弟弟说“你知道这个世界我最怕谁么?我最怕的就是你。”父亲为傻瓜的成功举动欣喜若狂,以为他是““大智若愚”,但又摇摇头说“究竟是个傻瓜。”麦其家的二少爷究竟是在装傻?还是真傻?聪明的读者都在怀疑,直看到小说结尾才会叹口气“是傻,真的傻。”麦其土司战死后,仇家要向他的.傻瓜二少爷下手,这位傻瓜竟然自己躺在床上,摆好了姿势让杀手杀。尘埃落定,他就这样死了。就是傻瓜也会怕死吧?谁都不会想到有这样不要命的“傻”。
一个有着好运气的傻瓜,其实用他的智慧在嘲笑周围的聪明人,而一群愚蠢的聪明人也在嘲笑和原谅着一个傻瓜的智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过就是在欣赏、嘲笑和原谅之间打转而已。一个家族的没落,一个小王国的失落,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在一个傻瓜的眼里是那么理所当然,那么坦然接受。
只有爱他的人能伤他,而恨他的人丝毫不能触及他的疼痛。对权力,对财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魄力和幸运融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一个不可小看的傻瓜——豁达而又聪明。该来的事总会来,死命抵抗也没有用,该走的人总会走,拼命挽留也于事无补。所以他是这场动荡中最幸运的人,受伤最少的人。这是一种宿命论吗?还是无为而治的一例呢?
阿来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故事,更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物,看完小说,我觉得此刻我也不过只是一颗会发笑,会感觉,会思考的尘埃而已。《尘埃落定》,正是用心在歌唱着。
有关读书笔记15
我把沈石溪的著名动物小说《狼王梦》看完了。没看之前,我一直觉得狼是一个凶恶的令人讨厌的动物,我一直都很讨厌它。可是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我才知道生命的伟大,狼也是有爱和梦想的,对命运的不屈服。
在辽阔的草原上,有一个母狼叫紫岚,她在猎狗的攻击下,艰难地产下五只狼崽,她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狼王,可是命运和她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天大的玩笑,她相继失去自己的孩子。然而,幸运之神就是没有眷顾到她的头上。最后,她绝望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狼孙上。可是不幸又悄然来临,她为了保护狼孙的安全,在生命的最后与金雕同归于尽。当上狼王,是狼的梦想,紫岚为这个梦想,付出一生的努力来完成狼的梦想。紫岚对孩子的母爱是潜藏在心里的。
母狼紫岚为了自己的儿女可以付出一切,在必要的时刻甚至可以食子、杀子。这种心理和我们的妈妈是一样的,她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为了保护我们,她们甚至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我们是否珍惜过妈妈对我们的爱呢?有时候,她会打你,骂你几句,这都是妈妈对我们的爱,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去理解,去体会就会懂。
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中残酷的竞争,顽强的生存和追求辉煌是永远不会变的,梦想的成败不在于困难,而在于坚强与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