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湖北的春节风俗

时间:2021-02-05 19:52:26 春节 我要投稿

湖北的春节风俗

  导语: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每个地方的春节风俗都有有所不同,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湖北的春节风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北的春节风俗

  换门神

  春节信仰门神的现象,至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礼记.曲礼》篇上便有“春祀户祭”的记载,祭门神被列为“五祀”之一。到汉代,门神有了具体的姓氏与形象,那就是古代的勇士成庆的画像,他“短衣、大裤、长剑”,颇为勇猛。唐代,门神为唐太宗李世民的两员大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所取代。南北朝时,门神再改为神荼、郁垒二神。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据该书称,原来,东海边上有座度朔山,山上一大桃树,枝叶繁茂,蟠曲三千里。其东北方有一鬼门,为万鬼出入之处,神荼、郁垒二神据门而守,一旦发现了危害人间的恶鬼,便用芦苇绳索捆绑起来送去喂老虎。因为鬼怕神荼、郁垒,民间便在门扉上画二位大神以驱逐鬼邪。经过天长日久的传承,这种崇拜家庭保护神的风俗便沿袭下来。后世民间,除了武将的门神外,又出现了朝服文官的门神,称为“五福临门”或“纳福迎祥”,这样,门神便由消极的驱鬼逐邪变成了积极的迎祥纳福。

  春节莅临,仙桃城乡的大门上,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的门神,红光耀眼,一对对忠诚的家庭门卫,“良宵盛会喜空前”,赐予主人以吉祥、安宁的赐予!构成了春节的第一道亮丽的风景。

  贴春联

  如果说门神的来历与桃树有关,那么,春联则直接来自于桃木。宋代王安石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诗中的桃符,就是当时的春联。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一书说,桃符就是用桃木削成的两块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小木板,上面分别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钉在大门的左右两侧,这与门神的'崇拜对象完全一样,目的在于用来驱鬼避邪。后来,人们为了省事,渐渐地不用桃木板了,而是将它换成两片纸,画上神荼、郁垒的相貌或者干脆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贴在大门两边就完事了。当然,这种桃符还算不上真正的春联。

  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用以表达某种意愿。《宋史·蜀世家》上说,公元965年初,后蜀皇帝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写联语,“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原来,孟昶皇帝嫌辛寅逊题写的联语不工巧,缺乏文采,便自己亲笔题写了这两句联语,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

  贴春联是我们民族的好风俗,仙桃大地概莫能外。有一些文质兼美的春联,不受时代,地域的限制,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无不道出了人们讨口彩、求吉利的心态,流传是极为久远的。

  祭祀祖先

  春节祭祖,是人们必经的一项活动。新年将近,各家各户祖宗的牌位早已掸得千干净净。祭祀时,先将香纸蜡烛,牲礼酒浆备齐,供奉于祖宗牌位前,然后上香跪拜,叩头作揖。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开门爆仗

  正月初一凌晨,当旧年的钟声响过十二响,湖北民众家家户户就争.先恐后放鞭炮,霎时,村庄院落处处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火药浓香,烟雾缭绕。天亮一看,燃放的鞭炮大红纸片铺满地面,与大门的鲜红春联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片喜庆祥与的气氛。鞭炮,也称爆竹,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年”这种猛兽的抵御。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放鞭炮庆祝春节,更是发扬先祖遗风。现在乡镇还保留着这种习俗。

  拜年

  新春伊始,人们一见面就要恭贺新年;左邻右舍,同仁同事更是拱手作揖,互相拜年。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书中写道;“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这就是说,大年初一,家庭内的晚辈,先给尊长拜贺后,家长再率领卑幼者到邻舍、族人或亲戚家去拜年,或者家长派遣子弟为之代贺。

  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述:这一天,“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胶牙饧。”人们拜贺后,主人便拿出酒或麦牙糖招待来者。如今,仙桃农村百姓家庭无不制作麦牙糖,用麦牙糖制作的麻叶香脆爽口。南北朝时期的胶牙饧,在这方水土延续不断,实乃仙桃人的一大口福。

  给压岁钱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原来,过年对小孩有一笔特有的犒赏一一压岁钱。

  压岁钱是长辈发给晚辈的,小儿们得了压岁钱,便可以买一些节日的玩艺,自然高兴无比。清代有一首描绘得压岁钱的喜悦心情的诗:“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权藏。商量爆竹饧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压岁钱一般是除夕夜长者发给晚辈,仙桃乡间,却大都是正月初一小孩拜年时,大人赏赐给孩童们,并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压岁钱,寄托着长辈的殷殷希望!

  舞龙舞狮

  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它是专管雨的。春节舞龙,表达了劳动者祈祷神龙以保风调雨顺与五谷丰登之意。

  舞龙的历史也较久远,宋人吴自牧《梦梁录》一书曾这样记述:“……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成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以此推算,舞龙已有700多年了。

  湖北乡间的舞龙,全长二三十米,用竹篾铁丝扎成骨架,再敷盖黄布,做得精致的,龙身上还划有黑脊,在欢乐的锣鼓声中,巨龙翻卷腾跃,显示出一种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

  与舞龙相匹配的另一种春节庆典活动是舞狮。据传,唐代已有舞狮的戏要。白居易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狮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湖北舞狮通常由两人扮演,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动作翻滚、跳跃、扑跌,变化多端。贺年时,遇有比较殷实的人家,主人在屋梁上挂一道红绸,另有烟酒等物,供狮子去“取红”。在紧锣密鼓中,狮子抖抖威武雄壮的身姿,使出浑身解数,借物攀援,将那道红取了下来,得意之际,更加赢得了一阵喝采声。

  划彩船

  彩船,又叫旱莲船,它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的一种春节娱乐形式。彩船也是用铁丝竹篾扎成骨架,然后再用布敷盖。讲究的彩船,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斑烂,煞是好看。掌船的小姑娘打扮得灵秀齐整,另一个扮演小丑的男子撑篙,搭配着表演。他们挨家挨户拜年,或划或唱,唱词大都是湖北花鼓、乡村小调,甚至流行歌曲,每家门前三五分钟不等,喜庆的农家都舍以香烟,红包相谢,一年岁首,得个祝福,欢娱不断。

【湖北的春节风俗】相关文章:

湖北的过年风俗03-10

湖北过年风俗03-07

湖北黄冈过年的风俗03-03

湖北荆州过年风俗03-09

湖北过年风俗特色01-25

湖北随州过年风俗02-18

春节过年的风俗作文(通用29篇)01-15

新年春节风俗话题黑板报01-09

海南省春节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调查范文04-03

汉满朝鲜族的春节风俗黑板报内容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