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80后“北漂”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故事

时间:2024-07-20 11:39:48 晓凤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80后“北漂”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故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80后“北漂”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80后“北漂”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故事

  80后“北漂”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故事 1

  在中国2.7亿农民工中,王君和他的创业故事是又一个平凡者的“奇迹”,而他本人却说:“如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14岁开始农民工生涯,29岁回乡创办生态食品电商企业——饕餮股份,历经2015年天使轮投资到2016年的A轮融资,企业估值超3个亿。

  今天,饕餮走出国门,描绘跨境食品电商新宏图。19年的非凡经历,不仅让他拥有了健壮的体魄和非凡的智慧,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也培育了他登高望远的政经眼光和运筹帷幄的商业才华。

  “猛将必起于卒伍”寒门子弟多忠孝

  王君,1983年8月出生于安徽肥东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的王君就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兄妹三人读书,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清贫。至今,王君仍清楚地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连续三年父母都是依靠四处向亲戚借款、借粮、种菜、打零工,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和子女读书的学费。

  1997年,面对陷入困境的家庭,年仅14岁的王君毅然选择了辍学,到滁州市一个工地当起了建筑工,开始了养活自己、支援弟弟妹妹继续学业的打工生活。在漫长的打工岁月中,令王君印象最深的是,初到北京第一年(1999年)的那个冬天,他与同乡一起在北京西山某工地上做外墙涂装工作。 11月的西山气温零下十几度,当时工地大食堂已经关门,工友们只能拿着饭票到小卖部换点方便面果腹。晚上,一床单薄的被子根本遮挡不了刺骨的寒冷,大通铺上近二十名工友们只能穿上所有能穿的衣服,抱在一起相互取暖,又常常在夜里被冻醒……

  当月末,气温低的已经无法再继续施工,包工头说没有领到工钱,只给每人发了150元路费,让王君和工友们回老家过年。工友们都走了,工地也锁上了大门……而王君并没有拿着这点路费回家,而是拎着编织袋做的行李包在北京建国门到国贸区间步行了近一天挨家挨户饭店找工作。终于在一个傍晚,一个四川老板的小饭馆答应录用他成为这家饭馆唯一的洗碗工(当天要是找不到包食宿的工作他就得又一次露宿公园或者地下通道了)。

  一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王君涮完了堆积如山的碗筷,并打扫完餐厅卫生坐在餐桌边等同事下班时,无意间翻起客人留下的报纸,一则招聘信息吸引了他:“北京XX商贸有限公司,招聘销售员,从事袜子和玩具销售工作……” 不甘一直当洗碗工的王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根据报纸上提供的地址,找到了这家公司。经理看他浑身透着一股踏实肯干的劲儿,加上春节急用人,便爽快地同意他来公司上班。

  相比之前苦力活儿,销售要好多了,王君认定他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销售是与人打交道,在从业的过程中可以长知识和见识,苦力活与建筑材料打交道,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赚的仅仅是一口饭。

  幸运总是眷顾那些一直在努力的人身上。新的一年开始了,机遇果真降临到这个踏实又幸运的少年身上——2000年5月,历经6个月的销售工作,好学的王君成长迅速、视野大开。这时,一家传媒公司的广告和礼品销售业务员的工作招聘信息,让这个少年兴奋地预感到,这是一次新机遇。即便对方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他也想凭借自己的韧劲儿去试一把。凭借他的认真态度,王君最后说服了老板的.母亲(退休后在企业当财务经理)答应试用这个不符合硬性要求的年轻人。

  王君回忆,这次工作经历,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2000年,信息技术尚不发达,王君每天下班都还要去朝阳图书馆查询企业信息,并通过电话联系对方,销售广告和礼品。就在他查阅资料的同时,被图书馆内的书籍和杂志吸引,通过学习,他感觉自己找到了新的天空。由于他的诚恳和努力,客户大都信任他,业绩自然也就越来越好,到当年的10月,王君月工资加提成总额已经近万元。

  王君第一次尝到了知识带来的甜头,存了一点积蓄后,他又报考计算机、驾驶、英语等知识技能学习班。工作之余,他也会揽一些份外的事情,帮客户解决一些问题。因此客户与他的关系都很好,有什么好商机,服务的客户老板都会拉着他一起分享。机缘巧合,他认识了一个出版物发行企业老板,老板告诉他出版传媒这个行业不错,并劝他一起从事该行业。2001年春天,王君开始了第一次创业,项目就是是出版传媒,这一干就是近十年……

  志士还乡 心系电商

  十年传媒出版创业路,撞上互联网信息大爆炸,加上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曾经辉煌的行业,又变成了众人口中的“夕阳行业”。

  突然降临的传媒出版寒冬,令王君措手不及。应该做什么创业项目?怎么做……面对窗外变幻的灯光、迷离的人影,他第一次感觉自己如一叶孤舟,渺小又孤独。创业这艘小船,像沙砾一样,你越想握紧,就漏得越多。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些关键的转折点,这个时候,发挥作用的往往是深埋在骨髓里的性格特质——向上,不服输……王君通过多年历练形成的这种性格基因,在关键时候派上了大用场。

  2010年开始,他长期认真调研,跑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很多城市,请教了的很多大公司的优秀老总。事业、转型、未来……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的深入思考……

  最后,王君决定选择开始转型市场化程度更高,成长空间巨大的休闲农产品加工和贸易行业。经过近3年的经验积累,让王君敏锐地预感到,关于休闲食品品牌运营和电子商务领域的美好趋势和前景。恰逢合肥市政府到北京招商引资之际,这个在外飘荡多年的游子,决定回到老家继续他的第二次创业。就这样,2012年12月,王君回到家乡,创办了一家名叫安徽饕餮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

  创业的人,就像水中的鸭子,水上从容淡定,水下拼命划水。凭借他踏实的“徽商”精神,短短2年时间,他就带领饕餮股份成为合肥市名列前茅的休闲食品电子商务企业,旗下休闲食品品牌“饕哥”成功入选“安徽省十大网货品牌”,饕餮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在2015年6月成功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2015年中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8%;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成功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在王君看来,依托于我国广阔的食品消费品升级市场,以高端坚果品牌运营为切入点,打造更加个性化、媒体化、社区化的新型电商,企业势必将迎来蓬勃发展。

  不忘初心 坚守创业者本色

  在事业不断腾飞的同时,王君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他说,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在做加法,现在到了该做减法的时候了。在公司业务上,他放弃了一些并非自己专长的产品与项目,专注于高端生态果仁产品,坚持走差异化路线。在工作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乎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层面,逐渐摆脱事务性活动。在生活上,追求更加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素食、锻炼、读书、养心。他把自己始终定位于创业者角色,而他的创业不再是为了金钱、名誉,而是成了一种融入血液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不忘初衷,方得始终。王君深知这一切自然法则,他目前所做的一切,无不顺势而为之,他的饕餮股份,也必将因此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在中国,有数以千万计,同王君一样的农民工兄弟们,正满怀希望的火种,怀揣报效家乡的热血情怀,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努力贯彻全国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国家战略,勇敢地踏上回乡创业的征途,积极投身这火一般的时代热潮。

  80后“北漂”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故事 2

  从一个不起眼的农家子弟,变成了一家年产值五千万元公司的老总,农民企业家刘增碧在外出14年后再次回到家乡农村创业,前期投资500万元,欲建一家榨油厂,带动周边2000户农民种植油菜,拍着胸脯称要让当地农民的收入翻上一番。

  现在,刘增碧正在慢慢转型,以后会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放到农业上,让更多的乡亲富裕起来。

  14年的创业路

  刘增碧是四川省珙县巡场镇垇田村人,16岁就出来工作,期间当过煤矿的保管员、会计、副矿长。直到1999年,就在人们都以为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人,可能会在矿上工作一辈子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辞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最初创业的时候,刘增碧经营了几辆三轮车,刚开始找不到人来跑车的时候,自己还上街去蹬三轮,后来又做过服装的生意,还搞过装修。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刘增碧做了不少尝试,但从未离开过珙县。这和他一直以来想走出去创业的想法有些不同。

  2000年下半年,刘增碧去应聘一家上市公司做销售经理,但由于学历的问题被拒之门外。刘增碧告诉对方,可以免费试用,直到他签下两个订单后,才被破格提拔为宜宾地区的销售负责人。

  刘增碧再一次证明了自己,但这和他想要的生活还是有差别的。2002年,他出走成都。经过考察,他决定和朋友合伙开公司,主要经营和煤矿产业相关的产品。公司的发展很顺利,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两三千万元左右。2011年,刘增碧再次和朋友合作,新投资了一家公司,做的也是与煤矿相关的产业,每年的年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元。

  他说,他事业上算是比较成功了,10多年的创业之路走得比较艰辛,还好挺过来了。

  转身投向农业

  这两年,宜宾的煤炭产业不算景气,刘增碧也在试图转型。他说,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经过前期的调研,他决定投资榨油厂。在他看来,油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料,必须要保证健康安全。

  “在巡场投资500万建一个榨油厂,前期将惠及2000户农户。”刘增碧说,目前他已经和2000户农户基本确定了合作关系,今年先栽种4000亩的油菜,由他免费出种子、技术,统一按市场价格收购。

  “我选的种子和现在普遍种植的不同,产量上保证农民翻上一番。”刘增碧说,按照4000亩计算,目前的产量大约在100万斤左右,今年的市场价是2.6元/斤,产值就该是260万元。他预计明年这4000亩油菜的产量是200万斤,在单价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增收。

  刘增碧始终觉得这些农户是他的合作伙伴,更是他的家人。他说,他准备让和他合作的农户在医疗上有保障,农民上医院虽说有农村医疗保险,但是在报销前需要垫付,他会将能报销的钱先给农民,待报销后给他。另外,合作的农户若是生病需要救护车,所需的费用也都是他出。“还要安排他们定期体检,保证身体健康。”刘增碧基本是把公司管理的那一套,移植到了农业企业上。

  合作要吃得亏?

  以前有句话,大致意思是,想要毁掉一段友谊,就和他一起做生意。说的是朋友之间合伙做生意不是一件靠谱的事,不少生意人对此都比较避讳。然而,刘增碧并不这么认为。

  刘增碧在成都发展的14年里,所有公司都是和朋友合作的。他认为,合伙做生意比单打独斗好,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很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合力将项目做得更好。他说,有一次要引进一个新的项目,从评估、策划、公关等环节,都是公司几个负责人分别完成,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平台,让这次的项目引进得很成功。

  之所以看重合作,刘增碧说,0到9这十个自然数单独存在的时候,最大的价值才是9,但是任意排列组合,都是一个不少的`数字。他说,合作的时候吃亏是福,所以他不会去斤斤计较一点点的利润得失。

  刘增碧不计较,并不代表他不知道是否被人计算。有一次,他代理一个产品,厂方将市场价当作代理价给他,在没做市场调查的情况下,他将其代理了下来,最后完成了销售。得知被算计后,刘增碧只是提醒了对方,此后再无合作。

  虽说这次失误和自己没有市场调研有关系,但是刘增碧对合作中所谓的难得糊涂也是有底线的。他说,像这种明显的欺骗,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但是,对于合作的利润分成,他说只要是在合同内,都不会太计较。毕竟,很多事情都要靠合作完成。

  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即将给农户的优惠,也算是一种吃亏。但是,他这样可以把农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种出更好的油菜。

  刘增碧认为,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目前,刘增碧的榨油厂环评和油菜种子的采购,以及与农户的合作协议都在稳步进行中。

【80后“北漂”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北漂淘宝创业故事09-01

80后妹子返乡创业种草莓的故事08-04

北漂美女创业故事:辞掉高薪工作办瑜珈馆07-27

80后的创业故事08-04

80后创业故事03-17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03-26

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09-23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09-16

2017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08-07

2017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