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英语行业的创业传奇故事

时间:2023-03-26 06:32:05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英语行业的创业传奇故事

  英语行业的创业传奇故事一:李阳的疯狂英语

  他曾说:“我愿意做靶子,让别人攻击我。”他曾说:“我要让中国人赚外国人的钱。” 他曾说:“我热爱丢脸。”

英语行业的创业传奇故事

  李阳站在那里,挥舞着双臂,扯起了喉咙,像个摇滚明星。他又一次看到了千百双手在面前舞动,又一次听到了千百个声音在身前呐喊。

  6月20曰,过两天就满30岁的李阳第一次在上海传播他的“疯狂英语”学习法,他是来征服这座城市的。

  他在台上慷慨激昂,招惹得台下群情激奋。一位被男朋友硬拖来的女大学生忍不住轻声嘀咕说:“他是谁,这么狂?” 李阳居然会英文?

  大学二年级,面临英语六级考试时,只有几个月了,可是他的成绩是在班上倒着数的。他一向不是一个好学生。在知青父母的严逼下,他居然考上了西北的重点大学――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那时的李阳优哉游哉,披着长发,外表很异类,成绩很差劲。李阳回忆说,“我找不到我的目标,我很迷茫。”

  还有几个月就要六级考了,他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发狂的念头:在这几个月里,快速提高英语。他的方法就是背六级考题。当时,他和班上最有毅力的同学约定一块背。那位同学的说一不二在全校是出了名的,他曾创下过四年大学每天都夜自习的纪录。这位仁兄现在是美国的博士后。李阳扯上他,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个“监工”,防止自己半途而废,因为在这之前,他曾下过无数次决心,基本上第二天就放弃了。

  寒冬,朔风。“兰大”的烈士亭旁。李阳和他的伙伴穿着军大衣,拖着大头鞋,顶着风雪,扯着嗓子喊英语句子。他们决定每天喊两小时,历时秋冬两季。刚三天,他就打起了退堂鼓。要不是和同伴有约定,恐怕他就坚持不下去了。可喜的是他的努力很快就见效了,才十来天,就有人对他说:“嗨,李阳,你英语听上去好多了。”尝到了甜头的李阳对于自创的学习方法有了信心,他开始相信被别人视作“发疯”的方法是一条捷径。

  整整4个月,他的口袋里装满了抄着各种英语句子的纸条,一有空,他就拿它们练习“嘴部运动”,用他的话来说,要把自己的嘴练就成“国际肌肉”。为了训练听力,他和同学隔开60米模拟同声翻译,在当时,只是为了向自己挑战,后来才听专家说这碰巧正是最道地的翻译训练方法。4个月下来,他复述了近10本各种类型的.原版英文书,六级考试题更是熟得脱口而出。舌头不再僵硬,耳朵不再失灵,他从不停的“动嘴”中领悟到:自己正在经历着最原始的母语学习过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如果不去说,怎能叫“语”和“言”呢?

  六级考试揭榜了,他用了50分钟就交卷并获全校第二名(第一名后来参加了李阳的口语培训班),随即又在全校演讲比赛中夺魁。“兰大”为之震动,师生们奔走相告,全系专门开了表彰大会,学校还特地颁发了奖状,挂在了系办公室,特别风光,让李阳着实露了把脸。

  他能学好英语不仅让自己吃惊,更让别人大吃一惊。后来,他在北京撞上了高中的同学。那人还瞪着他说:“李阳,你就是‘疯狂英语’李阳”,那人笑得直打跌,“你居然还会说英文?”

  仅次于死亡的可怕经历  李阳创造英语“奇迹”的消息不胫而走,熟悉的,不熟悉的,都缠着他讨教经验。于是,一得意,他就产生了开个讲座,把自己的方法广而告之的念头。

  这个决定对于当时的李阳是个莫大的挑战。因为别看他现在口若悬河,伶牙俐齿,小时候的李阳极其内向,甚至初三那阵子,他为了治疗鼻炎而去理疗,电极漏电了,他都硬忍着不吱声,疼得浑身出汗,衣服都湿透了,等医生发觉,电极已在他脸上烫下了一个伤疤。

  等上了大学,李阳愈发觉得内向是自己的大敌。为了打败这个宿敌,他又一次“狂性大发”。他蓄起长发,还特地戴上耳环,在兰州街间招摇过市(请想象一下,这可是80年代末的兰州)。过往路人无不侧目,李阳又一次被别人当成了疯子。

  然而在数百人面前演讲可不是闹着玩的,对于李阳而言,“丢掉羞怯”的考验才刚刚来临。为了超越个性,他把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在校园公告栏贴了张榜子说:李阳将于某月某曰在某地演讲,讲讲是怎么在四个月里由英语考试不及格变为全校第二名的。而在演讲前几天,他把所有的同寝室的同学都变成自己的听众,对着他们他一遍又一遍地练。  在不断的临阵磨枪中,他把自己四个月来的实践加以总结。他发现相对于传统的英语学习而言,自己的方法注重的是口语,讲究的是句子。他开始反省以前教学中的记语法和背单词,认为它们正是造成中国人“学习英语十载,依旧有口难言”的罪魁祸首。他质问说:“英语为什么要分成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难道我们教孩子学习汉语时,也会一样样分开来教,会说,‘啊,孩子一岁了,该让他练练听力了。’”

  准备是准备了,可李阳对第一次公开演讲,心里实在是没谱。为了表示隆重,他特地穿上了中山装。可是当晚,他紧张得吃不下饭,胃里像打了结,直想呕吐。最后一刻来临了,朋友们在后一推,他差点绊倒在台阶上。

  前十分钟,他站在台上,口干舌燥,很尴尬。慢慢的,他的疯狂理念征服了台下近三百名听众,他们鼓掌认同,而李阳也越讲越溜了。

  除了股票,数他最热。

  1992年,广东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24小时全英语的广播电台,李阳想去试试。他打电话给台长,台长正巧不在,他就用英语在电话里留言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台长一回来,台长秘书就说,台长,有个美国人打电话给你。台长一听留言,嗨,这小伙子一口美式英语可真地道。于是,他从西安来到了广州。

  在广州随后的几年里,他得了个外号:“万能翻译机”,曾创下过1小时400美金的口译纪录,超过香港同行,成为广州最贵的翻译,他还是香港电视台外语广告配音员中,惟一的一名中国人

    但是他又“狂性大发”。1994年,李阳辞去了电台的工作,组建国际英语推广工作室,开始了苦行僧般的“传道”生涯。  走过了一村又一村,他的足迹遍布大城小镇。人们从各地赶来听他演讲,在北京,大连的人乘着飞机来了;在深圳,500人的报告厅挤进了1000多人,门外到大街对面的市==礼堂也站满了人,造成严重堵车,当地报纸评价说:除了买股票,深圳还没有出现过如此火爆的场面。在广西,3万人冒雨在百色体育广场上听他的演讲。  在农村,乡干部把方圆几里的英语老师都聚集起来听他传授教英语的心得。他还去军营和监狱演讲。在军队,班长下令说:“每天给我记住李阳老师教的句子。”一到晚上,一个个士兵在班长面前背诵当天所学的句子。早上团队出操时,口里喊的“一、二、三”也变成了“HOWDOYOUDO”。

  除了外患,李阳还面临着内忧,李阳说:“从1996年开始,我们的演讲已经覆盖了1400万人,没道理我们现在的规模还这么小。我们的商业化还很差,我每天想着就是怎么强大自己。”

  除了书籍和录像制品的销售,公司业务的另一块就是教学培训。他们计划在全国训练1000名授权英语教师,开一个连锁店。

  除了面对国内市场,李阳还推出了《疯狂中文》,赚外国人的钱。李阳说:“凭什么只有中国人考托福,外国人想来中国投资吗,先学中文。”可是李阳坦言自己不是全才,他现在最渴望的就是找一个能打理公司的管理型人才。

  李阳有一句口号是: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那么,他面对的将是三亿中国人的英语市场,他能否像口语老师、演讲专家那样再次以成功者的姿态出现?

  英语行业的创业传奇故事二:俞敏洪的新东方英语

  不要伪创新、伪创业

  我觉得现在的创业大环境有一定的误导性。我最近碰到很多不靠谱的创业者,说不好听的,有的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的人还在创业。

  异想天开的人特别的多,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就要创业的这种人也很多,或者拿着商业计划书缠着你就想骗钱的人也有一堆。你想,我们这些人又不是眼睛瞎的,哪能随便给你钱啊,所以一百份商业计划书99份基本都被拒掉。现在的创业者,有一点点想法,就可以要几个亿的估值给你看。

  现在很多所谓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在我看来都是伪创新。理由非常简单的,他实际上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把原有商业模式去中间化,搞流量,然后再找商业模式。这点事大家都会。都是做培训机构,都是弄个地方开班就可以,为什么新东方能做到现在,和我同期的一些人还是几个班规模,商业模式很容易复制,最后拼的是人,他能调动资源的能力、速度。

  人生总要有几次全身心投入的机会,这样才能淋漓尽致地体会人生。我鼓励大家去创业,但是不鼓励大家盲目创业。我比较主张创业人士积累一定的经验以后再去创业。大学还没毕业或者刚毕业就去创业,失败率会高很多。

  工作几年之后,有了一定经验和成熟的个性,与人相处比较圆润,对社会和想要创业的项目有相对透彻的了解,会更加容易成功一些。总而言之,创业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但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希望大家在投入之前能做好充分准备。

  不要过于急功近利

  创业不要急功近利,你要知道,不管是每天24小时拼命地干,还是把自己干没了,有时候也不一定管用。过程可以加快,但是过程不能越过这件事情,大家应该能够明白。

  任何一个创业者把一个小公司自己慢慢地做大,做成大公司,可能会花几年甚至十几年。互联网时代来了,时间可以缩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能力可以缺失,也并不以为着你可以越过创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你的创业路径,商业敏感性,客户的忠诚度以及发现客户的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公司结构治理能力,和世界上的经济资源,以及国内所有的资源接轨的能力,所有这些东西你都可以缩短,但是绝对不可能越过。

  比如我当初要跟政府接触,做新东方的时候,我从居委会的老太太开始,再到街道办事处再到海淀教育局,再到海淀区政府,我中间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我认识了所有可能给我支持的领导们。

  八年以后,我变成了海淀区政协委员,跟领导们讲话的机会就多了很多。创业者们,你们可能不需要,因为现在政府全力以赴支持创业了,只要你的公司估值超过了3亿、5亿人民币,可能海淀政协就来找你了,政府领导也来找你了,可能你只要两年时间,政府就能关注到。但是你跟政府的良好关系,以及政府到底能为你这个公司做什么,并且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跟政府联合起来做好事,这件事情你是跨越不过去的。

  看到你们的状态,让我想起自己当初的创业状态。我们现在一讲创业,很多人首先讲的是创业意义以及创业跟人生意义的关系所在,这件事情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我也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如果没有主导过——哪怕是一次——自己的生活,都是非常不合算的,我认为创业是主导自己的生活;主导自己的才能;主导自己的眼光;甚至主导自己生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过程。

  我说过一句话:人生如果不创业一定是不完整的,但创业是需要经验和准备的。

  有经验或者对于你的合伙人、商业模式、社会、政府有了相对的成熟度后,创业会更加容易取得成功。当然创业并不一定非要一次成功,我认为一次性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最后不见得能做多大,因为比较容易产生自我满足感,比如说我做新东方就是一次做成了,新东方培训班,最初只有13人,但是最后不知道怎么学生越来越多,我就一直做新东方到今天,当然不能算失败,但也不能算是顶级成功。这种成功让我固步自封,不再有机会用伤痛的心去摸索可能其实更加好的商业模式。

  要活下去、要有大市场

  大家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认为有两个要素很重要,第一是眼前你做的商业模式和眼前你所做的事情能不能活下去;第二,你这个商业模式未来到底有怎样的大市场等着你。

  我现在想,在今后的日子里,说不定能追马云一把,因为中国的教育领域是一个接近2万亿的市场,尽管没有中国的商品市场那么多,但它绝对是一个大市场,只不过教育市场的整合比开个淘宝店让大家上来买卖东西要更加难一点,因为教育更多的是个性化的选择。

  我的个人体会是,一旦你走上了创业这条道,你就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你最多就像一架飞机一样,难得检修一下自己,加点油,就得要再次冲上天空。我觉得现在还是个创业者,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一次次冲上天空。本来新东方上市后大家认为万事大吉了,结果教育模式在高科技的引领下不断改变,现在,在高科技引领教育的时代,新的创业者和新的投资不断涌入教育领域,最后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一家教育机构,用新的最符合科技和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把新东方给颠覆了。

  尽管新东方现在每年还以30%的速度发展,要一百多亿的企业以30%的速度发展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即使这样,你依然发现,在现在这个世界,一夜之间就有许多事情会被颠覆掉。像新东方这样的大机构是很难颠覆自己的,背后涉及到了4万员工的利益,你怎么能随便颠覆呢,所以我每天都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

  在新东方,要做颠覆性的事情,只有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那我就要反复地思考,在哪个领域进行颠覆既能保证新东方的发展,又能保证新东方能战胜未来竞争的对手。大家不要以为你们创业不容易,我们守业更加更加不容易。

  很多创业者喜欢谈情怀,我们可以谈情怀,但情怀一定是基于商业模式能够走通的前提之下,我也说了另外一句话:凡是不挣钱的所谓创业,都是耍流氓。你讲故事讲了半天,最后你连盈利的模式都没有摸索出来,还谈什么创业呢?

  能持续发展下去

  什么商业模式才是好的商业模式?

  第一,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需求,这是最重要的。

  你提供的东西是不是人们的真实需求,这很重要,如果不是真实需求,就会很麻烦。比如说三年前中国教育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儿,或者是中国整个商业领域都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就是所谓的O2O。教育领域的O2O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越过培训机构,把家长和老师对接起来。老师上平台,家长、学生上平台,家长、学生上平台找老师,老师在平台上找学生,两边进行对接,最后确定老师到家里来上课。这件事情是不是会有一定的需求?是有一定需求,但是不是大量家长的刚需?最后的结果发现,这种平台现存的几乎没有几家了,而且存在下来的几家也非常艰苦卓绝,因为尽管有需求,但是不足以支撑整个商业模式的长久运营。

  不要一想到一个商业模式,就立即行动。一定要深刻了解你的客户是不是有这个需求,是刚需还是非刚需。有一个创业者找我来谈,面对大学生这么一个大市场怎么做,他想做一个大学生的迷茫市场,这边是一帮很成熟的商业人才,那边是迷茫的大学生,上来进行交流,大学生付费,寻找这些人士进行咨询。后来我说这个模式需要谨慎对待,因为我跟大学生打了20年交道,非常明确不论穷富,大学生愿意在哪花钱,不愿意在哪花钱。我们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想好这件事情不管是拐弯赚钱还是直接赚钱,到底是不是客户最需要的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在创业的时候,所有的资源是不是能支持创业持续发展下去。

  创业中间有一段时间处于亏钱的状态没有问题,但最怕的是一直亏下去,又没有资源来衔接,比如说你的商业模式,如果经过了翻来覆去的认证以后,还是没有任何人愿意给你投资,你就要稍微谨慎一点,一定要反复就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甚至包括团队组建,不断琢磨、变革、升级,直到最后能够打通资源。

  第三,一定要把自己打造成独一无二的有威望的创业者。

  团队可以吵架,但是你作为创始人,到关键时刻,就是要说一不二的,你不能对公司失控,创业者想要把创业项目做长久,一开始就要树立创业者的绝对权威,我可以跟你讨论,我可以跟你商量,团队甚至可以一起打打闹闹,利益分配的.时候我可以大度,但公司一定要有明确的主导人。当然你怎么样让你的重要团队成员跟你共同奋斗,一起进行利益上的分割变化,满足大家的愿望,最后还能在你的带领下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就全靠你这位创业者的综合领导力。

  我觉得,创业的过程是我们一个人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有的时候,很多东西是教都教不会的,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我讲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创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又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一个极其锻炼你才能的事情。如果说我当时没出来创业还在北大,现在是一个北大的教授,我觉得我各方面的综合才能都会比现在差很多。因为创业,你天天在外打拼,天天跟你的合伙人打交道,各种合作、各种利益纠纷、各种平衡、各种新的人才发现、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对外竞争对手的恶狠狠,对内合作伙伴的各种渴望,都需要你不断打磨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创业的过程是我们一个人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还有的创业者失败,是自以为找到了一个商业模式,不顾一切的投入,根本不给自己留后路。最后发现钱投进去了,结果模式才长出了一个芽,再去融资的时候,对方说你的数据都没出来,我怎么给你投资?创业者回答你再给我钱,我就把数据做出来了。可是人家不给你钱了,你会发现连数据都没做出来,已经投入了好几百万,最后连个demo都没有,无法让投资人相信给了钱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数据。

  合伙人靠谱、CEO靠谱

  我觉得,合伙人不是找的,是碰的。中国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一般有三种状态,一种是几个同学朋友一起创业,但将来公司散架的可能性比其他公司大很多,因为一开始是一帮朋友做事,到最后很难界定谁是公司核心。如果是这种情况,必须快速界定合伙人的主次关系。第二种是一个人先想了方法,然后找人,形成团队。这种的团队相对稳定,最初的那个人如果具备能力,就是团队核心。第三种就是新东方模式,一个人先做了几年,再找合伙人,但现在的互联网速度已经不允许这样的节奏了。

  现在找合伙人可能难度更大,原来可以找能力单一的人,现在必须找在技术、市场、营销方面各自有专长的人。现在创业者年龄都很小,处理人事关系的经验很弱,所以很容易使合伙人散伙,这种情况很多。

  创始人是这样,我觉得创始人本身必须是一个真正的领袖型人物。领袖型人物是慢慢锻炼出来的,创业伊始你的公司可能只有几个人,像新东方起步时就只有两三个人,经过逐步的磨炼才慢慢发展到现在的四五万人。但创业初期创始人就必须具备领袖特质,包括强大的决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和对项目及商业模式的透彻研究。创业过程中与投资人谈判,与政府去交涉等等都需要有人去做。

  所以,创业成功的人通常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是综合性能力比较强的人,他能够整合领域的专家为自己所用。这一点与国外还有些区别,你可以看到不管是比尔·盖茨、乔布斯还是马克·扎克伯格,他们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自己本身就是科学家。

  另外,国外的人事关系、社会关系,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而在中国通常能够用人并将社会资源结合起来的人才能把创业做起来。比如说马云,他不是互联网出身,但是做了很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中国现在也正在逐渐的往专家型企业发展,中国就有很多创业成功的专家,比如说马化腾和李彦宏,他们都是技术出身。也就是说,这些专家本身也具备非常好的综合基础,以及商业模式的设计能力,这是我们未来创业需要关注的。

  我是 2006 年新东方上市后,才算真正被称作 CEO,之前大家都叫我校长。我 CEO 当了十年半,创始人当了十几年,现在是洪泰的创始合伙人,加上新东方的董事长身份,谈谈对 CEO 的感觉,我还是能谈出一点来的。

  CEO 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一是专业的能力,二是潜在能力。这跟读书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是与你抓取信息的能力有关系。这两种能力是做生意特别重要的特征。

  比如我从北大出来之后,很多人怀疑做外语培训有没有市场。我在北大当了 6 年的老师,也给培训班上过课,我知道这件事可以做。这个判断不仅仅是要读几百本书,很多人读了几千本书,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已。

  作为CEO,要根据每一个阶段的势和个人能力来决定做什么事情。每个人对自己的势能是有判断的,比如说马云他对自己的势能判断是非常高的。所以,他召集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凑了 50 万人民币时,他就已经说我们能做成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对自己有期许很重要,但如果这个期许和你的势能不符合就会有问题。

  做CEO时最重要的,是为团队在不确定中间寻找确定的路径。其实,商业的路径从来都没有确定过。最新出版的《腾讯传》透露,马化腾无数次想把腾讯卖掉。

  腾讯之所以能活下来,主要靠着当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SP战略,每年收几千万的收入。等到这个钱快没有的时候,腾讯马上就要陷入困境了,突然找到了一个商业模式:他们发现卖游戏道具,甚至是卖面孔都可以卖出钱。

  腾讯能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把手在整个过程中间一直给团队一种感觉,即我们的团队是有前途的。这是在不确定中间给员工确定性。

  CEO 在不确定的商业模式和不断变革的商业模式中,始终能给团队信心,这点很重要。两年前,我也对新东方做了改变,改革了片面追求收入的考核体系,而是回到教育效果,回到老师素质提升上。很多人跟我说,这样我们的收入会急剧下降,最后公司会垮掉。

  我说我是 CEO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新东方除了听我的没别的选择,凡是不听我的,交完辞职报告以后可以离开。关键时刻必须要有这样的担当才能把CEO当好。结果大家看到了,新东方过去两年的股价一直在往上走。

  我们 CEO 可能也会面临项羽败走乌江的状况,但是你走到乌江之前必须要考虑到能不能把范曾留住,能不能把韩信从刘邦的身边拉过来。范曾对项羽那么忠诚,最后被刘邦离间了几句,就把他赶走了。

  1. 平衡机制特别重要。

  项羽为什么没有做好?第一,利益分配不对,功劳是自己的,错误是部下的,这样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有团队。第二,自己拍脑袋,不让团队参与。刘邦的任何事情都是让团队参与的。他是领袖,他做决策,但他会让团队参与。

  有一个细节,韩信借军功让刘邦封他为「假王」,刘邦是不愿意的,但被张良踩了一脚,立刻变成了假意说「要封王就封真王」。他跟团队的配合就是这么快。真正的领导就是变色龙,坚持往胜利走的前提下一定要关照团队成员。

  2. 对时间和资源的最佳把控。

  什么时候融资,什么时候对接政府资源,什么时候用什么人,这些东西非常重要。对 Timing 的把握非常重要。如果时机不对,就会错失良机。

  包括投资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投资虚拟现实,但是现在是不不是最佳的投资?该怎么投?其实是特别考验我们的头脑和智慧。如果你投得过早,第一批公司都死掉了,第二批公司起来的时候你不敢投,最后可能第二批公司都变成了大公司。这样的情况很多。

  有一段时间新东方有人提出来说要做最大的线上课程,我没有做,因为我知道做了以后会把新东方拖死。但现在,我投了 10 到 15 亿在线上课程。

  决策对不对没有客观的指标,没有人告诉你现在投,一定能够成功,鬼才知道,就你知道。就像朱元璋当和尚的时候不会带领大家当皇帝,最后时机到了就果断下决定。

【英语行业的创业传奇故事】相关文章:

传奇的上海创业故事07-21

京东的传奇创业故事07-21

海归女的传奇创业故事07-21

揭秘暴富传奇创业故事07-21

腾讯马化腾的传奇创业故事07-31

80后创业起家的传奇创业故事09-25

关于王宏的传奇创业故事07-25

关于李涛的传奇创业故事07-25

周群飞传奇的创业故事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