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古诗词遇上数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当古诗词遇上数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常言到:“文理不分家”,那么文理相碰,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文”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数字乃是“理”之根本,二者相碰又会有怎样的火花呢?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吧。
我们先来看看清朝郑板桥的《咏竹》:“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这首诗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写尽了竹子的风姿神韵,而他的另一首诗作《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全诗几乎都是由数字堆砌起来的,运用数字之多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起来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一见寒梅傲立霜雪,斗寒吐妍,雪花融入梅花,而人也融入此景之中,流连忘返。
运用数字出神入化的还有北宋诗人邵雍。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里面就用了十个数字,而这些数字与量词搭配,又与小路、烟村、亭台、花这些事物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诗人只用了寥寥数笔,就构成了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图,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所描绘出来的景像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郑板桥和邵雍对于数字的运用已是出神入化,但我觉得卓文君对于数字的运用,则是更上一层。卓文君的夫君司马相如想要休妻,就给卓文君写了一封信,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却无亿。卓文君悟出了其中寓意,巧妙的运用数字给司马相如回了一首《数字诗》,来阐述了自己对司马相如的相思之情。她是这样写的“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般无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桃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读后深受感动,放弃了休妻的念头。你看,当古诗词遇到数字时,是可以擦出火花的,而这一次是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啊。
当古诗词与数字相遇后,原本冰冷无情数字也变得多情了。看来古诗词和数字也可以是绝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