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考全国卷2作文:语文素养

时间:2021-06-21 14:01:15 高考试题 我要投稿

2016高考全国卷2作文范文:语文素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高考全国卷2作文范文: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1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

  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或表达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诉求,等等,从出生之后的咿呀学语,到学校里的语文课,再到进入社会后的语言、文字学习和水平提高,语文让既必不可少又一生受用,谁都不能等闲视之。

  语文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语言素养说到底还是来自生活里,为更好地生活而提高,在生活的实践中提高。课堂是我们生活的关键部分,从课本上“依葫芦画瓢”,当然是必须的,校园里朗朗读书声,见证着我们对语文知识的饥渴、熟练掌握语言技巧的执著;但课本知识终究只是基础的,有限的,要真正丰富语文功底,提高语文素养,就不能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大生活”里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当然还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首选,甚至可以说是捷径,毕竟,善于学习、接受间接经验,才可以让我们更迅速地适应生活、提升自己。从高尔基“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儿”,我们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来自生活的比喻何等生动、贴切;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日得秋霜”,我们可以由衷地感受到生活里语言的精彩、文字的魅力、表达的境界……

  阅读,是学习,是积累,也是模仿,要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个性文字,当然不能总是嚼别人吃过的馒头,而必须自己沉到生活里去,感受、体验、尝试、磨炼,追求自己的原创、个性、风格和高度,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别人和前人的水平,而不可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不可能适应发展了的情境,体现生活的多元化和多姿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语文素养,最关键的一点或许就是热爱生活。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里,生活永远是语文知识不竭的源泉。爱生活,我们的语文水平才不至于贫乏、干瘪;爱生活,我们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才更强烈、多维;爱生活,我们也才会真正体味到语文素养带给我们的种种精彩。

  范文2

  如何提升语文素养?

  追梦1979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因此,提升语文素养,也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如何提升语文素养?

  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三条途径都很重要,作用不亚于鸟儿的尾翼与翅膀。

  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谓之“素养”。

  课文是经典之作;课文的选择均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用最少的时间,学习不同的范文,

  通过拆解分析、训练模仿,就可以使语文能力增强。

  儿时记忆,终生不忘;课文学习,应认真担当。

  听说读写,样样重要;

  高效率的“吸收”与“输出”,也可以铸就辉煌。

  要想学会概括与归纳、表达与沟通,要想终身发展,

  就要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课堂有效教学,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但课文学习,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教师教学能力又不一样。

  关键是,要在课外大量阅读,见多识广。

  在信息社会里,文字成为传播知识与信息的重要载体;

  学会学习,网上大量阅读,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

  学会了搜索,善于搜索,善于学习消化,

  各种知识、文化就会塞满胸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登高望远,天地心中藏。

  历史就是教科书,互联网就是大课堂;

  听说读写,样样能做;语文训练,高效有方。

  但是,要提升语文素养,

  还要勇于参加社会生活,在实践中运用、验证、“扩张”。

  能听不一定会读,能读不一定会说,会说不一定会写;

  实践中的应用,讲究灵活、善变,讲究综合、大方。

  分析文章好比拆卸“机器”,写作好比“机器”的组装。

  写作是拆解的还原,学的是技巧的模仿。

  观察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善于观察、阅读、写作,就可以练就好文章。

  学会做人做事,又善于听说读写,前途无量。

  善于归纳总结,一听明白,能把握方向;

  心口如一,出口成章,表达顺畅,听者甜香;

  一目十行,过目不忘,阅读心花放;

  读起来抑扬顿挫、善于煽情,传递更加深广;

  三步成诗,下笔成行,声情并茂,动人心肠。

  提升语文素养,靠的是坚持观察、阅读、训练,

  靠的是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总结,不自我膨胀。

  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者各有短长。

  三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范文3

  语文素养二三话

  董一菲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高中语文积淀,决定于高中毕业后的阅读的习惯。

  语文素养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又是一个具体的渗透在生活缝隙中最微小的所在。

  曾在仲秋的拙政园逢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一群青春袭人的天之骄子们兴奋地读着楹联,可是他们不仅把楹联读反了,断句和个别语音也有误。看着满园的秋色,满园的精致,满园的中国文化,满园的“语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当语文成了即食,成了快餐,成了一份又一份的试卷,文本成了知识点,成了背诵任务,成了一个个散发着陈年腐朽之气的老旧篇章。我们谈何语文素养。

  我不知道英国的绅士之风是否源自伊利莎白时代的积淀,我不知道法国的浪漫之气是否和路易十四的提倡风雅有关。我知道,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是中学语文的黄金时代,那是一个崇尚文学、对诗人礼遇有加的时代。是阅读成风的时代,是在公园、在街角、在影院人人都要以捧着一本书为荣的时代。甚至男女恋爱谈论的话题最多的也都是诗歌、文学、作家。

  那时候,相声都要把一个男青年不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做嘲讽的对象。

  当年的影视红星刘晓庆的自传《我的路》,向粉丝炫耀的不是名包和豪宅跑车,而是她读过三十本西方名著:司汤达的《红与黑》,梅里美的《卡门》,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上中学的时候,同学们交换的最多的是小说,谈论的最多的是文学常识。我在我高中的一个同学那里知道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另一个高中同学家的书架上发现了但丁的《神曲》。在新华书店买到了雪莱和拜伦、普希金的诗集,在母亲任教的学校图书馆借回来莎士比亚的全集……

  那是时代之风尚,是一代人的风气。

  虽然后来我们上了大学,术业有专攻,但彼时语文的素养、语文的奠基已经形成,我们那代人很多都是有阅读习惯的,读书是我们的休闲方式,也是我们的享受方式。

  语文的素养,有天赋的成分,也有后天的培养。而后天的学习中最最重要的就是读书。

  莫言和世界上绝大的多数的作家一样,他没有读过大学中文系。他在他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村头的大树下完成了他的自修。在那里他阅读了他能借来的所有的小说。

  汪曾祺说:“一个爱读书的青年人总不至于学坏。”毕竟阅读铺就了一个人的精神底色。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她毕业于农学院的农学专业,前不久她的爱子到了墨尔本留学,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组儿子的背影的照片,然后写下了这段文字:

  有些事,要一个人去做;有些关,要一个人去闯;有些路,要一个人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的《目送》,用的真好,真贴切,有意境,有感受。

  我的另一个同学本科学的是历史,研究生学的是法律专业,现任某省高级法院庭长。闲来无事,他偶尔写写“红”评,偶尔填词赋曲:《飞龙天游》

  《易》云:“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夭者昼逝,存者夜嘁,万年尘情功非过!错将弯月鹩日苏!三国分合天定,万载几士贵天语,蒙将天象垂此?

  青月无醉,世华沉浮。挥泪对杯唯诗少,回溯秦月汉关骑!憧憧万里客方识?富贵本无种,弱强志群思!

  《诗经》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愁!人本少忧!草尚无愁!心有千千结,湍夺溪溪流。

  揖散一壶浊酒,高鹏醉陪川流!寂寂夜风云晚,不觉宵深人困?祗言覆水再收。

  试问这样的语文功底,语文素养,这样的精美雅致的语言,当今中学语文教师有几个能解能敌?

  六零后的大学生,又有几个不是“文学青年”呢?

  文学素养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那份生存的诗意和品位。

  我特别喜欢给理科班的学生上语文课。我以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一旦有了文学素养,那一定是天下第一的大好事。

  理科班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往往是所谓的数理化达人,而语文往往是他们的致命的短板。于是他们思维刻板,人文精神缺乏,语文素质贫乏贫瘠甚至贫血。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对语文爱起来,并且让他们保有持久的兴趣,把对语文的爱和阅读习惯延续到未来,这是我要努力抵达的目标。

  博博是一个理科高材生,我认识他的时候他的数理化三科成绩可以名列学年前茅,而语文外语的情况却令人担忧。

  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充满了浓厚的爱,并且善于把语文美好的东西通过巧妙的方法展现给学生,让语文课变得有趣、富有变化、丰富厚重而灵动。

  记得讲“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这个成语的时候,我引用了《三国演义》李恢说降马超的那一段原文:

  吾闻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齐之无盐,善美者不能掩其丑;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此天下之常理也。今将军与曹操有杀父之仇,而陇西又有切齿之恨;前不能救刘璋而退荆州之兵,后不能制杨松而见张鲁之面;目下四海难容,一身无主;若复有渭桥之败,冀城之失,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

  博博的眼睛亮了,执意要背诵这段文字,大概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整篇大段地背诵下这一回书了,他是一个“三国”迷,没想到“成语”、“典故”、“文学”、“文化”就这样藏在小说里,真的是奇妙极了,从此,他爱上了语文课。

  2015年博博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一入学就成了文学骨干,在校级诗朗诵比赛上作为提交稿件的作者一路过关斩将在最终评比上获得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博博把“文学青年”、“文学才子”的角色演绎得顺理成章。在“十一国庆征文比赛”中更是斩获了一等奖。

  有时我也在想,这太神奇了。读高二的时候博博还把语文课当做“休息课”呢,我刚刚接手的时候他的作文还是错字连篇呢,忽然间所有的沉睡在他心底的字句章节都活醒了过来,都有了生命力和表现力。

  教育是有契机的,语文是要守候的,是要有时间的淘洗,要经过心灵的育化之后方能文眼大开的。

  今年春节,牡丹江传媒集团有春联有奖征集活动,博博积极参与、信心满满、志在必得,然后大获全胜:

  菜蔬本无奇,五味调和,厨师巧做十样锦。

  酒肉真有味,四季轮回,员工遍尝万种鲜。(食堂)

  泉水滴滴滋水稻,色香味美名驰天下。

  春雨丝丝润新米,甜软糯弹誉满舌尖。(大米产品)

  试想有着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的博博,再加之爱好文学,自然是如虎添翼的。

  今年元旦,我校的一个学年的教学楼的春联被稀里糊涂的贴反了,两天内,进进出出的教师学生超过千人次。然而大家都熟视无睹。

  陈彦存校长在各教学楼巡视,好读书的他凭借着对语言的敏感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问题,陈校长是化学专业出身。

  语文素质是什么呢?还是很难描摹清楚。但是既然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那么语文真的关乎我们存在的方式,大到家国岁月,小到举手投足,它直指心灵。

  不经意间的流露更是语文素养天然不着粉饰的芳华。

  书,永远不会白读的。当书沉淀在心灵血脉细胞的时候,我们就会说:瞧!这就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高考全国卷2作文:语文素养】相关文章:

2016全国卷2高考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06-13

2016高考全国卷2各省的语文满分作文06-18

2006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12-30

2016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05-27

高考全国卷1语文作文04-12

2006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答案12-30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甲卷)语文答案06-18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甲卷)语文试题06-18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范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