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5 13:35:35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热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热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下,由于物理课相对于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而言课时较少,因此教师为了赶进度,认为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是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因此教师往往忽视创设思维导图的教学环节,然而这样并不利于学生课后复习。思维导图直观的地反映了各个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在考试之前进行有机复习,同时学生在创设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本文就围绕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有效渗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教师仔细备课,构建符合考点的思维导图

  为了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要在物理课堂上渗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然而根据书本内容将所有琐碎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不现实,这样不仅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难以区分知识点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根据考点、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有针对性地创设思维导图,如果是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可以直接一带而过,反而言之,如果学生觉得有困难的知识点,教师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甚至可以将特定题目的特定方法进行一个总结写在思维导图里面,这样不仅不会觉得是一种累赘,反而会让思维导图显得更有价值、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个单元的时候,其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课是这个单元的重中之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每张物理试卷上必然有相关的题目,因此教师需要将凸透镜的成长规则、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全部包含进思维导图里面;另外,《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课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只是为了完整这个单元的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而增加的一个板块,在考试过程中最多考学生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明者,学生在经历了几次考试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熟记于心,因此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个知识点一带而过。

  二、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专属思维导图

  教师创设的思维导图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创设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在一开始运用思维导图之时,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性格特征、活跃程度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另外,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在过道里不断巡视。首先,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防止学生在这个环节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进度来决定这个环节的结束时间。在学生刚刚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在黑板上写一个开头和转折点,让后让学生填空,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

  例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写好大的知识框架,为了增加趣味性,学生还可以在趣味导图上进行一些加工,在《质量和密度》这个总的题目写在一个天平上,然后将质量和密度写在天平的两边,从这两个因素出发写出下面的分支。以密度为例,以定义、公式、单位、特性、测定、应用为二级分支,就这样以此类推,此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些补充和省略,这样才能让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三、把握创建思维导图技巧,提高思维导图效率

  创建思维导图关注的不仅仅是思维导图的内容,还有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对于学生学习的难点或者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要学会将这些重、难点的分支加粗,或者将重点内容画上着重号。

  例如:在学习《雾态变化》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其中升华、融化、蒸发、凝固、汽化、液化等是其中的重点内容,然而学生可以先根据进行雾态变化时是吸热还是放热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如果掌握的不好的就着重写详细一点并且加粗引起自己的注意,掌握的好的就可以适当做出一些省略,这样充满技巧、详略得当的思维导图,既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又可以节省学生的制作时间,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的真正意义。

  四、结语

  根据现阶段的新课程教学要求,大家对物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攀升,将提高学生的物理研究能力作为学习物理的根本目标。然而,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教师只是根据考点进行教学,不着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根据知识点进行编制,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学生在做好每一个单元的思维导图之后也要注意做好保管工作,将所有的思维导图纸张收集在一起,方便以后集中复习。希望通过以上提出的相关措施,可以在未来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

  教育教学中探究学习如何展开,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促使教育变革由单纯的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如何学、怎样学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和受动性的一面,导致人的主动性、独立性不断缺失。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改变原有单一、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模式。而开展尝试探索活动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从教学任务的立方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逐渐由接受式、注入式向启发式、活动式转变,与此对应的教学内容也由被动的记忆逐渐过渡到探究性的理解。这种教学理念变化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自主理解活动改变了过去旧有的那种机械学习的模式。学习不再是被动的通过练习强化形成的习惯,而是主动在新旧知识间建立的逻辑基础上的实质联系,提高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换言之,学习不应当成为机械的重复,而应当成为探索新知识的途径。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与实践获得知识,产生迁移。而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的教学活动则很少开展。教师布置的作业仍以书面习题和阅读教材为主。观察、实验、制作、阅读、调查等活动很少引入课堂。学业成绩的考核仍然是学教工作的中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普遍存在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意识和途径。并逐渐丧失了自主探究的能力,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因此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必要的,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有益的创新和尝试。

  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探究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一是以科学史实引出科学探究的方法。二是探究的层次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三是探究的形式多样化。四是注重探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我们看看探究教学是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展开的。

  一、八年级物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对声音并不陌生,但对于声音传播的条件却说不清楚。这节课我首先从身边的声传播现象入手,通过媒体播放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真空罩中的闹钟”这一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并向外拓展,结合生活现象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讨论了诸如:太空中可以传声吗?地球上的动物谁的听力最好等生活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征》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这节课中,通过色光、光反射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提供相关实验设备,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资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通过观察,逐渐体验、感悟探究的要素,在探究过程中会自主发现知识。当然老师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提点学生通过描点法确立物像之间的关系,并从几何学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像间的几何对成特征。通过这节课的探究过程,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通过已经掌握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九年级物理中新旧教材中电功问题的比较

  新旧教材中对同一个物理问题存在不同的表述。电功在旧教材中表述为电流所做的机械功。在新教材变成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前者按学科体系划分,概念清晰、严谨;后者按生活经验划分,直观便于理解。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语言文字的生涩和知识体系的难于理解造成造成学习兴趣的丧失。而在新的探究模式中改变了过去“学科本位的观念”不过分强调物理概念的逻辑关系。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相对提高。力求在平时生活现象中发现和学习物理。

  四、高中物理用听觉理解加速度

  高中物理中关于加速度的理解历来是经典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位移是视觉中的长度形象,加速度也是和视觉长度相关的物理量,但加速度不易被视觉直接感知。那么能否利用听觉来理解加速度呢?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全新的探究理念强烈刺激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生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达到了很好的探究效果。经过这样一节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对声学、电学、机械运动等知识的理解深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同时,研究性课题的内容选择很适合小组合作研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建立群体互动机制,在平等、互助的氛围中开展研究。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并通过角色分工的办法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建立起组员间的相互信任与相互依赖,达到合作竞争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作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中很多的知识内容和规律都是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在试验中进行探究,经过分析和总结而得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知识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是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师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策略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对物理课堂知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完善,促使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和现象具体化,通过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实验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深刻了解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革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发挥学生主动性,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以及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通常在教学中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放在客体位置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式的接受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现代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浮力的大小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使用一个乒乓球和一盆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把乒乓球没入水中,然后松开进行观察,并且思考乒乓球从刚开始露出水面到浮在水面上,这个过程中球所受到的浮力有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假设,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运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浮力的因素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讨论进行自主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内容,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实验的探究能力,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反复的实验操作,巩固和发现知识内容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物理原理和知识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总结而来的.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对知识内容进行巩固,而且通过不断的实验去探究和革新新的实验方式,探究实验新知识,进一步深入的掌握物理实验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的教学中,在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中,学生对“力是维持物理运动的主要因素”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主要因素”这两个知识观点进行混淆,单纯的依靠概念讲解和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进行辨别,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次试验来进行辨别,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巩固课堂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次不同的实验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所要使用的毛巾、橡胶、木板、小车以及三角斜坡等实验用品,教师让学生把毛巾、木板、和橡胶放在三角斜坡的不同位置,让小车在斜坡最高点进行自由落下,让学生观察实验情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让小车在不同材质上的实验,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和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力是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主要因素,也理解力是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主要因素的错误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生活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的方面都和现实生活有着联系.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学习知识,了解课堂内容.教师在平常应当细心观察生活,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巧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老人带的老花镜和学生带的近视镜进行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眼镜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都是什么样的原理呢?让学生对着两种透镜进行自主探究,近视镜是凹透镜,利用缩小成像的原理,老花镜是凸透镜,利用放大成像的原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所要使用的凸透镜、尺子以及蜡烛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找出凸透镜的焦距,并且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当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时,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慢慢移动蜡烛,使物距等于两倍焦距,呈现倒立、等大的实像;再继续移动蜡烛,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但是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以让学生一直探索下去.在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实验,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实验探讨,在多次的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巧妙利用科学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建钢.构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中学物理,20xx,10:51-52.

  [2]庄令秋.理实合一,深入探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之我见[J].考试周刊,20xx,87:14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4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好处呢?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模式;好处

  以往的教学莫过于填鸭式教学,但是现在的物理教学课堂不一样,我们重视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从而在增强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融入合作

  对于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首先需要从教师方面调整,作为老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要让学生多发言,老师少发言,作为老师,需要担任3个角色,需要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作为教师,不仅需要站在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更需要与学生站在同一立场同一个平台去想问题,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作为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顾虑学生问题之后,根据自己的风格,还有自己的学生设计出可以让学生去深入探究的情景问题。例如:在教学速度概念时,各位会怎样设计呢?不妨,先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一番,老师给他们提出问题,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想到两点:在同一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或者是同一段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长短。大家可以举一个贴近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问题,大家可能会想到学校运动会跑步的运动员,我们不妨从两个人的角度去思考,观众、裁判,二者是如何判断哪位运动员的快慢的呢?我们不难发现,在具体的生活中的实例中,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去学习两种简单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对于学习来说,好的铺垫很重要,这样做不正好做好铺垫了吗?同时不正好激发了学生学习速度知识的兴趣了吗?我们不妨鼓励两个学生勇敢说出自己从家里出发到学校所需要的时间和路程(选择路程、时间不一样的'去举例子)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时间、路程都不一样的情况下,你们如何去比较刚刚举例子的两个同学谁快谁慢呢?让学生小组之间去思考交流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面对如此贴近生活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全身心投入,小组的讨论氛围一定会是热烈的。对于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同学们会比较容易地找到,这时候就需要老师适当地点拨,这样子,学生便会理解了速度的定义。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比传统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去背诵的效果强很多呢?在轻松愉快的兴致中学生便能对速度的定义进行理解,这样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致会低吗?学习效率难道不会提高吗?面对这样概念类的教学,各位老师不妨试一试这样的办法。

  二、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构建一个合理结构的小组,这是一个前提,同时也是关键的一步。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认知水平、习惯个性、兴趣爱好等是不同的,作为老师,为了达到学生合作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效果,这些方面是必须要充分思考的。一个组必须要有一个领头人———组长。组长的选择,不一定要学习最好的,但是一定要最负责、有威信、组织能力强的人去胜任小干部。小组长的任务,主要负责安排成员的分工,组织统一协调组内成员,监督检查情况。教师在分配中,尽可能做到公平,组与组之间的实力相当,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大程度地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的才干,集体的凝聚力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激烈评比和争论中得到增长提高。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评价不好,小组学生的积极性会严重受到影响,反之,效果倍增。如果小组合作只是单纯的流于形式,想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是不可能的,有时候还容易让学生滋生懒惰厌学的心理。在对学生做出评价的过程中,不能简简单单地甄别出优劣好坏,注重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例如:老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合理的提问,给予他们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语言,这是最为老师必要的。或许一个简单的微笑,又或许一句“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你很优秀”都会为学生树立起爱学习的自信心,这将化为一个学生对学习更大的内驱力。这样做,学生不但会更加热爱对物理的学习,而且还会对老师产生由衷的敬佩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还会提高。对于评价的方式,这是多样性的,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教师需要多元性地去评价一个学生。这样,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会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四、课外小组学习

  对于物理这一学科,并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物理的,课外老师不容易掌握,这样小组学习就很重要了,学生喜欢的东西一定会喜欢去探究。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拆一下家用小电器,去探究小电器的组成,等等。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说明,如果想改变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是初中物理教学采取的必要方法,我们在本文中不难发现,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效率明信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石。

  参考文献:

  [1]孙传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张帆.关于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2(8):265.

  [3]汪直学.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3(23):5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

  一培养兴趣,激发可行性思维主观能动性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对物理学习可行性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外界氛围与方法对其的影响来达到此目的,建议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物理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与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常常只关注于物理的学术性,从而导致学生只看到了物理知识晦涩、严谨、枯燥的一面,却忽视了物理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实用的一面。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强调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令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学习的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神奇学科。例如,小汽车的观后镜是一只凸镜,它位于驾驶室的外面,这是专家们利用了凸镜的相关特性,即为光线遇凸镜即被发散,且凸镜具有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因此实物在凸镜中会被缩小,从而扩大人们的观察范围,进而保证了人们的驾车安全。

  2.设立与自身相关的问题情境

  人们总是对与自己有关的东西更感兴趣,所以教师提的问题越贴近学生自身、越新颖越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的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压强时,可布置类似的课后作业:请每位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测量其双脚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根据自身体重,计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较为新颖的“教具”,在开讲之前,先为学生做些“神奇”的演示,引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解杠杆原理前,可以利用钓鱼竿、筷子、剪刀等生活用品作为“教具”来做演示给学生观察,这样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路与视野,也可帮助其对接下来将要讲解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此外,现如今很多教室都已实现多媒体化,故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优势,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

  三鼓励互动式学习

  为使方案保持较强的可行性,教学仍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以组建学习小组互动学习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与氛围。通过交流、合作、互助、小组竞赛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以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为主、学习教材为辅,来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原理。教师可以此提问,如为何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汽水是被“吸”上来的吗等,这样可使学生乐在其中、夯实基础。

  五结束语

  教师在保持教育教学可行性思维的同时,还应持续完善、更新、深化自身的物理知识、教学水平以及可应用于教学的心理学知识,使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以及课堂内外多与学生沟通,收集学生对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况,结合实际,对教学予以合理、恰当地调整。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6

  一、设置问题

  问题的设计同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围绕着一些问题进行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师对合作学习问题的设置必须要仔细。首先,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了让结论更加普遍,我们需要对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怎样的改变?”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就可以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例如:在进行电压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神门相同点和不同点,虽然学生们在一起的讨论相当热闹,但是这一问题的答案都在书本上,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二、有效分组

  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时,分组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要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在进行分组时,不是将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而是综合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和脾气。对内,老师分配的小组需要每个同学能够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而且能够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对外,小组之间能够进行公平又激烈的竞争。然后进行适时分组。这里的分组就是要求一些同学负责收集资料,一些同学负责发言,每个同学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合理评价

  合作学习中,评价工作要将小组评价和小组中的个人评价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是查看小组中的成员分工是否明确,学生的个人能力同分工是否相符;而评价个人时则是查看学生参加合作学习时是否积极,最后,查看探究是否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与此同时,评价需要帮助同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小结

  总而言之,育人是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合作学习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老师在运用这项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分组和评价三个方面。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7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写几点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物理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例如: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

  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

  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

  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

  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二: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三:善用学生实验及趣味实验。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

  例如:在讲述压强一节时,我用以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

  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8

  一、物理教学提问中的误区与应该处理的关系

  (一)物理教学提问中的主要误区

  虽然很多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会使用提问的方式,但是有些教师在提问上还存在一些误区:第一,一些教师认为提问浪费时间,因此整堂课只管知识的传输,却忽视学生的接受;第二,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低级、无意义;第三,有些问题的提出与课堂内容距离较远,与课堂教学不相符;第四,有些教师只是提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有时还会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逐渐导致学生厌学;第五,有些教师的提问并没有难易的层次性;第六,有些提问的表达不明确,导致学生根本听不懂问题,不知该怎样回答;第七,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予理睬,使学生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与自尊心;第八,有些提问过于随意,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问题离教学内容越来越远;第九,有些教师对于提问不能够灵活变通,不能够根据课堂气氛、学生的反应等做出具体改变,使提问效果大打折扣。

  (二)物理教学提问应该处理好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师如果能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就能够更好地优化课堂提问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一,教师的提问应该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提出的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既需要培养优等生,又要转化学困生,通过由点到面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物理水平;第二,教师的提问应该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因为教学的内容难易不同,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在这个阶段能够接受的能力与认知水平,在提问一些较难的问题时,可以简化一些,避免出现因为问题太难而造成冷场的现象;第三,教师的提问应该处理好曲与直的关系,教师在提问时不能够只注重为什么与对不对,而应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增强课堂提问的多样性;第四,教师的提问应该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因为对于教师的提问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提问一些具有思考意义和启发意义的问题。如果教师的课堂提问过多,就会导致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如果提出的问题过少,就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走,削弱教学效果。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增强提问的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说:“教学上的努力应该把强制当做手段,主要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在物理知识学习方面也不例外,只有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建立起来才能调动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自身兴趣出发学习物理知识会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感到身心愉悦,学生在放松状态下进行积极学习,学习效率也会有相应的提高。所以,物理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备相应的趣味性提问,选择合适的时机将这些趣味性问题抛向学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想和广泛讨论。这样一来,轻松的课堂氛围就会不知不觉地营造出来,在进一步的课堂教学中会表露出对于物理知识的渴求,注意力会相当集中。在进行“纸锅烧水”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相关问题:“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烧水可以用铁锅、铜锅和铝锅等,但是你们见过用纸锅烧水吗?你们觉得纸锅能烧水吗?”这类提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投入到学习中。

  (二)增强提问的探究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一定要摒弃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策划,充分挖掘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有创意性的假设,教师不能急着告诉学生答案,而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提问,走出提问的误区,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提问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高提问的趣味性与探究性,多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9

  1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生成性教学的特点分析

  1.1随机性的特点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并非一成不变,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采用随机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需要时刻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需要随着教师思想上的变化进而做一些改变;第二,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同样,他们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等都时刻影响和改变着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接受知识水平等进行相应地调整以及改变,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随机性.

  1.2生动性的特点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是在没有进行任何规划的状态之下进行的,这种方法的采用能够给予学生以及教师更多自由空间.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提出许多独具有创意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对于教师而言,也更易能产生较多的教学灵感,这些方面就使得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氛围异常活跃,课堂内容十分生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便会产生深厚的兴趣.

  1.3真实性的特点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这就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真实性以及自然性.对于教师来说,他能够将在课堂之中迸发出的灵感以及思路运用到授课的其他环节中,可以依据学生的提问以及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这些方式采用都大大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

  2生成性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分析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较大区别,这些方面的差别是由它们各自不同特点所决定.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物理课堂高效开展的基本保障.

  2.1促使物理教学活动回归到实际生活

  初中物理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因而,其中所涉及的理论基础通常能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因而,物理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较为切合,而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较好地去服务生活.这一宗旨与生成性教学终极目标较为相符,它们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活动归于实际生活之中.比如:在学习“动能、势能”时,对于“能”这一概念,特别抽象,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较大的障碍.因而不能直接进入理论分析,而是先列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如“一片树叶落下时,我们往往不以为然,而一块石头从高处落下时,我们却会胆战心惊,这是为什么呢?”,这样通过一系列生活实例的体验,再进行激烈的讨论和理解分析,学生能自然悟出“能”的含义.又如,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筷子在水面产生了弯折的现象,这个现象就能够运用折射这个知识点做解释.通过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样,它对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着一定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时教师还应结合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将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做一个有效的结合.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够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再提升,这样对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的学习具有较强内化作用.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当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想象以及思考,在与教师不断探讨过程之中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同时,对于他们思考以及探索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促进作用.物理方面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2实现各种信息的有机整合

  实现信息方面高效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和教师在知识整合方面的能力.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师生之间进行问题分析探讨的过程当中就可能有新的教学思路产生.面对着这一方面特点,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们具备较强应变方面的能力,在开展新教学思路的前期阶段里,需要做好教学信息整合的工作,将课堂信息知识与课外信息知识整合起来,进而创设一个高效且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物理课堂.在运用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时,不但能实现师生各方面的信息整合,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和教师在信息整合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完成实验得出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规律的内容再作进一步的总结,学生不难生成“当物体越来越近的时候,图像越远越大,一倍的焦距分清其虚实,两倍的焦距分清其大小”这一信息,学生通过这种简短的言语将规律做一个形象的表述,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能大大降低学生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用时的'难度,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2.3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生成性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是在师生互动中迸发而成,而生成性教学运用到物理教学过程中也能够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它们之间有着连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需要发挥好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动机,使得学生能够较为主动的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就具有这方面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产生的思想可能之前并未有所涉及,因而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感受.这样不但能能够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列举生活当中的例子或者是提出一些学生运用实际经验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提供保障.比如,“就人们日常穿的鞋子来说,为什么鞋底出现的花纹会凹凸不平”,这个看上去比较简单的问题实质上蕴藏着一些物理原理,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就是摩擦力,借助这个生活实例就能让学生明白适当的摩擦力是十分有益的.在这个问题基础之上还能够提问“在组织拔河比赛的过程当中,为什么需要将地面上的沙粒清扫干净”、“在走山路的过程当中,两手空空之人与挑担子之人相比,为什么两手空空反而容易滑倒”,教师所提的这些问题所涉及到的物理原理都包括了摩擦力和压力二者间关系等.在教学过程当中借助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更为新颖的开展,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探究欲望.

  3结语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的采用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模式,它在物理的教学过程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若要发挥好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就需要师生之间做好配合以及交流方面的工作,同样,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阶段中,应当学会大胆质疑,表达出对于一些问题的见解以及看法,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得教师改变与实际教学活动不吻合的教学思路,从而促进教师以及学生对物理知识在认知水平方面的进一步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

  【摘要】从实质上来说,项目学习是一种理念,主要是在对物理教学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对能力进行大幅度提升,学生可在这一过程中对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将更高效以及便捷的条件提供给自主学习。

  【关键词】项目学习;物理教学

  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对探究能力进行有效提升,相关学者尝试过多种办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研究能力进行提升,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模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展开合作性的探究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呈现出明显的目的性模糊状态,也就是说上述教学方式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为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有效改善,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学习进行利用,实现对其中不足的有效弥补。

  一、应用于实验探究中

  物理学习的各个领域以及层面都有“项目学习”的存在,尤其是针对实验探究进行“项目学习”更是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可将一个实验看作为一个特定的项目,促使学生独立完成,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实际对某个实验项目进行操作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水平与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无法避免各类问题的出现。遇到问题后学生需要主动对其进行分析与思考,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考量,实验项目完成后学生的能力可实现最大限度的提升。针对性较强是实验探究中项目学习的主要特征,主要是将课堂教学内容作为主要依据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最终促使学生这对主题性活动进行探究,从课堂角度来说是一种直接服务的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合理的设计可帮助学生对自身实验技能进行有效提升,同时需要注意借助的手段以及技术促使实验操作实现与主题项目的有机结合,这为后期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二、应用于知识讨论中

  学生在实际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时需要主动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学生只依靠教师讲解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可能会造成片面性的出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一种表面现象,根本不能落到实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对上述现象进行改善,主要是利用项目学习促使学生开展自主研讨,在明确项目主题与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自主对项目进行探究与思考,这作为一种较为经典的模式存在于项目学习中。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必须在知识研讨中促使项目学习的有机融合。学生在对研究成果进行讨论时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可帮助学生对更多知识进行获取。如,在学习“能源”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与能源相关的几个研究项目:“人类生存受能源危机影响的研究”“太阳能利用在我国的前景预测”“新能源汽车前景展望”等,让学生自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课题进行研究,可以在课余时间找资料,分析研究,然后统一在课上交流。而在学习在“水蒸发时需要吸热”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开发”出关于“水帘空调”的项目研究,鉴于目前很多关于水帘空调的广告,那么将这项研究应用于大型的体育场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放在培养菌类的大棚里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让学生以此作为研究项目去开发更多水帘空调的用途,将物理与多种学科联系在一起进行研讨,学生会建立起更系统和全面的知识体系。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其进度进行关注,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学生在此种帮助下可对项目建设进行顺利的完成。学生的身份会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发生一定的改变,主要转变为社会角色,主要包括专家、学者以及行业负责人。因此学生可在实际分析知识的同时对自身所需要承担的义务以及责任进行明确,这可从根本上对物理科学性的要求进行满足。

  三、应用于劳动技能中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不但有科学性,实用性也很强,每一个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价值所在。就是在教材中学生也会遇到很多以劳动技能为主的学习内容。因此,我们将“项目学习”引入其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物理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鼓励他们通过所学去搞一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用得到的小发明和小创造,学习了电磁波之后,让他们尝试着制作水位报警器,或者是温控加热器等,还可以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物理技能。如,利用所学知识对家里的电路进行检修,和他们一起制作家用手电筒,加深他们对电路元件的认识,对电路连接方法有更熟悉的掌握,并学会画电路图,这都可以作为项目学习的一种直观形式,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和技能训练。

  四、结语

  实践证明,项目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空间。形式新颖虽然是学生能够接受这种学习模式的一方面,而更重要的项目学习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就是因为它是真实可行的,它让学生感到,探究能力不但是他们当前学习中所需的一种能力,也可能是他们将来直面生活需要的一种重要技能,所以他们才会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盛建国.依托“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xx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1

  新课标下物理教学是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把实验作为教学的有效手段,体现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互动合作交流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点体会.

  一、要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1.转变实验教学理念.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是以提升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与传统教学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中考成绩“转”的唯分数论是有区别的.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按照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依据教材实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是一个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是让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觉动手、动脑的过程,能够构建有效课堂,达到教学目标.2.实验教学注意事项.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实验所用仪器,学生初次接触,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仪器,对于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之处,教师必须及时跟进给予适当的指点.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谨慎操作,正确使用仪器;尊重事实,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补救,确保达到实验教学效果.

  二、趣味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新课标要求的目的,关键的问题是看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投学生所好”,添加学生感兴趣的“材(笑)料”,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参入实验活动的兴趣,而且学生对需要验证或者揭示物理规律的认识也是深刻的.例如,在做“水的不善于传热”实验时,笔者先拿出来试管和一条小金鱼,并当着学生的面把鱼放进试管,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当试管里的水沸腾时,鱼还在管底部畅游.看到这一现象,学生惊呆了,于是笔者接入正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实验教学

  新时期素质教育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为此,教师必须创新实验探究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让学生不但在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有所变化,而且让学生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增强,进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也是新鲜的.例如,在讲“电路的连接方法”时,笔者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成为“发现”规律和现象的“科学家或学者”.首先,让学生分组实施实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达到互学互帮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进而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帮助学生找出实验的要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再次,对两个灯泡的点亮问题进行探究实验.

  方案1:要求两盏灯都亮.

  教师分发电子元件和电路图给学生,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并按照电路图进行实地组装,然后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串联连接方法.

  方案2:改变电路后一盏灯亮.

  这时学生有些“乱”了阵脚,有的学生连接成了并联电路,有的学生连接成对其中一盏灯短路的电路.笔者此时没有表态,而是让学生按照实物的连接方式把电路画出来,然后让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说明他们连接的电路与串联电路有什么区别.最后笔者组织互动交流,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并联和串联电路都可只让一盏灯亮,另一盏灯不亮.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短路的方法和定义,而且加深了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理解和运用.四、拓展实验教学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小实验”进行拓展性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挥课外活动和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提升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例如,在讲“液压机”前,笔者从实验室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增强感性认识,为课堂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物理实验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2

  一、提高教学感染力,增强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趣味性。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都受到了传统枯燥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于口述的教学形式完全失去了兴趣,对于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着很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这样才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趣味性。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个物理小实验,这样利用实验的吸引力来增加学生的关注度,然后教师再增加课堂知识的引入,通过这样的课堂知识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还会使学生对物理充满兴趣,让学生对物理充满好奇,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偶尔进行物理实验,但是这些实验都是进行验证形式的实验,教师应该将实验变成探索性的教学,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更加有吸引力,还能够体现实验的不确定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和探索,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有利于学生探究性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和空间。在传统的实验过程中都是教师进行操作,学生在旁边观看。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让学生自己体会实验的真实性,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的实验实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个性化。

  二、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提高物理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

  1.利用物理历史趣闻,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发掘教材,教师可以在教材中增加故事的因素,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教材更加具有兴趣和依赖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一些比较情节化的内容都比较有吸引力,将其与教材结合不仅能够迎合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提高对教材的关注度。教师利用物理历史趣闻进行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植入一些名人趣事或者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物理故事,通过故事的导入引出教学内容,提高兴趣,还可以教育学生向那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学习,渗透敢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从而增加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决心,认真对待物理的学习。

  2.巧妙运用多媒体,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口述教学,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互动,教学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在面对这样的.物理课堂时不仅难以产生兴趣,还会使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出现抵触学习的心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将物理知识以趣味性的图片、文字或者是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迸发出来,还会给教师的教学减轻压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叛逆心理特别强,如果教师的讲课方式枯燥无味,缺少创新,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教学课堂产生反感的情绪。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培养新一代的高质量人才。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3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作为一个农村物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谈有关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做法。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抢答或竞赛等。这种形式将原来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并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为了使本小组获胜,同学们认真讨论、大胆发言学习气氛相对活跃,结果他们找到了很多新的方法。分组讨论为学生融入班级大家庭,搞好与他人合作奠定了基础。

  农村中学课程资源严重不足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只要努力探索,善于发现,也能让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发挥它的优势。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恰恰是自己知识的生长的基础。农村中学学生大都很早就帮助父母做家务,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给他们提供了城市学生无法体验的丰富生活经验,这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科学课知识的学习。比如:学习声音现象时,他们能列举出许多自然界的声音;学习热现象时,他们能准确描述沸腾现象;学习光现象时,树荫下的光斑,闪烁的星光,雨后的彩虹等更是他们耳熟能详的自然景观;学习简单机械时,省力、费力杠杆的列举,他们顺手拈来。像铁锨、扫帚、扳手、撬棍等工具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当然要比那些只见过没用过的城市学生学得轻松。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农村孩子就能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广阔的无污染的大自然就成了他们的实验室。

  改变教学模式、调整实验内容、创设新情境是培养农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事实上,获得知识的过程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也就是说教会学生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在实验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并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实验,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来探求新知识,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在学完《光的直线传播》一节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探究作业,即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学生通过自找器材,大部分学生观察到了小孔成像的性质,既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我还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橡皮筋的伸长和外力的关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解决下列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获得比20g更大的拉力?你打算如何测量橡皮筋的伸长和拉力的大小?请你猜想一下橡皮筋的伸长和拉力的图线是什么样子的?你准备怎样处理数据和作图?你作出的图线有什么特点?怎样解释?在逐渐加大拉力作出一条图线后,再逐渐减小拉力回到原来的初始拉力的'大小,再作图线,这两条图线是否重叠?这能说明什么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此外,我还把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适当改成探索性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来进行探究。这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实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空间,从而达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为学生体验成功多创造机会。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是属于外在力量,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成就感可以使个体在内心充分肯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增强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农村物理老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导航者的身份,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如遇到简单问题时,可以让那些对物理兴趣一般,物理成绩欠佳的学生回答。学生到讲台进行黑板板演的机会可多给那些细心、做题严谨,但自信心不足的女生。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就有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成就感力量强大,其实一次和老师合作成功的演示实验,都可能让一个本来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关注物理,建立兴趣。

  科学设置作业类型,巧妙布置学习任务。作业是把课堂知识内化成能力的主要过程。农村中学孩子学习时间不足,所以作业首先要适量,太多的作业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其次要适度,太难的作业只能让农村学生产生畏难、消极对待的情绪。农村中学物理老师可根据作业的知识点、知识的综合情况及学生的情况把作业分成基本型和提高型两种层次。基本型作业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置,提高型作业是指知识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理解能力不很强的学生,只要求做基本型的作业题。对基础知识较扎实、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其完成基本型作业题基础上,鼓励其尝试完成提高型作业题,但每次提高型作业只要求1到2题的题量。但是不能在课堂上公开要求某某学生做什么类型的作业,要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老师可通过建议、班级间交流、表扬鼓励等机制,帮助学生选出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作业的选择环节,确保了基本物理知识的学习,又通过同学之间的比较,激励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增加前进的动力。

  以上教学方法,立足城乡学生差异,满足农村孩子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不仅激发了农村中学孩子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今后深入学习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4

  【摘要】物理教学就是要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并研究事物之间的道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但随着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知识越来越抽象化,所以需要将物理教学生活化。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阐述了从生活实例引入物理教学、让日常活动走进物理课堂、用生活实践巩固物理知识这三个生活化教学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实例;生活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对物理科学的认识都比较模糊,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让学生逐渐建立比较系统的物理思维模式,将物理教学生活化。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要求,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直观认识物理,降低了物理教学的难度,提高了物理教学效率,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

  一、从生活实例引入物理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物理知识要求的思维逻辑性强,学生如果对物理课堂不感兴趣,没有耐心和毅力,学习物理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所以从课堂一开始,就要用生活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对教学的进行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生活提问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走进课堂,创设合理的`生活提问情景,使学生感知学习的生活意义。在“物质的三态”一课教学中,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分成小组,收集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到课堂上,由于生活中的固体物质相对比较常见,而且携带方便,所以教师要提前准备一瓶矿泉水,若干个充气气球等。将师生准备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特征;这些物品应该怎样科学地分类,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可以根据这种分类方式分类,同学们觉得物理里面会把物质分为几类等。启发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这些物品,并思考自己做出答案,虽然同学们的思考结果可能会有偏差,但在课堂一开始,学生就积极主动思考,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让日常活动走进物理课堂

  网络对人类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语言的接收效果逐渐降低,语言将会变成最苍白的表达方式,难以改变他人的看法和观点。传统物理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缺点暴露出来,即教学效率低,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激情洋溢,学生却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教和学完全脱离。因此课堂上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让学生体验、感知和领悟物理知识,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个体的日常活动为基础,展开有利于物理教学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在摩擦力一课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选择校园里光滑程度相差很大的几个地方,如最光滑的瓷砖地面上,一般光滑的水泥地板上,一般粗糙的有印花的地板上和最粗糙的泥土地面上,放体积质量形状相同的物体,分别让小组同学选一个代表,试着在不同的地方把物体推动相同的距离,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使力情况,然后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解决如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在生活中应怎样合理地利用摩擦力,以及怎样防止摩擦力造成的危害等问题,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加以正确地指导,防止学生在活动中为了活动而活动,不思考教学问题。

  三、用生活实践巩固物理知识

  学习就是将新知识不断的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而知识的巩固是将学到的东西转变成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的主要环节,初中物理知识的巩固主要有两种途径:通过作业练习巩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巩固。新课标大力倡导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所以作业练习也不仅限于书面的习题,可以把让学生解决生活中与某一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当成作业或者练习,让学生自行独立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师要多搜集整理有关物理教学案例,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去实践中感知探索验证,增强物理知识的巩固。学完了“二力平衡”一课后,教师应当提醒学生观看拔河比赛,研究裁判评判比赛输赢的物理学理论依据。二力平衡中讲,当物体受到两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在拔河比赛中,裁判要重点注意什么问题,才更加能体现比赛的公平性。让热爱体育的同学在体育运动中亲身体验物理学的魅力,从而达到巩固物理知识的目的。我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教学作业和练习需生活化,让学生调查收集整理物理信息,研究某一方面的物理问题;或根据浮力的相关知识,动手制作一个水位监测装置;或阅读物理类的杂志期刊,并以主题报告的形式讲解给同学等等。都可以被用作作业或练习,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加强对物理知识的巩固。

  物理学家观察研究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总结出了许多系统化、理论化的物理知识,让学习物理的人交流更加简便,而研究的物理知识又反过来用于生活中,为人类生活提供许多便捷之处,所以物理知识原本就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入手,学习物理,减缓了学生学习的压力,降低了教学难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教育中应当注重教学的生活化,使其效果最佳化。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教学目标中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创新。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下面我从自己的教学中来谈点体会:

  一、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即对一个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设法解决。因为创造的过程就是设法来解决,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思维,所以它是创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要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认真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后,要循循善诱,注意点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是创造思维本身的要求,同时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积极开展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开展小实验、小竞赛、写小论文等活动。

  开展解题能力的训练。习题教学中有意识的开展解题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开展一题多解,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要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就必须训练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烧断的灯丝若能搭上,将比原来较亮,指导学生直接用“P=U2/R”来回答,学生不易接受。若这样来启发引导:①较亮说明什么;②功率为什么变大;③电阻为什么变小。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通过反向思考去找原因,本身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

  布置特殊作业。一般的作业都是在完成一定内容后布置给学生作巩固练习,一般不需要学生费多大的力便可完成。正因如此,在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平时作业就显得不足。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作为师生交流信息的窗口,可布置一种特殊作业,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它不拘形式,其实是一种开放式的作业,本身即是发散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

  因此,不但没有增加学习的负担,反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创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复习设疑能温故而知新,关键是如何做到让学生“知新”,复习旧知识的重点要放在提出相关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学习重力时,先复习旧知识,然后接着问:上抛的石子落回地面,熟了的苹果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会主动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

  物理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讲授“浮力的利用”时,我设计了三个实验:①把生萝卜放入水中,使之漂浮在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在上面插入薄铁片剪成的小人,直到下沉。启发提问:怎样使它继续漂浮起来?②将把萝卜挖空,重做实验。③把废牙膏皮卷成一团放入水中,怎样使它浮在水面上?通过这样设疑,学生求知欲一下子被点燃了,表现出高度的主动性,急于去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研究和学习之中。

  有了发散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善于从多条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选出最佳思路或总结更合理的思路,这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训练基础上,要培养学生会综合、小结和比较。学完一节课,在进行小结时要有突破性提高,使学生探索盎然,不断诱发新的求知欲,带着问题继续去思考,不能把小结只看成是简单的归纳和知识堆积。综合、小结的目的要达到让学生去比较、反思和不断改进,提高创造思维的准确度和敏捷度。

  三、学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学会学习主要是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其目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使自己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人,从而具备终身创新能力。从表面来看,学生会学习与创新有一定距离,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当今世界知识总量的迅速扩张和更替周期目益缩短,使学习的时间自然而然地从青少年延伸到了人的一生,使学习场所由学校移到了社会。只有不断学习与掌握,才能始终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才能始终站在知识创新的前沿。因此,学会学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创新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最富有激情和创造精神。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6-25

【优】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06-25

初中物理论文02-24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8-02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7-23

初中物理的教学设计04-23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6-11

初中物理教学的设计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