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大家选一个 SCI 论文中最不重要的部分,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选参考文献,其实我也一样。但是,根据我多年撰写 SCI 论文以及作为 SCI 杂志审稿人的经历,我认为这部分其实也有很多有用信息,希望大家也不要轻视。下面是我对参考文献选用的几点看法,可能对 SCI 论文初写者有些帮助。
1、尽量选用原始文献
我们很多人也许有这样的经历,写文章前,都会查阅大量与自己论文研究相关的综述。因此在写文章时也会引用大量综述论文(这也是为什么综述文章被引用率都很高)。其实我们在做研究看文献时,都希望看到原始文献。比如,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引言或讨论部分,对其引用的某些研究结果很感兴趣,翻倒最后参考文献一看,却来自一篇综述,自己难免失望。还得去查那篇综述去追踪原始文献。因此自己写文章,除了一些概括性的话,在研究进展介绍和解释自己结果时,尽可能引用原始文献。
2、尽量选用较新的文献
这点我想大家都能理解,更能突出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自己科研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能为 SCI 杂志的影响因子做点贡献。但是,有些自己领域很经典的文献还是不能落下。
3、慎重选用中文文献
前段时间,我帮一个 4 分多的 SCI 杂志审一篇来自国内的研究论文。严格来说,这篇论文做得还不错。但是,40 多篇参考文献中有 5,6 篇中文文献(都是通讯作者以前的文章,其中一篇还是 80 年代的),只是把引用模式翻译成了英文,并且没有注明是中文文献。我当时是给了“MajorRevision”,并且提到了参考文献的问题,要么换掉,要么在后面注明“Chinese”. 最后从作者的回复信中,发现 3 个审稿人都一致提到参考文献问题。不过,这篇文章修改后接受了。以上事例是提醒大家引用中文参考文献时要注意,尽量选那种能在 Pubmed 或 Google Scholar 上查到英文摘要的文献,并且在文献后注明“Chinese”.
4、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应该和论文的信息量成正相关。比如,一篇研究论文只有很少的研究结果,却在讨论中引用大量文献来进行解释和假设,这样不太好。不过,有些杂志对文献数量有限制。最好奉行“少而精”的原则。
5、参考文献的档次
其实,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理论上来说,发表的结果应该都是可以信赖的,文献不应该有档次问题。一篇 Science 文章引用 1-2 份杂志的文献,也很正常。但是,事实上有些审稿人还是比较注意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并且引用 IF 较低杂志的文献,可以引用,最后不要做为你论文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