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谢尔·以色列.微博力[M].任文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曾志生,陈桂玲.精准营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顺风.“微博客”对互联网的八大影响田软件工程师,2009, (11): 33-34.
[5]姜旭平.网络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 John Quelch.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 肯尼思·E·克洛,唐纳德·巴克.广告、促销与整合营销传播[M].冷元红,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舒咏平,吴希艳.品牌传播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1]潘亚楠.微博客twitter探析[J].东南传播,2009, (12): 117-119.
[ 12]孟波.新浪微博:一场正在发生的信息传播革命[[J].南方传媒研究,2009, (21 ): 8-17.
[13]朱金昌,时启亮.SNS网站赢利模式分析团.当代经济,2008 (10 ) : 31.
[14]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J].传媒,2009, (10): 56-58.
[15]清科.中国微博客破冰:大发展仍任重道远[[J].资本市场,2009 (12 ) : 94-96.
[ 16]孙卫华,张庆永.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J].传媒观察,2008,(10): 51-52.
[ 17]汤雪梅.微内容对互联网的价值重构[[J].国际新闻界,2006, (10): 55-58.
[18]郭全中.微博盈利模式研究[[J].南方传媒研究,2009, (21 ): 46-50.
[ 19]徐海亮.论精准营销的广告传播(续)[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6 (2):
[20]宋志标.报纸在微博时代的分裂与存续阴.南方传媒研究,2009, (21 ): 27-33
[21]谭诩飞.微博的力量[J].南方传媒研究,2009, ( 21) : 18-26.
[22]吴漩.病毒式营销在国内SNS网站推广中的应用探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9.
[23]肖倩.3G的应用前景分析及对网络营销的影响[[J].现代经济,2009, (13 ): 43.
[24]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阴.现代传播,2006, (1):
[25]刘策.病毒式营销创造品牌奇迹阴当代经理人,2005, (17): 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