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仡佬族风俗习惯
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语崇拜祖先,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仡佬族风俗习惯的相关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仡佬族风俗习惯 篇1
仡佬族,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
仡佬族聚居区地处黔北,在贵州与四川交界处,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年降雨量居全国平均数之首,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适合于农业与多种经营的发展。 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葛僚”、“(亻革)僚”、“仡佬”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未定论。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数老年人通仡佬语。
[饮食习惯]
习惯日食三餐,早餐稀饭或酸汤烫饭,中餐和晚餐多为大米干饭或玉米干饭。糯米食品,是仡佬族最喜食用的食品之一。糯米一般都用来制作糯米粑,因制作方法不同,各具不同的风味。食用时,常配以蜂蜜、红糖、白糖、芝麻、苏子等。
仡佬族大都喜欢把鲜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姜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椿,不仅可以凉拌,单独作菜,而且还可用来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肉类主要有猪肉、羊肉和牛肉、马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菜肴是用猪骨头、鸡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种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时既可单独做汤,又可与其他菜相配,制成各种风味菜肴。
仡佬族很喜欢吃辣食,吃法很多,如:将嫩辣椒放在干锅内爆成半熟,然后用油炒煳;或将嫩辣椒煮成半熟,晒干,吃时再用油炸,直接用来下酒。
仡佬族善酿酒,以“爬坡酒”最富特色,酒用玉米、高梁、毛稗、稻谷等酿制而成,常用作礼品赠送亲友。
[民族禁忌]
仡佬族的禁忌有:平时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门口;有分娩或有丧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内;妇女生孩子未满40天的,不能跨门槛,也不能到井边挑水。
仡佬族风俗习惯 篇2
1、风俗习惯
在饮食上,主食以玉米(山区)、稻米(平坝地区)为主,其次是各种豆类、麦子、荞子及薯类,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副食中,以糯米糍粑为珍贵食品,年节打粑“祭祖”,喜庆待客,端阳送亲家,重阳献新送亲友,这一习俗一直保存至今。
咂酒也是仡佬族的特色饮食。制作时以玉米、小麦、小米、高粱为原料,经过煮熟以后,发酵装缸。装缸时,先用两根手指大、约一米长的水竹竿(其中一根用火燎抈弯),除顶端留一竹节外,其余竹节打空,插入缸中后再密封。
密封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浓。饮用时,将顶端的竹节打空,直竿进空气,弯竿作吸具。无论筵席或平时待客,都按照老幼尊卑依次吸吮。
凡婚丧喜庆,都要设宴酬宾。一般二三十桌,多则百余桌。因为事先往往没有准备,所以丧事席一般不大讲究,吊客也不在意,有“不迎不送丧家礼,自去自来自送情”之俗。过去经济窘迫,办席不易,有“丧事场中现说起,招男嫁女讲不起,生朝满期鬼怂起”之说。
2、传统文化
仡佬族崇拜祖先,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有本民族专司祭祀、祈福求寿、退鬼、超度亡灵的巫师。仡佬族人创业、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衣食住行与山林息息相关,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
有些人家对古树巨石顶礼膜拜,正月十四和三月初三皆献酒、肉、糍粑祭奠,祈保子孙安康。每逢旱、涝、病、虫灾,便挂善募捐,请道士设坛打醮作法事,祈祷诸神禳灾保平安。住处附近山林中最大最粗的那棵古树常会被作为神树来祭祀和崇拜。
一旦选定后,则要对该地区实行封山,禁止任何不当的行为,包括禁止砍树和放牧,这在客观上保护了当地的植被资源,维持了生态环境。
仡佬族风俗习惯 篇3
1、饮食:
在饮食上,主食以玉米(山区)、稻米(平坝地区)为主,其次是各种豆类、麦子、荞子及薯类,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副食中,以糯米糍粑为珍贵食品,年节打粑“祭祖”,喜庆待客,端阳送亲家,重阳献新送亲友,这一习俗一直保存至今。
2、服饰:
仡佬族的`服装文化因时损益,独具特色。清代及其以前,服装多为家织麻布染青蓝二色制成。民国以后,各民族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审美观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改变,无论男女老少,服饰逐渐与当地的汉族一致。
现在,人们的日常服饰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各种式样纷繁。质地从单纯的棉布、涤卡发展为毛料、麻纱、涤丝等,农村的仡佬族群众也是一季多衣,只有在各种节日庆典中才会特意穿戴本民族服饰。
3、婚姻:
新中国成立前,仡佬族各支系之间互不通婚,实行支系内婚制,但同宗不得开亲,习惯姑表或姨表联姻。青年男女一般在十四五岁时定婚,甚至有“背带亲”、“指腹婚”者。
仡佬族婚礼仪程中,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地区保持有“男不亲迎”和新娘步行,以及婚礼期间新婚夫妇不同房等传统习俗。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仡佬族与汉族、布依族、彝族、苗族等各民族长期错杂而居,缔结族际婚姻、经由自由恋爱而到政府相关机构登记结婚的年轻人日益增多。
扩展资料
仡佬族的文学艺术:
1、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传说故事、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故事多是讲述天地诞生,仡佬族源流以及英雄人物和劳动人民的聪明、善良和勤劳勇敢的,比如《制造天地》、《阿仰兄妹造人烟》、《竹王》、《勇敢的姑娘》、《聋兄瞎弟偷羊》等。
2、铜鼓、牛角、笛子、葫芦笙是仡佬族历史上常用乐器,泡木筒是仡佬族的独特乐器,用长两尺余的泡木捅去芯,做成筒,凿两孔,上端插竹唢筒,吹奏时发出“呜哇呜哇”的声音,仡佬族因此称呼它为“呜哇”。
3、仡佬族的舞蹈有“顶翁罗”、“打亲敬酒舞”、“酒舞”、 “淘盆打褂子舞”、“踩堂舞”、“祭山神舞”、“祭田娘舞”等。
【仡佬族风俗习惯】相关文章:
仡佬族传统婚俗01-18
仡佬族吃新节01-31
仡佬族灯杆节01-25
仡佬族节日灯杆节01-15
仡佬族的拜树节是什么节日05-12
贵州遵义仡佬族的端午节风俗03-06
汉族风俗习惯01-17
日本的风俗习惯01-17
傣族的风俗习惯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