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曲艺滑稽戏
滑稽戏是在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滑稽戏是中国地方戏种,起源于苏州,现主要流行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滑稽戏多以上海话作为表现语言,同时大量模仿吴语太湖片方言,偶尔也有对北方话、粤语等其他方言的模仿。表演形式上类似于北方的相声和小品。
滑稽戏的形成与发展
滑稽戏的形成与发展同文明戏(新剧)、独脚戏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明戏又称通俗话剧或方言话剧,它是由“新剧”(又称爱美剧)分化出来的'。文明戏中角色有滑稽一行,与小生、悲旦、泼旦、老生合称为“四庭柱一正梁”。
滑稽戏刚从文明戏派生出来之时,其表演艺术及脚色分行一仍文明戏体例,仅是改由大滑稽行的演员领衔,剧中安排较多笑料。后独脚戏与文明戏合流,形成了一个有说有唱着重于制造笑料的特殊戏剧表演艺术。苏州的滑稽戏在其形成的前期,全以对白为主,绝少唱的插入,后来剧中唱的成分逐步增加。张幻尔反对“硬滑稽”,主张,‘肉里噱”,事事在情理之中,又处处出意料之外,才引起观众哄堂大笑。他追求笑料的幽默隽永,使观众看后,时隔多日还要发笑,这是苏州滑稽戏一贯的风格。
滑稽戏中的角色行当
滑稽戏孕育于文明戏,其行当划分亦按文明戏旧例,有滑稽、老生、小生、旦、老旦,而已滑稽为主。由于其表演身段动作保持生活的原有形态,略加夸张,故在角色分行中,将生活中性格大体相同的人物归为一类,使之定型化,由此而产生风骚旦、悲旦、言论小生、言论老生、阴险小生、马褂滑稽、马甲滑稽等。此外,由于某些演员个人表演风格不同,而产生所谓冷面滑稽、呆派滑稽等派别。
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滑稽戏以演现代戏为主,讲究喜剧结构,突出人物性格,要求演员能演各类角色,固有的滑稽戏行当已突破。同时,与话剧表演相同,滑稽戏的舞台动作没有程式规范,但一些著名演员又大多各有特殊的、常用的形体动作,以至成为他们整个表演风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沪剧等上海地域文化的不断发展,滑稽戏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上海有了西式剧场,滑稽戏就登上剧场;上海有了大型游乐场,滑稽戏就出演游乐场;上海有了电影院,滑稽戏就拍成电影;上海有了唱片,滑稽戏随即灌制唱片;上海有了无线电,滑稽戏就在电台空中播出。从一人独演的独脚戏到增加配角二人同场的滑稽戏,进而各派合场大会串,最后发展成多幕多场的大型喜剧。滑稽戏在商业化的都市上海,先后应时走上了“舞台”、“银幕”、“广播”三个台阶。每到一处都受到当时市民的欣赏。可以说,滑稽戏在上海和江南人民的生活中生下了根。
目前,“滑稽戏”这个具有上海本土特色的表演样式需要更好地加以传承和保护。一般来说,滑稽演员们在用上海话创作的经典段子里逗笑之余,也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百态的留影。尽管很多人对滑稽戏还是有着诸多的误解,认为只是搞笑而已。但事实上,滑稽戏讲究噱头,真正的好噱头都是滑稽演员日常观察生活和平时文化积累的结果。
【上海曲艺滑稽戏】相关文章:
上海曲艺浦东说书01-02
上海民间曲艺锣鼓书01-02
甘肃曲艺秦安小曲05-31
传统曲艺河南坠子01-27
辽宁曲艺阜新蒙古剧01-10
江西曲艺扬州清曲01-09
甘肃曲艺兰州鼓子01-03
上海过年风俗03-08
上海医保政策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