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时间:2023-05-06 12:50:0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1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15篇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1

  20xx年4月,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面世。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语文新课标的热潮。因为每位老师都明白课程标准就好比是一部教育教学的“法典”,是所有从教者的纲领手册,在无形中规范指导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只有积极深入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要求,这样才能更好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做一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语文教师。

  近两周学习20xx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聆听各位语文大咖的视频分析解读,到自我研读新课标内容。总有些课标呈现的关键词在脑海中浮现,让我充满教学的遐思与感触。时代是发展的,社会需求是转变的,科技是进步的,我们的教育,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也应该要顺应时代要求,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转变。

  20xx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突显了育人导向,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把“立德树人”育人思想转化到语文教育教学的突出验证。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在注重强化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是要注重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教育。在平时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美好品质,健康人格的培养。要培养新时代跟党走,爱国家,爱人民的好少年,能够为国家培养实现百年梦想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我想,这也是时代发展对语文课程教学的总要求。身为一线老师,我们只有站稳课堂,树立“立德树人”根本教育育人思想,才能做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一名语文老师。

  对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我想应该是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灵魂所在吧。而我则更对核心素养的文化自信深有感触,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文化自信?我们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应该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传承与自豪,当然还应该具有自身的文化底蕴。文明的传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根基,只有让我们的下一代认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们才能内心有国家,内心有民族,才能拥有强烈的民族时代感,才能紧跟党走,听党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前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紧紧立足教材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化扩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祖国不同时期文化的精神所在,培养学生对中华大文化的.认知感知,构建新时代少年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同时还要培养他们阔达的包容思想,在语文课堂上多多扩展世界文化内涵精神,让他们能够吸收更多世界民族优秀文化,让新时代少年更加拥有民族自豪、民族优越认知,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坚定信念与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做坚定中华文化的宣讲者,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语文老师。

  任何一次课程实施标准的改变,都会带来一次教学实践方式的转变,规范教学的标准内容在变,当然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自然要能够按标准的要求去改变。限于自身对新课标学习认知的局限,我想转变教学方式,其他的教学怎么转变,暂且我可能还不是很清晰,但新时代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语音,云计算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按课程标准所要求创设真实情境教学,跨学科教学,整合各种学习资源教学,所以新时代的语文老师一定要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让课堂更具有真实的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中获取更多收获。

  我知道新课程标准学习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用语文大师王崧舟的话讲“就是要细读,精读,逐一逐一的读”。我想,我今后会一边教学,一边读,读着,读着,我可能也老了,但时代不会老去。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2

  学习,反思,成长——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静下心来,我再次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及教学建议,感受颇深,进一步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要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中的名家,个个都注重了教会“做人”的根本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和开展打下坚实的根底。这种根底就是听、说、读、写的根本能力,也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上下的最好评价。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考试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根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底,也是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根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开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要加强学生的阅读与背诵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人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的'道理,然后融会贯穿,化为已有。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能纯粹“为讲而讲”,学生不能纯粹“为学而学”,这样的“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很热闹,可学生学完后遗忘很快。就像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感官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语文要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局部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依托,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一些与课堂毫无意义观点,也不要轻易否认。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观点,折射出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的智慧。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要注重语文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根本途径。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提倡个性化的理解,注重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把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迪启智慧。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因为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成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快乐教学,快乐学习,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是我们践行的目标。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气氛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3

  通过自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五大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敢说学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受,抓紧登记,渴望大家指责指正。

  1、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反观老师,新的社会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成长,须要各方面长期地、细心地“浇灌”。

  而语文课程可谓责任重大,是语文干脆挑起了培育祖国栋梁的重担。我认为,标准虽是框架,但要求细致。假如每位老师都能敏捷地运用不同的手段,达到标准的要求,我想,祖国的花朵强壮成长没有太大问题。如今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只看成果。如何将教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须要相结合?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接纳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维方式?这些都应当是我思索的问题。当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为中华儿女,语文也须要非功利性的学习和积淀。作为老师,我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内涵去影响孩子们。

  我有幸担当过少儿国学老师。带领幼儿(3—6岁)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一百首》、《孝经》),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认为,假如经典诵读能够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那对学生的专注力、一般话的发音、学习语文的自信念、感受美丽诗文、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较大的帮助。甚至能够自己体会古人的才智。当然,这须要成体系的、规范的进行支配,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培育学生实力,还能育德树人,何乐不为呢?

  2、注意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强求、不硬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寓教于乐。

  有一位男士对有意制造麻烦刁难幼儿的父亲说,“人生已经够艰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莫须有来损害他?”我放在这里,是想说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原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选择让他欢乐地学习,就不要让孩子太难受了好吗?我并不容否认寒窗苦读的艰辛,也不否认老师该有的严厉。只是对于小学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才刚刚起先,答应我,在规则之中,引起他学习的动机,爱护他的自尊,爱护他学习的劲头,爱护他的可爱。 当年我在ICA任教的时候,中文部主任是一个要求极高又细致的华人。每次LearningCircl,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引起动机呢?”一起先一头雾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导入。她期望我们能够运用精彩绝伦的、独具匠心的导入。我记得我和HY,想破脑袋,也憋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请教,不知道多看书。最终一个阶段的时候,渐渐找到了感觉。有一节课是学习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课文。我将十五个动物的简笔画画在小卡片上。讲课之前,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用中文怎么说吗?”——“哪些是十二生肖,说对的同学,我就把卡片送给她”(似乎还有涂色的环节,不太记得了)总之,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那节课,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们很快乐,学的也很好。我也许懂得了,主任说的,引起动机。(问题探讨、调查分类、嬉戏、魔术等)

  老师才智灵感的火花,爱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幻想和激情。如何做语文教化中的引导者、推动者?是我应当专注的问题。我要学会信任学生,学会引导学生。质变与量变,实践与积累,时间和汗水,缺一不行! 3、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我们想的、说的、用的都是语文。如何将课文学问融入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实现二者的转换?如何在一次次学习中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升华?最终,如何将语文生活变为美妙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就有集中体现。激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说对;与同伴一起探讨,有该有的心情,并且能够大胆精确地表达。

  ICA的学生,我问她们为什么想学中文?她们说,因为要去中国玩。因为爷爷是中国人。因为老师。因为中国菜好吃。因为中国电影。在她们还短暂不能体会中文的独特魅力的时候,运用,是她们最渴望学会的技能。小学生,也应当是这样的。

  我的两段工作经验,带给我弥足宝贵的体验。写完这篇文章,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谢相遇,感恩命运!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4

  “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这次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我从中获得许多感悟,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其次,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想学。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可化静为动。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画一画、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动获知。

  最后,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法指导一般有: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不同体裁内容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切不可机械、随意、图形式。如:学习同类课文和段落相似的课文可用迁移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学习方法,主动求知,让学生自己会学。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5、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5

  通过六年短暂的小学生活,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也领悟了许多道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学到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等等的一些根底知识,我现在终于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后来,我们又渐渐地认识古诗文、百科知识,并会背、会默,古诗文成了有知识人的口头语。阅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有许多的高考生都是在阅读上失的分,写作也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审题立意上,只要你围绕着一个事物的中心写就行。在这六年的学习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习拼音、汉字的那一段时光,是多么的美好又是多么的艰苦。

  我又具备了写字的能力,人人都会写字,我也就不例外了。除此之外,我又具有了默读的能力,默读其实非常的简单,人人都会,但是能一目十行的人就不多了。我还具有写作的能力,因为我觉得作文特别好写,很容易。我想到什么我就写什么,始终不离题。这些能力,我想大局部的人好似都具有,我还应该具有口语交际这个能力,有了口语交际这个能力,也有利于我的写作和朗读。对了,我还具有听课的能力,我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的做笔记,但是有时候没有做笔记。我还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这些文化教育,对我真是终生受益无穷。

  我学习语文有一些好的方法,如果要是让背一些古诗文或课文的'话,可以选择晚上或早上来背,背的时候要一句一句的背,背课文可以把一个长句子中,一些重要的词语记下来。也可以缩句,背会了之后,再扩句,这样也比拟好背一些。预习和复习,可以让你在课堂上听课时,不坐晕车,不迷糊。课后复习,可以让你记的更牢,掌握了这两点,再加上背古诗文,学习语文一定很轻松。写作时,可以多看课外书或者多参考别的同学写的例文,再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再一起,用上一些优美的词语,作文也就好写的多了。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教书匠,而应该作为一个杂家。什么都要知道一些,什么都要懂一些,什么都要关注一些。

  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随时给学生补充各种知识、随时引导学生对事件的看法、随时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我当年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都喜欢听,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止局限于课文的内容,教师的心态和语言才是引导学生兴趣的利器。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6

  通过学校组织新课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7

  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碰撞创新的火花。但是,现在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存在流于形式、学生参与机会不平等、“抱大腿”、效率较低的问题,这直接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以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评价环节为突破口,教师若能建立好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评价机制,明确小组合作评价标准,将让师生合作更为有效、让语文课堂更有生机。

  成立学习共同体

  《20xx版语文新课标》中提到: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合作学习在新课改革下不断被运用,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能量。倘若教师能在课堂教学当中选择适合于本班班情与学情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能让整个班级的课堂教学活“起来”,强化师生、生生关系,让教学效果更优化。

  在新课标的启发下,我将在班级语文课堂上把小组的课堂行为表现继续用更完善的积分形式呈现。为了更好地执行小组积分制度,我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互补性与朋辈效应带来的积极心理作用,按照班级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把班级的学生分为约11个四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组成由将按照以下原则来制定:语文学习能力最强(组织、表达能力最强)的1号同学作为组长,带领着语文学习能力中上(2号)、中等(3号)、欠佳(4号)的3位组员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小组要有一个富有创意性的组名和正能量的小组目标。

  完善课堂评价机制

  《20xx版语文新课标》中提到:

  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要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与此同时,教师提前设计好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学习评价量表”并告知学生“评价标准”,让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在此,我们主要聚焦语文课堂常规评价标准和小组合作的评价标准。在语文老师新接手一个班级前,应该在第一堂语文课中与学生明确语文课堂的小组积分制度。例如,在课前准备方面,每位组员均能做好语文课前物品(包括所有学习用品)的小组+1分,反之-1分;在讨论方面,认真倾听其他小组发言并及时记录笔记的小组+1分,反之-1分。

  另外,在小组合作开始前,教师也应向学生展示本环节的讨论要求。例如,在《少年闰土》学习中,老师想让学生分小组探讨自己对闰土的人物形象批注成果时,可以这样组织讨论:①小组成员按照1-4号的顺序在组内依次分享学习成果;②小组1号同学负责组织讨论进程,3号、4号同学负责记录组员交流内容,小组2号同学代表小组做成果展示;③在讨论中每位组员都能各司其职的小组+1分,在回答时,表达流利观点清晰的小组+2分。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各小组,检查各小组的合作进展,如有问题,及时给出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应该多给予其他小组补充和点评的机会,然后教师再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在对有在这样的量化评价当中,“教—学—评”一体化的效果逐步达成。

  实现均等的.成功机会

  要想让课堂评价的效果更优化,教师还应该想方设法调动班级语文学习“后进生”的课堂存在感和学习热情。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某个问题难度较大,可由1号或2号同学主答,3号和4号同学若能抢擂台成功则翻倍加分;题目难度不大时,可由小组3号或4号同学进行回答。每次回答时,教师不一定还遵循往常的“开火车”或随机点名的形式,应该适当变换“抢答”新形式。例如,“这个问题我将挑选小组讨论过程中最认真(记笔记、聆听)的4号同学来回答”。通常情况下,基础差的同学会被本组其他同学热情“关照”,以防拖后腿。3号和4号同学在群体的共同督促下会形成自觉性和压力感,便会更用心听课,这比老师的苦口婆心的劝说要好许多。

  小组合作把孩子们组织在一起,利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攻克一个又一个课堂中的挑战。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小组内的“领头羊”,主动去“动”。同时,教师可以将问题的分值按照难度设置为1分~5分不等。例如,回答个人思考题每次回答可为小组积累1分,作为小组代表发言或展示的则可奖励2分以上的积分。

  评价工具及奖惩

  今年是笔者在班级内实行量化积分制对学生进行奖惩的第五年,在评价工具的选择上,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把书面记录与信息化考评相捆绑。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长、课代表、学习委员的管理作用,以每节语文课为单位统计小组的课堂评价结果。然后,由学习委员协助老师登记到“班级优化大师”APP中,每周还可以在此平台上生成学习报表,在班会中分享给同学们。

  最后,关于评价后的积分奖惩制度方面,笔者将以周为单位,为优胜组制定了自由选座位、免翻倍抄写等奖励,对积分落后组制定了罚值日一天、背诵优秀作文等惩罚。

  结语

  课堂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学生完整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和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每次评价的结果,要着重帮助学生提升“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沟通、合作和创新能力”。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8

  通过为期一天的学习,细细聆听张老师的解读,初步对新课标有了明确的认识,大语文观为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天的时间很短,但是收获满满。

  通过学习,对比自己的课堂还是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我们教师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读文学作品、读文章等学识的修养,还要具有文风、情趣的修养。

  其次,还得在课堂上下功夫,不要抓住教材不放,要延伸课堂知识,下放权力,增加课堂新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能以考试为目的来填鸭式的.教学。

  再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做一名跨界的教师,语文教师的每一项技能会使课堂熠熠生辉!通过新课标的落实,相信每一个孩子能够真心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学生必将受用一生!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9

  本次讲座中,吴欣歆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其中提到的情境化。语文的教学应该处于情境化当中,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语文运用。

  其中谈到学生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语文学习当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在语感丰富,语感逐渐敏感的过程当中,让自己的语言经验变得丰富,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品质。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多,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发现。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综合性运用中,就会发现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其实常常也会运用到一些字谜、歇后语、以及不同的字体。但是,我们缺不会去在意,也不容易感受其巧妙之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了。

  本次课标的`语文核心素养中特别提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去感受课文中的语文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美,最后鼓励学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语文美。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10

  今年假期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20xx年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省级培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次培训让我感觉到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让我无论从教育教学方面还是教师成长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针对这次培训我谈一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教师要创造儿童喜欢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真正读懂学生。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唯有尊重、读懂才能使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其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潜力,但不成熟,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多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式,让他们真正的喜爱学习,乐于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第三,教师要读懂课堂。创建高效、学生喜爱的课堂。

  二、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次培训中通过听李学红老师的报告,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识字教学要讲究方式的多样化,利用绘本、教材、影像等教学资料,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进行游戏识字时要讲究效果。写字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错误。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2、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重视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法,将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大力提倡诵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3、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次培训张建中老师对如何进行小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首先,分组时要按照学科、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使小组内能有一个合理的层次,并且要做到动态化管理。第二,组内的分工与互助。小组内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自学,帮助同学。在小组互助之前必须要先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互助,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第三,教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对小组长如何工作还有很多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怎样给同学讲解问题、怎样检查同学的学习结果、怎样进行总结、怎样调动小组同学学习积极性等。只有有了会管理的组长,才会有高效的小组学习。第四,努力培养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交流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提出并梳理问题,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代表小组同学发言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组质疑的能力。第五,小组学习的评价一定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评价方式也要灵活多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次的出国留学习与以不同,以前学习时,我总是走马灯似的看一遍,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深刻。今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先抄一遍,一万多字的《新课标》在抄的时候的确费了一些劲,但逐字逐句的抄写,让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一、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一阶段时对学生在书写汉字的笔顺的要求上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年级了,我要根据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要求,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多样性。

  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就像"维纳斯"、"比萨斜塔"这种残缺的美也会让世人为之倾倒一样,没有哪一堂课可谓堪称完美,但每位教师追求美的脚步却不曾停止。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师引领着学生开辟语文的新天地,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新课标"对于我来说已不陌生,上学期教导处组织了多次学习活动,但我认为真正把它渗入教学中绝非几次学习那么简单。于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认真研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想。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生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维"目标。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师单方面的填鸭式式教学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本班有些学生的成绩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经过一段的时间的观察发现,对于低年级而言,拼音、字词教学是关键,虽然课上我都细细地去讲,但是每次考试还是有很多同学写错,后来我经过思索调整了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字词训练,订正的时候不再是老师写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书、字典等,自己去订正,反馈下来效果比原先好了许多。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我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本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

  今天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夏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归纳。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

  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

  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11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次的学习与以不同,以前学习时,我总是走马灯似的看一遍,便写下学习心得,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深刻。今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先抄一遍,然后再写下心得体会,一万多字的《新课标》在抄的时候的确费了一些劲,但逐字逐句的抄写,让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一、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一阶段时对学生在书写汉字的笔顺的要求上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年级了,我要根据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要求,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多样性。

  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就像“维纳斯”、“比萨斜塔”这种残缺的美也会让世人为之倾倒一样,没有哪一堂课可谓堪称完美,但每位教师追求美的脚步却不曾停止。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师引领着学生开辟语文的新天地,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新课标”对于我来说已不陌生,上学期教导处组织了多次学习活动,但我认为真正把它渗入教学中绝非几次学习那么简单。于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认真研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想。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生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维”目标。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师单方面的填鸭式式教学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本班有些学生的成绩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经过一段的时间的观察发现,对于低年级而言,拼音、字词教学是关键,虽然课上我都细细地去讲,但是每次考试还是有很多同学写错,后来我经过思索调整了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字词训练,订正的时候不再是老师写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书、字典等,自己去订正,反馈下来效果比原先好了许多。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我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本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我应不断总结反思,并和有经验的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关于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我只能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际简单谈一谈,如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在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多次出现了有关小学生阅读的考题,很惭愧一个假期的碌碌无为,趁这几天赶紧重拾起新课标,认真、细细查看,其实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关注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任务。

  对于这项要求,我想,从一年级的孩子们一入校就抓起再合适不过了,借鉴二年级组去年的经验,坚持不懈的在自己班实施也是对我这学期工作的考验。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肯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具有这样的“三分钟”特点,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积极阅读的习惯呢,我也从各方面查阅了相关资料与方法,收获颇多。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图书角的设置使我们学校的传统,老师从学生开学那天就要为他们讲解图书角的设置目的,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优质资源介绍适合的图书给他们看,如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等。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正如在第十二册书中鲁迅先生曾经告诫我们的一样:“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其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校内许多老师已经在这一点上形成了共识: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大家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比如在六年级时:学了《最后一头战象》,学生们已经不用我提醒便开始搜寻沈石溪所写的其他动物小说去读,因为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样的阅读习惯,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与孩子们一起重温《安徒生童话》……在即将扬帆的新的班级中这也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再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写个性的读书笔记。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从阅读起点开始的孩子们如何做个性的读书笔记,在喜欢的地方夹上一张自制的树叶书签,在本子上描描画画书中所讲述的故事片段,一朵小花,一根小草,自己给阅读增添无限乐趣。

  最后,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故事大王”“剪贴册”、“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的活动都可以用在阅读课上,既有效地检查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更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和热情。

  正如新课标所示:每一位语文教师要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12

  学业质量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被首次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相应的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样有效地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学得过多、学得过难的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对于下一步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供了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学业质量的内涵是: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读其内涵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内涵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比如“学业成就”是指个人在学业方面的表现,有低成就与高成就之别。低成就指的是学生的学科成就低于预期的标准,例如高智力的学生,学科成就在中下程度,与预期的成就有差距。校园中经常提到的高智力低成就就是典型例子。高成就是指学生的学科成就高于预期的标准,例如中等智力的学生,学科成就达到中上程度,高于预期。这类学生则属于高成就者。“核心素养”我们可以知道是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神美创造。“维度”这个词语我查阅了,不过查到的大多指的是物理、数学、哲学方面的意思,对于“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这句话的理解,还有待更深入的思考。从“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这句话中,在这里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些方向去设计——“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学业成就离不开“运用情境”,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是去做学业质量。有的类别还要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整合进去,这似乎又是一个很大很艰巨的任务。那么我们回过头想一想,我们以前做的作业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在看“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怎么去描述呢?“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以什么形式体验出来呢?

  内涵的最后一句话指出“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在这句话中,“相互衔接”“进阶”“评价提供基本依据”等关键词句中,这就引导我们要去通读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描述。在学业质量描述中,我们应该会有更多的收获。

  短短的一段话,可以解读和思考的内容有很多。这一本新课程标准可以解读和思考的内容有更多。多思考、多学习,相信在新课标的学习和帮助下,语文会越来越好。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13

  通过学习,对比20xx年版本的课程标准,了解到20xx年版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如何教有了更具体更细致的指导,首先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20xx年版本的课程标准对于什么是核心素养作了一个具体的界定,分为四个部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新。这也给我们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围绕这四个部分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新增了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指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根据各个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分为三层,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这也是我们今后进行教学设计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新时代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树立并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14

  一.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20xx版作出如下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利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升思想文化修养,推动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学会”利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学会”,甚或“完全学会”,教学中,我们需合理把握学习语言文字利用的“度”,切忌拔苗助长,以免违背学生成长规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二.关于课程目标与内容。

  1.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规定,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里,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不过,和老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

  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在老课标中,一至二年级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是800到1000字。

  三至四年级学生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事实上,在老课标中,要求这一年级段学生会写20xx个左右汉字,在会写字数量上,“新课标”减少了400个。

  虽然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多识少写更合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会写字量减少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升了。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对于初中生,则在硬笔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并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之美。

  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不错的书写习惯,提升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加强练字意识,提升书写效果。

  2.阅读与写作

  除了对汉字的识记和读写做出新的要求外,此次修订的语文“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语文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关于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教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重视给学生提供阅读各种各样类型的文章和材料的机会,并强调阅读材料一定不但仅局限在文学性文章,新闻报道、随笔、杂谈、图表、宣传手册,包含各种说明性、论说性的文章等在内的广泛的.多样化的读物,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经常用到的都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

  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多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多了6篇,初中阶段增多了14篇。课程标准的这一调整并非增多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不错的语言习惯、传承传统文化。

  课程标准将一二年级写作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

  3.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

  现在教师还受制于应试教育,很重视做题,重视讲授和操练所谓系统性的语法修辞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厌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15

  通过这次X老师的《学习新课标,助力双减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主题讲座,我收获颇丰。

  X老师强调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继承和发扬前期新课改以来所积累的好的`经验,要守正创新,勇于实践。“正”,就是传统语文教学和多年来课改的好的经验;所谓“创新”,就是贯彻新课标,必须尊重和承袭既有的好的经验,尊重教学实际,在这个基础上去“创新”。这一点讲得非常实在,也给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指点了迷津。

  X老师重点对基础性作业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为例,强调作业的设计要以核心素养为一个整体,还要具有想象联想、分析比较、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X老师通过具体的基础性作业为例,为我们在日常作业设置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指导。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更加明确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对每一节课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并合理设置作业负责,精心研读教材,让作业少而精。我会把这次培训的理念和精髓,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不断的探索研究,在实践中提高对课堂的把控和作业的设计能力,进一步落实好“双减”政策,不仅从“量”上下功夫,更要在“质“”上有突破,让作业设计真正为双减政策下学生学习保驾护航,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深根。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02-08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1-06

读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03-16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最新04-14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4-06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2-15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03-23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03-27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3-26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