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道家经典语录

时间:2022-02-14 16:01:50 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道家经典语录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有名的语录吧,语录一般用于正式文体,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语录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家经典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道家经典语录5篇

道家经典语录1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无财不养道,道家重视传承,讲究尊师重道。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成就不了道心,当年祖天师创教,入教者还需五斗米呢。

  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1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6、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长久。

  19、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0、仅有正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2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7、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8、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9、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3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5、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1、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4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3、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4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7、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8、修道之人明生死,求正道,惩恶扬善,利益苍生。我们能把握的就是今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4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5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5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能够为善?

  61、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4、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以人为本)

  65、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能够为善?

  6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7、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9、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3、昆虫草木,犹不可伤。(保护生态)

  7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7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7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80、天之道加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8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6、莫因恶小而为之,莫因善小而不为。

  8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8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1、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9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9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6、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9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9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9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0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0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0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0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0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0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0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10、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11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1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4、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1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1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2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2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长久。

  12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2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8、修道必须修心,皈依道经师宝。道教讲究口传心授,有谚语能够借来形容:“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从纸上求妙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129、涤初玄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130、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3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32、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月也,月者大道之用也。

  13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3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35、行时时之方便,积处处之阴功。

  13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3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4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42、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清静为天下正。真思志道,学知清静。(韬光养晦)

  14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44、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待百姓)

  14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4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48、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

  14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5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5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5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5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5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55、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56、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57、治人事天,莫若啬。

  15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59、夫心起於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於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16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6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

  162、修道要济世度人,但又不乱发慈悲。

  16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6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6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6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6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6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16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7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71、治人事天,莫若啬。

  17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7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7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75、治大国,若烹小鲜。

  17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7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7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7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8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8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8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8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84、治大国,若烹小鲜。

  18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8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8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88、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可是欲兼畜人,小邦可是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9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9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92、忠臣不事二主,贞妻不侍二夫,世间诸事,法理相通,不可三心二意,否则必真法不得。

  19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9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能够示人。

  19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9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9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98、修道之人当有高风亮节,心存傲骨,敛心凝神,行事不能受外人影响,心要稳,志要恒。

  19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0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0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03、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204、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0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0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0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0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0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1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13、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214、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1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1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17、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21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1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2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21、常道无名,唯德以显之;至德无本,顺道而成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22、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能够示人。

  223、道是万法之宗,中华民族之根。鲁迅先生亦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224、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2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2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2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3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32、有道无术,独善其身;有术无道,害人害己;以道御术,兼济天下。

  23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3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3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3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7、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38、义与利并非必须对立。取义兼利,明大义是真,取小利是假,是让世人敬畏,法不空法也。

  239、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24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可是欲兼畜人,小邦可是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4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4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4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44、老子:少私寡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

  24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4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4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4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上士闻道谨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49、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5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道家经典语录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涤初玄览: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道者开口动舌发言之词也。又云道者,虚无之无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无,包罗天地,道本无形,莫之能名,无形之形,是谓真形,无象之象,是谓真象。先天地而不为长,后天地而不为老,无形而自障,无象而自立,无为而自化,故曰大道。经云视之不见,故曰无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故为天地也。育者养也,长养阴阳故为生育也。阳者清也,上腾为天,阴者浊也,下潜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无精气,无以制66月之明,地无精气无以制山巅镇焉,人无精气无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66月禀阴阳之所运行,故知道之无情,随机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经云用之不可既,无情而运行66月也,66月者大道之用也。

  故元气无形不可名也,经云道隐无名,乃生于天地,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者五行之子孙也。三才者万物之父母也,道者三才之宗祖也。故元气清静不可常名也。凡学道之人,且在观宗察行,若能智性无凝可以登涉大道之径,游于三才之外,常人无所能知也。

  吾者我也,此明太上自言,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此故亦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之意也。老君匠成天地,开辟乾坤,变化万物,不言我为,缘道法自然,不能名号,一则从有入无或从无入有,隐显无方,存亡自在。岂有常名之称焉。故经云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又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清者天也,正阳之无上腾为天,浊者地也,正阴之无下结为地。夫者发语之词也,夫道能清能浊,能动能静,以至大道无测,常名清浊,动静皆为至道之用。凡学道之士,若能明动静之无,安其位,则至道自来归之,动静合宜故为正色也。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无,元无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南华真经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归真神,归真神是谓返本还源不可逐物也。

道家经典语录3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

  ◎ 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 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 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 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 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 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 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道家经典语录4

  因富贵而骄横,必有遗失真我之咎。自古骄兵必败,不识骄的危害性,必定有终生遗憾

  功遂身退,天之道。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是自然规律。事业已遂,力量至极,则引身退后,这是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知进而不知退者,祸必及身。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有惊恐之感,是因为有荣辱观念。有荣辱观念,是因为以自身为贵。以自身为贵,就是以大患为贵。以自身为贵,必生名利之心。有名利之心,必生贪争之念。有贪争之念,必有大患。“患”的字意是“心外之物成串”。外物多成串,身心能不累吗!为了身外之物而不择手段,祸患能不产生吗!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

  曲:弯曲、旋转。曲则全:弯曲、旋转求得全面认识。有人解释为委屈自己,顺从别人,从而得以保全自己。这种明哲保身,毫无原则的委屈而求权、求利的做法,是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决不是道家精神。“曲”必须是合乎道的、有规则的。就养生而言,“曲”是生命之轮的旋转,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自我通过修练道德功,涵养真气和能量,使之顺着身体经络循环往复,从而使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得到精气的滋养。真气充沛,则细胞饱满、肌肉强劲、皮肤细腻、体形匀称,这是细胞自形自化的结果。

  圣人治国,能够客观全面地看问题,明白上与下、官与民的辩证关系。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要想真正地治理好国家,就应当把自己的才智建立在全民智慧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全面、公正、正义的法律来。

  “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是对“曲则全”的具体阐述。

  枉则正:枉,遭受人为的压抑而扭曲。身体各种各样的疾病,大都是心灵受压抑、气血不畅造成的。如果人的大脑能时常处于无为、忘我的状态,真气就会处于和畅状态,从而运转不息,被扭曲的心灵自然得以矫正,疾病也得到根治;圣人治国,施行民主法治,确保言论自由,从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种种社会弊端就会及时得到纠正。

  洼则盈:有些地方因其相对高度低,而自然注满水。就身体来说,由于真气冲开了经络上的各个穴位,不停地绕体运转,那么,气血就会自然补充那些急需滋养的部位,就像流水一样,低洼之处灌满以后才能往外流,从而自行调节身体对能量、养分的需求;圣人治国,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敝则新:有些东西因时间长而陈旧,需要用新的来替代。身体内部的各个环节连同每一个基因组织,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要真气畅行无阻,基因组织的某一链条、环节,一旦出现缺损,就会更新换旧,使之及时得到修复,维持内在平衡;圣人治国,既有健全的用人机制,又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任何一个部门的公务人员只要离心离德,就会被及时淘汰,不至于使该部门的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少则得,多则惑。

  求多需从求少开始,贪多反而令人迷惑,以致一无所获。圣人深明少与多的辩证关系,所以只“抱一”而为天下人探求真理。“一”即“朴”。“抱一”就是“守法”,守法才能探求真理。式:法则、真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效法、遵循。地:地球或者地月系,这里代表的是地的运行规律。不论地球还是月亮,它们都具有相对永恒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并且保持最完美的自转角度。天:太阳或者太阳系,这里代表的是天体的运行规律。太阳系围绕着银河系周而复始地运转。道:道体所体现的运动规律。自然:自然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归根结底是要求人类效法自然规律,寻求并制订出完善的人生法则和社会法则,因为,没有秩序的人生和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那些有知识才能的人,就是那些没有知识才能的人的老师;而没有知识才能的人,正是有知识才能的人所必须帮助、教育的。不尊重教师,不热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虽然各怀聪明,但还是最大的糊涂。这是治理国家最主要的妙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是与道为伍的,既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有充实愉快的现实生活,自然感到满足。相反,那些失却了心灵的人,内心是空荡、迷茫的,只能把心思寄托于外在的个人名利上。然而,没有心灵作依托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并不是为了自我名利而拼搏的人,而是心存大道、甘守真朴、无执无失、豪情满怀的人。这样的人,人生必然是欢快、幸福的。正如基督所说:有圣灵和你相伴,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柔胜刚,弱胜强。

  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士:古代指知识分子。士分三类:上士、中士、下士。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对道的理解不同,道虽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可能为所有的人所认识,特别是人们还没有对道的观念形成共识的时候。

  “上士”是道性深厚的人,他们深知悟道的重要性,并对道的存在深信不疑且勤奋用功,这是有志者的作为。“中士”是道性若明若暗的人。他们对道的存在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对识道缺乏信心,是不能战胜自我的人。“下士”是缺乏道性的人。他们的自我主观意识强烈,固执己见,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他们如同智叟,对传道、修道之人加以嘲笑来显示自己的

  聪明才智。其实也难怪他们嘲笑,这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道太隐蔽,太深奥,为主观主义者所永远无法理解。如果大道显而易见,社会上也就不会有人视传道者为宣扬神秘主义的了。二是“下士”从修道者所采取的修道方式及其观念、行为的变化上所得出的结论,有道者的观念、行为是不能为“下士”所理解的。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建德若偷:建立功德就象偷一样。这里的“偷”字不是贬义词,而正是难能可贵的高尚品德。建德者修道藏形,行道匿迹,但行好事,不求人知。这是有道者的不争之德。

  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大器之才并非短期能够造就,需要数十年坚持不懈地道德修养工夫。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最柔和的莫过于气,天清地宁之时,谁也看不到它的存在,谁也不在乎它的作用,它却始终默默无闻地发挥着柔和者的本能。当天昏地暗之时,它一改往日的沉默和柔和,飞旋怒吼,直冲云霄,以震天撼地之势,折枝断本,甚至于连根拔起;天下最软弱的莫过于水,风平浪静之时,它行走山谷,居低就洼,任人利用。没有人去爱惜它,也没有人去保护它。它始终自然无争地发挥着软弱者的本能。当暴风雨到来之时,它一改往日的平静和软弱,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基倒厦,刷新世界。

  水和气是再柔弱不过的了,但是,当它们驰骋天下,摧枯拉朽,涤荡污垢的时候,却充分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威力。这一威力是“强梁”者永远无法阻挡的。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诎。

  直:正直。屈:委屈服从。巧:技巧。拙:笨拙。讷:说话迟钝。赢:收获、取得。诎:缺少、短缺。

  最刚直不阿的人,却好象胆小怕事以至于委屈自我,顺从他人。最有技巧的人,却好象笨拙。最具有雄辩才能的人,却好象愚讷。最有收获的人,收获的是真我,是真理,却好象还有短缺。

  道德之学是探寻大道、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涵养品德、超越自我的学问。道德有成之人,虽有“大直”之德,“大巧”之能、“大辩”之才、“大赢”之获,却从不自我炫耀,留给别人的印象是“屈”、“拙”、“讷”、“诎”。体现了有道之人一切自我行为都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绝不盲从主观情感,妄作妄为。这正是自我的无为之德,不争之德。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常言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秀才能知天下事,凭借的是书本知识。圣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凭借的是他自身的修养功夫,是对人体基因组这一天书的破译。人体基因组是宇宙的全息缩影,记载了宇宙万物及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信息,是一部活的宇宙百科全书。只要具备了查阅这一天书的功夫,就可以足不出户而遍知天下大事;不窥探窗外,就可以知道日月星辰的运转情况及其规律。所以,秀才所知和圣人所知是无法相比的。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得道之人贵行不贵言。大道天机,只可神会,不可言传。“知者不言”,是道德使然,因为言

  传则流于炫耀,有违天理。另外,不合时机,不合对象的言传,不会有人相信,反遭流言诽语,被视为宣扬迷信或神秘主义,故不言。妄言者没有真知,只是夸大其词,或者凭空想象,乃哗众取宠而已。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百姓所遭受的灾祸啊,就是统治者穷奢极欲的幸福生活所依赖的;而统治者的幸福又为他们或者他们的子孙后代埋下了灾难的祸根。但是,这些愚蠢的统治者们谁又能预知自己的最终结果呢?他们不“以正治国”,百姓必然“以奇用兵”,本来善良的劳动人民必然变成推翻其统治的“妖军”。

  这一节,老子用辩证的观点,深刻揭示出事物的对立转化规律。说明祸与福、正与奇、善与妖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只是迷恋于权利的统治者不明其中道理罢了。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和烹制小鲜鱼是一个道理。这是说,治国策略可以从烹制小鲜鱼的方法上得到启示。小鱼的骨刺和鱼肉相当,如果不加以烹煎的话,其食用价值很小。烹煎的目的在于使小鱼骨酥、肉鲜,皆能为我所用。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把握火候,做到骨刺、鱼肉二者兼顾,既要把骨刺炸酥,又不能让鱼肉焦糊。这一道理用在治国上,就是要求统治者应掌握法律这一火侯,运用法律手段,来处理政府官员(骨)和人民群众(肉)的关系,既不能是无政府主义,也不能任凭政府官员利用职权去贪赃枉法,伤害人民。

道家经典语录5

  1、穷则反,终则始。

  2、则仄,月满则亏。

  3、治人事天,莫若啬。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元气生万物而不有。

  6、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7、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8、大天之内,复有小天。

  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1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2、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1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4、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1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6、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18、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0、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2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22、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3、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

  24、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25、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1、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32、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3、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3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6、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

  37、用之者,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

  3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0、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4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6、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8、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49、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50、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5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2、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5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5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5、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6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2、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6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6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家经典语录5篇】相关文章:

你知道家庭理财如何投资理财产品合适吗07-31

毕业赠言经典语录12-02

2019搞笑经典语录04-20

搞笑经典语录集锦03-02

搞笑爆笑经典语录08-11

小宝搞笑经典语录02-09

减肥搞笑经典语录01-26

法师搞笑经典语录01-11

搞笑经典语录集合12-04

搞笑经典语录推荐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