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新人对职场前辈切勿热情过度

时间:2022-10-17 17:18:55 职场资讯 我要投稿

新人对职场前辈切勿热情过度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都有一种迫切要融入职场这个大家庭的心态,常常会为了获取公司前辈们的认同而表现出很谦虚热情的一面,但是俗话说的好“过犹不及”,如果太过谦虚会让同事前辈认为你谦虚有余能力不足,而太过热情则会让同事觉得你这人似乎很假。所以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分寸很重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人对职场前辈切勿热情过度,希望能帮到大家!

新人对职场前辈切勿热情过度

  职场新人应以适宜状态“亮相”

  A、低调展现自己

  江涛毫不隐晦地说,他曾经帮助过朋友,将其一个刚大学毕业的亲戚介绍到公司做员工,但在公司隐瞒了和员工之间的认识关系,只是在这位员工任职前叮嘱: “要想尽快融入同事圈子,就要多帮别人的忙,低调展现自己。”但这位员工似乎没有悟懂江涛所叮嘱的意思,别人的忙是“帮”了不少,反而拉远了和同事之间的距离。

  他每天来得特别早,看见一个同事走进办公室,先是非常热情地叫“老师”,之后从倒水到挂外套,再到嘘寒问暖,絮叨不停。再进来一位同事,他就又会照着前面的一系列程序来一遍。最后,老同事的办公桌上是干净了,暖瓶里的热水也时时备着,可大家特别害怕和他相处,因为“谢谢、不好意思”这些客套词实在太多了,搞得大家越聊越客气,越聊越公事化,那种想要的融入与热乎,迟迟来不了。

  江涛说,这样一惊一乍地和每个同事相处,高调且做作,每个人都会觉得不自然。其实,他的初衷是好的,但过度的热情反而让大家觉得有些虚伪,会把距离拉远。试想,办公桌上每天都很干净,暖壶里的开水随时都有,而其人更是低调再低调,不把为大家所做的一切挂在嘴上,虚心请教,努力熟悉业务,大家心里一定都有数。“总之一句话,有时候办事情可以巧妙一些,既要让大家知道你做了什么,又要学会不显山露水。”江涛说。

  B、共进午餐是个好办法

  在很多单位,职场员工午餐都以工作餐的方式解决。要么在单位食堂,要么几个人去就近的餐厅“撮一顿”。其实,职场新人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和老同事及前辈们处好关系。

  吃午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放松的过程。职场新人若有请教的问题,建议不要开门见山地问。因为工作了整个上午,午餐时间还要说工作,让好不容易放松下来的大脑又紧绷起来。所以,新人可以先找一些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题外话聊聊,一般来说,已婚人士提到自己的孩子就特别来劲,类似这样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职场新人要有敏感。当大家的话题和你越来越融入的时候,请教问题也就到时候了。

  再来说买单的问题。职场新人若想用买单这种方式,来尽快融入集体,其实也可取。只是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让别人觉得过了,吃也吃不安心。

  江涛说,最要提醒职场新人的是,不要拉帮结派,刚进公司就和一帮人说另一帮人的不是,再和另一帮人数落另一帮人,这样的人是不会被人尊敬的,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起不到好作用。

  C、注意基本礼仪

  在大学的时候,大家经常接触的是同学以及室友,说话、做事都相对随意,经常互相喝别人杯子的茶水、饮料,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并且都是好朋友才这么不分你我,也许还会认为这样显得更亲近些。

  但是,进入职场后,绝对不能随意,比如平时说话用一些时尚的简洁语言:“李,你这件衣服真漂亮啊……”但是,也许这其中所说的李姓员工是公司里的老员工了,本来直呼其名就够职场老员工生气的了,现在“偷工减料”成直接称呼姓了,更给人一种被轻视的感觉。当然,就显得职场新人“年少轻狂”、“不懂事”、 “目中无人”。而且,经常没大没小地嘻嘻哈哈开玩笑,不经过人家的允许就喝人家杯子里的茶,虽然是小事情,但是显得对人家不够尊重……

  另外,还要明确一点,相比那些较冷漠的新员工而言,一个对工作和同事满怀热忱的员工一定要容易管理得多。因此,对于他们,前辈们要有一颗理解、宽容的心,该表扬的时候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也就是所谓的激励态度。但是,对于过度热情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要及时指出来。有时候,与其双方尴尬,倒不如直接指出来,既说明了问题,又不要让对方觉得面子上下不来。

  其实,职场新人除了“热情”之外,还是要把更多的精力和重点放到学习和熟悉业务上。有了好的人缘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过硬的工作能力,才是最关键的职场重心。

  关于前辈给职场新人的四点忠告

  当年,在大学毕业聚餐的时候,一位在我们班进修的过来人说,你们到了单位后,一定要夹着尾巴做人,不然最后吃苦头的都是你们自己……。那时很多人听了都不舒服,不以为然,现在,经过了多年职场生涯,想想那时我们大多数人是不懂事的,从大学到工作单位,绝对有很多需要我们改变和学习的。

  忠告一:勤快总没有错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勤快点总没有错,最忌讳的是眼高手低又懒。一般新人到职场,都不会立刻适应环境,那勤快些的比较多能得到老员工的指导,也更多地会得到一些机会。

  记得一次部门来了三个新人,其中一个名校的,一个二流学校的,一个四流学校的。那个名校的透着一股聪明劲,夸夸奇谈,开始比较吸引我的注意力,偶就有意给他锻炼一下,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小孩不踏实,口才很好,但一碰到烦琐的事就往后躲,最大的毛病是懒,能写五十个字决不写五十一个。他并不是能力问题,文笔也还可以,而且几个新人都打过开水,只有他一次也没见打过。

  几次后就把这个小孩PASS掉了。

  再谈那个二流学校的,看起来笨笨的,后来发现该小孩很勤奋,很快适应了环境,最后这个小孩也是在我们那里发展得最好。

  忠告二:大企业锻炼,小企业发展

  经常有新人问我们,我是到一个大企业去呢,还是到一个发展中的小企业去呢?我的看法是:如你是个新人,则建议你先到一个大单位去,在那里可以学到很多规范和规矩,但由于大单位一般已形成了固定的组织结构,新人想往上发展可能会比较难(一般而言),最后可能就变成了一颗螺丝钉。当在大企业积累了一定做人和做事的经验后,再到一个发展势头良好的小单位,你就会比较容易获得快速向上发展的机会。

  忠告三:要积累人缘资本,但不要钻营

  新人到了单位,要慢慢地跟本部门的同事以及其他部门的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一点对新人能否在单位立足、顺利发展都是很重要的。有的新人来了以后,只跟卡座周围的人说话,或者只跟老乡、师兄师姐交往,都是不好的,还有的新人满世界乱窜干扰别人,也易引起别人反感。

  更多的新人不知如何打开与老员工交往的第一步,其实作为新人,虚心、礼貌、微笑、少说多做总没有错。如果不是在人际关系特别险恶的地方(不排除有恶领导领导下的恶部门),一般来说,老员工虽然在新人刚进的时候,会有欺生的现象(人性弱点啊),时间长了大多还是乐意帮助新人的。当然新人自己不能做出讨人嫌的举动,比如:乱插嘴、乱奉承、占便宜等等。

  一个比较明显的职场忌讳是:过于表现。记得有一个到单位来实习的MM很活泼,当时很想到单位来工作,对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很主动。有一天,有个员工要出国,在大家为此人饯行的饭局上也叫了MM同去,大家正说着惜别的话,MM一下站起来不顾当时气氛,梆梆梆地敬领导酒,又说了很多热情洋溢的话,与气氛特别不协调。后来部门开会时也喊此MM旁听,但MM又站起来主动发了二次言(按说她不是部门正式员工只听着便了),这样,在大家的感觉里就有些不太好,后来MM居然又跑到领导办公室教领导减肥,终于该MM没有如期望的那样留下来。

  还有一个新人,很活络,刚进来就搞清了部门里的人事关系,很快找机会跟一把手沟通,我一开始觉得他挺机灵,因为是我分管他,就给他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事情做做,也跟一把手推荐过他。后来发现该新人太活络了,不太懂事,眼睛只盯着一把手,除了一把手吩咐其他的事包括我考验他的都是能拖则拖。后来,该新人发现公司里还有更好的去处,直接越级跑到总裁助理那里要求调走,搞的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有这么个人,结果公司领导没有让他去那个要害部门,而他在本部门也过不下去了,只好走人。

  忠告四:对不了解的事情,请务必三缄其口

  相邻的部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原先上级答应给该部门的奖金搁置了。于是各种猜测纷起,有一天我听见有个不新不老的新人(说他不新不老是因为该人年纪不小了,但是刚进单位)对大家说,公司领导得了红眼病,看他们工资高了所以不给他们发奖金了。后来该人又在多种场合散布这样的言语,说得一本正经的。让人觉得此人怎么这么幼稚,奖金发不下来,可能有多种原因,对于不了解公司上层运作的底层工作人员,在无法知道真实情况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胡猜乱说,以免给自己造成被动。后来情况下来了,是他们部门资金出了差错,奖金还是发下来了。任何行业或单位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有一些内幕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闭嘴和看。

  还有一件事,我所在的部门曾经来了个新人,这个部门在单位里不是核心部门,经营状况也不好,当然奖金什么的都不理想,新人来后就打听收入等等情况,老员工自然有牢骚,说这里是最差的部门,这样新人心里就留下了阴影,并与与之同时期进来的其他部门的新人传播。

  我的理解是,新人刚到一个地方,对周边的了解多是停在表面上的,老员工有牢骚可发,新人就不可以,因为老员工对部门有贡献,而且老员工在部门很多年,是家里人,说些过激的话没什么,一旦到了外面他们还是很团结一致对外的,新人刚来,什么都没做,就不应该说三到四。后来,该新人在偶部门待过了很长一段尴尬的日子才慢慢与大家相处好起来。

  我的经历是反过来的,因此走了一些弯路。先在一个小企业,该小企业发展极快,因此在这里很快就挑了大梁,但小企业做事没有什么规矩,业务发展快,但企业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人事管理都是乱糟糟的。后来企业重组进了一家大公司,原单位的人就很不能适应,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公司业务管理人事更复杂,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受过规范的训练,自然与大公司的运作流程不适应,在处理人事方面,也没有相应的经验。不过,我是个喜欢观察总结的人,现在已经适应了,但一些同事至今还在怨天尤人。

  举个例子来说,在原来的小企业时,由于单位发展快,制度和流程建设滞后,很多项目都没有建立文档或只有很简单的文档,我那时还负责着一个部门,但也不懂这些,给领导的方案、报告都是很简单的,有时就在一张纸上写几句话就交上去了,领导也不严格要求,就直接在上面批示,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严密,事后管理非常麻烦。到了新的大公司后,接触了大公司的管理才知道,原来项目应该这样管理的!

  等你在小企业发展积累到了一定时候,如果可能,就又应该考虑可以转向大公司发展,这次不是学规矩和规范了,而是谋图在更大的舞台上见世面和发展。这时你已不是刚入职场时的青涩了,在做人和做事上也积累了不少东西,而实力与早先也大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确有实力,你将在大舞台上获得更大的空间。

  职场交往中要避开的九大忌

  你有事要外出或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偶尔跟同事聊聊私事,是联络感情的需要,也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所以,人际中注意细节更利于交往。

  1、进出不互相告知。

  你有事要外出一会儿,或者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即使你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交待。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说,进进出出神秘兮兮的,有时正好有要紧的事,人家就没法说了,有时也会懒得说,受到影响的恐怕还是自己。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联络感情的需要,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2、不说可以说的私事。

  有些私事不能说,但有些私事说说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单位、学历、年龄及性格脾气等;如果你结了婚,有了孩子,也就有了关了于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倘若这些内容都保密,从来不肯与别人说,这怎么能算同事呢?无话不说,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话不说,自然表明人际距离的疏远。你主动跟别人说些私事,别人也会向你说,有时还可以互相帮帮忙。你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让人知道,人家怎么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3、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

  轻易不求人,这是对的。因为求人总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有时求助别人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赖,能融洽关系,加深感情。比如你身体不好,你同事的爱人是医生,你不认识,但你可以通过同事的介绍去找,以便诊得快点,诊得细点。倘若你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会觉得你不信任人家。你不愿求人家,人家也就不好意思求你;你怕人家麻烦,人家就以为你也很怕麻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因此,求助他人,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当然,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使人家为难。

  4、有好事儿不通报。

  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经领了,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像没事似的,从不向大家通报一下,有些东西可以代领的,也从不帮人领一下。这样几次下来,别人自然会有想法,觉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后他们有事先知道了,或有东西先领了,也就有可能不告诉你。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和谐了。

  5、明知而推说不知。

  同事出差去了,或者临时出去一会儿,这时正好有人来找他,或者正好来电话找他,如果同事走时没告诉你,但你知道,你不妨告诉他们;如果你确实不知,那不妨问问别人,然后再告诉对方,以显示自己的热情。明明知道,而你却直通通地说不知道,一旦被人知晓,那彼此的关系就势必会受到影响。外人找同事,不管情况怎样,你都要真诚和热情,这样,即使没有起实际作用,外人也会觉得你们的同事关系很好。

  6、热衷于探听家事。

  能说的人家自己会说,不能说的就别去挖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时,人家不留意把心中的秘密说漏了嘴,对此,你不要去探听,不要想问个究竟。有些人热衷于探听,事事都想了解的明明白白,根根梢梢都想弄清楚,这种人是要被别人看轻的。你喜欢探听,即使什么目的也没有,人家也会忌你三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探听人家私事,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7、喜欢嘴巴上占便宜。

  在同事相处中,有些人总想在嘴巴上占便宜。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讨人家的便宜,虽是玩笑,也绝不肯以自己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有理要争理,没理也要争三分;有些人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见对方有破绽,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有些人对本来就争不清的问题,也想要争个水落石出;有些人常常主动出击,人家不说他,他总是先说人家。

  8、拒绝同事的“小吃”。

  同事带点水果、瓜子、糖之类的零食到办公室,休息时分吃,你就不要推,不要以为难为情而一概拒绝。有时,同事中有人获了奖或评上了职称什么的,大家高兴,要他买点东西请客,这也是很正常的,对此,你可以积极参与。你不要冷冷坐在旁边一声不吭,更不要人家给你,你却一口回绝,表现出一副不屑为伍或不稀罕的神态。人家热情分送,你却每每冷拒,时间一长,人家有理由说你清高和傲慢,觉得你难以相处。

  9、常和一人“咬耳朵”。

  同办公室有好几个人,你对每一个人要尽量保持平衡,尽量始终处于不即不离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要对其中某一个特别亲近或特别疏远。在平时,不要老是和同一个人说悄悄话,进进出出也不要总是和一个人。否则,你们两个也许亲近了,但疏远的可能更多。有些人还以为你们在搞小团体。如果你经常在和同一个人“咬耳朵”,别人进来又不说了,那么别人不免会产生你们在说人家坏话的想法。

  如何在职场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上班族应了解这职场本质,以健康、正向的心态,看待同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才不至于为了工作上人与事的矛盾自寻苦恼。

  职场是“协同合作”的修炼地

  “协同合作”是指“协力无私”与“目标相同”,争取每个人才智尽出,为组织创造最大价值。刚踏入职场的上班族必须明白,学生时代是单兵作战,职场里多数时候却是团队作战。在校成绩是个人的事,好与坏纯粹是学习能力的展现。能学习得好,受师长肯定,就能胜出,旁人的看法与成绩的关系不大。然而,职场上评价工作者的表现是否优良,主要基于主管对你整体表现的印象,还可能受到组织内外与你合作对象的评价所影响。每位主管的评量标准各异,很难量化标准或事先探查。

  若是具备足够的知识与技能,专心好好做事、照顾好细节,便足以完成一件任务,这样的工作不太难,基本上都可以达成;像是科学家、艺术家、机械操作员,都是这类型的工作。然而,多数人必须与他人协力合作,才能完成一项工作。数学中,1+1=2。但在职场,1+1则要追求大于2。在公司资源的运用上,如果1+1只等于2,甚至小于2,表示公司管理效率不够好、竞争力弱。那么,要如何做才能大于2?这需要建立共识,追求组织“共好”,降低个人偏好及私利,让每个人的贡献都超越自己原本的能耐,成果才有机会超过原本的价值加总。

  在“中庸”文化的影响下,多数人畏于同侪压力或是师长教诲,讲究“与人为善”。因此,同侪间习惯好来好去,彼此说说客套话;即使意见相左,也隐匿闪躲,犹豫是否应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华人在职场上的团队合作一般很少鼓励个人才识或意见的突出表现。那么,既然个人才识难以被看重,同事间出现托赖旁人、不愿当责、疏懒精进的状况,是预料中事。这般心态所导致的恶性循环,使主管难在管理上清晰区分人与事的处置,影响彼此做事时的思辨深度与判断力的准度品质。

  同理,如果不鼓励表达不同意见、未充分沟通的话,团队很难达成共识。如此,团队任务的执行落实就很容易与追求“整体成果超越每位成员最好表现的总和”的目标产生落差。这是职场上常见的情境,解决之道是鼓励团队成员好好锻炼协同合作的技巧,就事论事说真话,以追求组织“共好”为目标。

  职场是“物竞天择”的竞技场

  管理者的领导力指标中,有一项是创造适度的竞争压力,使团队工作者整体的表现超越单个成员最佳表现的总成果。此时管理者肩负激发员工潜能、追求团队更高工作效能的责任。上班族应了解这职场本质,以健康、正向的心态,看待同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才不至于为了工作上人与事的矛盾自寻苦恼。

  职场竞争的典型例子,就是升迁问题。在升迁公布之前,我们不一定会知道主管选择谁担任接班人。耽虑无济于事,你唯一能做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专注于当下的任务,持续证明自己是强而有力的干练之才,堪当接班候选人。因此,上班族想要脱颖而出,前提是必须证明自己可以与人合作,能服从领导,还要具备领导才能,以便未来领导一个团队。

  同一梯次的人,在升迁公布时,难免有人得意有人愁;若获得升迁的人不是自己,任何人都不易平心静气。此时,竞争路上的赢家在短暂得意之余,应尽量保持谦逊、待人诚挚公允,维系与同期未被拔擢的同事持续合作的良善关系。

  职场是从人才成为组织“人力资本”的历程

  将自己从人才,变成公司里真正有价值的人力资本,是每一位上班族须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这样才不辜负在职场中的激情岁月。我相信,因为自己是人才或极具潜力,组织才愿意委以重任,让我担当高职。同时,我也经常思考如何成为一位更有价值的人,在职场立足于不败之地。我思考的内容是:

  1.如何成为组织发展中的人力资本(AHumantoHumanCapital)?

  2.如何展现出自己在组织、企业里,是有价值或有能力创造价值的人?

  首先,必须持续强化自己的各项智识与技能,提升为组织或企业带来的价值,才有机会在职场维持高优质的表现。我除了第一份工作是看重高薪,靠着台大的学历招牌入职,接续的每一份工作,都是自己主动争取而来;我期望掌握主动,自己挑主管,而不是坐等被人拣选。我想,自己能做到目标精准地毛遂自荐,哪个机构或企业会舍得不提供机会而错过一位潜力干才?只要愿意着手充份准备,面对心目中的机构展现出自己不凡的价值与能力,就有机会成为组织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本。

  初入职场的上班族,如何将自己转化为组织里有价值的人力资本呢?对于这个难题,我建议职场新鲜人不妨从在开会时练习表达自己的意见入手。不要担心与他人的意见不同,更不要害怕自己说错。年轻人最大的本钱就是有犯错的空间,一开始有傻劲地努力表现,总是胜过那些自认高明、在会议中默不吭气的同侪。至少,你的努力与勇气是很有机会被肯定的。

  想象一下,同样经验不足的新进人员,开会时有实质准备及热忱参与者,肯定更容易被关注。老是不提供想法或意见,在会议中默不作声、对会议没有贡献者,可能被认为没有准备、欠缺清晰的思考力及表达力,难以堪当大任。若你确实对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没把握,暂时未在会议上发表,建议你可以向主管表示自己会继续努力。要注意,既然在会议中没发表意见,就一定要避免在会议之外的场合私下和与会者以外的人士议论;否则很容易被视为公私不分,甚至可能触及机密外泄的争议,素养形象必然受创,一定要谨慎。

  多数老板欢迎针对他盲点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新人只要扎实准备逻辑性强的客观分析,假以时日,就能逐渐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供主管决策参考。实用的实践方法是,给自己一个纪律,要求每次开会,都至少表达一次意见或提出一个问题。我相信,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一定可以比较从容地与会,也能对参与的计划提供积极价值。

  职场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卷

  在职场环境里,决策者须在当前已知的所有条件下,尽其所能做出符合组织最大利益、最低风险的决策,满足这条件的决策便能算是好的决策。经济活动的决策中,没有决策者可以证明自己永远是对的,也没有人可以声称自己是唯一拥有答案的人。以我对许多商场上优异的CEO在做重大决策过程中的观察,多数决策者所追求的是“相对妥适”的结果,没有人愿意下达事后被证实为错误的决策。而组织里不同层级的人,其责任是在主管最终决策拍板前,提供不同视角的意见与方案,以降低决策的风险,同时极大化决策所产生的价值。

  从这个观点而言,在充满未知的环境中,优秀决策者的表现,是个人及团队的经验、智识、睿见、与直觉在当下最佳的总和呈现。此时,身为团队里经验较浅的你,应该怎么做?

  从我出席决策会议做旁听时起,主管就经常提醒,考虑事情时要设想自己就是主管,练习从更高、更广的视角,准备数据并做出有价值的建议,千万不要疏懒于自己的思考与判断。我在每次会议中,除了尽力准备相关信息,席间主管也容许我至少提问一次,或试着提出一个建议方案。练习一段时间后,便能较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尽好部属的本分。

  决策者有最终拍板的权力及责任,然而在信息爆炸、诡谲多变的竞争环境中,人们越来越无能力预知商业决策的变量。因此,决策者只能尽力专注在已知的各种信息、充分考虑不同的层面,做出判断及决策。同时,在决策最终落实前,主管若是预见到“变量”的可能,就得及时重新评估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结果好的决策,并非全都是有逻辑可依循推演的。我就曾经遇到一件来自老板“灵感”而大转弯的案子。有个房地产开发业者的放贷案,银行争取联贷行主办,开了很多会议,箭在弦上一切都已齐备,只差最后签约。但一天晨会中,董事长突然表示这个案子需要再看看,同事皆感不解。原来董事长前晚应酬时在席间遇见申请联贷的业主,发现对方的眉头总是皱得很紧。就是这个动作让董事长觉得不妥适,想再次复查自己的决策。

  两天后,这家不动产开发商就爆发了财务危机,银行意外地躲过一劫。虽然这例子似乎仅凭直觉;但决策者对信息的判读,未必是旁人所能推估的.。这个启示提醒了我们,决策者因势制宜、调整决策是其任务的一部分。在对决策过程及其责任分担有正确的认知后,作为部属的你就不会任意抱怨主管“善变”,反而会尽力支持主管的决策过程,这才是正途。

  职场是有付出有收获的公平秤

  职场的新人可能会认真地为自己的发展订立一系列的目标与结果。只是,这个阶段的新人,因缺少必要的社会阅历,对于工作与目标结果之间有何关系,其实还不清楚。所以,我不建议此阶段的人想得太多太远。反而,提醒有志向的上班族们,专注手上的工作任务,务求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认真思考、仔细办事,让工作成果超出主管的期望,持续进步。经验需要时间的催化发酵,才能见其光辉美好。刚入职时争取机会锻炼,并建立自信;接着,就是要持续累积经验,并将其转化为职场上的价值。

  新入职的上班族必须养成严谨的职场“纪律”,提升个人自我领导力,这一点极为重要。做事方法上,多加思辨追究义理,完善细节,做好本分,是基本“纪律”。每经历一件事,就记下心得感悟,供日后经常反思进步,是必要的“纪律”。遇到有经验的人,无论其职位高低,都以礼相待,找机会问好的问题,善用取经挖宝的学习途径,是进阶的“纪律”。人际关系中,注重礼尚往来,纳受他人恩惠常怀回报之忱,不能总作得利的一方,是做人的根本“纪律”。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是正直诚信的价值观,是让人钦佩的“纪律”。

  希望我所提供的这些方法,可以让上班族有效地保存每次获得的经验感悟,也让自己后来的新经验及新感悟,在既有的基础上添增积累。如此不仅减少职场上的弯路,也能迅速建立自己的信誉;即使结果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见到,路程上也能享受每一阶段的满足感,适时鼓舞自己。

  每个人对工作或生活的满意程度都非他人可以体会。在我的职涯过程中,虽有过不喜欢的工作内容、难以合作的同事,也有工作欠缺续航力的情况,但我心里是愿意乐观地相信,每种职场情境必有其发生的缘由及意义。我在意的是自己在累积经验的过程中成就了多少事,帮助过多少人,心里因为学习而享受过多少愉悦。这就是我座右铭“功不唐捐”的力量。

  “功不唐捐”是我高中时给自己立的座右铭。至今,这句话仍是我在事业和生活上一直坚定抱持的信念。在求学以及职场上,经常争取承担责任的机会,愿意接受挑战并从中学习,越来越深刻地体悟“功不唐捐”的意涵。尽管努力与辛劳经常短时看不到成果,事情最终也难保一定如愿,但我仍坚信过程中的所学所感,都会为未来知识技能的积累再添一层光彩。我鼓励大家,专注当下的学习,常保乐观,一定要诚心愿意等待,因为此刻辛劳终有获得回报的一日。

  职场不畏失败更追求成功

  职场上的作为如果产生了原先预期的结果,就是“成功”的经验,是上班族满意的时刻。只是,职场工作不比科学实验,输入值正确就有结果。职场里的事情很难尽如人意,即使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结果仍是未定之天。这是职场工作的魅力之一。因为难,所以如愿以偿的时刻会予人极大满足。

  为了如愿以偿时刻的满足,我们就必须学会接纳事与愿违的常态。失败,带给我们的收获既具体且实用。珍视失败经验所带来的体悟,是成功降临之前心灵上不可或缺的沃土养分。谚语“失败为成功之母”绝无虚假;具备成功特质的人,必然是乐观正向,能锲而不舍地从失败的经验里一次又一次地爬起,重新来过。我接触过受社会赞誉敬重的人,都是很认真、努力完成每件事,突破一次次困难与失败的冲击,为自己打气,持续面对挑战而不气馁,这就是成功人士普遍的特质——“自我领导力”。我后续会详细讲述这个课题。

  我认识一位董事长,在海外并购案中遭遇严重挫败,几乎赔光自己数十年的基业。谈起这个失败的经验,他却说:“我们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就是,这样的策略不能成功。我们也学到了教训,知道组织内部国际化人才依然严重不足,只懂语言是不够的,我们对合作方的文化与合并后整体的思维,理解太浅、太急躁,以致尝到滑铁卢的失败。若是因此可以重新检视我们在全球的布局,这巨额的学费不一定赚不回来,下次一定会更严谨地准备。”这即是正视失败所带来收获的例子。成功滋味的甜美,无疑是持续追求成功的重要动力。这样的经验很好;但绝不要因此害怕或担心失败的体验。

  职场潜规则,你不可不知

  职场是人生的演绎,所以无论你是职场新人,还是高层管理;无论你是外企白领,还是国企领导,都是职场这段人生的主角。有些规则,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因为这就是生活。我们无法以身试险,遍尝所有的潜规则。我们要做到的是快速成长。

  1、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

  显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潜规则却说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尤其是老板更有特权。

  场外提示: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文化,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风格,也就能够见惯不怪了。

  2、莫和同事金钱往来

  显规则告诉我们同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潜规则却说不是谁都可以当成借钱人。

  场外提示:谁让这年头时兴本末倒置,欠账的是爷,赊账的是孙子呢!“同事”是以挣钱和事业为目的走到一起的革命战友,尽管比陌生人多一份暖,但终究不像朋友有着互相帮衬的道义,离开了办公室这一亩三分地,还不是各自散去奔东西。所以如果不想和同事的关系错位或变味,就不要和同事借钱。

  3、闲聊天也要避开上司的软肋

  显规则告诉我们“言及莫论人非”,潜规则将其深化成“言及莫论人”,因为少了一个“非”字,也就少了失言的机会。

  场外提示:都说言多必失,可言少也不一定没有失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象说了一句涉及到具体人事的大实话,那后果真的堪比失言。

  4、不要得罪平庸的同事

  显规则告诉我们努力敬业的同事值得尊重和学习,潜规则却拓宽了“努力”与“敬业”的外延,说懒散闲在的同事也不能得罪。

  场外提示:老板不是傻瓜,绝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人白领工资,那些看似游手好闲的平庸同事,说不定担当着救火队员的光荣任务,关键时刻,老板还需要他们往前冲呢。所以,千万别和他们过不去,实际上你也得罪不起。

  5、CEO就是公司的最大股东

  公司以维护股东利益为最高原则,但是在公司谁能看见股东,股东的利益只有靠CEO的个人意志来体现。具体说,董事长是股东大会选出来的,代表了大股东的利益。但有时候总经理也是股东的代表,那么董事长和总经理哪个更有实权,就看各人的道行和历史背景了。

  场外提示: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必须明白这一点,公司的老板就是公司代表,听老板的,就是为公司服务,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为了公司利益,而与老板对着干。他就是你的衣食父母。什么叫尊重资本,就是听老板的话。

  6、老板不一定总会为公司着想

  任何一个在位的老板,他最关心的还是自己能在这个位子上做多久,为了这个目的,他当然会关心业绩指标和考核,但是保持公司的稳定,是坐稳位置的最重要的基础。如果公司为了业务创新,而预计将出现核心人员的变动,或者冒一些不可确定的风险,进而被底下的副总利用,影响到自己的位置,他会第一个起来反对。当然,他会冠冕堂皇地做这一切,让任何人都觉得他是为了公司长远发展考虑。

  但他考虑的其实只是自己的长远利益。如果没有长远的预期,那他要做的只是在现有位子上,如何扩大自己和管理层的福利,为自己捞取更多的好处,利用公司为自己捞取更多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影响。然后,等公司要对付自己的时候,反过来给公司一刀。

  老板想到员工的利益了吗?告诉你吧,从来没有,也不会有,这是小职员的一相情愿的想法。

  7、做100件小事不如做1件大事

  虽然都是为人民服务,为公司出力,但是你需要明白,做100件人人能做的小事,并不如做一件有影响力的大事,更能为自己增加晋升的机会。因为那些小事,如复印啊,打字啊,倒水啊,谁都会做,你做了根本显示不出你来。(除非在一个特殊环境里,人人都不做而你做了,这才显示出价值来)。

  只有做那些有影响力的,牵动很多人的大事情,才能突显出你的能力来。就是这样。老板也只有在这样的事情上才能对你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聪明的职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然后抱怨为什么得不到升迁。

  场外提示:虽然小事永远是需要人来做的,但是你如果想要大发展,必须学会舍弃那些小事,而去专注于更有影响力的事情。一直努力扫屋子的人,永远扫不了天下!

  8、对老板说句真话,胜过一大堆恭维

  有时候,天天琢磨老板喜欢什么的人,未必能得到重用。为什么?因为在他那样一个位置上,见过的拍马屁的人太多了,什么样的人没见过,想从他那里得到点好处的人也太多了。所以,身为员工的你,有的时候,对某些业务和人,说出你自己的真心话,哪怕含有批评的意味,但是会让老板眼前一亮,心头一震。

  老板会觉得你是个实在的人,而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老板是对拍马屁的话很受用,但是得拍的到位,拍的力度正好,拍的真实可信,对于虚伪的恭维,老板只有一字:烦!

  场外提示:与其费劲心机去猜老板的心思,不如实话实说更有效果。只喜欢恭维的老板,恐怕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前景,还跟他干什么,赶紧扯旗!

  职场该注意的潜规则有哪些?

  1、你可能要很努力,而且努力很久才能让你的上司/老板知道,因为有些时候,有的工作并不是你的功劳。

  2、私事越传越大,公事越说越小。

  3、大多数非公事聚会/商聚,聊得内容往往有些是比较敏感的,涉及人员调整/某人的私事较多。

  4、不要得罪那种工作踏实并且处事不惊的老员工。

  5、你干的多,有可能越干越多,这未必是坏事(是不是好事另说)。但是你如果爱偷懒又缺乏资历的话,你可能会成为一些人的“榜样”:杀鸡给猴看的故事听过吧?

  6、人走茶变凉,但是这个茶未必是不能喝的,凉茶去火。有的人和事即使定性了,也别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7、你受到表扬,可以谦虚,但别虚,落落大方才能让人觉得你有真才实学;同样你受到了批评,可以失望,但别失态,对自己失望或者对一些人或者事情失望,你有动力去改变或者是去适应,要是失态,你只能成为别人的笑柄。

  8、必须站队的时候,站在信任你(先分清是信任还是利用)的一队,但是尽量不要站队,尽量。

  9、对事不对人会让旁观者认为你很客观,容易得到更多的有关自己和整个企业的消息;什么事情都要分个对错的是孩子,成年人讲究什么来着?利益。

  10、看不清没关系,一定逼着自己保持清醒。

  为何职场里的好人,都成为了默默无闻的失败者?

  你我都应该有过这种体验:作为新人初来乍到,以较低的姿态和同事相处,希望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同事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不管自己有多难、多忙,也会尽力帮忙,结果最后加班的人却只有你一个。

  所谓人脉关系,并不是“委屈求全”

  我们拼命地维护着所谓的人脉关系,希望在同事中成为一个合群的人,结果呢做着本不属于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加着本不需要的班,过着有苦说不出的生活还别指望别人领你的情。而当你周围的同事已经习惯了让你帮忙,他们说什么你都随之附和的时候,你的一次拒绝就可能把之前的人情全部毁于一旦。

  所谓的人脉关系,在老好人这里只是一味地付出,得到回报却少之又少。就算你苦心经营了人脉,在职场中又有什么用?决定你加薪的是你的领导,决定你升职的是你的绩效,而你的同事可能只会影响你的心情。

  职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你说YES并不代表被认可,你说NO也并不代表被否定

  通常来讲,大家在职场都需要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要有自己的个性。

  领导给你安排任务时,一般来讲要说YES。这个属于态度问题,但如果在你工作超负荷、已经焦头烂额的时候领导突然甩给你一个活儿,那么你需要思考自己是否有精力做,如果没有就要和领导沟通sayno。

  同事让你帮忙就更好说了,普通的帮忙拿快递、帮忙打印、帮忙接水,如果你不忙OK只是顺手的事儿。但如果是那种帮他做表格、帮他做PPT、帮他想方法做工作,那你就要斟酌了:说的好听,这叫做看你专业求你帮忙。说的难听,别人可能只是想偷懒,只是觉得你好说话而已。对于这种非自己工作之外,而是别人工作之内的事务,你没有必要去为它分担工作,为它去加班熬夜。该拒绝就要拒绝,不能因为怕伤和气给自己无谓的增加工作量。

  你自己的利益都不争,还指望谁替你争?

  大家都希望自己在职场中受欢迎,但有些想不明白的人以为这句话是在讲“受同事们欢迎”,而想明白的人都知道这讲的是“受到你在职场中的利益相关者欢迎”。这些利益相关者,既有你的老板、你的领导、也有你的同事、你的客户、你的供应商等。

  没有人能够做到让所有人喜欢自己,即便他是马云,你要做的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做事情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好意思”去给自己争取机会。

  本科的时候有一个室友,狮子座的女生非常有想法,有时候让人觉得她不合群。她参与我们不参与的社团,她去我们不会去的活动,她每天一个人上自习。结果每天成群结伴的我们毕业后考研、工作,她被成功保研进入了北京大学读研。我一直认为她是一个不太合格的室友,不合群不讨喜,但无可否认在人情和学业上她选择了后者。

  你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就不要因为人情和关系不好意思去争取,职场中大家都是竞争关系,但并不意味着你和他关系好,他就会把升职的机会让给你。该争取的时候就得争取,你不争,还指望别人替你争?

  你在职场中张不开嘴,很可能在升职时伸不开腿

  职场中不需要老好人,在你无数次在会上选择follow其他人的观点,无数次帮其他同事cover他们的工作的时候,你在职场中就已经输了。工作中很多机会是需要竞争的,你不发表言论,只能说明你自己没有观点才会支持别人。你帮忙别人做工作,但成果却没有你的一丝一毫。

  作为领导都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果你一直没有想法、不表态,那么抱歉,你可能永远当不了领导。你在职场中不去表达,不去反驳别人的观点,你很可能在升职时伸不开腿,永远上不去那节台阶儿。

【新人对职场前辈切勿热情过度】相关文章:

职场维权切勿过度06-19

职场维权切勿过度01-31

职场新人如何称呼前辈?02-13

职场新人切勿掉进“合同陷阱12-26

10种职场新人最受前辈欢迎12-31

切勿过度包装你的简历06-20

职场新人投保策略 量力而行切勿盲目购买02-15

如何当好职场前辈01-17

切勿做职场“心理奴隶”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