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故事征文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CN人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家风家训故事征文一】简单幸福
黄加良,我的另一半。我与他在公司食堂相遇相识,经过相处,两年后我和他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我的生命里就有了他。而他就成为了我的丈夫,我成为了他的妻子,我们牵手走过,不再分离。古话说得好:夫妻是由老天注定。是你的谁也抢不走,不是你的留也留不住,我与他注定前世有缘,初次见面,第一感觉就那么熟悉,那么默契,那么的情投意合,彼此心心相印,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吧!
认识的时候,他看上去身体有点瘦弱,其实他还挺结实的,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是公司的篮球队员,常常穿着一件灰色夹克衫,老实本分。但却不胆怯和腼腆,老是喜欢和我说话,问这问那的。我问他,你是哪个部门的,做什么工作?他说:“我是公司后勤科的,在医务室工作”。每当有空闲时间,他愿意和我谈生活、谈社会、谈家庭、谈未来、谈人生。晚饭后,喜欢约我一起漫步后山林荫小道,海阔天空。老天注定的你拗也拗不过,何况有这样的人陪伴你的人生,爱你如己,还有什么苛求?还有什么不满足?从此,我开始全心全意和他交往,做他的女朋友。
他很乐于助人。记得有一天我晚上,我同宿舍同事突然肚子疼,我跑到他门前把他叫起来,当晚他没值班,结果他简单的穿上衣服随我来到宿舍,二话没说,把正在呻吟的患者背到医务室,挂上吊针,输液结束时,天已经快亮了。公司周围村民不管谁叫到他,他都没有推卸,依然是那样敬业,那样执着。我心中暗喜,这个男人是可以依靠,可以托付终身的好男人。那年春节,他要求和我回家过节,我答应了,到站下车已经是天黑,我带着他踏着厚厚的尘土走了30分钟才到我家。
他每次回家都要为村里面的那些老人看病、打针,特别是我父亲有腰疼的老毛病,每次回家都要为他打针,理疗;每当那些老人得知他回家都要寻来和他攀谈,问这问那的,咨询疾病方面的知识。他都耐心解答,他很体贴、温和,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了。我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
他很乐于学习。怀孕的时候,他就向有经验的妇科杨医生咨询,如何做好围产期保健,如何照顾孕妇等,还经常给我买了很多水果、营养品,说要多吃水果,对身体和胎儿有好处。多吃苹果孩子皮肤白,多吃核桃孩子头发黑。那段时间,我们过得很幸福,有事共同商量,平常吃什么都是让我先吃。我们的宝贝女儿出生了,他比谁都高兴,更是比以前加倍的努力工作,还学着为幼小的婴儿洗澡等一切家务活,简直没有一丝男子汉的味道,但是,在我心里,他才是能屈能伸的大男人,我想:或许古人在“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两个词语时一定是这么做的!
他很孝顺老人。说来也巧,双方老人都病倒了。先是我母亲病倒查出脑梗塞,半边麻木,行动困难,家中只有一个妹妹还带两个小孩和常年疾病的老父亲,我又承包岗位,没人照顾母亲住院,只有让他请假前去照顾。与此同时,女儿也病了还需要做手术,他就这样一人照顾两个不在同一幢病房的病人,可以想象,要是一般人可能早就怨声载道、牢骚满腹了,但他却任劳任怨,照顾得无微不至,面面俱到,直至康复出院。
然而,女儿出院时隔不到一周,他母亲(我婆婆)也病倒了,查出肾衰、中度贫血,我看到他都快招架不住了,可是他依然召集弟兄,把母亲送进医院进行治疗。他说,不论是谁的父母,都是养育自己的父母,再难也要挺住,这个时候就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关键时刻,就是体现家教、人品道德的美好瞬间。人再坚强也有脆弱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也感到不安,总想对他说声,歇歇吧老公,我们一起扛,困难总会过去。
人家说,家是酝酿爱与幸福的酒坊,是盛满温馨和感动等待品味的酒杯。家是在外碰到挫折时的避难所,是快乐时的安乐屋,是烦恼时的出气筒。拥有这样一个家,特别是有了他,我对生活不再有那么多憧憬,只希望平平淡淡、健康快乐的生活。只希望,闲来坐在阳光明媚的榕树下,泡一壶好茶,陪他谈天论地,话古论今。只希望,陪他游山玩水,浏览名胜古迹,看壮美河山,过一段神仙般的晚年。只希望,双方父母健健康康,多陪他们吃吃饭,多陪他们聊聊天。只希望,女儿快乐成长,找到自己理想的事业。只希望,我们的驰宏公司永远昌盛,走向世界。而我,只希望与他白头偕老,追溯光阴痕迹,笑谈岁月沧桑,牵手一生,享受这最简单的幸福。
【家风家训故事征文二】农民父亲
我的父亲,地道的农民,今年75岁,中等身材,满脸布满了被岁月雕琢的皱纹,佝偻的腰,却仍然保持着辛勤劳动、多做事少说话的习惯,田间地头经常见得到他的身影,虽然农村的生活已经改善了许多,子女提供的衣食已然足够他和母亲享用,可他朴实的习惯却依然没有改变。
记忆中年轻时的父亲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包产到户之前父亲是生产队队长,领导着全村30多户人家田地种植。一年四季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苦荞、白薯,从来不会错过季节,种植、施肥、除草,人力安排、秋收、分配等琐碎的工作,只有会计和父亲俩人在管理,尽管生产管理人员少,但每年的生产组织他们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保障每户人家有饭吃。
在农村虽然没有什么大事,但邻里之间因家长理短、兄弟分家、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的争吵还真不少,每当有争议时,总少不了请父亲出马协调解决,可以说父亲是当年全村人最信得过的人,父亲在村里做这么多事,不是父亲有多少文化,有多大的能力,而是因为父亲全心全意为村里服务,为人公道正派,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当时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在今天看来,我的父亲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宗旨。
父亲是家庭和谐的音符。我家有兄妹6人,小时兄弟姐妹在一起打闹玩耍,常伴有木屑和石头飞过,加上母亲的唠叨,难免产生家庭小摩擦,每当这个时候,只要父亲出现,不用言语,所有的不愉快就会烟消云散。
包产到户后,父亲也不再是队长,但他的热心肠仍然在影响着大家,村子里娶亲嫁女,父亲一定是他们心目中掌勺的大厨,只要村里人开了口,无论农活有多忙,总要腾出时间去帮忙,吃着父亲亲手做的可口饭菜,听着同学不停赞赏父亲的手艺,我们姊妹之间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地满足,觉得父亲真了不起。记得2011年春节,我从澜沧回家过年,刚巧,有个表姑父去世,我在家呆了三天,就只看见父亲一眼,我说:老爸,您都是70岁的人了,别再那么辛苦,有些事要放手给小辈去学做,父亲说:“答应别人的事怎么能半途走人呢!”
父亲还是个爱学习的人,由于改革放开,村子养殖家禽的数量增加,到集市交易家禽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家禽瘟疫也随之而来。为了避免损失,父亲就向学兽医的女儿虚心学习,掌握了预防瘟疫、常见病处理知识。村子到周边最大的集市磨黑镇有 10多公里的路,交通又不便,为了方便村民用药,父亲就在家里备了许多兽药,邻里、乡村有需要的,父亲都有求必应。
父亲是个善于分享的人,2012年秋天,姐姐送女儿到天津读书,借机也带上父亲、母亲到北京、上海旅游。回到家后,他满腔热情请来了亲朋好友,分享爬长城、坐火车、坐飞机的感受,品尝着各地带回来的土特产,看着叔叔、伯伯、婶婶们高兴的样子,父亲也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一样。
现在父亲年纪大了,他也成了我们姊妹的牵挂,虽然已是75岁高龄,还是那么勤恳,即使生病,只要能动,也舍不得休息,不愿意到医院看医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不讲,就怕父亲把小病忍成大病,每周五晚上20:00点打电话询问父亲生活、身体情况,成了我与父亲未成文的约定。
父亲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用实际行动对我们姊妹6人进行了言传身教,把他的大公无私、诚实可信、助人为乐、热情好客、勤劳纯朴的做人道理毫无保留地进行了诠释,一生受益匪浅!
【家风家训故事征文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1924年-2017年,奶奶走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一周前与世长辞。我们家庭微信群里的100余人,每天都在回忆奶奶教我们的道理,带给我们的影响。奶奶不懂得什么是家风,什么叫家训,也不会写家书,但她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话语,用自己94年的艰苦奋斗经历,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应该坚持和传承什么样的精神。
爷爷去世时奶奶48岁,9个子女中仅有3个成家,最小的姑姑才五六岁。家里一贫如洗,但她没有再嫁,也没有听别人劝卖掉孩子,而是自己坚强地挑起全家的重担。奶奶把小点的孩子放到地头玩耍,自己边劳动边照看孩子;冬天地里没农活了,奶奶带着孩子们去捡洋槐夹,搓出籽来卖钱;夏天去锄地,劳动完再割些草背回家喂猪;生产队下地干活是统一时间,可奶奶总是去得最早、离开最晚,因为早去可以割猪草,晚归可以捋槐叶;别人中午都休息,她却顶着大太阳去地里捉簸箕虫,卖掉贴补家用。家里只有三个男孩,劳动力少,吃不饱饭,姑姑们说不上学了,参加劳动挣工分,但奶奶不同意,她说:要想过上好日子,你们就都好好读书,咱家再穷再难,我也会供你们上学!就这样,奶奶带着孩子们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挺过了63年沙河大洪水,9个孩子平安长大且都成为有用之材:三位国家干部、两位人民教师、四位农民企业家。
等孩子们都成了家、立了业,奶奶仍然勤勉地帮衬孩子,支持他们好好工作。她又给孩子们看了30多年孩子,亲手带大了20多个孙辈、重孙辈孩子。小时候我和爸妈住在沙河市区,他们早上要上班,60多岁的奶奶每天清晨5点起床,打扫院落,喂好牲畜,徒步20里地从老家来照顾我,好让妈妈赶上7:30上班,妈妈晚上6点下班后,她又摸黑走20里夜路回家,浇地锄地,喂牛喂鸡。等到孙子、重孙子都上了学,不需要她看了,奶奶怕给孩子们添麻烦,仍然独居在农村,自己种菜、做饭、洗衣、打水,直到80多岁才跟随孩子们住。
别看奶奶不识字,她非常具有政治敏感性,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几代国家领导人她都耳熟能详,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也略知一二。每次见面,奶奶都过问我们的'学习,问我们考了多少分,领奖状没有。上班后,奶奶又很关心我们的政治进步和工资待遇,每次见面都会询问。奶奶去世前几个月,我去看她,她紧握我的手,不让我走,我说我得去上班,单位好多活儿呢。她就很通情理地松开我,并嘱咐我好好工作,不能迟到,不能偷懒,等放假有空再去陪她。
奶奶的勤勉尚学也深刻影响到爸爸。家里条件差,爸爸初中毕业就当了兵,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学习。在部队坚持写日记,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并记到专门的本子上,好词好句也会摘抄下来,从军14年记了20多个笔记本。我上小学时用的《新华字典》是爸爸从部队带回来的,从字典的破旧程度就知道它被翻了多少遍。爸爸刚转业时在沙河检察院工作,他从零法律基础开始学习业务,看书、剪报、参加培训,很快就因业务精通在全市闻名。直到爸爸离岗后,仍然保持每天早晚锻炼身体、上午下午各看书读报一小时、每天收看《今日说法》《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晚间新闻》的习惯。爸爸告诉我,看电视也是门学问,不能光看热闹,要从中看门道、学东西、找收获。
爸爸非常注重我们姐弟三人的学习。从幼儿园起,就要求我每天除了完成作业,还要额外写100个汉字;上小学后,要求我每天练字,过年让我锻炼写对联;八九十年代的沙河,没有成型的兴趣班,工资也很低,但爸爸找到老师教我画画、唱歌、跳舞、游泳;从小学到高中,爸爸经常和我的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我的学习成绩、思想动态和在校表现,时刻掌握我的成长轨迹;上了警校,他送给我很多法律书籍,恨不得让我一下子变成法律专家,就连我的打靶、散打成绩,他都很看重,隔着长途电话,教我怎样“三点成一线”、瞄准、射击;我在沙河市公安局工作时,回到家他就考我案例,听我对案情的定性和分析;邢台市局遴选文秘人员,我考上了,但面临放弃舒适的生活,离开父母、老公和2周岁的孩子,每日往返奔波,我有些犹豫,但爸爸说大机关有大平台,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只要你婆婆家同意,我全力支持!
妹妹小我两岁,爱读书,很聪明,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爸爸给她买了很多书,有的书她都能读好几遍。我学习她也跟着学,在幼儿园就把我小学一年级的书本全学会了。于是,爸爸让她不满5周岁就上了小学。妹妹成绩一直很好,顺利考上大学,应届毕业考取了选调生,分到沙河一个不错的乡镇工作;工作一年,她在爸爸的鼓励下,考取了公费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当年,参加了国考,顺利进入国家部委工作。弟弟成绩不太好,只上了大专,上大专后他明白了“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努力学习,奋发进取,毕业当年参加了全省基层政法干警考试,成功考入邢台县公安局,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我的女儿12岁了,我也秉承了勤勉、尚学的理念,从小就给她讲奶奶和爸爸教育我们的故事,告诉孩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女儿5周岁上学,去年考入石家庄外国语学校读初中,从来不抱怨学习和住宿生活辛苦,而是努力进取,不断超越自己。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取得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新学年伊始,女儿在学校学生会干部竞选中,以最高分当选学习部部长。
知识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改变命运、获得幸福的最佳途径,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强盛富强的不竭源泉和动力。现在的我们,深深地怀念奶奶,更感谢奶奶为我们留下的勤勉尚学、坚强进取的优良家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们做好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优秀基因,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风家训故事征文】相关文章:
小学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06-17
家风家训征文01-30
家风家训征文02-14
晒家规家训 讲家风故事征文03-02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精选34篇)03-01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1000字06-17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800字06-17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600字06-17
家风家规家训征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