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雪松抗击风雪的过程,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感悟雪松抗击风雪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艺术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同学们,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依靠的是什么?(读书、网络)
2、很高兴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读书,读《山谷中的谜底》这篇文章。来!用你们洪亮的声音朗读第一自然段,回顾一下,今天,我们要通过读书,去一个什么地方?
3、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后汇报。
4、师:这个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学生跟读)这种自然现象太奇异了。(出示第二自然段后,学生齐读)
5、请同学们结合上文,正确理解“谜”和“谜底”在文中的意思。
6、师:在这个山谷中,究竟有什么事情还没有弄明白?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找一找答案。
7、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二、具体读议,体会思想感情。
1、学生集体交流山谷中奇异的自然景观这一个长期没有被揭开的谜是什么?
2、交流揭示谜底的一段文字。
(1)、指名读一读,教师出示揭示谜底的一段文字,小组齐读。
(2)、师:山谷中,是什么原因造成东坡雪大,西坡雪小?(特殊的风向)看来,是大自然要考验谁才是真正的生活强者了。大自然把山谷的东坡选作了试验基地,要选拔强者,它向东坡的树木施加了怎样的`困难?(下大雪)从哪里看出雪大?雪越大,树木的枝丫要承受的压力就越大。此时,大雪漫天飞舞,强者生存,弱者淘汰。最终谁胜出了?(雪松)
(3)、雪松究竟有什么本领能够征服困难,生存下来的?(枝丫富有弹性、弯曲、反弹)
(4)、(出示雪松抗击风雪的一段文字)师:读了这段文字,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雪松依靠富有弹性的枝丫抗击风雪的全过程了。一起读一读好吗?请同学们边读边在脑中想象,看谁读得最仔细,能字字如目。
(5)、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段话,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拿起你的笔,可以在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做些批注。
(6)、集体交流感悟。
(7)、雪松不仅是一个勇者,更是一个智者。他在无法承受的压力面前,选择先弯曲后反弹,多么富有智慧啊!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细细体会一下雪松的顽强和智慧吧。(配乐齐读)
3、小结:正因为雪松有了“反弹、弯曲”的本领,所以,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哲理
1、过渡语:就在1983年的冬天,两个旅行者来到这个山谷,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他们惊奇地发现了山谷中的谜底。两个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感到无比高兴,他们不虚此行,不仅解开了山谷中的谜底,还都有所感悟,第一个旅行者说——?(学生跟读)第二个旅行者说——?(学生跟读)确实,有时弯曲不是——?而是——?雪松抗击风雪的飒爽英姿就在我们的脑中,植物尚且能够灵活地应对外界的压力,人类又何尝不是。请同学们结合着自己的感悟,和同桌谈谈自己对两位旅行者的话是怎样的理解的。
2、集体交流。
3、背一背: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但有时候也需要像雪松那样————,作出————,以求————。有时弯曲不是————,而是为了————。
4、这节课有收获吗?课文采用以物喻理的表现手法,给了我们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生哲理,收获可真不小呀。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总会面对种种的压力和逆境,如果能够学会恰当地退让,同样可以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5、我们获得了这么深刻的启发,还应感谢那两个旅行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师生自由交谈。
四、拓展延伸
1、出示长征地图
还记得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吗?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图。长征是一次战略大转移,长征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避免了和强大的敌人正面抗争,以退为进,最终取得了胜利。同学们可以阅读幻灯片中的关于长征的简要资料。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读书,更加详细地阅读有关长征的资料。
【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2-14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04-07
《生活中的数字》教学设计06-30
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10-09
语文《荷花》教学设计08-06
语文《长城》教学设计04-20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09-09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08-20
语文《卖白菜》教学设计04-15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