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4 11:01:03 晓怡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进一步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1、第1题:看计数器上珠子所在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来。

  2、第2题:先让学生找规律,再填写。第(1)小题是一个一个地数,第(2)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第(3)小题是一百一百地数。

  3、第3题: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多少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

  4、第4题:通过小兔吃萝卜的情境,练习读写万以内的数。读万以内的`数时,不要求学生用汉字写出来。

  5、第5题:用词语描述两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由学生选择答案,让学生独立完成。

  6、第6题:使学生具体体验与8000接近的数。这些数比8000大或比8000小都可以,关键是看哪个数与8000相差最少。由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

  7、第7题:使学生具体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8、第8题: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写出一种就可以了。

  9、第9题: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让学生在三个答案中选一个。

  10、 第10题:是一道思考题。以第1筒为一份,三筒花生一共有6份,从而得出三筒花生分别与100粒,200粒,300粒。

  11、 数学游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数位,练习三位数读、写及比较大小,并初步获得对不确定性的体验。两人一组进行活动,第一次转转盘,指针指向6,笑笑在百位上写6,淘气在十位上写6;第二次转转盘,指针指向4,淘气和笑笑都在个位上写4,接着再转转盘,指针指向几,两人就分别把他写在剩下的空格里,谁的数大谁就赢了。反复这样做,从中体会每次把数写在哪位上,赢的可能性大。

  12、 实践活动。

  布置作业:

  P 39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的和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熟练完成练习。

  2、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努力学好数学。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本单元知识

  提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加以补充,使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

  二、完成练习三的题目

  第1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在书上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实物投影展示。

  第2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为什么前两个可以直接判断,而第3个却不行呢?帮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的要求。

  第3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小组交流有哪些不同的拼法。

  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提示学生:怎样想就能很快找出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第4题

  通过两个角的'度数,可根据角分类,也可从等腰三角性形的角度去考虑。

  第5题

  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

  第6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1)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学生明确;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2)通过计算,学生知道,走红线和蓝线路线一样长,都等于120米。

  第7题:从不同的角度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复习,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建立整数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较35.67 3.567 365.7 3567这几个数的大小。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4个数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

  下面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 0.506(缩小1000倍)

  50.6(缩小10倍) 0.0506(缩小10000倍)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 372(扩大1000倍)

  37.2(扩大100倍)

  通过上题,说明我们可以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强调:

  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的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即右移就扩大,左移就缩小;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的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的倍数是1000倍

  特别是注意,右移位数不够时,要在末尾用0补足,左移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二、巩固练习

  填空。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 )倍,得( )。

  2.把4.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 )( )倍,得( )。

  3.2.94去掉小数点,就( )( )倍,得( )

  4.0.06变成0.6,小数点向( )移动( )倍,原数( )( )倍。

  5.把30缩小( )倍是0.05。

  6.把1.436扩大( )倍是1436,缩小( )倍是0.01436。

  7.把5.423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原数( )( )倍。

  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

  三、课后小结:

  板书: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向左缩小 0.004米=( )毫米 向右扩大

  0.04米=( )毫米

  0.4米=( )毫米

  4米=( )毫米

  教学反思:复习课重在那些零散的知识用一条线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系统。本节课更象练习课,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且利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练习题就更好了。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二、花圃中的乘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三、观察与思考: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p.33、34

  教学目标:

  通过梳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边和角的特点;能正确给三角形分类;做一些相关的判断等练习。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个单元的内容:通过看书,了解本单元主要分几个内容:

  1、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指出:我们在判断的时候一般只要想其中最短的两边之和与最长的第三边比。想一想,这又是为什么?

  2、画三角形的高,要注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画,用虚线,标出直角标记和“高”

  3、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填空: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最多有( )个锐角。

  三角形按边考虑,有两种特殊情况: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板书:等腰直角三角形

  指出: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同时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考虑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45度、45度和90度)分别举老师的教师用和学生用的该块三角板,比一比,使学生明白:等腰直角三角形不管大小,它的三个角的度数是固定不变的。

  还有一种三角形也很特殊,它的三个角的度数也是不变的,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等边三角形。

  分析:等边三角形从字面上看,它只说了边没说角,你能知道它的角各是多少度吗?那要不要说成“等边锐角三角形”?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等腰的可能是直角、锐角、钝角,所以要说清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只能是锐角三角形,所以就没必要再强调了。)

  4、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指出:利用这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计算。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三:

  1、先判断下面各是什么三角形,再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说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可提问学生:是不是三个角都要量?为什么?)

  老师注意巡视画高是否规范。

  补充:这题是用给定的底画高,如果我给定的是顶点,你会画高吗?

  老师画题,学生画高。说说怎么想的。

  2、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只看露着的'一个角,你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注意最后一个角,要让学生说说理由,或者也可请学生画出不同的结果。

  小结:有钝角的就是钝角三角形,有直角的就是直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才是锐角三角形。

  3、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一拼:

  (1)拼成图形的内角和是180&rd;。

  学生可同桌或四人合作,请不同拼法的同学站在讲台前展示。分别算一算。指出:只要是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就是180&rd;

  (2)拼成图形的内角和是360&rd;继续合作,请不同拼法的同学站在讲台前展示。分别算一算。交流的时候可先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选一般的四边形。

  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rd;

  4、下面是3块三角形玻璃打碎后分别留下的碎片,你知道它们原来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注意:第二个三角形可能会有学生说成锐角三角形,可引导学生认识,“等边三角形”更适合它。

  5、你会用下面的9根小棒,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吗?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三种规格的小棒,分别摆一摆。老师加强巡视和指导。

  摆完后问:如果用一红两绿的小棒来摆等腰三角形,行吗?为什么?

  再看书上小棒的数据,说说哪种情况是不可以的。为什么?

  6、彩霞小区有一个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的花园,从A地到B地,走哪条路最近?图中哪两条路一样长?为什么?

  问题一,可让学生说说理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问题二。可让学生算一算,分别都得到了120米,那就是相等。

  7、在小组里说说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在交流的时候注意补充和规范,如第三个三角形,最好能分别从角和边两方面考虑,说成是“等腰钝角三角形”。……

  8、思考题:先画一画,再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

  说说自己的发现,如:一个多边形可以分成多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减2。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是几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和。可以用180×(n-2)……

  三、介绍“你知道吗?”,学生自己阅读,并算算金字塔每个侧面的底角大约是多少度?

  关于金字塔有很多的秘密,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看看。

  教学反思:(略)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2~103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师:在正式进入课堂前,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答题热热身,好让我们的脑筋灵活起来。请抢答。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改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度,通过分数改写小数练习,为下面小数的混合运算埋下伏笔。]

  一、导入

  同学们,在智慧国里有一颗智慧树,这是它的树桩。今天就让我们用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帮它吸收能量,从而长出叶子、结出果实,你们有信心吗?(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巩固练习

  师:树桩上的每根树枝,都含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只有解决了每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能量,长出叶子和果实。

  1、锦囊袋一: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教材P103第9题)

  问:你能把每道算式里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吗?(学生口答)

  问:你能口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吗?(学生汇报)

  过度:通过这个练习,我们知道,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

  简便。第一枝丫的叶子获得能量长出来了。还有其它的枝丫等着我们的帮助呢,我们要赶快去看长二个锦囊。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意识到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简便。从而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2、锦囊袋二:我会算

  ①6.07+0.4-0.08②4.013.5+0.31

  ③40(2.75+0.86)④85.7(15.34.8)

  师:课前让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来说说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些题。

  过渡: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算;有括

  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再算括号外的。它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你们的努力下,这枝丫也长出叶子来了。我们要加油,看最后一个锦囊。

  [设计意图:新课程最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教学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通过本题练习,使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3、锦囊袋三:我能解(书本P102第8题)

  问:从图里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计算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过渡:同学们,当我们熟练的'掌握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大家请看,最后一根枝丫的叶子也长出来啦,现在智慧树充满着朝气。那我们再一起帮它结出果实,好不好?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学生也有与价钱打交道的经验。通过这道题设计,让学生回忆并体验到小数加减法实用性。]

  三、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书本P102第7题)

  师:从图里,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同学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不错。老师也提了些问题,你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果实能量,有信心吗?

  问题一:买一副乒乓球拍用去35.50元,买2个乒乓球用去1.60元。应找回多少元?

  问题二:怎样买最便宜?应找回多少元?

  过度: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帮助智慧树获得了果实能量。接下来是一道富含大能量题目,同学们可要努力啦。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通过本题,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

  2、思考题

  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

  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介绍相关知识)

  师:要求物体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我们可以先列表整理一下数据。(师生共同列表整理)

  师:通过列表整理,我们可以知道第一秒下落多少米?第二、三、四秒呢?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该怎么列式计算?(4.9.7.5.3总78.4)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过渡:一个物体从78.4米高的地方下落只要4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是很难作出及时反应的,为人为己,我们要极力杜绝高空砸物行为。

  [设计意思:科学是神秘,是学生极为好奇而又极为迷惑的领域。这一道题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方面是为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增长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策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满树的智慧果吗?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智慧树长出了叶子,结出了果实,你们真棒。也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看着这棵满是果实的智慧树,你能根据刚才由树桩,到长出叶子,再到结出果实的整个过程,结合自身来说说你的想法吗?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7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5=

  4.8+2.2= 3.5-2.1= 5.5+4= 19.5-0.5= 7.2+1.6=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对答案。

  2.竖式板算:(每组叫一名同学上黑板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4.89-2.64 3.61+1.37 7.75-6.35 2.82+3.17

  点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

  3、揭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小数减法.

  二、目标实施

  1、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为了促进你们健康成长,每学期我们都进行体检,其中有一项是量体重。你知道你的体重是多少吗?今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也在量体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笑笑体重38千克、淘气体重45.2千克、丁丁体重33.4千克。)教师板书

  3、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淘气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4、丁丁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5、笑笑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7、淘气和丁丁一贯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们试着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4、课件出示: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为什么这样列式?

  (1) 自主尝试计算:

  (2) 交流汇报: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45.2-33.4这个算式,想: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3)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计算小数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十分位不够减要从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

  (4)计算:23.5-16.8

  (5)讨论归纳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低位减起;

  ③十分位不够减向个位借1,然后再减.

  5. 课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独立尝试计算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

  (5)点拨:把38写成38.0你知道是根据什么吗?(这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课件出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说一说。

  7、尝试做:

  1.25+6.05= 78.3-6.9=

  (1)观察第一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有0。)

  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计算结果如果在小数的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2)强调:哪一位不够减要从本位退1作10,在前一位加10再减.

  8、小结:今天通过量体重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进位加、退位减)

  讨论交流:计算这样的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3)观察思考“c6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8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培养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L请学生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射线、一条直线。

  提问:从线段怎样得到射线?从线段怎样得直线?

  射线能量出长度吗?直线呢?

  2.练习十四第1题。

  (1)小组交流、讨论,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汇报。

  (3)提问: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3.练习十四第2题。

  (1)学生试着练习。

  (2)小结:经过4点中的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画6条,如果经过4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那么这4个点肯定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复习角的认识

  1.提问:怎样的图形叫做角?你认识了哪些角,能举例说说吗?

  2.把学过的`角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

  3.提问:什么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4.练习十四第4题。

  (1)学生观察钟面后,先说说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各转动了几分?

  再说说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其度数。

  (2)说明:分针从12起转动不满15分,形成的角是锐角;转动15

  分就形成直角;转动30分就形成平角;转动1小时就形成周角。

  5.练习十四第5题。

  (1)按图示,同学们将正方形纸折一折,再展开。

  (2)完成之1、/2、/3度数的填写。

  (3)提问: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

  (4)再按图示将正方形纸中一个直角等分折成3折。

  说说自己的发现,并算算图中三个角的度数。

  6.提问:你怎样知道一个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1)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先估计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看估计的是否差不多。

  (2)练习十四第8题。

  ①学生先填写出八个方向。

  ②同桌两人活动:量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7.提问:如何用量角器画指定的度数的角?

  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三、思考题

  先自己想方法,再组织汇报交流,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略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活动

  一、混合运算练习

  75×12+280÷3548×(32-17)÷30490÷210÷(750÷25)

  二、解决实际问题

  1、食堂第一次花60元买了15千克鸡蛋。照这样计算,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花8元钱,第二次买了多少千克鸡蛋?

  2、小明暑假看了两本书。一本书是84页,另一本书少12页。如果他每天看6页,这两本书一共要看多少天?

  3、甲、乙两队共修了4条路。甲队修了5680米,等于乙队修的4倍。甲队比乙队多修多少米?

  4、饲养场养鸭278只,养鸡的只数比鸭多150只。养鸭和鸡一共多少只?

  5、菜场运来15车青菜,上午卖出5700千克,下午比上午少卖出1千克。这天共卖出青菜多少千克?

  6、买来800米电线。第一天用去26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用70米。电线用去了多少米?

  7、买来800米电线。第一天用去260米,比第二天少用90米。还剩下多少米?

  8、果园里产桃子3560千克,梨比桃子多1750千克,苹果的产量是桃子和梨重量的和。苹果比桃子多产多少千克?

  9、图书室有故事书750本,连环画比故事书少135本,科技书是故事书和连环画的总和。科技书有多少本?

  10、山坡上原有果树1480棵。今年春天新栽梨树850棵,枣树780棵,秋天又栽了1274棵苹果树。今年比去年增加了果树多少棵?

  11、商店上午运进大米25袋,每袋50千克,下午运进同样的大米15袋,商店这一天共运进大米多少千克?

  12、一本书,小华看了46页,没看的'页数比看了的3倍少15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3、铺路队为“国门第一路”铺沥青,每天铺480米,比计划的2倍少20米,计划每天铺多少米?

  14、水果店运来12筐梨和18筐苹果,梨每筐重60千克,苹果每筐重58千克,运来的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活动

  一、作业错例评讲

  1、练习与测试的第19页的第3题。学生的错误主要是:获得三等奖的比一、二等奖的总人数少10人。用24-10来求获得三等奖的人数,没有理解清楚三等奖是和谁比。

  2、练习与测试的第19页的第5(2)题。很多学生在读题理解题意方面很薄弱,读题时注意力不集中。

  3、三步混合运算时很多学生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符号,数字抄错,运算顺序出错。

  二、针对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练习前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别计算。(计算时要教育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查,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练习四的第2题。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直接进行判断,再交流判断的依据。

  3、练习四的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又可以根据什么运算律改变运算顺序。

  4、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先独立计算,计算后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每组中各题的运算顺序。最后,可以适当三步混合运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以使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

  5、练习四的第6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错误,并加以分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三、全课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出示第4题:

  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口算

  3、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综合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三)提高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

  2、小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练习十六的第5—13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2、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商是几位数。

  (2)讨论: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3)思考:除数是两位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强调学生在做除法时,一定要先确定商的位数的良好习惯。

  2、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1)先确定商时几位数。

  (2)再动手计算,并任意抽取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1)根据题目的信息,说一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请大家把计算结果填写完整。

  (3)用乘法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请大家帮助王平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4、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想一想:要求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我们要知道什么?(总价和数量)

  引导学生找出总价和数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再要学生说一说列式的根据。

  5、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来试商的。

  6、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0题。

  (1)让学生独立分析后列式解答。

  (2)一个学生提数学问题,其他学生列式解答。

  7、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讲评时要他们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写。

  8、完成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题。

  让学生艺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解决这道题目的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14

  课题:练习十三第3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通过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完成下面的板书:

  锐角三角形:3个角都是锐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1个角是直角

  (按角分)钝角三角形:1个角是钝角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三”。

  1.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180-90-45=45

  解法二:90-45=45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和优化,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第5题。

  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懂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对称轴上,并掌握对称轴的画法。

  先让学生独立操作,交流时教师强调对称轴的画法。

  3.第8题。

  课件出示习题中被遮住一部分的三个三角形。

  先让学生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提问:你能根据露在外面的角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小组交流讨论。

  组织汇报交流得出:第一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第二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个三角形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三、综合练习

  1.第9题。

  这道题是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通过操作和交流找出规律,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有两种情况:一是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二是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2.第11题。

  这道题是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时,内角和是180,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四边形时,内角和是360。

  3.第13题。

  由于题目中没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体有多长,因此需要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得出只能用20米作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园的三条边长就是:10米、20米、20米。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进行解答。

  4.第14题。

  (1)让学生取出小棒摆一摆。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摆法。

  (3)全班交流。

  师提醒学生注意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要大于第三边,所以“3、3、8”这种情况不能摆成三角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能辨析乘法运算定律。

  2、能初步运用乘法分配律优化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通过辨析,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变乘法分配律及其变式的认识与掌握。

  预设过程

  一、辨析作业错例

  能对前一天《作业本》中的第2题进行辨析。

  (25+125)×4=25×125+25×4

  (25+125)×4=25×125+125×4

  (25+125)×4=25×125+125

  25×4+125×4=4×(25+125)

  25×4+125×4=25×4+125)

  1、指出每组算式正误,并说明理由。

  2、复习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板: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二、扩展乘法分配律

  选择一个正确的算式。

  35×(2×5)=( )

  a、35×2+35×5 b、(35×2)×5

  67×77+77×33=( )

  a、77×(67+33) b、67×(77+33)

  (40-2)×25=( )

  a、40×25+2×25b、40×25-2×25

  104×25=( )

  a、100×25+4×25b、100×4×25

  125×3+125×4+125=( )

  a、125×(3+4)

  b、125×(3+4+1)

  1、请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选择正确的算式。

  2、着重(40-2)×25、104×25和125×3+125×4+125的分析。

  三、练习

  1、P38-5

  2、P38-7

  3、P38-6

  4、P38-9

  5、P37-4与P38-8

  1、说说哪些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哪些没有用到,为什么?

  2、先判断每组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再选择每组中的一题计算一下,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一题。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P38-6,指名板演,并讲评。

  4、独立完成P37-4与P38-8,说说哪种方法更好。

  四、

  今天,你用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一)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书设计:练习一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13820000

  计数单位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熟练解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填一填

  读题,看图说一说你找到等量关系是什么?交流。独立完成

  (1)等量关系是身高×1/7=脚长1/7A

  (2)等量关系是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的周长=图形的周长5B

  (3)等量关系是苹果的钱+梨的钱=总价钱

  4X+3Y

  2、看图选方程

  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独立完成,交流。

  3、“?”等于多少?

  看图说一说你找到等量关系是什么?交流。

  4、解方程。

  4X+9=249X+2X=456X-X=125

  3Y-6=48X-360=312X÷0.6=4.5

  (1)怎样解方程

  (2)怎样检验?

  5、读题,理解题意,如何设X?

  解:设一只蜂鸟重X克?

  50X+1=81

  1)怎样解方程

  (2)怎样检验?

  6、一张撕掉一角的'发票,你能算出每把椅子的单价吗?

  读题,理解题意,如何设X?

  解:设每把椅子的单价X元?

  5X+80=230

  1)怎样解方程

  (2)怎样检验?

  7、读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1)4+2(2-N)

  (2)4+2(2-N)=26

  N=12

  8、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

  板书设计

  练习五

  4X+9=249X+2X=456X-X=125

  3Y-6=48X-360=312X÷0.6=4.5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练习五教学设计11-19

数学《练习五》教学设计04-19

数学练习十二教学设计11-13

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11-18

数学《练习九》教学设计04-18

数学《练习一》的教学设计04-24

练习九的数学教学设计04-26

练习五教学设计03-13

欣赏与设计练习课的数学教学设计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