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
1、精彩的场面描写。
2、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教学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传统节日。
2、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传说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遭到守旧派的不断陷害,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逐出郢(yǐng)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mì)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都纷纷争逐着驾船相救,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赛龙舟的习俗也就由此而来。
同时还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风俗也就由此而来。
二、走近作者
1、了解沈从文。
作家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
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端午日》就选自《边城》。
2、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美景
三、初读文本
在这篇课文中沈从文先生就用它的生动而精练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湘西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欣赏到了赛龙舟的精彩场面,感受到了桨手们的风采和拼搏的精神。
自由朗读课文。(多媒体展示探究目标)
(1)自由学习过程: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同学们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风俗习惯?
(3) 向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个风俗习惯。
检查一: (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并区别字音字形字义。
蘸(zhàn)酒 峒(dng) 泅(qiú)水 数(shù〕天前
擂(léi)鼓 鹳(guàn) 呐(nà)喊 shù(戍)军
jiǎng(桨)手 泥jiāng〔 浆 〕一律(lǜ)
检查二: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了解到湘西的人们在端午这天有哪些风俗习惯?
明确:〔用雄黄蘸酒在额头上画个王字、穿新衣、吃鱼吃肉;划龙船竞赛;追赶放下水的鸭子〕
2、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
明确:(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其中哪些风俗习惯是详写?哪些风俗习惯是略写?大家知道端午节我们这里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明确:吃粽子、挂钟馗像、悬艾草、喝雄黄酒……)
四、深入文本
1、“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文章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作用:“表现了全茶峒人都去观看的热闹场面也表明赛龙舟是全茶峒人的庆祝活动
2、赛龙舟前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在文中划出)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
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4、分别找出这些人最具表现力的动作
桨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拿 挥动 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5、发挥想象,描述一下赛龙舟的激烈场面。
要求以“我仿佛看到…… ”“我感觉到……”为题来从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来描绘浆手的风采。
6、探究一:一条龙舟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拼搏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和全队合拍,要讲究配合,要团结协作)结合生活实际,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小而言之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绩、团结是必不可少的。
7、探究二:文中除了对龙舟及浆手的描写外,哪些句子也是介绍“赛龙舟”的。
①、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两岸人呐喊助威;(侧面描写)
②、更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联想,虚写)
五、写法指导
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呢?
场面描写(紧张激烈)
正面描写:(船手)(鼓声、呐喊声) 实 写
侧面描写:(观众、呐喊声)(想起小说故事) 虚 写
1、什么是场面描写
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作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场面描写的手法
① 动词的运用
准确而生动的动词运用,写出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有特征的动作,表现了赛舟场面的热烈。
②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具体的描绘和形象的刻画。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对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与之相联系的周围事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被描写的对象。
③ 实写和虚写
实写:对客观事物如实加以描摹,作正面的,直接的描述。
虚写:对实际情况进行侧面烘托、合理夸张,或对景象进行想象和描绘。
六、写作训练
课文第二小节写捉鸭子,场面写得很简略。请你试着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相结合的方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
七、拓展延伸
眼下,越来越多的洋节日(例如圣诞节)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八、总结
一个没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丧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九、布置作业
进一步了解盐城的民俗
板书设计:
端午日
场面描写(紧张激烈)
正面描写:(船手)(鼓声、呐喊声) 实 写
侧面描写:(观众、呐喊声)(想起小说故事) 虚 写
教后心得:
端午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用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来描写精彩场面。
2、掌握本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
2、阅读重点文段,研究精彩的场面描写,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彩场面的描写
难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和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
2、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五月初五)
3、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知道的请自告奋勇地站起来并大声说出来。(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
4、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
5、端午节里很多地方还划龙舟,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学请举手,包括在现场看过的,也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过的。
6、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热烈、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7、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沈从文笔下龙舟赛的精彩画面。
二、初读课文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同时也领略一下茶峒人是怎么过他们的端午日的。(板书:端午日沈从文)
2、检查预习情况,正音辨形。(出示小黑板)
蘸(zhàn)酒茶峒(dòng)洞穴(xué)
老鹳(guàn)河呐(nà)喊泅(qiú)水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适时纠正。
3、先请同学们一起静下心来,走进茶峒人的端午日,感受一下那里的节日气氛。播放课文朗诵,要求学生在听朗读时思考下列问题:
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相同或相近?
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4、请同学先相互讨论一下刚才的问题,然后交流,明确:
第一问:①穿新衣;②用雄黄蘸酒画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
第二问:相近的是吃鱼吃鸭,还有就是赛龙舟啦。
第三问:龙舟竞赛,竞追鸭子;热闹,有趣等。
三、合作探究
1、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赛的场面。看看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到底好在何处,会如此吸引你们的。
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
2、请先相互讨论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交流、明确:
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桨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3、再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4、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
讨论、交流、明确:两者相似点在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联想。
5、刚才说了,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写“两岸人呐喊助威”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明确:侧面描写。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6、那么,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啦?除了龙舟赛的船手们,最热闹的应该是谁呀?
交流、明确: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
7、老师看到这里,就要瞎想啦: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唉,奖品并不算丰厚呀!)
8、那他们图个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
讨论、交流、明确:图的是欢乐、热闹。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
9、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了,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竞追鸭子)
目的是什么?(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用文字写下来,尽量能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
【端午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09-01
《端午粽》教学设计7篇06-13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05-29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7篇03-12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5篇03-05
《端午日》阅读答案12-12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05-24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05-22
有关端午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