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05 14:16: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设计(15篇)

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1.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2.2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数的组成来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众多算法中择优来学,达到能熟练应用。

  教学工具

  情境图、多媒体课件、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看图填数。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第一节加法

  一、感知“加法”的含义

  1、出示课件:动画演示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的过程。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小丑一手拿着3个红气球,一手拿着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师:你能边说这幅图的意思,边用手势来表示吗?

  2、在操作中感知加法

  摆一摆

  师:请你拿出3朵红花,再拿出1朵黄花,合起来是4朵小花。

  师:你能把你摆的过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吗?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二、学习“减法”算式

  1、师:把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气球?把3朵红花和1朵黄花合起来,求一共几朵花?都可以用加法计算。

  2、师:认识“+”: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师在3和1之间板书“+”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3、读加法算式(板书读法)

  (1)3+1=4读作:3加1等于4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3+1表示什么意思?3+1=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三、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巩固提高

  1、24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箭头是什么意思?1+2=3表示什么意思?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找到1+2=3的意思吗?

  2、练习五1题

  3、其它一些有关本课的练习题。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含义和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体会到了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本节课学的是数学计算里最简单的,是计算数的基础,同学们课后要多做练习,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基础。你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都很棒,老师希望你们保持这种学习状态,扎扎实实的学好知识,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板书

  第5节加法

  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

  3+1=4读作:3加1等于4。

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课后习题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5)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6)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7)在自然数中,有无限多个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 )

  板书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数学教学设计3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围绕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问题,围绕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问题该怎样设计?围绕问题该怎样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问题设计的策略及反思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又寓于现实,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这一观念既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同时说明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比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导入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周来本班的积分统计表(表中的得分用正数表示,失分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观察: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积分 +3 -2 -4 -2 +2 +4

  然后提出问题:“谁能帮我们班算出这一周的总积分呢?”结果我发现大多数同学能用“抵消”的方法统计出这一周本班的总积分。然后我出了一道算式题:“(+3)+(-2)+(-4)+(-2)=?”发现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算。当学生产生这样的认知冲突时我便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后我用表中的数据分成了几种类型,如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展开新知学习,教学效果较以前有明显改观。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1)导入的情境问题贴近学生的现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情境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当然,情境问题的创设不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比如,在《函数》一节的教学时,我用游乐园中的摩天轮引入,当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我发现学生几乎没有反应,只是偶尔听到:“摩天轮?”“很危险……”本来是一个很典型的函数问题,只因为农村学生对该情境的认识模糊,一时没有进入到虚拟情境中来,导致课堂开端出现“僵局”,也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工作的胜利开展。

  2、教学重点、难点处的问题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设计好的问题串可以强化重点与突破难点。例如,《结识抛物线》一节的教学重点就是做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并根据图像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性质。而作图过程又是一个难点问题,要从所画的图像中发现并归纳性质,首先得画出较准确的函数图像。在学生画图像的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的几种错误画法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1)根据你画的图像,给自变量x任取一个值,函数y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吗?(2)自变量x的范围是什么?(3)在0

  3、例题或课堂练习中的问题设计

  例题教学具有及时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双重功能,随堂练习是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优选例题,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例如笔者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问题:已知A(-2,y1)、B(-1,y2)、C(2,y3)三点都在反比例函数y=k/x(k>0)图像上,(1)比较y1、y2、y3的大小关系。(2)若D(a,y1)、E(b,y2)、F(c,y3)三点也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上,其中a0判断y1、y2、y3的大小关系。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对问题(1)采用了直接代入计算的方法得到结果,对问题(2)显然用代入法难以得到结果,这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来解决。经过讨论后,学生A回答:“因为k>0时,反比例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而ay3。”学生B回答:“我们组用特殊值检验得出y20,所以y3>y1>y2。”学生C回答:“我们组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得到: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得y3>y1>y2。”经过对以上不同做法的比较和鉴别,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中“在每一个象限内”这一条件有了彻底的理解。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例题或练习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了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4、在学习反思中的问题设计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相对欠缺,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较普遍,对学习结果的反思意识淡薄,自我评价不彻底,做错的题目一错再错。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彻底分析错因,让学生在错题中有反思的机会。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解含有分母的方程时很容易出错,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我设计了如的表格:

  通过引导学生对错因彻底分析与校正,学生明白了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我出了几道解方程的练习,结果发现,学生确实重视了错误,效果明显有所好转。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计确实是一种学问,是一种艺术。要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体验,在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人分享成果,来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含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4、培养学生数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1、每组有三个口袋、

  (1)一号口袋里有若干根小棍;

  (2)二号口袋里有若干根小棍(与要数的铅笔数相同)、

  (3)三号口袋里有100根小棍,10根一捆,4号口袋内有39根小棍、

  2、计数器、

  3、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教师谈话:在我们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些小棍,你们想知道这些小棍有多少根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数一数,看看哪组同学数数的方法最多?

  1、请同学们拿出一号口袋、

  要求: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想怎么数,再数一数,其他同学看他数的对不对,比一比那组数的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根据学生数数的方法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

  一个一个的数

  二个二个的数

  五个五个的数

  十个十个的数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方法来数一数铅笔、

  板书课题:数铅笔

  3、这是老师买的一些铅笔,请同学们来数一数?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4、请同学们数二号口袋内的小棍、

  教师:同学们在数铅笔的时候,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5、同学们,你们都觉得十个十个的数又快又对,现在,老师这里有10捆小棍,每捆都有十根,请同学们十个十个的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二、活动二、

  (一)出示调查表、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1、教师:同学们,我们在一起生活已经有一个学期了,我想请同学们做一个小调查员,让我们对一年级各班的人数进行一下调查、

  2、请同学们拿出三号口袋、

  教师:这是我们一年级的人数,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想怎么数,然后在数一数,看那个组的同学数的方法多、

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第一层:认识并会看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班上有待提高型(约占总数的15% )的学生能达到。

  第二层: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并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较强的解读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发展型60%的学生能达成。

  第三层:对扇形统计图的绘法有所了解。不仅只关注统计结果,更要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超前型25%的学生能达成。

  第四层:德育教育:通过调查学生体重,教育学生要养成合理饮食、坚持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比较发现扇形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肥胖在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突出的流行病,而且在青少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明明对五年级一班学生的体重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表:

  体重类型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人数5,7,13,3,4占总人数的百分比15.6%,21.9%,40.6%,9.4%,12.5%,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从中明白什么?

  二、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认识扇形统计图

  1、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全员参与)

  师:不同体重类型的人数情况怎样呢?怎样能看得更清楚呢?

  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那就自行操作完成吧。

  生:操作。

  师:谁上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这样整理有哪些优点?

  生:很清楚直观表示出每种体重类型各有多少人。

  师:怎样能表示出每种体重类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这需要用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绘法。(超前型学生简要了解)

  师:扇形统计图的绘法虽然不需要大家掌握,但最起码要知道是怎么回事。绘制扇形统计图时,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各扇形大小的确定是根据圆心角的度数。

  3、引导学生从扇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全员参与)

  师:仔细观察扇形统计图,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呢?

  生:回答。

  4、对比发现。(发展型学生)

  师:比较两种统计图,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生2: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师:那能说说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吗?

  生:能清楚表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师:在具体情况中应该怎样选择用哪种统计图呢?

  生:要表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用扇形统计图。

  师:实际应用时看来要根据需要灵活合理选择统计图。

  (德育教育):通过列表法整理数据,学生了解到有一大半学生身体不够健康,从而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告诉学生现在初中考高中,无论是超出或低于正常体重,差1斤减1分。

  三、自主练习,巩固内化。

  1、全员参与:书105页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教育学生:我国有56个民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加强民族团结尤为重要(第一个扇形图)。

  通过观察扇形图,教育学生我们现在所处的年龄段占我国人口很大的比重,所以我们肩负重任,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2、独立解决第2 、 3题。

  3、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百分比分别进行比较,明确百分比大的其含量就高。

  4、第5题分层练习:出示扇形统计图后,问题分三个层次出现:

  一层:如果五年级共有400名学生,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二层:如果喜欢排球运动的有30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三层:如果喜欢篮球和足球的共有120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你自行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目进行解答。

  小结:无论选择哪层题,从计算结果上看,你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哪种球类比赛?理由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分层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发现?课后请同学们找找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有能力的同学找找三种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其理由。

  设计:xx

  执教:xx

  五、教学后记:

  多数同学对扇形统计图不是很陌生,基本达成了预定目标。班上有待提高型15%的学生能认识并会看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发展型60%的学生能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并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较强的解读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超前型25%的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绘法有所了解。不仅只关注统计结果,而且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除个别学生的表述不够流利完整,对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更为重要的是我充分利用书中教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品德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生能按一定的方位观察情景图,说故事。

  2、理解加法运算(添加、合并)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

  3、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能力(将绿地中的情景上升为加法题,并得出结果,再回到情景中去检验。)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看图说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点:看绿地中的情景图说故事,提问题,将情节化为加式。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方位看情景图说故事,提问题,列式计算,并将答案回到实际情景中去。

  教具学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书28页绿地情景图题1)

  师:小朋友,你能看着这幅图来说个故事,并列式求和吗?

  反馈:(1)、说故事 (2)、列算式求和 (3)、检验答案

  生:原来有3只箱子,又运来2只箱子,现在有几箱?

  算式:3+2=5

  师:请大家数一数:现在有几只箱子?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师:3+2=5这道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3、2、5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算?(合并、添加)

  算式还可以怎么列?为什么?(2+3=5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出示书29页题2、3、的图,请学生看图说故事,列式求和,再数一数情景图结果是否正确。

  反馈:(同上)

  生1:马路边原来有2个人在等车,又来了1个人,一共有几个人?

  算式:2+1=3

  生2:马路边的红绿灯路口,先开来3辆小汽车,又开来1辆,一共有几辆?

  算式:3+1=4

  小结:(略)

  二、探究

  1、引入,出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绿地上去玩,你们高兴吗?(板书:绿地)不过,老师要向你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草地上,既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又要做个有心人,把看到的编个故事说给小朋友听,列式求和,并请小朋友按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说,好吗?(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比赛:看哪组说的故事多?再列式求和、检验。)

  2、反馈(同上)

  生1:小花园里有5个小朋友在玩黄沙,又跑来了5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5+5=10

  生2:草地上有5个大皮球,4个小皮球,一共有几个皮球?

  5+4=9

  生3:树林旁边原来停了4辆自行车,小朋友又骑来了2辆,一共有几辆?

  4+2=6

  生4:小河里有1只大鸭,3只小鸭,一共有几只鸭?

  1+3=4

  生5:绿地里有2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休息,又来了2个小朋友要在亭子里休息,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要休息?

  2+2=4

  生6:草地上有3只大的鸟,4只小的鸟,一共有几只鸟?

  3+4=7

  生7:草地上有5鸟在找虫子吃,2只没有找,一共有几只鸟?

  5+2=7

  生8:有4人在等89路的车,又来了4人,一共有几人?

  4+4=8

  生9:89路路牌旁,有3人手里拿了蛋筒,有5人没有拿,一共有几人?

  3+5=8

  生10:89路路牌旁,有2个男同学,6个女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2+6=8

  生11:背书包的有2人,不背书包的有6人,一共有几人?

  生12:穿裙子的有3人,不穿裙子的有 5人,一共有几人?

  生13:戴帽子的有1人,不戴帽子的有7人,一共有几人?

  3、小结:

  刚才,我们看了绿地的情景图来说故事,能运用组合、添加的方法编加法题,并列式求和,最后在图中数一数,答案是否正确。

  三、拓展练习:

  1、根据算式,编故事,写答案。

  (1)、 4+4= 5+5= 3+2=

  3+3= 5+4= 5+3=

  (2)、 2+6= 4+1= 2+2=

  6+2= 4+5= 7+3=

  2、同桌互编生活中的故事并列式计算,再4人小组交流,最后反馈并让学生及时评价编得怎么样?

  四、课堂总结(略)

  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加法运算的两种形式及其实际含义,因此本节课是一堂综合练习课。教师应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获得新知,教师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引导,当儿童碰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帮助,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

  反思

  本节课其实是加法的复习,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初步地了解,其内容也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个个场景学生差不多都有切身的体验,所以整节课的环节也是较顺畅的。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较符合学生的特点。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特别是89路车站一题,能编好几个故事和不同的算式,大部分的学生考虑的是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来了4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算式是:4+4=8。但一生举手说了不一样的故事和算式:有3个小朋友在吃冰淇淋,5个小朋友没有吃冰淇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算式是:3+5=8。这时老师给予肯定的表扬,并给这组加了分,同时适时提出:这位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老师还发现了一些故事和算式,你能发现它们吗?轻轻一句话,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热烈讨论、踊跃举手发言,为小组加分、增光,整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数学教学设计7

  设计说明

  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扩展。由直线发展到曲线,是知识的一个升华,一个质的飞跃,对新接触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教学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突出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实现自主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及个性差异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能够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交流、讨论、探究中明确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各种平面图形卡片 圆规

  学生准备 圆形实物 平面图形卡片 圆规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生自由回答)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丽、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了美的享受,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欲望。

  ⊙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布袋,里面放了一些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卡片,闭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

  活动后汇报:你为什么一下就能说出摸到的是不是圆?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摸一摸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2.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老师引导学生每四人一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用手画,借助圆形物体画,用圆规画……)

  (2)尝试用圆规画圆。

  学生操作,每个学生用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每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画的圆放在一起,相互欣赏。

  师:欣赏完刚才四个同学画的圆以后,你们发现四个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吗?

  (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师小结: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上。

  (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

  3.探索圆心。

  (1)明确圆心:老师示范画一个完整的圆,然后对照圆讲解: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

  (2)开展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形学具,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如此做几次,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几条折痕相交于一点)

  师:这几条折痕相交的这一点在圆的中心,圆中心的这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引导学生在学具圆上标注圆心。

  (3)明确作用:同学们刚才画的圆的位置不一样,你们认为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同桌之间讨论后汇报。

数学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2.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3.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避免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课件显示:问题1:数据误导:

  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 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 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

  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师:婷婷有欺骗妈妈吗?

  师: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三的分数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有投机取巧之嫌,大家思考: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师:你对此有何评价?

  师:类似的受平均数误导例子还是很多的。婷婷的爸爸的公司在一次招聘时就出现了如下的情景。

  问题2 阿冲应聘

  (先请一位同学给画面编一段话。然后提问:略)

  (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新的疑点,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三)梳理概括,形成结构

  (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我们自己也试着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六)变式练习,扩展新知

  (结合课件)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都有哪些自己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平均数: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信息,应用最为 广泛,但…

  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

  众数:当一组数据中有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

  下面由我们自己去收集一组生活中的数据,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来说明本组数据的特征。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活动报告单》,深入到学生活动中,适当答疑)

  (教师视课堂具体的时间的情况选择是否讲解:假如你是一名厂长……)

  (五)反馈评价,提示作业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请你分别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自的现实意义。

  总结:今天我们都学到哪些知识?

数学教学设计9

  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我自认为知识全面,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系统性强,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复习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训练题也比较多,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教师认真备课,我也感觉到这节课确实有一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致于面对简单的问题都卡,思维不连续。纠其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

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

  教法学法:

  利用旧知前一类推引出新知,在通过观察、示范学习新知,最后总结规律巩故新知。

  教具准备:

  例6主题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对对子(上、下,前、后,左、右,大、小,多、少)。

  2、数数1-100

  3、比较数的大小。

  65>62 99>20

  27>25 85>23

  89>86 57>8

  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引入: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过度:今天看看谁最爱动脑,观察的仔细,老师就奖励他一支铅笔。

  二、探究新知

  1、观察65比62多,99比20多。都是多,多的程度有什么不同?生……(差距不同)怎样来形容65与62的差距不大呢?

  生……

  师:这样比较小的差距,数学上叫做多一些(板书)

  师:65比62多一些。让学生试着说27和25、89和86。

  师:根据上课时我们对的对子,65比62多一些,反过来怎样说?生试着说一说。62比65少一些(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5和27、86和89。

  2、 99和20的差距大不大?怎样来形容99与20的差距大呢?

  生……

  师:这样差距比较大的,数学上叫做多的多(板书),师:99比20多的多。让学生试着说85和23,57和8。

  师:99比20多的多,反过来怎样说?生试着说一说(20比90少得多)。(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3和85, 8和57。

  3、 小结:结合板书,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差距小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差距大时)(板书)

  4、看书43页例6,提问:书中是谁和谁比的?怎样比的?红球比蓝球多得多,还可以怎样说?(蓝球比红球少得多)。黄球比蓝球少一些,还可以怎样说?

  生:……红球和黄球比呢?这里可以用课件投到屏幕上,让学生回答。

  三、多样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43页做一做

  2、课件展示基本题练习(略)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举生活中的例子: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室里的课桌数量和讲台数量比,风扇数量和灯棍数量比,学生人数和老师人数比,头发根数和眉毛根数比,老师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比。

  2、活动:师:老师上了一节课,累的腰酸背疼,谁来给老师锤锤,指明两个上来锤,要求,记住自己锤的下数,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比较一下,老师给学生锤2下,让学生锤的下数和老师锤的下数比比。

  五、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作业:回家举个例子,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思考题:把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四个词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65比62多一些99比20多得多。

  少一些少得多。

  27 > 25 85 > 23

  89 > 86 57 > 8

  差距小差距大。

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田忌赛马:教材第106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题意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通过对照找到赢齐王的唯一方法。

  3、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在已有的条件下,经过筹划、安排,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发展优化意识,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

  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来玩个游戏,每人三张扑克牌,比大小,三局两胜制三局两胜什么意思?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红桃8、5、4和黑桃7、6、3

  问:你选择哪一组牌和老师比大小,让学生先出,老师几次比赛都赢了。

  2、你有什么想法?

  3、“比赛中,怎么研究双方的情况,运用策略,找到能够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学的《田忌赛马》,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有兴趣吗?”

  二、新课教学

  1.欣赏“田忌赛马”(课件)(学生介绍自己对田忌赛马的借鉴)

  2.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欣赏了“田忌赛马”的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学根据故事,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通过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3.讨论,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在同等级别的马中,田忌的马不如齐王的马,而经过这么一调换,让田忌取得了赛马的胜利。)

  师:这种调换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对策,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对策论。

  板书:“田忌赛马”——对策论

  4.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

  5.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表一)

  友情提示:运用可能性的学习方法,采用有序的原则,才能做到田忌派马策略的不重不漏。(小组合作完成)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巩固练习

  1.提问: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

  (由学生说一说,从学生的回答引出乒乓球赛)

  下面是一次四年级乒乓球个人赛的情况统计表。

  下星期学校又举行四年级乒乓球团体赛,积分制每人打一场,你能妥善地安排使四(1)班必胜吗?

  2.数学游戏。

  (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样报?

  (2)一个猎人带着一只羊,一匹狼和一些菜来到河边要过河,河边的一条小船一次只能运猎人和一样东西。应该怎样安排他们全过河而避免伤害?小船往返一次需8分钟,需要多少时间?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田忌赛马”的故事和“数学游戏”,我们可以体会到策略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些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可以用一些数学策略来解决的,关键是要有善于运用策略的意识。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上等——中等赢

  中等——下等败

  下等——上等赢

  统筹规划,错开优势,以长补短!

数学教学设计12

  我们的数学课堂学什么?计算、算理、概念……,是的这些基础数学知识对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但它是不是惟一决定性因素呢?是不是影响我们学生以后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学教育论文专辑中中曾叙述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能确定三角形面积公式一定重要吗?很多人在校外生活中使用这一公式至多不超过一次。

  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问题解决”,要解决我们学生过去、现在、将来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他们所需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思想。

  一、什么是数学核心思想

  数学核心思想,是指在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中起核心作用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基本数学思想有:符号与数的表示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合理化思想和结构思想等。数学观念主要有推理意识、化归意识、抽象意识和整体意识等。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当情境稍有变化时,主体常会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有数学核心思想来调控数学方法,则往往可以超越这个特定的情境。摘自《学与教的心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教学、传播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来分析教学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评价教学效果以及修改执行方案的系统过程。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样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所进行的设计。

  三、数学核心思想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

  数学思想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说基础知识是躯体的话,那数学思想就是躯体的灵魂。数学活动过程是渗透数学思想的载体,而教学设计则应以数学核心思想的渗透为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本课的数学核心思想,围绕数学核心思想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一)数学核心思想为教学设计的路标

  美国学者马杰认为,教学设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即制定教学目标;做为一个教育者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核心思想的确立,教育者会在教学设计中,把这一思想蕴含到教学教学活动之中去,有了灵魂的教学活动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例如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数学核心思想:十进制,位值制

  历史上,无论美国、加拿大,还是在世界上别的国家,数都被认为是数学课程的基石。这学前至十年级的数学都扎根在这块基石上。代数中的解方程原理和数系中的结构特征一致,几何和度量特性是用数字描述的。(摘自美国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全国数学教师理事会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根据这一数学核心思想设计这样一组教学活动:

  1、通过数据模型建立“千”和“万”的概念。

  出示了一个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先猜一猜,后分层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接着数10个一千个小正方体,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再通过对比一万和一千、一千和一体会1万和1千。通过课件回忆数的过程,发现十进制,从而告诉学生十进制是中国人发明的,现在全世界都在使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通过“测量长度”数一些数量较大实物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练习中让学生数大约一万个豆子,这时孩子肯定不一个一个数,也不会十个十个的数,(学生认为这样比较麻烦)。这时出示二百个豆子,并把它放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学生受到启发用,量出二百个豆子的高度,然后画出4个同样的高度,迅速的数出大约一千个豆子,同时可以想到用同样的方法能数出一万个豆子。

  3、通过用10个一百厘米展示一千厘米有多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通过用10个一百厘米展示一千厘米有多长,利用十进制建立长度之间的关系,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一万厘米有多长?一万米有多长?为后面学习千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

数学教学设计13

  【设计意图】

  区分左右是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大挂图(森林图)1份,(六只小动物)。

  2.小红花20张(彩纸剪)。

  【活动过程】

  一、区分左右手,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感知左、右边。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

  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3)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

  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

  (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二、听口令做动作

  1.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2.看图区分左右

  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

  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三、竞赛游戏:我说你做

  1.两组小朋友拉手比赛:(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

  2.给小朋友贴红花(一组发出指令一组贴红花看谁贴的准确)

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办法。

  2、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门票是多少钱呢?

  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行?

  二、巩固探究

  1、第6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买门票的问题,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买书的问题。读题,解决。

  3、同学们,在前段时间,我校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么?现在老师这有一道关于三年级学生捐款的信息。

  出示第10题,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订正,说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下面,我们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

  引导学生看图第15页,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题中所提的“能买几个杯子”这个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如果商店里的这些商品让你自己选择,100元钱想买什么东西?能买什么?

  交流,纠正。

  5、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和“钱”有关的,同学们解答的都比较好。下面我们来解决关于交通工具的实际问题,能做得更好吗?

  交流,解答,纠正。

  6、解决完了汽车的问题,我们来看火车的问题。

  出示第8题,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时什么?

  要求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三、拓展实践

  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设计15

  寨乐乡优质课——六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拟写教师:张 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中有两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2)如果算式中有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里面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 教学难点

  (1)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大、小两个中国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同学们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个东西吗?(学生:是中国结)同学们喜欢吗?(学生:喜欢)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中国结可以吗?(学生:可以)

  2、出示复习题(板书):① 18ⅹ4+18ⅹ6 ②(4+6)ⅹ18

  3、会算吗?谁能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你喜欢算那一道算式?为什么?

  5、小结: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②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怎样使计算简便?(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6、今天我们也可以使用运算律来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二、自主探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1、拿出刚才的中国结,出示例1信息:大的中国结每个用米彩绳,小的5

  3中国结每个用米彩绳, 5

  2、现在,要做18个大中国结和18个小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米呢?

  3、谁来说说看怎样列式?

  4、师板书出其中的综合算式: 2323×18+×18 (+)×18 5555

  5、师:像这样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我们就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会算这两题吗?和同桌互相说说运算顺序。

  7、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8、学生尝试计算,指明板演

  9、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①请板演的学生说

  ②个别学生说

  ③在小组内互相说

  10、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以前学过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吗?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小结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刚才的两个算式,你喜欢算哪一个?为什么?

  2、小结: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3、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呢?(符合乘法的分配率)

  板书:2/5×18+3/5×18 (2/5+3/5)×18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①同桌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②全班交流答案。

  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做完后要仔细检查是否正确。

  6、做练一练第2题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③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7、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和第3题

【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12-27

精选数学教学设计04-30

数学《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4-19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2-27

数学教学设计步骤01-06

数学的优秀教学设计01-08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01-20

数学教学设计推荐02-06

《数学与交通》教学设计02-26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