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素材

时间:2021-03-03 09:28: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素材

  学习目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素材

  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悟积累语言。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营造氛围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夏到周,从秦到唐,从宋到清,多少英雄豪杰为祖国的富强而拼搏献身;多少伟大人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祖国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多少爱国志士,用他们的赤诚之心,为祖国谱写了一曲曲崭新的篇章。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一段特殊经历。

  二、初探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词语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我们介绍了钱学森哪些方面的情况?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分节指读课文

  (2)课文向我们介绍钱学森的哪些方面的情况?

  (3)口头填空,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从()回到()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分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精读“伟大决定”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的一切,祖国的环抱?

  (2)哪些语句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急切心情?

  (3)分男女生读课文1、2

  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苦难的日子”部分。

  (1)思考:①美国当局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分小给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美国当局阻挠下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拘留所,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千克)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4)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略读“幸福泪花”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体会含着的意思。

  ①美国政府被同意钱学森回国。

  ②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指导作业。(略)

  课堂导入缺乏生活意识,在“激情导入、营造氛围”这个环节中,以期通过教师激昂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而本文所写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克服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归国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而,这样的导入,不但不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反而更增添了陌生感,拉开了学生与钱学森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

  整体感知部分,未能将学生置身于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困难的机会,没有选择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

  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缺乏自主性的选择过程,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自意识的形成。

  口头填空的设计,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完成的,只能紧跟教师的教学环节亦步亦趋。

  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案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设计的,不难想像,这样的课堂肯定还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和观众。这样的上课变成了师生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主导”痕迹太重。

  本教案中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体现不足,尤其是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在教案中落实不够到位。整个设计基本上是拘泥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多关注对词句的分析,忽略了促进学生智慧、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完全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时间、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进行自主性阅读,而教案的设计忽略了学生直接面对与文本的充分对话,缺乏师生,生生之间围绕着与文本对话,互动对话,多向交流,教师没有很好地让学生读书,理析分析过分注重,应该通过反复诵读,形成一条情感主线,把语境、情境融为一体,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感,进而引起情感共鸣,感受到钱学森献身祖国的赤诚之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我们的教学设计的要考虑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能否逐步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该教案关注怎样教的过程,而不是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过程,综观整个教案,课堂理性化、程序化太足,从提出读书要求到合作学习,从精读课文到总结全文,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课堂教学只是在走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研究,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只能被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引导学生融情于课文中,让学生品味词句,挖掘蕴涵在字里行间的隐隐情愫,导致了学生诵读不足,只停留在“语表层”,没有进一步地穿透“内蕴层”,咀嚼不足,没有经过揣摩咀嚼语言,得到的是教师强塞给自己“教参”上现成的结论,学生不能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情,审美体味,从而削弱了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素材】相关文章: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教学设计03-08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10篇03-30

《爱祖国》教学设计3篇03-05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2篇03-01

头饰设计教学反思04-06

《祖国山水多美丽》教学设计3篇03-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反思03-30

《说说我自己》教学设计04-26

《我与地坛 》教学设计03-31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