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实验报告

时间:2023-12-30 07:33:48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实验报告范文实用(1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验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验报告范文实用(15篇)

实验报告范文1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判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报告范文2

  第一部分

  一、 嫁接(切接)并栽种嫁接苗

  材料和用具:

  材料:国槐的根作为砧木,红花刺槐的枝条作为接穗

  器材:剪枝钳、芽接刀、绳子(绑接口用)、铁锹

  操作步骤:

  1、在工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每组取回嫁接用的砧木和接穗,每个小组小员分得一个;

  2、削接穗,在红花刺槐接穗的下部芽的背面下方1cm处切削,削掉1/3的木质部,削面应平直,再在削面的背面下端斜削一个小削面,稍削去一些木质部;

  3、切砧木,用剪枝钳将国槐根的上部剪平,在砧木直径外侧带木质部垂直下切,切口深度2-3cm;

  4、插接穗,插入接穗,使其长削面两边的形成层和砧木切口两边的`形成层对准、贴紧,如果砧木粗而接穗细,必须保证有一边的形成层对准。插接穗时上端留白2-3mm;

  5、绑缚,用绳子将接口部位绑紧,特别是在上端伤口部位应注意绑严,以免下雨时雨水浸入是木质部腐烂。

  6、栽种,小组为单位将嫁接好的红花刺槐的苗木栽种到大田平床中,栽种时注意对其,种好、踩严后浇水。

  二、移栽

  材料和用具:

  材料:嫁接过的红花刺槐、红瑞木

  器材:铁锹、开沟器、锄头

  操作步骤:

  1、休整床面,班级同学合作制作低床,最后使床面低于床边15-20cm,用锄头将床面的土层犁平,方便种植;

  2、挖低床的同时一部分人去挖出需要移栽的红瑞木以及嫁接过的红花刺槐;

  3、对红瑞木的枝条进行修剪,剪去生长畸形的枝条,留下生长形态较好的枝条;

  4、在低床面中间拉两条线,两线相距30cm,沿线栽种红瑞木,横向两株间的距离大约为50cm,整齐栽种40棵。

  5、在床面中剩余的部分用开沟器拉出3条沟,在其中种植嫁接好的红花刺槐,横向两株间的距离约为15cm;

  6、全部移栽好后踩实、浇水

  第二部分

  一、参观组培实验室

  二、高床播种

  材料和用具:

  器材:铁锹、锄头、开沟器

  操作步骤:

  1、在划定好的床面边界内侧距其越20cm处拉一条直线,在该直线和边界线之间挖土,形成一条沿床面的长沟,挖出的土堆放在床面中央;

  2、用锄头将床面上的土犁平犁细,使其均匀地分布在床面上,形成一个播种平面;

  3、用铁锹休整床面边缘,使其成为一个规则的矩形播种高床;

  4、用开沟器在种植床面上竖排拉沟,相邻两沟间相距越5cm(操作时应尽量缩小距离);

  5、在开出的沟中均匀地播种种子,并用两侧的土将沟埋上;

  6、最后在床面上撒一层薄薄的细土(土层不能过厚,否则种子不能萌发)

  第三部分

  一、扦插

  材料和用具:

  材料:红瑞木扦插苗

  用具:剪枝嵌、铁锹、锄头、水桶

  操作步骤:

  1、在分配好的地面上制作低床(方法同之前的低床制作);

  2、在制作低床的同时,安排两名小组成员剪红瑞木的扦插苗,剪时在芽下端1cm左右处斜剪,增大剪口面积,一使其在扦插后能吸收更多水分,同时剪口靠近芽,有利于生根。上端应在芽上部2cm左右处剪段,剪口面积应尽量小,以减少水分蒸发量,扦插苗的长度大概在10~15cm;

  3、低床制作好后用锄头将床面犁平,往低床中浇水;

  4、水完全渗透后在床里拉3条线,以便扦插整齐;

  5、两人合作,一人负责在地上插孔,一人将扦插苗插入孔中,注意,要将扦插苗斜着插人,以使其垂直生根,移载时方便取苗,插入深度为扦插苗长度的1/2~2/3;

  6、扦插好后,在床面上覆盖上薄膜,将其四周压严。

  二、芽接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桃(作砧木)、榆叶梅

  用具:刀、胶条

  第四部分

  一、低床播种:

  材料和用具:

  材料:元宝枫种子

  用具:铁锹、锄头、开沟器、尼龙绳

  操作步骤:

  1、整地,做出低床;

  2、用开沟器在低床中竖排拉沟,相邻两沟尽量靠近;

  3、在每条沟中播种6粒元宝枫种;

  4、将播好种子的沟盖好,然后覆盖一层细土;

  二、垄播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杏种子

  用具:铁锹、小铲子、打孔器

  操作步骤:

  1、整地,做垄;

  2、用小铲子休整垄面及两侧;

  3、用打孔器在垄面上打两排孔,两排孔相互错开呈等腰三角形;

  4、在每个孔中播种一颗山杏种子,并将孔埋好;

  5、在垄面上覆盖一层细土

  

实验报告范文3

  一、提出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

  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纵向贯彻

  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二)横向渗透

  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同步穿插

  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

  (四)内外交流

  内外交流就是把学生的各种习作在班内或校内外进行交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自觉进行练笔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来引导。开始先发动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小组日记。为了使学生写好日记,我们总结了提示学生打开思路的《日记练笔20题》,并将学生每天的日记挂在教室两侧,让全班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搞了优秀日记接力赛,评选最佳日记,在全校师生中传阅交流。学生最佳日记和大小作文中的优秀作品选登在学校板报和由学生主办的《萌芽》手抄报上,并鼓励学生和省内外小朋友进行通信联系,建立通信对子,交流习作经验。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朋友和我校实验班的同学有书信往来,"大崔小学"的校名已经传到大半个中国。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辟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写文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三年来,试验班学生共写个人日记15080篇,人均660篇,《小组日记》1570篇,人均41篇,《优秀日记》280篇,人均7篇,《本班学生优秀作文》126篇,《萌芽》手抄报20期,文章212篇。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试验。按照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作文实际,编排训练系列,发挥了整体系列功能,对学生作文实施全程指导,优化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的实验探索,证明这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实验报告范文4

  1996年是我省中学外语教学发展较快的一年。其重要标志之一是考试改革——在全省高中招生考试中 进行英语听力测试实验,并取得成功。这一举措对全省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指出:“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 、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同时大纲对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了量化要求,以便于师 生掌握和对教学进行评估。

  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的依据。但多年来外语教学评价并未按教学大纲的原则进行, 没有对学生的各种语言能力进行测试,而是一味用侧重知识的书面考试结果来评价外语教学质量。在我们这个 考试历史悠久,考试模式对教和学的模式影响巨大的国家,一些重大的考试,如中学、大学招生,外语测试一 直向教学传递一种误导信息,即外语学习中听说能力不重要。因此教学中普遍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以致出现了 大量的“聋哑”外语。外语测试不改革,外语教学难发展。

  省教委在鲁教研字〔1995〕3号文《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学外语教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测试改革的 要求。为贯彻教学大纲和省教委的意见,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省教研室决定在1996年全省高中招生考试中 进行测试英语听力的大规模实验。

  二、实验方案和实施方法

  (一)目标与要求

  按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和范围。试题含听力测试和笔试两部分,共100分。听力占20分 ,笔试占80分。鉴于首次进行听力测试,其难度应略低于笔试部分,预期在0.65—0.70之间,笔试 难度在0.60—0.65之间。

  (二)考试方式

  英语科考试时先进行听力测试,考场内放置录放机,考生听录音并答题。听力测试结束后做笔答题。

  (三)先期准备

  ①制订考试说明,将测试范围、题型设计及样题公开。

  ②录制听力测试样题音带,供各地做适应性练习。

  ③制订听力测试须知。

  ④各市地进行听力测试操作培训。

  (四)命题

  听力测试和笔试同时命题。听力测试题型为单词辨认、句子理解、对话情景反应和语篇理解。聘请专家录 制听力测试磁带,并为各地复制。

  (五)考试操作

  ①考试前将录放机放在考场正前方。

  ②分发试题后将录音磁带放入录放机。

  ③开考后打开录放机,学生边听录音边答题。

  ④听到“听力测试结束

  ,请做其他题目”信号后关闭录放机。

  三、考试结果

  全省共有13个市地参与了此次改革实验,其中3个市地自行命题。考试结束后我们开展了广泛的调查。 对实验地区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组织工作

  各地都在考试前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测试培训和适应性练习。准备工作充分,考试中未发生任何组织和操 作失误,2万多考场秩序井然,考生答题从容。

  (二)考试成绩

  据统计,此次听力测试难度为0.66,笔试难度为0.63。各地反映难度适中,区分度好。部分考生 成绩接近或达到满分,还有不少考生不适应听力测试,听力成绩与笔试成绩反差较大。

  (三)对教学的影响

  考试改革方案出台后对各地外语教学工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在考试后就“1996年高中招生进 行英语听力测试产生了何种影响”这一问题向16个县(市、区)教研系统进行问卷调查,反馈如下:

  (附图 {图})

  调查结果还显示,广大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亟待提高,建议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在对所有问题的答复中, 没有人对此次考试改革提出异议,支持率为100%。

  综合上述意见不难得出结论:英语的考试改革对英语教学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四、讨论

  (一)怎样认识外语考试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只有在评价系统中得到充分体现才能促成有效的教学实践。这是因为教学评价在教学 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常发挥着中介和桥梁作用。当教学评价的取向同教学理论一致时,教学实践也会遵循教学理 论。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功能和反馈功能。根据我们目前的国情特点,考试对教学的 导向作用特别显著。怎样考便怎样教,考什么便教什么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考试导向必须正确, 必须反映大纲的教学观和质量观。

  (附图 {图})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语言学习目标又是学习手段,各技能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缺少其一不仅 是语言能力的残缺,而且对其他技能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教学观一旦在考试中得到反映,就能使广大教 师真正感受到全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必要,使广大学生全面打好基础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努力成为自觉行 动。

  听力的发展必须受到充分重视的原因是:

  ①听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形式。

  ②学生听的.过程是掌握语言的过程。

  ③学生多听可促进说、读、写技能的发展。听和说的相关更加明显,听力好的学生一般口语较好。

  ④培养听力可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注意力,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人类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总是听和说的能力先发展,读和写的能力后发展。教学中应尽量遵循这一规

  律 。许多与这一规律相悖的研究和探索,除旨在证明外语学习存在多种模式的可能性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为环境 所迫。1.师资水平低下;2.教学设施欠缺;3.考试导向错误。其中后者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多年一 贯制的笔试普遍地动摇了人们按语言学习的规律教语言的信心,即使有想“顺其自然”者也会受到非议。难怪 我们年复一年地向高一级学校输送着大量的外语“聋哑残疾人”。

  1996年我省考试较全面地反映了教学大纲的教学观和质量观,是对教学的正确导向。

  (二)考试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

  这次考试改革实验参与地区多,考生数量大,技术要求高,是个复杂浩大的工程。然而实验收到了预期的 效果。其主要原因是:

  ①及时、有力的舆论宣传工作。我们早在义务教育教材实验阶段便进行了大纲的培训和对测试改革意义的 宣传。从1993年开始我们要求各地在外语阶段性考试中测试听力、口语和进行笔试,得到大部分地区的响 应。这使得全省各地对中考测试改革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逐渐成熟的考试条件。

  ②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为了提高全省外语教学水平,省教委专门发文提出改进和加强中学外语教学的意 见,其中提出了考试改革的要求,从而加强了外语考试改革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人员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和指导工作,努力使考试万无一失。

  ④为避免天气、环境等因素可能给听力测试造成的影响,采用了较稳妥的放录音的办法。

  (三)进行考试改革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这次改革实验是根据省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进行的,是义务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配套工程,多数地区表示 坚决支持并积极参与。然而少数地区过于“慎重”、“稳妥”,拒绝参与,同样造成了广泛的影响。我们向6 个未进行考试改革的县(市、区)进行了调查,主要问题是:“不考听力产生了何种影响?”得到的集中的回 答是: 1.对学生 认为只要笔试好就行,不重视听说训练。 2.对教师 偏重语法教学,走老路。 3.对课堂教学 不能全面贯彻大纲,不能正确使用新教材。 4.对教学条件 学校改善教学设备的积极性不高。

  此外所有参加答卷的老师和教研人员强烈希望尽快进行考试改革。

  考试改革究竟难在何处?据了解,不参与改革的地区有三怕。一怕投资,二怕麻烦,三怕出乱子。但令人 费解的是患“三怕症”的地区都是经济较发达、外语教育有较好基础的地区。在那里广大教师赞成考试改革, 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教研部门和学校具备考试改革的经验。然而老师们多年的热切企盼迎来的是轻率的否决。 由此可见,改革的困难往往并非客观条件所致,而是观念转变不易。少数教育行政人员的“三怕症”妨碍的不 仅是考试改革,而且妨碍着在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四)考试改革任重道远

  此次改革实验虽取得了成功,但这仅是考试改革的第一步,未来任重道远。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①听、说教学受到重视后怎样改革课堂教学

  ②考试改革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大。教师必须全面认识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③大规模的考试难以进行口试,但学校的考试应坚持进行口试,并总结出有效的口试模式。

  ④能否找到一种更简便的听力测试方法?如能否利用广播电台?

  ⑤考试改革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问题。未来中专招生、高中毕业会考、高校招生也应进行类似改革。

  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可以预测 ,中学外语考试改革将明显提高中学外语教学水平和高等学校学生的外语素质

实验报告范文5

  一、装配要点:

  装配前识别不同的元器件,以及判别所装配的元器件性能的好坏,是保证装配电子产品质量的重要步骤。识别元器件及参数,需要具备相关知识;而判别元器件性能的好坏可通过外观检查、仪器测试来完成。一般情况下,是运用万用表进行元器件好坏的粗略判别。具体如下:

  1.看懂原理图、对照元件清单查找元件在印制板的位置。对有极性的元件(如二极管,电解电容等)弄清极性,识别清楚。

  2.不要用手触摸上有助焊剂的焊盘,手汗会导致焊盘氧化,影响可焊性,造成虚焊。

  3.初次焊接者,先在实验板上练习,对焊接有体会,基本掌握焊接要领后再正式焊接, 以免焊坏焊盘,导致印刷板报毁。

  4.焊接次序先小后大;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贴片后插件,先一般后特殊的原则。

  5.注意:焊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没有高深的理论,只要学习基本的常识后靠多练习、多体会、多琢磨,才能正真掌握。(要仔细、有耐心、勤动手)

  6.这套课件小巧,结构紧凑,元件排列较密。焊接时需仔细,喇叭、音频输入线一定要固定牢、焊接好,避免挪动时折断。发光二极管的腿折弯90°,要对准基座显示孔的位置(可最后焊接)。

  7.对照装配图准确按装元件,避免虚、错、漏焊!

  二、主要元件:

  1.集成功放D2822N:

  D2822N是8脚双列直插式封装的双功放电路;

  电源适应范围宽:1.8~15V;交越失真小,静态电流小。由于两只功放组合在一起,可用作立体声式功放和BTL式功放电路。

  主要参数:

  电压适应范围1.8~15V;

  静态输出电压:VCC=6V,VO≈2.7V;

  VCC=3V,VO ≈ 1.2V;

  静态电流:典型值=6ma;

  输入偏置电流:典型值=100nA

  闭环电压增益(单):f=1kHz,40dB

  输出功率(单) :VCC=6V,RL=4? PO≥450mw

  输入阻抗:f=1kHz,Ri=100k ?

  2.电阻:

  色环电阻表示方法

  (1) 五道色环电阻:第一环表示阻值的第一位数字;第二环表示阻值的第二位数字; 第三环表示阻值的第三位数字;第四环表示幂的次方;第五环表示误差。

  (2) 四道色环电阻:第一环表示阻值的第一位数字;第二环表示阻值的第二位数字; 第三环表示幂的次方;第四环表示误差。

  (3)表示误差的色环间距较其他色环间距大些,并且颜色一般为棕、金、银色。

  3.电容:

  电容的电气特性是“隔直通交”。在电路中为容性,容抗: Zc=1/jωC 。

  电容的容量:瓷介质电容容量小,容量范围一般在 1PF--1uF之间。 形似圆饼状,其表示方法有:

  (1)直接表示法, 用uF=10-6F,nF=10-9F,

  pF=10-12F来表示电容单位。

  举例:“3p”,“0.01u”,“4n7”=4.7nF=4700pF

  (2)不标单位的直接表示法

  举例:“3”=3pF,“27”=27pF,“0.047”=0.047uF

  (3)数码表示法,一般用三位数表示,前两位表示

  容量有效数字,第三表示幂指数。即“0”的个数,默认单位为pF。

  举例:“203”=20×103=0.02uF “221”=22×101=220pF“104”=10×104=0.1uF “103”=10×103=0.01uF

  4.发光二极管:

  简称LED,采用砷化镓、镓铝砷、和磷化镓等材料制成,其内部结构为一个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管的压降一般为1.5~2.0 V,其工作电流一般取10~20 mA为宜。发光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约5伏。它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很陡,使用时必须串联限流电阻以控制通过管子的电流。限流电阻R可用下式计算:R=(E-UF)/IF。

  当在发光二极管PN结上加正向电压时,PN结势垒降低,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大于漂移运动,致使P区的.空穴注入到N区,N区的电子注入到P区,这样相互注入的空穴与电子相遇后会产生复合,复合时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光的形式出现,因此而发光。

  5.线路板:

  三、电路图:

  四、电路原理:

  ? D2822的7、8、1脚组成左声道功率放大电路;

  ? D2822的6、5、3脚组成右声道功率放大电路;

  ? C1、C4是输入耦合电容,对低频噪声信号有抑制作用。C3、C6是输出耦合电容,驱动4?喇叭。

  ? 由于采用的双联可调电位器,通过R1、R4实现左、右声道的输入信号同步调节,控制音量大小,处于平衡状态。

  ? 采用R6、C5和R3、C2组成容性负载与喇叭并联,抵消喇叭的电感,避免突变信号形成的瞬间电压对喇叭的冲击。

  ? R7、D1发光管组成电源显示电路。

  ? 通过DC插孔可与电脑实现USB连接。

实验报告范文6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几种常用的网络命令,通过使用这些命令能检测常见网络故障

  2. 理解各命令的含义,并能解释其显示内容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

  1. 运行 Windows 常用的网络命令,ipconfig、ping、netstat、nbtstat、arp、route、 net、tracert

  2. 利用子网掩码、实现子网的划分

  3. 了解 VRP 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方法、手段

  该实验通过执行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来了解网络的状况、性能,并对一些网络协议能 更好的'理解。下面介绍一下实验中用到的网络命令:

  1. ipconfig 命令

  该命令显示IP 协议的具体配置信息,命令可以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 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还可以查看主机名、DNS 服务器、节点类型等相关信 息。

  2. ping 命令

  该命令用于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发送和接收状况。

  3. netstat 命令

  该命令用于检验网络连接情况,它可以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

  4. nbtstat 命令

  该命令用于查看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 的统计数据,显示协议统计情况 以及当前TCP/IP 的连接所使用NETBIOS 情况,运用NETBIOS,可以查看本地计算机或 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 名字列表。

  5. arp 命令

  使用ARP 命令,你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 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也可以用人工方式输入静态的网卡物理地址/IP 地址对,使用这种方式为缺省网关和本地服务器等常用主机进行这项操作,有助于减少网络上的信息量。

  6. route 命令

  ROUTE 命令用于显示、人工添加和修改路由表项目。

  7. net 命令

  net 命令是WIN 系列里面最有用的网络方面的命令之一,它不是一个命令,而是一组 命令。

  8. tracert 命令

  Tracert 使用很简单,只需要在tracert 后面跟一个IP 地址或URL,tracert 会在进 行相应的域名转换的。Tracert 一般用来检测故障的位置,可以用tracert IP 在哪个

  环节上出了问题。

  四、实验步骤

  1. 执行 ipconfig,获取计算机网络参数。

  2. 执行 ping,测试到其它计算机的连通性。

  3. 执行 netstat,查看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

  4. 执行 nbtstat,查看使用NBT 的协议统计信息,以及当前使用NBT 的TCP/IP 连接。

  5. 执行 arp,查看当前记录的IP 地址与MAC 地址映射。

  6. 执行 route,查看计算机路由信息。

  7. 执行 net,查看域列表、计算机列表、共享资源列表等信息。

  8. 执行 tracert,查看到达某网络结点的路径信息。

  9. 设置计算机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

实验报告范文7

  一、实验目的

  学习了解微生物生长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

  学习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计数法 重量法 生理指标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2)涂片计数

  2、活菌菌落计数法

  3、滤膜法

  (二)细菌生长曲线

  将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不补充营养物或移去培养物,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可画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实验报告范文8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二、实验目的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记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例如:

  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例如: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逐渐变为银白色,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而不少同学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就属于不全面。进而分析反应本质时,就不深刻,同时,也说明不了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

  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要准确。

  注意“光”和“焰”的区别,“烟”和“雾”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燃烧,分别为淡蓝色火焰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但它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所以,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为明亮蓝紫色火焰。固体物质,如木炭、铁丝、镁带等燃烧,分别为发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强光。“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大量的、浓厚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的。

  ③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

  化学实验现象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有的现象十分突出而明显,有些转瞬即逝,而有些隐蔽不易察觉,观察时注意抓住反应变化本质的现象。如何才能抓住反应本质的现象呢?为此,实验前要仔细研究实验目的、过程,确定观察现象的重点。例如,在实验验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时,重点观察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有否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生成,才是观察的重点。如将镁条剪短,说明只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仍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和富于弹性。但是,把镁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产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烟,反应剧烈且放热,熄灭后生成了白色粉末。这一系列的实验现象,重点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来镁带的白色固体物质,这是一种新物质,这才是观察的重点,白色固体物质无论从光泽、状态及弹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来的镁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发生反应时出现的白光、放热,则是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不是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现象。④观察现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每次实验后要将观察到的现象给综合加以分析,认真思考找到原因进行对比、推理、判断,然后得出结论,以求对事物深入了解和认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对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⑤正确地记录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如下: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用手握试管感到有些发热。错误的描述说成:“试管内有氢气产生”。眼睛只能看到气泡,至于气泡是什么气体,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将

  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盐酸溶液,正确的描述应为“溶液变红”或说“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不能说“盐酸变红”。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常见错误

  1.操作不当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点燃等可燃性气体时,未检验其纯度或检验有误,造成混入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2)用时,混入可燃性固体杂质造成加热时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3)拿着酒精灯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及熄灭酒精灯时不用灯帽而用嘴吹,引起灯体内酒精燃烧发生爆炸。

  (4)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试管中出现的水蒸气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热试管等仪器时,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试干净、没有预热或仪器底部同灯芯相接触造成炸裂。

  (6)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未先移去导管后撤灯,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进行加热或稀释浓硫酸等实验,造成量筒炸裂。

  (8)做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致使集气瓶炸裂。

  2.操作不当造成药品污染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没有塞上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分别取用不同药品时,在使用中间没有将其擦试或洗涤干净,造成试剂的污染。

  (3)药品用量过多,使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4)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钠的滴瓶口上,造成药品污染。

  (5)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着掌心,造成液体里混入杂质,标签被腐蚀。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用浓盐酸使得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等杂质,影响实验的现象。

  (7)一些易与空气中的等反应的药品,保存不够严密,致使变质。

  3.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失败或出现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正确读数,造成量取的液体体积同实验要求有偏差,致使实验不够成功。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天平的使用有误,如将物品与砝码放反,致使最终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误。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气瓶内没有灌满水,造成气体不纯。

  (4)做实验中,过早停止通入。

  (5)过滤时操作没有遵循“一贴、二低、三靠”,致使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

  4.其他方面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

  (1)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内,玻璃管没有沾水或没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断,刺伤手掌。

  (2)使用胶头滴管时,将胶头滴管伸入到容器内,并触及容器内壁,造成药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气体时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得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气体。

  (4)用蒸发皿蒸发或浓缩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造成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实验报告范文9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页面属性”对话框中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

  2) 在页面文档中单击“”插入鼠标经过图像。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页面的背景变成了我们插入的图像,并且要鼠标经过的时候会变成另一个图像,这就是鼠标经过图像的效果。当然这种实验效果很难在实验结果的截图里表现出来。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背景图像的选择,如果背景图像太大不仅会影响网页的打开速度,甚至图像在插入会也会有失真的感觉,因此在插入前对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能使实验的效果更好。

实验报告范文10

  铜鼎中学地处江南水乡,这里山清水秀,但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水土流失,整体环境恶化,这里的山不再有往日的郁郁葱葱,这里的水不再有往日的清澈见底,这里的天不再有往日的湛蓝清新。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具体实验。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我乡进行了调查走访,了解我乡以往空气质量状况。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讲,以前我乡森林多,村边田头到处是高大的树木,不像现在山头只有矮小的灌木林,难见高大的树木,清风送爽,天空瓦蓝瓦蓝的,不像现在天空时时是灰朦朦的,难得一见天空的湛蓝。虽然铜鼎的空气质量状况比较好,但与以前相比,要差很多了。

  空气质量状况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空气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分成四个小组,带着空气采样机对我乡多个地方进行了空气采样,在森林边、河水边、村落旁、闹市区、学校等地方进行了空气采样,通过空气采样机得出的具体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带回了实验室进行分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有关资料介绍,室内空气往往比室外空气污染更严重,而我们人类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而,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更大,所以,我们在进行了室外空气采样之后,又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带着空气采样机、甲醛检测仪、苯检测仪等仪器对教室、寝室的空气进行了采样和检测,并把实验时局带回了实验室进行了综合分析。

  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检测,我乡室外空气质量状况总体来说较好,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达到了一级标准,但闹市区和村落的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空气污染指数53,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而我们生活学习的教室、寝室的空气质量,总体来说状况较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甲醛、苯、甲苯等含量很低,有的甚至不含有,居住条件好,只是物理指标欠佳,新风量低于标准值,寝室相对湿度较大。

  空气质量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空气质量,保护空气的清洁,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针对我们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发动广大群众,广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持森林覆盖率,是提高空气质量的的重要措施。

  2、工业废气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是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3、工业燃料、生活燃料尽量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在室内装修尽量使用无污染的装修材料以减少室内的化学污染,如甲醛、苯等的污染。

  5、勤洗澡,讲究自身卫生和保持室内外卫生,防止室内的生物污染。

  6、经常开门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实验报告范文11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页面属性”对话框中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

  2)在页面文档中单击“”插入鼠标经过图像。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页面的背景变成了我们插入的图像,并且要鼠标经过的时候会变成另一个图像,这就是鼠标经过图像的效果。当然这种实验效果很难在实验结果的截图里表现出来。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背景图像的`选择,如果背景图像太大不仅会影响网页的打开速度,甚至图像在插入会也会有失真的感觉,因此在插入前对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能使实验的效果更好。

实验报告范文12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判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报告范文13

  实验名称:蒸馏工业酒精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认识有机化学实验知识,掌握实验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2学习和认知蒸馏的基本仪器和使用方法以及用途。 3掌握,熟悉蒸馏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纯液态物质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沸点,一般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沸点。蒸馏就是利用不同物质沸点的差异,对液态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当液态混合物受热时,低沸点物质易挥发,首先被蒸出,而高沸点物质因不易挥发而留在蒸馏瓶中,从而使混合物分离。若要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组分的沸点差在30℃以上。

  三、仪器与试剂

  试剂:未知纯度的工业酒精,沸石。

  仪器:500ml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接引管,锥形瓶,橡皮管,电热套,量筒,气流烘干机,温度计套管,铁架台,循环水真空汞。

  四、仪器装置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1将所有装置洗净按图装接(玻璃内壁没有杂质,且清澈透明)。 2取出圆底烧瓶,量取30ml的'工业酒精,再加入1‐2颗沸石。 3先将冷凝管注满水后打开电热套的开关。

  4记录第一滴流出液时和最后一滴时的温度,期间控制温度在90℃以下。

  5当不再有液滴流出时,关闭电热套。待冷却后,拆下装置,测量锥形瓶中的液体体积,计算产率。

  六、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位置是红色感应部分应与具支口的下端持平。当温度计的温度急速升高时,应该减小加热强度,不然会超过限定温度。 2酒精的沸点为78℃,实验中蒸馏温度在80-83℃。

  七、问题与讨论

  1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靠近页面,测得的温度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答:偏高。页面上不仅有酒精蒸汽,还有水蒸气,而水蒸气的温度有

  100℃,所以混合气体的温度会高于酒精的温度。

  2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为加入沸石怎么办?

  答:沸石是多空物质,他可以液体内部气体导入液体表面,形成气化中心,使液体保持平稳沸腾。若忘加沸石,应先停止加热,待液体稍冷后在加入沸石。

  4当加热后有流出液体来,发现为通入冷凝水,应该怎样处理? 答:这时应停止加热,使冷凝管冷却一下,在通水,再次加热继续蒸馏。之前的流出液不用作废,可以当做空气冷凝的,一样有效果。

实验报告范文14

  一、实验目的

  土壤容重指的是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或重量。包括土壤孔隙在内,通常以(克/立方厘米)表示。通过土壤容重测定可以大致估计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质地状况以及土壤结构好坏。

  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内固体干土粒的重量与同体积水重之比,不包括土壤孔隙在内,决定土壤比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矿物组成。

  1、本实验要求学生学习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

  2、掌握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掌握用容重数值计算土壤孔隙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直径为5cm,高为5cm的钢制环刀,削土刀及小铁铲各一把,天平,烘箱、干燥器及小铝盒等。

  三、实验内容

  1、用一定容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使土壤恰好充满环刀容积。环刀进入土层时勿左右摇摆,以免破坏土壤自然状态,影响容重。

  2、将环刀内的土壤无损移入铝盒中,带回室内称重。

  3、根据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土壤容重。

  四、实验步骤

  (1)在室内先称量环刀(连同底盘、垫底滤纸和顶盖)的重量

  (2)将已称量的环刀带至田间采样。采样前,将采样点土面铲平,去除环刀两端的盖子,再将环刀(刀口端向下)平稳压入土壤中,切忌左右舞动,在土柱冒出环刀上端后,用铁铲挖周围土壤,取出充满土壤的环刀,用锋利的削土刀削去环两端多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恰为环刀的容积。在环刀刀口垫上滤纸,并盖上底盖,环刀上端盖上顶盖。擦去环刀外的泥土,立即带回实验称重。

  (3)将大铝盒打开盖放入105℃烘箱中烘8小时,或取其中的土壤15—20克,放入小铝盒中,用酒精烧失法,求出土壤含水百分数。

  五、实验结果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土壤容重:

  环刀内干土重(g/cm3)=100环刀内湿土重/100土含水率土壤容重(g/cm3)=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

  环刀内干土重量=烘干后环刀加土壤重量—环刀净重=256.6—100.9=155.7g环刀容积=πr2h=3.14x5x5x5=392.5 g/cm3土壤容重=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155.7/392.5=0.397g/cm3

  一般耕作层土壤容重1~1.3克/厘米3,土层越深则容重越大可达1.4~1.6克/厘米3。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实验报告范文15

  实验: 练 习 使 用 显 微 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

  一、对照图示认识显微镜,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 (先低后高)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 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收放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1

  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思考回答:

  1、在进行低倍镜观察时,使镜筒下降至接近玻片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什么地方?为什么?

  2、光线较暗时,应选用反光镜的平面还是凹面?

  3、怎样计算出视眼中的图像的放大倍数?

  4、若视眼中“e”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到视眼中央?

【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实验报告总结02-24

实验报告 范本02-02

实验报告模板06-06

化学实验报告01-09

电路实验报告12-17

个人实验报告01-14

实验报告范文02-06

关于实验报告02-17

实验报告优秀03-28

示波器实验报告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