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红楼梦》不但具有最精彩的审美形式,而且具有最深广的精神内涵。《红楼梦》哲学是悟性哲学,是艺术家哲学。它的哲学视角是没有时空边界的宇宙极端的大观视角。《红楼梦》的基本哲学问题是存在论的问题,它的最高哲学境界是“空空”、“无无”。它的艺术大自在,正是永恒不灭的大有,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空”的升华,经历了对色的穿越与看透。《红楼梦》具有自身的哲学主体特色,是一种以禅为主轴的兼容中国各家哲学的跨哲学。它兼收各家,又有别于各家,是一个哲学大自在。
关键词: 《红楼梦》; 理性哲学; 悟性哲学; 艺术家哲学
曹雪芹创造了文学的不朽圣经《红楼梦》,使我赢得了对美的衷心信仰,并由此明白了该如何守护生命本真状态而诗意地栖居于大地。《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不但具有最精彩的审美形式,而且具有最深广的精神内涵。以往分析《红楼梦》的文字虽多,但从哲学上进行专题研究的论著却几乎没有。本文专门讲《红楼梦》的哲学,包括讲曹雪芹的哲学观与浸透于《红楼梦》文本中的哲学意蕴。
1986年1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纪念俞平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会议(此会由笔者主持),俞先生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红学近作《旧时月色》和《评〈好了歌〉》。讲话的中心意思是希望大家多从哲学、文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同年11月,他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和香港三联书店邀请,又作了《索引派与自传说闲评》的演讲,再次主张研究《红楼梦》应着眼于它的文学与哲学方面。[注: 萧悄的《俞平伯传》(正题为《古槐树下的学者》),杭州出版社2005年版第342页记载此事。俞平伯先生一辈子都在考证《红楼梦》,但他并不希望人们继续他的学术道路,而是表达了另一种期待,这是一个很负责任的期待。可是20年过去了,仍然看不到关于《红楼梦》哲学的专题研究论著。
[ 参 考 文 献 ]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 刘再复.论《红楼梦》之永恒价值[J].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
[3] 李泽厚.波齐新说[J].香港: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9:177-178.
[4] 刘再复,林岗.罪与文学[M].香港: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
[5] 刘再复.《红楼梦》悟[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