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论文提纲

  本文试图从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切入,来寻找类似这些问题的答案。当然,(主要是)限于个人水平,难免会有不合理、偏颇、不尽如人意乃至错误的地方,所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因此,大家可以任意引用,只要说明出处,本人决不追究版权问题,我的E-mail是 zhuang@binbing.net ,还望不吝赐教,希望最终有个完善的版本,重要的是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最终的结果么,即使可能不完美,但是想来应该也会很美、令人回味——甚至这一生!

  本文结构索引

  一、心灵与星空

  (一)计算机与人的“软”、“硬”件构成对比

  (二)私体利益与行为(经济学与“人”)

  (三)私体关系(管理学与“人”)

  (四)朋友

  (五)树“人”(教育与“人”)

  二、存在与认同

  (一)人生初解

  (二)一种和谐

  (三)一念间

  三、源

  (一)主要参考、推荐书目

  (二)写在后面的话(跋)

  (三)特别说明

  一、心灵与星空

  ********* 一些前提概念的说明 ********

  0、本文中带引号的“人”均指“私体”。

  1、私体:本文中提及的“私体”是中性词,可以指人、指家庭、指组织、指社会、……,乃至指整个世界等,所不同的是各自涵盖的范畴,对外体现的,则是有至少一种共同利益关系的一个“集”。

  2、信息:指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获得它可以消除私体对事物以及其他私体认识的不确定性;信息量的大小,在于所消除的不确定性的大小。

  **********************

  (一)计算机与人的“软”、“硬”件构成对比

  各种应用软件,包括对外“接口”以交流、通讯、……

  软件

  语 言

  文化

  具体学科、行业知识,可与基本理念(“核心代码”)集成,……

  各种系统软件(OS、DBMS等)、底层协议等

  基本理念,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原则、……

  计算机硬件

  不同计算机性能差异的物理基础

  “人”

  本人认为,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物质基础

  简述:

  1、“人”与计算机类似,先自身(受文化、环境、教育等影响)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而后通过相关协议(“处世”规则)建立联系,形成网络(“人际关系网”),类似于数据与数据结构的关系。

  2、语言所起的是交流作用,有 “共同语言”是私体交流的前提,作为私体交流使用的符号,并不能立体、全面地传达私体完整的意志、意愿(所谓“辞不达意”)。

  3、私体的文化(此处“文化”为动词)相当于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人”基本理念的确立于“人”的底层意识、意志匹配,相当于以计算机芯片为基础开发设计操作系统——这里有个问题,其他星球上的智慧生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是以什么样的“芯片”为基础的呢?

  *************************

  (二)私体利益与行为(经济学与“人”)

  1、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的需求的科学。(微观经济学)市场经济中,个人被假设为“经济人”,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本人认为,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的实质是“人”作为私体追征认同的一种表现。

  2、(宏观经济学)古典两分法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两者互补影响;此外,政府发行货币以提高政府收入就如同向广大货币持有者征收了一笔通货膨胀税,即“铸币税”。本人感觉,国家持有单一外汇币种比较“亏”,相当于为人家可能的错“买单”。

  类似的,私体获得的荣誉、评价,乃至持有的货币仅为私体得到的“名义变量”值;私体获得的“好处”、效用,乃至所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私体得到的“实际变量”值。

  3、不在形式、名义,只在实质——即私体所追征的终极认同。(务实与务虚问题)

  *************************

  (三)私体关系(管理学与“人”)

  1、(“通感”管理学)“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人”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人”能通过学习,并对所学东西消化后形成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等。并且“人”与“人”之间能够在一定前提下互相传递“信息”。

  2、“私体”由人至家庭、至组织、至国家、……,(一人以上范畴的)私体成员为本私体的利益而行事,目的是征得自身及外界对本私体的认同。因此,所谓的客观评价,乃超越本私体利益范畴的评价(包括对本私体和其他私体的评价)。

  3、本人以为,管理,即首先令私体成员获得自身的认同(解决“生存”问题),而后再是协同私体成员共同为外界对本私体的认同而努力。

  4、(一人以上范畴的)私体的内部或者私体间的矛盾,一般而言,皆来自私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通过足够的交流、沟通来化解,而非物质、精神暴力!

  *************************

  (四)朋友

  1、平时听到的所谓朋友的“相互利用”关系,感觉其为失客观的消极评价,本人认为,朋友之间“利用”关系的实质,实为“需求的互补”,其中精神需求、以及实质为精神满足的物质需求层次皆为“人”的存在认同需求。

  2、“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失其合理的方面,当私体成员之一“得道”(追征得到较高水平的认同),说明该私体(至少)其基本理念是高度被认同的,因此,该私体中其他成员的“升天”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甚至应当鼓励!

  *************************

  (五)树“人”(教育与“人”)

  1、教育,即依次在“人”的各阶段将“人”文化(此处“文化”亦作动词)。

  现以计算机为原型作比喻说明最小单位的私体——人的教育:胎儿在母体形成的过程相当于计算机硬件的制造和组装;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基础教育等相当于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装(如操作系统等);职业教育、高等专业教育相当于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安装。系统软件的安装质量、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应用软件的安装、运行。

  2、本人以为,教育者当涵盖环境(包括了其他私体的环境)、“过来人”(比如某专业课的老师)等该私体所遇的一切。

  3、教育的任务,应主要是这样两个:

  第一, 私体如何建立其自身的存在(“经济个体”);

  第二, 私体如何建立与其他私体的联系(“管理行为”,决策、沟通等)。

  4、对“孩子”的教育,关键在于把握两点:

  第一,“亲情”,维持其自身有效存在着的感受;

  第二,“鼓励”,认同其存在。

  5、综上,“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私体追征其自身的存在(为外界所)认同打好基础。

  * 强调一点:不在“名义变量”,在“实际变量”。

  二、存在与认同

  第一部分“心灵与星空”的五篇中反复提到的“存在”、“认同”这两个概念,即第二部分将系统阐述的“人生初解”、“一种和谐”、“一念间”,本部分三篇都是2003年不同的时间完成的,这里收录的基本上是原始手稿记录,其中以第一篇为核心——令我高兴的是,几乎在第一篇完稿的同时,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孙成钢先生所著的《新人性——我把你看透了》出版了,其中提及的“存在认同”、“存在认同度”等主体框架概念,均和同时期我所完稿的这篇“存在认同——人生初解”一致,与孙成钢博士联系、交流的过程中,更是发现各自的理念有相同、相似之处,……

  *************************

  (一)人生初解 庄斌秉2003.2.25夜

  一、基本假设

  1、存在就是存在,但它也是、也仅仅是一种状态。

  2、存在体(即上文所指“私体”)的存在状态得以继续,依赖的是向其他存在体征得的认同,即存在体之间是有联系的(但不一定是相互的认同)。

  3、存在体从开始到结束的存在过程,是为其自身的存在向其他存在体追征认同的过程(人所做的、人、团体、企业乃至国家皆如是)

  二、基本事实

  就人而言,其存在(所说、所做、所表现的及其存在本身)得到认同时,随之而来的是舒心、满足、愉快、惬意的感觉,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可能不大合适)——“爽”;反之则“不爽”。

  三、某些理念

  1、在这个地球上,除了你自己和爱你的人,没有人真正在意你。

  2、重要的不是在什么地方,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3、家,是经常关心你也需要你经常关心的人的集合;家人,是经常关心你、也需要你经常关心的人。

  4、人活在这世上,谁都不容易。——别人的话,我的理解是:谁都在为自己的存在追征着认同,而这追征的过程都是“不容易”的。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自考毕业论文指导:如何拟定论文提纲 下一篇:医学论文提纲怎么拟定?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