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解读

时间:2020-12-23 18:15:13 规章制度 我要投稿

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解读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近日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保护元上都遗址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制保障得到进一步增强。

  《条例》首次明确,元上都遗址是指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和多伦县境内以元上都都城遗址为核心的文物遗存,包括城址、祭祀遗址、墓葬区以及行宫遗址,其适用于对元上都遗址本体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利用。《条例》规定,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纳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以及遗址所在地旗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遗址保护经费纳入上述地方财政预算。

  《条例》提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负责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锡林郭勒盟设立元上都文化遗产管理机构承担具体工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负责进行指导和监督;遗址所在地旗县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民族宗教、公安、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农牧业、林业和旅游等部门各司其职,做好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相关工作。

  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北方草原著名的元代都城遗址。1988年,元上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阅读链接:出实招保护抢救 下功夫管理利用

  文物保护志愿者方金良经常在包头周边的40多座古城、4条长城、4条古道行走。每当置身于这些“两千多岁”的历史遗存里,他都仿佛感受到了祖先们生活的烟尘与喧嚣,在他看来,这些历史遗存连接着自己和祖先的血脉。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我区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是文物富集区,长城遗址、红山文化遗址群、阴山岩刻、100万件国有文物藏品……面对丰厚的文物家底,自治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加大保护力度、强化保护措施,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全力擦亮文物这张“金色名片”。

  从2015年开始,我区将长城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资金规模从2013年的80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500万元,累计补助3100万元。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坚守文物安全底线。赤峰市在赤朝高速公路建设中,为保护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修改了公路设计方案,为此追加投资1.5亿元。乌海市在国家补贴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先行拨付资金300万元,建成了2800平方米的桌子山召烧沟岩画群保护大厅,创新了岩画保护理念和保护方式,填补了国内外岩画整体大面积保护工程建设的空白。我区文物部门与公安边防联手在草原边境地区开展了“草原神鹰”文物保护工程,工程涉及全区7个盟市19个边境旗县3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马背文物保护队”“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以灵活的方式对长城、古墓葬、古文化遗址进行保护,成为全国地域广阔地区文物保护的典范。

  合理利用文物价值,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动起来”。在鄂尔多斯乌兰木伦古人类活动遗址,参观的人们可以通过三维动漫欣赏到复原后的古人类活动场景,还可以体验到模拟的考古发掘、出土器物修复、绘图、摄影等一系列活动。鄂尔多斯文化遗产网在内容的安排上有意侧重“公共考古学”的内容,使“学术象牙塔”里的考古学走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全区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截至2015年,全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已经达到211家,累计下达资金4.05亿元。各级博物馆每年举办陈列展览100个,接待观众600万人次。

  加强管理,以法律的“刚性”约束文物管理的“弹性”。《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今年7月起实施。《包头市长城保护条例》也已经列入包头市人大立法计划。近3年来,我区有关文物保护立案56起,破获当年与历年案件5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

【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解读】相关文章:

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 遗址保护条例201607-17

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16年版)07-03

2016镇江香醋保护条例全文解读01-25

安徽省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全文05-14

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解读01-28

自然保护区条例解读02-18

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解读01-25

《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解读01-23

济南市湿地保护条例政策解读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