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15 11:24: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 猜一种树。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3、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上节课x老师带小朋友们读过这篇课文了,你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他们的家吗? (画大山的图),瞧,这是大山爷爷,谁来把小松树和大松树送回家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二、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家,那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呢?(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后要评价:你真会读书啊!)

  师: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练习句式:_____长在______,个儿长得________。(电脑出示)

  2、长在大山顶上的这棵小松树从高处向下放眼看去,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

  3、小松树站的这么高,看到的东西可真多呀!这天,小松树看到了山下的大松树,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4、谁来说说,小松树说了什么?(指名说)请你再来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骄傲 得意自满)

  5、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去说这几句话呢?谁来试一试?

  (1)“喂、朋友,”

  小朋友,小松树在山上,离山下的大松树很远,他会怎么喊山下的大松树呢?

  (你能再喊得响一些、长一些吗?还可以再远一点。大松树可听不见呀!

  这声音一定飘到大松树的耳朵里了。)

  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a、是啊,你看,小松树多骄傲啊,它觉得自己长的是——很高、最高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b、你能骄傲的读读这句话吗?

  c、指名读 评价(才这么高,还可以再高点。真高啊!还加上动作读了呢!)

  一起来骄傲的读读

  (3)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远点好吗?多远啊!远的看不见了)

  a、老师从“很远很远”听出来了,小松树看的真远啊!两个很远在一起就表示非常远,你能照样子说说吗?

  电脑出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长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很高很大,你说了大山的两个特点,又高又大,要是我只说大山的高,该怎么填呢?)

  b哎呀,这棵小松树长的真高啊,它觉得自己能看到非常远的地方,他认为大松树呢?(看得远吗?)于是他暗暗得意,对大松树说,我能—— 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小松树多瞧不起人啊)你能读出瞧不起大松树的样子来吗?谁来试一试?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真有点瞧不起别人了,要是加上了表情就更好了)

  c(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真是一个比一个得意)

  6、小朋友,你能加上动作表情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着读好这两句话

  (1)指名读 评价 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

  (2)谁也来和他比一比,把你眼中的小松树读出来。

  (这棵小松树真是非常骄傲 连脚尖都踮起来了 小胸脯挺得直直的,真像在比高矮呢? 真是一棵活灵活现的小松树)

  (3)我们一起站起来学学小松树的样子来读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激趣导入

  1.板书“比”

  今天上课我们来比动脑,比读书,比表演。

  2.昨天,我们认识了一大一小两位朋友,多媒体出示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啊,小松树也想和大松树比一比,它想和大松树比什么呢?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深入角色,自主感悟

  (一)第一段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哪里吗?老师这儿有座山,大家快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帮她们找找家。

  2.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大、小松树的位置。

  (二)第二段

  1.过渡:一天,小松树低下头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她说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小松树的话中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2.指导交流: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骄傲

  3.小朋友,你能通过读把当时小松树的得意、骄傲、看不起别人的样子表演出来吗?(指导表演读)

  4.对于小松树的这种态度,大松树完全可以和他理论一番,可他却没有回答。此时大松树会怎么想呢?

  (三)第三段

  1.过渡:大松树很宽厚,没有说话,可是,风伯伯听到了小松树的话,他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2.交流:风伯伯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1)引导学生从“摸”字入手,生活中谁会摸你的头?你能感觉到什么?

  2)指导朗读:是啊,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啊,谁来学着风伯伯的样子来教育教育小松树?

  3)我们一起来告诉小松树好吗?

  4)听了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第四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有什么表现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采访小松树:你为什么低着头?你的心里想些什么?

  板书:惭愧

  3.谁能读出小松树此时的心情?

  4.请你代表小松树,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小结: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

  1.每人挑选一个你最喜爱的角色练习朗读。

  2.挑选四名同学上台表演。

  学生评价,说说表演者值得学习和不足的地方。

  3.挑选一组同学表演。

  4.全班齐读课文。

  四、升华体验,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了不起,我们比了读书,比了表演,比了动脑,个个都很棒!老师奖励你们两句名言: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

赞美松树作文01-09

描写松树的作文01-08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3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09-05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03-04

《元帅和小棋手》教学设计03-03

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3

《雪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03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9-03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