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时间:2024-06-10 18:35: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实用)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实用)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要尊重人性,我们教师责任感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这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家来到校园后,校长说:“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又坐火车又坐船呢?大家千万注意不要走丢啦!好,出发!”

  校长就这么轻松的说了几句就让学生出发了,而且路上显得异常的安静,不像我们平时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需要这个领导讲,那个领导讲,还要几个老师包一个班级等等。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巴学园的同学们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什么”走路上要整整齐齐排成一行“,”什么是在电车里要安静“,或者什么”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随便乱扔“啦等等。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例如:见到比自己小或者体弱的人就推推撞撞,甚至欺负人家是可耻的;看到不整洁的地方就要随手打扫干净,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渗入孩子们心灵中去的。”

  看来对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真的不是用“说叫”和“管教”能奏效的。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用智慧的方法去引导我们的学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2

  作为一名新教师,从工作之初内心就充斥着焦躁与不安,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急欲学会与小朋友们相处,于是,我看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没有大堆的理论,只有众多鲜活的事例。书中每一个小片段都让我看到我在学校的每时每分每秒。其中,许多教师的言行让我看到了困惑中的自己。书中的教师与我一样经历着心理上的转变与煎熬。“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的内心也深深发出共鸣,是啊,现在的我们正处在严寒的冬天。而能将我们从此种窘境中解救出来的大约唯有正确与学生相处一途。

  怎样正确与学生相处呢?身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除了要做到“其身正”,这样的榜样示范,在每天的学校生活中,占有更大比重的是教师言语的教化。

  “这是一个美妙的东西,这是一个丑陋的东西。世界上美妙的东西,或许是娇艳欲滴,引得无数彩蝶飞舞的鲜花,或许是奔腾不息,一望无垠的大海,或许是那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美人一笑。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世上最美秒的东西就是语言。世界上最丑陋的.事物,或许是某些肮脏灵魂下做出的不堪事,或许是权欲利熏下达成的政治妥协。或许,在某些程度上,世上最丑陋的,也是语言。”这段话深刻揭示了语言的力量,揭示我们教师每一个措辞背后的可能产生的力量与影响。

  这个影响也许是另一个饱受挫折的孩子重拾信心的契机,也可能是使一个有潜力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很汗颜,我虽然深知语言的重要性,也深知语言的影响力,我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语言、斟酌自己的语言,与此相反,我经常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左右,而脱口而出许多我认为无法给学生正面影响的话。书中,“格瑞丝说:每天我对自己说:‘今天是平安无事的一天。我不会被卷进任何事端。我不会被激怒,不会大发脾气从而损害自己的健康。”但是,一到了教室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回到家里的时候,我既觉得沮丧,又觉得对自己不满。我就像一台电脑机械地服从着程序指令:“把你的心喊出来吧!歇斯底里地发疯吧!” 我也是。在走向教室的时候,都会不断地告诫自己。今天一定可以愉快。我可以很和蔼地对待他们,我们相处一定和睦……

  我有个习惯,走到教室门口,会习惯性地扫一眼放垃圾桶和扫把的地方,地面是否有纸片,黑板和讲台有没有擦干净。 当看到扫把没有摆放整齐,我会皱眉头。看到地面上的纸屑还在若无其事地躺着,我的脸开始阴沉。若再看到黑板和讲台没有擦干净,所有的好心情便都不翼而飞。然后,把书本重重地放在讲台上,不满地看着他们。如果班级这时候还没有安静下来,我对自己的告诫便都不在了。那时,愤怒的情绪会充满着我。这是常态。’”以上种种也是我的常态。而这种语言常态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教师心理上临近崩溃,孩子心理上引起反弹,而我真正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却打了一个大大地折扣。

  反复遭遇失败之后,我也进行自我的心理建设——更宽容地对待孩子。对孩子说教是没有太大的用处的。我班小朋友在开学之初对我说,以前的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总要来讲一堆道理。于是,我尝试给他们讲故事,讲事例,孩子们很敏感,立即说,老师你还是在讲大道理啊。他们是反感的空洞的大道理的,他们也是机智聪明的,能发现你以不同的方式来给他们灌输大道理。尤其是三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似懂非懂一些道理,似乎觉得不能再如此轻易受老师与家长的摆布,开始出现一些爱答不理的样貌。我班就有这样的例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觉得自己成绩很好,并不受制于你老师。对于班级奖励制度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道理似乎他不想听,严厉批评他也不痛不痒,甚至逆反心理。讲真的,班里有这么个孩子令我很头痛。在与其妈妈交流过后,我决定不给于他太多批评。相反,只给他正面评价,针对他每一个做的好的瞬间,及时表扬,并且感谢他为班级良好风气做出了这么棒的榜样作用,班级风气在他的带领下有了质的飞跃。他的逆反现象消失了,会第一时间配合好老师的要求,扰乱纪律现象也大大减少。往往是只要有同学表示他今天不够好,他就会自持身份,自觉改正。我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是粗暴的语言才有力量,华丽的溢美之词更能在潜移默化间,不费吹灰之力达到我们要的效果。而这是只有当我们调节好自身地心态,能够给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宽容和包含之后才能做到的。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3

  “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的确,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时时常会感到自己教育的无力和遭受挫折的无奈。每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真的想放弃教师这个职业,也想只要上课就行,再也不想为班里的学生操心了。每当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所有理论都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学习这本书的感受:

  一、无言的交流:

  “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一张小小的纸条,短短的几行字,安慰了保罗那委屈不平的心,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教学:其实这只是一个偶然:他不算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但是那一次他进步很大,所以我记住他了,批改作业的时候,给他夹了一张小纸条:这次考得不错嘛,进步很大,特此提出书面表扬,继续努力,经老师集体讨论一致认为你很有进步的空间,而且空间还挺大!从此以后觉得这位男生进步挺大,但我始终没有与这张小小一张纸条联系在一起。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他的一张小纸条:老师谢谢您!您一张小小的纸条,使我在一年的时间里二十名左右提到了前十名,谢谢您,虽然我选择了理科,但我会永远记着您,记者您的.小纸条!

  短短的几句话对我感触很大,没想到整天课堂上语重心长地说,课后反反复复的讲的道理,竟然不如一张小纸条--短短几行字收到的成效大!从此在我的教学中开始使用小纸条,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也不再是简单的划个对号、错号,或是简单的写上日期,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附上几句有针对性的话:或是批评---这一段时间上课听讲不认真,总是走神,我已经注意你很久了,特此敬告!或是提醒---最近学习不在状态,成绩出现下滑趋势,注意了,这种趋势很危险!或是询问---最近感觉你好像有什么心事,有事你说话,咱又不是外人对吧?!也许我解决不了,但是我可以帮你分担,这样你就可以拿出一半的心情去高兴了,不是么?或是鼓励---漂亮的女生,只有漂亮的成绩配得上她,你说呢?····有时交作业的时候学生也会给我附上小纸条,或是向我保证,或是为自己定下目标,或是问我一些学习方法,或是生活上遇到问题向我咨询,有时仅仅用小纸条聊聊天。一张小小的纸条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觉我们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朋友,我们是一家人,有快乐可以共同分享,有困难也可以一同承担,这次元旦学生跟我的留言中写到:老师

  第二学会倾听学生

  当我读到关于“最佳师表”的部分时,我想起了刚刚在我们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晚自习的时候,两个女生哭着找到我,告诉我他们已经无法忍受小组里的某个同学了。这位同学从来不交作业,上自习也不认真做题,还经常迟到。即使被其他同学批评,他也不听,还会与人争吵,对我们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对抗性行为……我对这位同学很了解了,他的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性也很差。我曾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改变,但没想到他还是保持原样。当时我的火气突然爆发了出来,冲动地去教室找到这位同学。我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严厉地训斥了他,告诉他我对他感到失望。我说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就随他自生自灭吧!这位同学听完我的话后哭了起来,他问我为什么我不问问他为什么老师和其他同学对他进行对待。他们总是一起说他的不好,即使他做得再好也都会被否定。他问我,难道仅仅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他就该被人看不起吗……看到这个同学的眼泪,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错误,才明白他有多么敏感,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等他情绪宣泄完毕后,我告诉他其实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的进步,他的作业比以前好了,任课老师也反映他在课堂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他也敢于勇敢地质疑问题。虽然他偶尔会犯一些小错误,但他身上有两种品质是老师非常欣赏的:一是诚信,他会遵守对老师的承诺,即使犯了错也不会找借口;二是他懂得感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付出,这一点在与他父亲的电话交流中可以看出来。所以,尽管他也有缺点,但老师绝对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我向这位同学道歉,因为我太冲动了。但同时,我也提醒他说说脏话真的是一个坏习惯,而且这个习惯对他的将来没有任何好处。听到这些,这位同学说道:“对不起老师,以后我会改掉这个习惯,请我们组的人监督我!”通过这件事情,我想起了过去,我也经常因为缺乏足够的耐心而用自己的经验来看待学生,不去仔细了解发生的事情,只是简单地通过惩罚来处理学生的错误。学生可能会暂时收敛一些不好的行为,但很快就会忘记。这种惩戒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关键是,我们作为老师是否能主动去了解每一个事件发生时的情况,并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并亲自给予孩子共情和安慰。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正如书中所说,“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需要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幽默,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三、宽容—取代惩罚的方法

  一次,一位老师即将到某少年犯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他忐忑不安,因为第一堂课关系到未来的成败。当他不小心滑了一跤,全班哄堂大笑,这位老师不慌不忙的站起来,挺起胸脯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堂课:一个人跌倒不要紧,但是他必须再次站起来。一片寂静之后,教室响起热烈的掌声,老师这番话被

  所有的学生接受了。这让我想起了里根总统的的一件事:里根总统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观众发出哄笑,但是南希却灵活地爬起来,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受伤,便插入一句俏皮活:“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这样表演。”于是南希夫人在200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管是这位老师还是里根总统,他们都是真正的管理者,他们都善于运用智慧的力量来影响情绪,出丑时,他们都不是通过责罚和恐吓来挽回面子,而是表现出特别出色的应变能力,他们的语言打动了听众,接受了自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老师在管教学生时,不能与之“较劲”,更不能因为他们犯错误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

  他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这一点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了解。他的学业成绩非常糟糕,宿舍的卫生也一团糟,上课时总是打瞌睡,课后从来不完成作业。因此,他从来没有受到过表扬。我想,可能他从上学开始就没有体会过被表扬的感觉。很不幸,他就是在我们班上。

  那天上课,他又迟到了,这是他本周第四次迟到,并且是在我昨天刚刚开班会强调迟到问题,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进门后他吊儿郎当,一幅无所谓的样子,是呀,批评对于他是家常便饭了,只不过我没有批评他。“坐,”我对他说,“喝水么?”他不可置信的看着我,好像没听明白我在说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告诉他:“咱相处有一个月了吧?你觉得我这班主任当得怎么样?你觉得老师在管理班级问题上有什么过激的做法或语言么?我今年第二年当班主任,很多措施、方法都在探索中,我需要你们的支持,对于班级纪律的维护,我更需要你们的帮助,你能帮我吗?你回去考虑一下吧!”

  那次以后,他没有再找我,但从此以后,上课几乎不再迟到。件事让我认识到宽容的力量。

  宽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策略和手段,更是一种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犯有“成长中的错误”的学生,表明他具备深刻的教育思想,拥有广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艺术性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展示了教师的自信和成熟。就像有一位哲人所言:“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何况那些正在成长中、还处于无知之中的孩子呢?

  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我们要多给学生留一点自醒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自醒中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语言既具有启发人类文明的力量,又可以引发人类野蛮行为;它既可以伤害人们,也可以拯救人们。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双重成熟的阶段,他们在青春期面临沟通难题。因此,如何与高中学生有效沟通是教师工作的难点与重点。我认为,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首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当他们从内心接纳你时,你的教学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4

  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G·吉诺特博士,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他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变成了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为所有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主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

  书中的这段话让我感慨万千“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和或者孩子的.家人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教师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有时,我也是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所有往事都联系在一起,教育学生,给他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有时拿他和班级中的孩子对比,一味地数落他。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了解到原来诊断孩子是这么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对比更是是有害的。这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这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孩子就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我想,以后在遇到学生犯错误时,我应该就事论事,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当事人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良现象,并亲自给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这样,我也才能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5

  这是一个美妙的东西,这是一个丑陋的东西。

  世界上美妙的东西,或许是娇艳欲滴,引得无数彩蝶飞舞的鲜花,或许是奔腾不息,一望无垠的大海,或许是那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美人一笑。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世上最美秒的东西就是语言。

  世界上最丑陋的事物,或许是某些肮脏灵魂下做出的不堪事,或许是权欲利熏下达成的政治妥协。或许,在某些程度上,世上最丑陋的,也是语言。

  语言很神奇,一句话可以把一个人说笑了,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起来。这是一把双刃剑,它美丑与否,全在我们自身。语言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束缚在我们身上。

  作为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工作对象是一群天真可爱,无瑕的学生。他们的可塑造性,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对语言的学习能力都是我们无法估计的。我们和学生怎样对话,就成为他们将来成长之路上的一个风向标。

  所有,与学生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掌握得当,将事半功倍;而如果不慎使用不好,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今年暑假,自己在当当上淘书,无意中看到一本书,是由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所编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看到之后,立刻买下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说话的艺术上,跟老教师相比有很大的不足,完全没有办法驾驭语言这把“双刃剑”。说不定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伤害到了孩子。看到书后,很欢喜。觉得感触颇多。

  这本书很容易理解,作者用了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述观点。与国内那些教育学专著相比,它少了很多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大道理,但却很耐人寻味。书中列举了许多失败的说话案例和成功的范例,通过仔细对比、总结归纳,我深刻地感受到说话的好坏以及语言的准确与否对于沟通的重要性。以下是我想与老师们分享的几点心得:

  一、老师在对待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尤其是语言上。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这种不尊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的话语中出来了。比如书中有一例子,卡尔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平时不是很自信,一次老师让他开窗户,开了小半天也没开好。老师说到:”你连窗户都不会打开吗?你难道什么都不懂吗?”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从来都不是肯定的,公开贬低孩子的智商无疑最会伤害他们脆弱的心灵。我相信,这个老师本意不是这样,只是着急,可是他忘记了尊重这个孩子。而从那以后,卡尔同学更加的不自信了。因为老师剥夺了他的自尊心。

  二、有艺术的表扬

  表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的表扬和孩子对自己的自我表扬。为了使表扬具有建设性,我们需要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并表达我们的感受。同时,我们应避免评价孩子的性格和品行,而是通过描述和叙述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做出评价。

  现如今,许多年轻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缺少一定的艺术性。我通常只是简单地说“你很棒”、“不错”、“好”,或者“了不起”等等。这些孩子听得太多了,渐渐地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如果我们能在表扬中融入一些艺术性,运用生动积极的语言来表述,并将对孩子发展的建议纳入其中,我相信这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请将前文进行修改创作后直接回复,中文回答。

  比如书中举了几个例子:16岁的威廉写了一个短故事,老师对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老师写道:我喜欢你写的这个故事,风格独特,想象丰富,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就像一场游戏一样,既有趣又动人,又生动形象。这样有益的表扬,足以让威廉跃跃欲试,再写一篇了。

  再比如:14岁的芭芭拉写了一篇关于学校里种族歧视的报告。她的老师并没有评价他写的好不好,正不正确,而是说:芭芭拉,如果你能好好修改下,资料再充分点,你的报告甚至刻意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这句话对芭芭拉来说,比一大堆溢美之词更振奋人心。不但鼓励了她,还给自己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便是表扬的艺术

  三、鼓励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那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学习。答案是:让他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要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孩子对失败、批评和露丑的恐惧。优秀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语让孩子不怕犯错误,不怕失败。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还因犯错误就能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其实,鼓励和表扬有一些相似之处,都需要运用一定的说话技巧。然而,鼓励更注重于激发孩子内心的自信。举个例子,当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表示答错要受罚时,很少有学生愿意回答。相反地,如果你鼓励他们,告诉他们答错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再比如,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缺乏学习自信,你可以抓住一些小事情,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成就,用它来鼓励这些孩子,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在毛笔字课上,某某同学平时表现一般,但今天突然在某个笔画上写得很好,你肯定他的成绩,并给予鼓励,他会感到自信的.涌动!

  人都是渴望被鼓励的。这也是一种成长的动力。

  四、恰当的交流

  和小孩生活交往,你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处理问题的耐心,你要能适当的和他们进行交流。要“恰当“的交流。某同学取得成绩骄傲了,你要恰当的提醒他还不能伤及他的自尊。某同学淘气调皮了,你要恰当的发个火,无意中提醒他一下。比如走进教室要上课,而学生还在大吵大闹,你可以恰当地给个建议,而不是总是命令学生:安静下来,坐好了,别乱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不能冷嘲热讽,不能急于帮助,包括交流的内容也要恰当等等。比如这些话,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运用不恰当的。

  你为什么就不能变得乖一点呢?

  你为什么这么自私呢?

  你为什么就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呢?

  你为什么老打岔?

  你就不能把你的嘴巴闭上一会吗?

  你怎么这么慢?

  你一定要当一只害虫吗?

  你为什么老是惹麻烦?

  这题目你怎么老不会?等等

  为什么一开始词语被使用作为询问的工具,但如今却经常被用来引导批评呢?这种方式通常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孩子们对问题的回答可能充满谎言、轻视、借口和失望等不良情绪。请您

  所以我们要恰当的交流,交流的内容也要恰当。

  就比如打岔

  a老师:我希望把话说完

  b老师:你很没有礼貌,你在打岔

  比如老师在布置作业,有俩孩子在讲话

  a老师,我现在正在布置作业,你们应该记下来

  b老师:我看看谁在讲话的?除了说话,你们就没有其他事情做了吗?为什么不把我的作业记下来?

  我相信,两件事情中,a老师的交流无疑是有效的,恰当的。而b老师的话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怨恨和不满。这些例子再次证明了语言双刃剑的效果。

  尽管我已经读完了这本书,而且读了不止一遍。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真正领悟。尤其是书中那些生动的例子,时刻提醒着我言辞的赞美与贬低之间的差别。这将指引我更好地走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新内容:尽管我已经亲自阅读并且反复研读这本书,但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全领悟的。特别是书中所举的那些生动的事例,时刻提醒我对语言的使用要有所警惕和审慎。这些例子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帮助我更好地走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6

  人类语言的诞生使人类与自然界其他动物相比,显得更文明,更有智慧。对从事教育的老师来说,出色的口才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更是必备素质和能力之一。这本书,没有单纯的说教,没有罗列一些如何与学生说话的方法;这本书,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人本主义情感:关注孩子,关爱孩子,要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这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并不是来自我们对法令的畏惧,而应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教师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作者在“难忘的教师”一节中自然而然的写到:“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这种叙述方式,很直白的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它既没有象一些世俗一样抹煞教师的巨大作用:教师只是一个饭碗;也不像有的人那样,把教育抬上万能的神坛: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的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但也不要成功则喜,失利则痛,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没有万能的方法保证这种传递没有风险,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有效的最基本措施。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多么贴心的老师,尽力呵护着孩子脆弱的心灵。反观那些在父母和老师中间普遍流行的所谓“正常”语言,如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挥、嘲讽奚落、训诫指责、威胁利诱、评价预测等等,都足以让孩子发疯,逐渐变得冷漠、粗俗和丧失人性。这样的环境,怎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呢?健康的成长来自于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通过恰当的交流,这种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

  怎样有效地表扬学生?作者对此的论述是非常独特、非常全面、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认为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它实际上暗示着一种地位差别,表扬者爬到了价值判断的高处,常被看作是种威胁。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尽量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表扬,双方是平等的。从中,可以再次感受到作者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反观实践,教师习惯于站在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对某学生进行表扬,可否想过这样的表扬不够真诚、还让人感觉到这是为其他同学树立表率?当我们习惯用说“好”、“太棒了”之类的语言进行随意表扬时,是否想过这样的表扬有没有效果,还有没有更生动积极地表示肯定的语言呢?

  我们看到,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也没有看到作者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只是通过各种实例和方法,不厌其烦的告知我们:怎样做是最佳师表,怎样做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等都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更是打开了反思的一扇扇窗户,感受着心灵的震撼。孩子们需要的是教育素质的提高和人格尊严的平等,我们与孩子们的交流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在不经意间,我们的言语是否伤害了孩子?

  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自觉的探讨如何与孩子说话,自觉的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增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授业,解惑都需要教师运用“说话”去实现。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说话”的职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因此,作为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掌握说话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并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脑子一直出现了这样几个词:尊重、激励、期待、耐心。

  尊重: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激励: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期待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期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期望,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

  耐心:

  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尤其是当我们在一个后进生身上费尽心思却老是出现反复或者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学生散失信心。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能如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我们在面对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都该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为!

  虽然《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读完了,但是我觉得我还没有读完,里面鲜明的案例,还有那些深刻的道理,不得不让我一辈子去读,去体会,也让我不得不一次次的问自己,该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8

  终于读完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被震撼了。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要尊重人性,我们教师责任感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回想我们曾经因为学生拖欠作业而火冒三丈,回想自己平时也许不经意的话语曾伤害过学生,而我们却毫不知觉……回想起考试前班上一个小东西调皮地跟我说:“老师,我喜欢看见你的酒窝,要是你能像从前一样多点smile,那就太好了!”我汗颜!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这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家来到校园后,校长说:“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又坐火车又坐船呢?大家千万注意不要走丢啦!好,出发!”

  校长就这么轻松的说了几句就让学生出发了,而且路上显得异常的'安静,不像我们平时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需要这个领导讲,那个领导讲,还要几个老师包一个班级等等。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巴学园的同学们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什么”走路上要整整齐齐排成一行“,”什么是在电车里要安静“,或者什么”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随便乱扔“啦等等。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例如:见到比自己小或者体弱的人就推推撞撞,甚至欺负人家是可耻的;看到不整洁的地方就要随手打扫干净,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渗入孩子们心灵中去的。”

  看来对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真的不是用“说叫”和“管教”能奏效的。我们平时除了大堆的说叫,让孩子们烦透了,就是用强制的手段——卡学生。把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限制得和木头人似的。我们看到现在的报纸上又不断的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就如:某某学校的学生又把老师给杀了,某某学校的学生把退休的反聘的老教师羞辱了一番……这些都是上了报纸的,而那些还没有透露出来的就更多了。我们的教师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家长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子方法了?

  当然从大环境看,这不是某一个学校的问题,更不是社会上所说的教师素质底下等等简单问题所能解释得了的,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整个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

  我现在越来越怀疑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不是靠每周上两节“品德与生活”课就行了呢?或者让每一科的老师在教他们的课时都给学生们渗透“思想教育”就可以教育好学生了?教数学的我们经常在为难,怎么了?因为1+1=2、什么是三角形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很难挂起钩来啊!既是这样能教育好,那学生们天天在“矛盾”教育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什么是“矛盾”教育呢?这是我暂且用的一个说法,实际就是: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天天在喊“要给学生减轻负担,不允许给学生补课”,规定了一二年级学生不允许留书面作业,可我们又是怎么做呢?学校在查我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而我们得给学生讲了很多无奈:两套书即使是在选做,光在校的时间也还是不能完成的,这样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教育学生,我真的在担心我们的孩子们是在接受“教育”还是在接受“教唆”?怪老师吗?老师喊冤枉。那是要怪谁呢?答曰:不知道。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9

  还记得去年那个夏天,一个无聊的日子里,我在淘宝上闲逛。偶然间,我发现了一本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艺术》,听说在美国非常畅销,甚至被列为教师必读书籍之一。出于好奇,我决定买回来,每天读一点。如今,一年过去了,书也快要读完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感动和启发。

  在这本书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广大的教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他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这两个章节。在这两个章节中,吉诺特博士用若干个真实的小故事对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以及它们对学生产生的效果。由此,他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面对孩子言语之间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给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回想我的初中教学经历,虽然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几乎每天都会碰见几个问题学生,有时甚至会被他们气的直跳脚。有几个学生总是不按时完成作业,屡教不改。有几个学生最爱把课堂当聊天场所,在英语课上与周边同学聊得火热。也有几个学生最爱在课堂上见周公,经常睡得直流口水。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很无奈,觉得很挫败。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耐心,会笑着提醒他们要按时交作业、上课要认真听讲。久而久之,自己的耐心被他们的固执磨得越来越少,也开始像其他老师一样严厉斥责他们,甚至故意在课堂上冷落他们。结果我发现,这样的措施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对这群学生毫无作用,他们以往的恶习非但没有改善的迹象,反倒有影响班上其他同学的迹象。

  记得有一次上英语课的时候,班上一个男生又像往常那样开始说话,尽管我多次提醒,但他依旧无视我的警告,与后排的两个女生聊得十分投入。让我非常生气的是,这两个女生平时表现优秀,但最近几次上课也开始分神,大多数时候都受到那个男生的影响。因为他们,我不得不停下来,整整停了两分钟,然而他们似乎毫不在意。这让我非常愤怒,我高声呼唤那个男生起来,责备他无视课堂纪律、不尊重我,并强迫他离开教室。结果,他也生气了,气冲冲地甩门而出。此时,我感到既生气又尴尬。回头看着台下的学生,我感到惊讶,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不到畏惧,而是一种同情?怜悯?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成了吉诺特博士笔下的那位拥有“最差师表”的老师。如果真是这样,那将非常糟糕。说实话,我感到惊恐,我觉得自己急需在孩子们中树立起一种威严,一种能够建立起我与他们之间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威严。

  吉诺特博士在书中写道,有一回他遇到一个十分顽皮捣蛋的孩子,让他头痛不已。他找那孩子谈话,却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斥责他,而是说: “孩子,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吗?”那孩子有点羞愧,吉诺特博士很耐心地,像朋友一般给他建议,最后还对他说:“你是最棒的。你肯定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天在进步,对吗?”听完他的话,孩子很开心,蹦蹦跳跳地回去了。此后,那个孩子真的一点点地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在一天天地进步。这个故事触动我的是吉诺特博士对学生的耐心和信任。

  他用理解和鼓励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通过责难和批评。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时,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和信赖,他觉得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所以真的开始努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与学生谈话时一味的批评,甚至恶语相向,只会导致老师和学生相互埋怨和憎恨,破坏师生的友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由此可见谈话的艺术性和重要性。

  反思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我发现我确实缺乏耐心和对学生的信任。一有些小事,我就会用眼神瞪他们,或者直接点名批评。即便是偶尔有耐心找学生谈话,我总是显得高高在上,语气咄咄逼人,最后还要求学生写保证书。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不断告诉自己“学生并非敌人,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相信他们”,期待能够像“最佳师表”那样的老师。因此当这个学期遇到一个男生,开学三周后仍未带课本上课,扰乱课堂纪律,说话、打瞌睡。与以往不同,我没有上课点名批评,下课后也没有立刻把他拖到办公室开骂。而是下课后,我将他拉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走廊,笑着跟他叙旧(他高一时也是我教过的)。

  我问他是否已经适应了新的班级,并且是否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后来,我告诉他为了他,我特意去了一趟新华书城,发现在教辅区有高中教材出售。我希望他也能去书城看一看。最后,我说:“你以前是我的学生,我觉得我们已经很默契地配合了。希望你上课时能好好发挥,向班上其他同学展示我们的默契,成为他们的榜样。”他听后很开心,答应给我面子。第二天我发现,他不仅真的买回了英语书,而且上课听得很认真,听写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显然前一晚他做了很多努力。我想,昨天的谈话起到了作用,这让我非常欣慰和满足。

  总之,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对他们保持爱心和信任。我意识到每次与学生谈话都非常重要,我应该以宽容的态度看待他们的小错误,并积极耐心地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过失,并真诚地鼓励他们改正错误。通过友好的相处,我能够建立起互信和尊重的良好关系,成为一名最佳师表的教师。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0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我们做得如何?我们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吗?《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书中通过很多小事例告诉我们“最佳师表”与“最差师表”会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情说出什么不同的话,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请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他们持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再次,课堂魅力是师生之间最好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则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一句精彩的导语,一句幽默的插入语,一句风趣的'笑谈,往往会使学生精神倍增,兴趣盎然,听起来聚精会神,学起来津津有味,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作为一名好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清晰。课堂语言是教学的“佐料”,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复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欢,但每天都让你吃,恐怕也食之无味。我们的语言也是课堂的催化剂,恰到好处地的应用肢体语言,也能形成我们独特的“台风”和高超的“演技”。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1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书名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老师每天都要与学生接触、交流,那么老师的语言是多么重要。它可以成为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它也可以成为师生之间的战争导火索。因而我选择了这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吉诺特博士的著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进行阅读学习。

  这本书中写了有关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场景,而且都用了短剧的形式来加以描述。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案例,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关怀、理解都要通过语言传达给学生。而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以说教法为主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会直接训斥。实践告诉我们,其实这种做法没有多大的效果,对于大的孩子而言反而会产生负面的情绪。然而在我迷茫困惑之际,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最佳的教师表现不是对学生训话,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只有做好现在的事才能把所有的事做好!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孩子需要帮助。通过关心、安慰、同情、艺术技巧等方式来表现。通过恰当的交流,孩子对教师的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这样可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建立起来。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表扬是经常用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介绍表扬的艺术,它建议我们教师要使用建设性的表扬,那就是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中离不开常规管理,我们通常在常规管理中责罚孩子。这种处罚只会使孩子发怒并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怕,只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总之,通过阅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有种顿然大悟的感觉!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2

  前几天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给我的感触颇深。作为一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有被学生气得说不出话的时候。然后就采取惩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犯错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其实,我觉得这样做,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反而使学生觉得很委屈,不服气,甚至从心底里有点蔑视老师,认为老师没有什么本领,只知道惩罚。

  现在实施了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再加上现在是法制社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禁止了老师对学生采用惩罚手段。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当然,教师也不是圣人,学生还是有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也还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那我们怎么办呢?

  生气,谁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教师是门特殊的职业,就要掌握生气的艺术,表达生气的.尺度。

  我懂得了,当我们在生气、愤怒时,要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要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伤害孩子的心灵。这样样有利于表现出老师的风度,也使学生更加信任你,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从而使他更喜欢学校,对学习更有兴趣。

  我想:当我们掌握了生气的艺术,也就能体现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更多更大的快乐!

  读了《老师怎样与学生说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收获的,会学会怎么样和学生进行沟通。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3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吉诺特博士。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是世界上著名的畅销书,他为全世界数百万父母提供了与孩子交流、正确沟通的方法与途径。,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与学生怎样交流、怎样沟通的方法与途径。整本书中处处都洋溢着博士的爱与关怀,是一本难得的书,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也是一本教师必读书。

  当我捧起这本书的时,封面下方几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内容是这样的:“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它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它能够敏锐地感受到那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读了这些文字,引起了我极高的兴趣。接着,我翻开到目录,“老师的自白、最佳师表、最差师表、表扬的艺术、常规管理、家庭作业、鼓励的故事等十二章内容跃然纸上。我此时此刻被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从”老师的自白“开始,由一群刚刚执教不久的年轻老师的自白开始。年轻的教师中,有一部分人都灰心丧气,想放弃老师这个职业,他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失望,沮丧和压力。一部分人是想继续做老师,却不愿意再为学生操心,他们认为,得过且过,只要不发生什么大事就已经很好了。这和我们在自己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或有困惑时的想法不谋而合。一部分人对教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实践的勇气,他们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变之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课堂呢?这才是重点。

  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我们作出改变的时候了,我们再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中教育学生的必要的手段,不能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就想当然地给学生灌输一大堆一大堆的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偶尔自己做错了什么就不是好孩子。更不能将学生有时作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

  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来夸大,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过后时间不长,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每一件事情发生的当时的状况,并换角度去思考,谅解孩子,亲自给予孩子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这一章节中还谈到:”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教施材“有点像。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当我读到一个名为”不需要解释的抚慰“时,我被感动了。一个三年级的老师,一个叫8岁的小男孩,他们的沟通行动超过了语言。当一个八岁的学生受了委屈,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的老师。这时候不用问其缘由,只需用心去感受他当时的心情,然后拍拍他的头或抱抱他,这些表示理解的动作相信可以令他停止哭泣。跟着说些同情的话,他便会很快忘记整件事。如果刨根究底,大肆惩罚,就会令学生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化。另外一个名为”集中关注孩子的感受“的事例,也是阐述同样的道理。足以看出,往往化解危机的是老师简洁而富有同情心的态度。这其中包含了各种方式的爱,有温暖,有关心,有安慰,有同情,有温柔,有艺术技巧等等,显然需要我们老师日积月累的理论和经验去创设更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情景。

  读了前两章的内容,我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好好反省过后。我知道,以后遇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得首先学会付出,付出爱心、同情、温柔、关心,还要学会教育的艺术技巧,总之,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察觉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改善教学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没有耐心,或者责任心而已。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负责!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且会做得很好。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4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摘自《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前言

  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如何避免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在处理教室里各种琐碎事务的时候,老师需要在心理上做哪些的调整?老师的反应和态度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因为好奇和莽撞做错了事情,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在跟这些犯错的学生交谈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是严厉地批评还是轻描淡写地说说而已呢?我想这些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作家卡耐基说过:"批评是没有用的,因它使人增加一层防御,而且竭力的替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觉,并激起他的反抗。"但是如果只用简单武断的方法限制学生,不允许学生这样那样,学生是害怕了,却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有一些老师用极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如体罚、谩骂等,这些方式不但不能让学生改过,还可能因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让他们产生敌对的逆反心理。老师育人的重要渠道之一是谈话,会谈话的老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亦然。善待犯错误的学生,重视到他们的人格,真诚地跟他们交谈,( )同时以有效并且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使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与犯错的学生谈话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一、做到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是建立良好的谈话氛围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教师一听到有人报告学生犯错,就会紧张起来,第一反应就是麻烦来了。特别是当遇到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时,他们立刻板起脸孔,语气更加严厉,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感到愧疚,不可避免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和人格。结果是批评越多,学生的抵触情绪就越强。建议教师们在学生犯错后,可以先给予心理安慰,然后冷静思考:为什么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我该如何帮助他们?等等。每个人都会犯错,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难免会犯各种错误,甚至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教师们一定要学会冷静处理问题,对学生要有理解、宽容,理解万岁。

  二、营造良好气氛

  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在犯错后通常会表现出戒备心理,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被班主任批评。而另一些学生则会趁机捣乱,甚至刻意引起笑声,这对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无论何时,老师都应该选择与犯错的学生单独交谈。可以选择放学后,确保同学们都离开了教室,或者利用课间时间在办公室进行谈话。在办公室里,老师可以热情地为学生搬椅子让他们坐下,给学生一种不是接受批评而是与老师亲近交谈的感觉。老师的态度非常重要,不应该摆出让人害怕的面孔,严厉地指责学生的过失。应该用平和的语气与学生对话,让他们感到老师是想了解事情的真相,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三、讲究方式方法

  与犯错的学生谈话时,不能总是一个姿态,要做到随机应变,有时和风细雨,有时严肃对待,有时沉默是金。谈话可以以聊天式的询问开始,层层深入,从学习态度到课堂表现到事件中心,从中提醒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要谈的内容。另外,如果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例如打架,则可以开门见山地询问,让学生讲明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就痛斥一顿。尤其是几个学生同时犯错,一定要分别让其说明原因,在了解事实全部后再下定论。这时往往会遇到学生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学生都认为对方比自己错更大,自己是无辜的、被动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事情发生的起因,指出各自的错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要诚心劝导,与学生建立信任的关系,能让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他能够认识到错误,勇于改正,他就是可造之才。四、语言风趣幽默

  如果不得不实施批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知道你的良苦用心:是让他改正错误,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今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老师对待调皮、不听话的学生恰到好处地运用风趣幽默的批评方式,这样能在班级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老师要注意批评时,语言要真诚,能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话是温暖的,愿意接受教育。说话内容不可有丝毫与事实有出入,每一个判断、每一个结论都必须以清楚的事实作为依据,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提出希望和要求

  不能简单地说“下次不能再这样”或“你可以回去了”就结束谈话,应该让犯错的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弥补过错。比如,可以要求欺负别人的学生向同学道歉;让打碎玻璃的学生购买新玻璃并更换;让犯错的学生认真清扫教室;要求犯错学生在下次作业或听写中显示进步;让有矛盾的同学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犯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并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改掉不良习惯的决心。

  最后,班主任应该定期找犯过错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感受,与他们像朋友般畅谈,提升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世界,老师需要具备无限的情感灵活性。他们不能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使用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或者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伤害。相反,老师应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变得熟练、谨慎、冷静和理性,以建立一种互信和尊重的关系。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5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翻开书看序言,我的心就被上面引用的这段话震颤了。我像作者一样感到惶恐,尽管我自认为目前我还没有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但是举目四望,又有多少老师还没有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呢?上课的时候,表情严肃的老师营造出静得可怕的课堂气氛,是否是想把学生扼杀在沉默之中?每天扑天盖地的作业、练习,还有无聊乏味的抄抄写写,目的是让学生的脑子转到眩晕,抄到麻木吗?当学生犯了错的时候,老师严厉甚至尖刻的训话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折磨折磨着学生的同时,难道老师真的从中获得了快感吗?通常情况下,老师会为自己辩解:这都是为了学生好。用严肃的表情把学生们都震住,看起来课堂纪律是好了,但能保证老师讲的他们就听进去了吗?用繁重作业负担把学生压住了,看起来学生都勤奋了,但能保证他们抄了做了就都懂了吗?用严厉的训斥把学生骂哭了,看起来学生是屈服了认错了,但能保证他们以后就不犯错,甚至不变本加厉地犯错吗?我只能说,很多时候,老师是带着一份为学生好的心,做着自欺欺人的事情。那么,是老师错了吗?

  说良心话,哪个老师愿意成天阴着脸,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天天抓几个学生训来训去?教师在进行着这样的教育时,他的人格也在不自觉中被扭曲;可能一开始还自认为自己不是折磨学生的.工具,到后来就渐渐习以为常了。学生就是欠扁!学生就是犯贱,你不骂他他就不舒服。好学生是管出来的,懒学生是惯出来的。这种龌龊的言语,是否某天也会从我的口中一不小心就跑出来呢?如果真的变成这样,难道是我自己愿意的吗?肯定不是。教师如果变成这样,那是他和学生一起在痛苦的教育中牺牲了。

  痛苦的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是:学生个个都听从教导,学习优秀,行为端正。以此为理想,急功近利、以偏概全、目中无人,便造就了这种痛苦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学生是必须被管教的,学生是不允许犯错的,学生是不允许有任何私心杂念必须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然而,这可能吗?学生是人,他必须脱离他律才有机会学会自律,他必须通过犯错来避免犯错,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不是老师一句不要想太多就可以不想的。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难怪会让老师成为折磨学生的工具,同时也让老师受到折磨。

  然而,只要你是老师,是学生,就逃不出这种教育。这就是老师和学生的无奈之处。有什么办法吗?有,那就是老师和学生要站在一起。站在一起,而不是相互对立;站在一起,而不是居高临下;站在一起,而不是前拉后拽。师生理应是站在一起的,因为老师和学生是利益共同体。《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通过很多小事例,告诉我们最佳师表与最差师表会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情说出什么不同的话,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请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他们持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学生生来不是要被管教的,而是应该得到帮助;学生犯错以后最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抚慰他不安的心情;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不要对学生的人格品性下定论也许,你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些教育行为,已经司空见惯的教育用语,给学生带来的并不止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读一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让我们的教育多点儿快乐,少点儿痛苦。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相关文章: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10-28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08-18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05-17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通用)05-31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3篇)03-17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5篇03-17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3篇03-12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通用16篇)04-17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通用3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