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过年的散文

时间:2024-06-29 12:29:06 对联 我要投稿

过年的散文【实用】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年的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过年的散文【实用】

过年的散文1

  进入腊月门,就开始有年味了。也许是年龄大的关系,总感觉现在的年味越过越淡了,让我深深怀恋起儿时过年。喜庆快乐的画面,便一幕幕地浮现在了眼前……

  记得那时一进腊月门,就爱跟在上了年纪的祖母屁股后面追着问:“奶奶,到什么时候过年?”祖母就会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等过了腊八节后几天,觉得怎么还不过年?心里很着急,就再追着母亲问:“妈,过了腊八都好几天了,怎么还不过年?”母亲耐心地对我说:“过了腊八过辞灶,过了辞灶年来到。”听了母亲的话,我先是盼着辞灶的到了,再巴望着年的到来。那种心情是急切的,对过年是有期盼的,盼望着过年放假玩的时间长,穿新衣裳,吃好东西,放各种鞭炮,走亲戚吃好饭,有压岁钱。

  先说盼过年穿新衣吧。过去那个年代,家庭生活都很困难,平时大都不做新衣服,只是到了快要过年的时候,才会赶做一套新衣服过年穿。我家那时因了祖父在外工作的缘故,生活还相对宽裕一些,记得每年临近过年的时候,祖父都会给我家和叔叔家寄部分钱来添补过年。每每这个时候,母亲就到供销社里买了布,带着我和弟妹到她的裁缝同学、朋友那里量身做衣服。

  每每等做好了衣裳,母亲就拿回来仔细地叠好放到橱柜里,不让我们动,非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让穿。到了除夕夜里,母亲就把新衣裳从橱柜里取出来,一一摆放到我们的枕头底下压着,这样第二天穿起来板正,有棱有角的。那时头枕着新衣裳,仿佛枕着过年的梦想,心里特别高兴,高兴得睡不着觉,想象着穿上新衣裳的感觉,总想尽快地穿上新衣裳看看。越是这样想就睡不着觉,一旦睡着就醒不了,十回九回都是父母叫着起来拜年,这时候,就睡眼惺忪地一骨碌爬起来,先从枕头底下拿起新衣裳,急急地穿上,呵,一身新衣,感觉焕然一新了。吃了过年饺子,就一身新打扮地拜年去了。这身新衣裳一直穿着走完所有的亲戚,才能换洗一下,完成了过新年的使命。

  再说说盼过年吃好的。说是吃好的,是与当时的生活条件相比而言的,那时受经济条件所限,大多家庭平时都不舍得吃,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会有好吃的。一般到了大年三十就开始了,中午吃包子,到了晚上就忙着做好各种美味佳肴,也叫“年夜饭”,儿时最企盼的就是吃“年夜饭”了,这是一年来最丰盛的一顿饭,大人孩子会美美地吃上一顿。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美酒,吃着佳肴,欢天喜地,好不热闹。

  到了正月初一中午,饭菜最为丰盛,除了除夕夜的菜外,再炒上几个新鲜菜,吃起来味道鲜美。到了初二早晨,就开始吃年糕,意味着“年年高”,祖母和母亲做的年糕很好吃,很甜、很香。吃罢了初二早晨饭,当过大师傅的父亲就戴上套袖、围上腰布,开始忙着用大锅煮猪肉、猪下货,还要炸炸货。伴着父亲的忙,满屋里飘出了猪肉味和炸货香。记得父亲将大锅里煮着的一块块带肥膘的肉不停地翻动着,一会儿用自制的小抓钩抓起一块给这个,一会儿抓起一块给那个,我和弟妹大口嚼着刚煮熟的猪肉,品味着肉香,这是平日里缺少肉腥味年代的大饱口福啊!足足地吃了这顿之后,就是细水长流式的吃了,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天天都吃好的。

  盼着过年放鞭炮是儿时的一大乐趣。那时候有鞭炮、爆竹、二踢脚,品种好像比现在多。父亲有一朋友就制作鞭炮,每年都会给我家送来大半蛇皮袋子的鞭炮,邻居小朋友见了都很羡慕。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放“二踢脚”了,手拿“二踢脚”点燃后,只听打到地上“叭”的一声,又飞到空中“砰”的一声,真是震天动地。还手拿着点燃的鞭炮往外扔,还把两个、四个爆竹芯子想互对着放,接连“啪啪”的响声震天,似乎爆竹越响越喜庆,心情越好。

  盼过年还有一件喜庆事,那就是走亲戚了,这是儿时我乐此不疲的一件事儿。走亲戚就是去为姥姥、姥爷、姑舅、姨们拜年磕头的,不过后来磕头一说都免了。记得那时走亲戚时,表兄表弟的都提前打声招呼,商量好先走谁家、后到谁家。到了这天就开始准备了,母亲就忙着给找个竹篓子、椭圆形小圆斗什么的',里面放上馒头、酒、饼干、点心之类的,差不多放满了,上面就盖上一条红色的包袱或新毛巾,这就是走亲戚的“篓”。我挎上竹篓,和四五个表兄弟一起,串了这个村,串那个村,走了这家走那家,一般都是每天一家,即便有的亲戚相隔十几里,也都是结伴走着去,这走亲戚真是“走”的。到了哪家,先问一声:“过年过得好!”不像现在说声:“过年好!”这么简捷。亲戚家一听有小客来拜年了,就赶紧出门迎接热情接待,忙给几毛钱压岁钱,那时候这几毛钱也很管用的。接着亲戚家的人就忙开了,我们就在家里或到大街上玩去了。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一看饭菜安排得都很丰盛,因过年都准备了省事的菜肴,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顿饭,等到吃好了饭,亲戚家该留的东西留下了,回去大都不空着篓子,就这样满载而归了,再商量着明后天去谁家。

  儿时过年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看跑高跷、跑狮子的,玩捉迷藏、打瞎胡游戏的,听戏、听盲人说书的,等等,这些都是最美好的过年记忆。

  现如今,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过年想吃啥就吃啥,想穿啥就穿啥,想玩啥就玩啥,与儿时的过年不能同日而语了。虽然岁月老去,童年不再,但过年所承载的阖家团聚、其乐融融的亲情和人们向往美好幸福的愿望,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过年的散文2

  日子飞逝,蛇已将尾,马年跃跃欲试,恍如静止般的时光,竟匆匆远去!上午随意浏览自己空间;自己注册QQ竟有七年了。回想起刚开始时,电脑纯粹是我下班后的音乐播放器。每天下班回来打开电脑,点击置于桌面的音乐,让音乐回旋在整个房间,开始收拾家务,然后休息片刻悠哉品味着咖啡,盘点着一天的辛苦与劳累。

  当初上学学的拼音差不多全忘了,自己呢,又喜欢写文字,女儿为我注册QQ,设置空间,告诉我如何如何操作,如何如何打开,而我呢,也想让自己的文字有个家,便开始在电脑前的敲敲打打。一边摸索,一边踉踉跄跄开始用电脑记录生活轨迹。从开始一句话,到现在罗哩罗嗦总而言之自己小有进步了。网络也成我的好伙伴,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一些好朋友。从盲目的认识,到现在的大浪淘沙,网络已经和现实同步了,不再有雾里看花,是朋友终是肝胆相诚,龌蹉的终须夭夭。

  早上感觉很冷有点诚心不想去瑜伽馆,便慢慢腾腾收拾屋子洗漱完毕准备下楼买菜,这时,微信中的'朋友圈平安夜的祝福不断,欣喜之余,感慨颇多;这些好友们,我们一路走来,多者5,6年少则也2,3年了,网络是是非非明白许多,所有的一切真诚是最简单的基石,网络不是假面舞会!真诚待人便是待已。

  日复一日的生活,一成不变节奏,蹉跎了岁月,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是会改变了你我。敞开心扉天涯没有海角。

过年的散文3

  旧时,人们无论有钱无钱,过年时总要理个发,洗个澡的。即便到了今天,年前的洗澡,大约也是必要的程序。通过洗澡,人们可以干净整洁地去辞旧迎新,以一种愉快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年一过,新的生活,新的征程又要开启了。

  今年二月八日,当我从省城风尘仆仆地赶回二百多里外的家时,正是农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仅隔一天就过年了。当我到家时,妻早已准备好换洗的衣服及毛巾洗涤用品了。我匆匆忙忙地喝了点茶,吃点东西,就去了离家不远的一处公共洗澡堂洗澡——其实,在家里也可以洗澡,因为家里早已安装了燃气淋浴,但我总觉得到公共澡堂洗澡能洒得开,更主要的还是,过年时在公共澡堂里的洗澡,人虽多,但大家在忙碌中仍透着安详与从容,内心都充溢着喜悦的心情,有一种过年洗澡时的那种特有的氛围。

  是的,过年洗澡,不似平常那么急急忙忙的了,人虽众多但心情都很安详,节奏大多也是很舒缓的。澡堂里,有四十多岁的男人带着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年青一点的父亲,带着小不点儿的儿子,也有象我一样的,独自一人,大家彼此虽不相识,但只要目光相接,皆柔和祥瑞,因为这是年前的最后一次洗澡了,洗完澡就快快乐乐地过年了。老人们很安静地,或泡在澡堂的大水池时,或站在淋浴喷头下,一切皆听从带着他们的男人的安排与吩咐,象一个听话的小孩儿。当然,那男人也很细心地给老人搓着背、洗着身子,洗好后,给老人穿衣。人或许老了,腿脚胳膊不灵是自然的,所以穿衣时是一件较困难与麻烦的事,然而,那些男人们却极有耐心地打理着,不似平时那么心急火燎的,这大约也与过年洗澡时的心情有关吧。小孩们则不同了,他们或大呼小叫地从一头跑到另一头,或哭喊着要从大水池里挣扎着出来,总之不那么安静了,但孩子们的嘻闹或哭喊,却也增加了过年前的那种忙碌氛围,平添了一种喜庆的色彩,因为孩子们急着洗完澡,可以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放礼花鞭炮了。记得我小的时候,也在这样一个年关的时候,因家里根本没有淋浴器之类的东西,村子里也没有公共大澡堂,但故乡的人们过年总还是要洗澡的,怎么办呢?故乡的人们很聪明,他们早就打好了一个大木桶,长约两米多,宽约一米五左右,呈椭圆形,内置连接在一起的四方木凳,可坐三四人。到了腊月二十八九的时候,母亲总是烧好了两大桶热水,有时在热水里还放入一定的香喷喷的艾蒿叶,由父亲挑着来到放在村里集体屋里的大木桶前。父亲先把大木桶清洗一下,塞好塞子,然后就把两桶热水倒入大木桶中,最后我们便一个个地进入,通常由父亲把我们抱入里面的,盖上大盖子,就算是过年洗澡了。由于木桶是基本上封闭的,人在里面任由热气薰蒸,不一会儿就感到浑身燥热,再过一会儿,用毛巾在浑身上下擦洗一下,所有的垢渍全部洗去,根本不用打肥皂或沐浴剂之类的,身上一下子仿佛轻了许多,等出了大木桶后,身上还冒着缕缕地热气,脸色红彤彤的,真是舒服极了。时正夕阳西下,通红的余辉照在脸上,相互辉映,走在弥漫着极浓郁年味的村子里,人生好象达到极乐的境界。洗完澡,就过年了,我们得到一些五毛或一元的压岁钱,接着便与其它小伙伴们在村里随意放着五颜六色的鞭炮,一个个快乐得象小天使一般。

  如今,故乡过年洗澡用的'大木桶是否还存在着,我不得而知了,但儿时过年洗澡的情景仿佛如昨,印象极其深刻。自然,离开故乡后,每年过年时还是要洗澡的,只是形式上的,或象征性的意义更多了点了,每次过年洗澡,总感到那不是在洗澡,而是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通过洗澡,把一年来所有的不快与晦气连同那身上的污垢,一起擦去,擦出一个新的心情,擦出一个新的盼头,涤出一个全新的面貌,一个全新的身子。

  有时我想,倘我们的心灵也象过年洗澡那样,定期地去洗一洗,那将是心灵世界中的一个多么快乐地升华过程,那将是洗出一个多么干净美丽心灵的过程!而干净的心灵,又将给世界带来多么美好的希望!而这个美丽的希望,不正是人间处处企盼着的温馨之爱么?

过年的散文4

  都说高邮人年味重,这不刚跨进腊月门,南门大街、中市口、北门大街行走的人就逐渐多了起来了。人们开始为过年忙着置办年货。粮店里有人排队买糯米,菜场里有人拎着鸡鸭鹅,肉案上厨刀斩肉的“卟卟”的声音更是声声不停,布店里卖布的撕布撕得手都抬不起来。腊月了,邮城晃眼的太阳下,青砖灰瓦的家门口,晒着一扁子一扁子雪一样白的糯米粉,屋檐下挂着一长排的香肠、咸鱼、咸猪头,缝纫店里的师傅赶着做过年穿的衣服,一天下班比一天迟。

  高邮人把年看得比较重,除了置备各种年货以显示物质上的富裕,图个一年生活好似一年的吉祥愿景外,也讲究精神上的除旧迎新、焕然一新。过了腊月二十四,逢着星期天,家中的大人早早叫醒我们,全家上阵搞卫生。大人们收拾家中的物件,把平日里舍不得丢弃又实在没有用的东西清理出来处理掉。我们小孩就忙着掸尘、擦窗子、贴门格和窗户纸。二十六七,大人小孩去理发。三十上午六点刚过,父亲带着我们去洗陈年的最后一次澡。洗澡的那天,父亲骑着自行车,车前大扛上坐着弟弟,车后的书包架上坐着我,急急地赶往中市口“四德泉”浴室。到了浴室门口,门边已经架起一长溜的自行车,进入浴室堂口,所有的铺位都放着衣服,洗澡的人特别多。一位澡客是熟人,他笑着对父亲说:“没得日子了,澡池子里象下饺子,到处都是人,你们就等我穿好衣服洗吧。”三十下午,妈妈打好浆糊,拿出春联,“你们兄弟俩去贴春联”。吃过年夜饭,鞭炮炸得“噼噼啪啪”,大门关上,熄灯睡觉。初一醒来,一睁眼就看见床边的方几上放着不知啥时候妈妈送来的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一身新衣服,一双新袜子卷在千层底的新棉鞋腕里。

  现在想起过去过年的那些事儿,十分温馨,十分留恋,特别忘不了。特别温暖的,是那一双穿上了就会暖遍全身至今难忘的新棉鞋,因为那是外婆待我们睡觉后,在电灯下不知熬了多少夜晩,甚至遇到停电也要点起不甚明亮的煤油灯,一针一线、千针万线手工做成的鞋。

  外婆为了我们过年穿上那双新鞋,在仲夏时就开始准备了,在夏天最热的`日子,外婆把门板下下来放平,将平时拆下的旧衣服布用浆糊一层一层地糊在门板上做鞋骨子,待晒干后揭下来,依着鞋样子作剪裁,有作鞋帮子用的,有作鞋底用的,作鞋底用的鞋骨子需要叠加好几层。纳鞋底的针要选用专用的针,这种针比普通的针要大些号,刚硬而锋利。即使这样,由于鞋底厚,纳鞋底的人用力一针也难以穿透,要借助套在中指上的“针箍子”顶一下才能穿过。纳鞋底的线也要选择上好的棉线,这样结实防烂耐磨。从此往后,无论白天或是晚上,外婆忙完三顿饭一有空闲,总会静坐在桌前,戴着老花眼镜,手指套着“针箍子”一针一线地纳着鞋底,有时半夜我从梦中醒来,看见灯光下外婆依然低头弯曲着身子默默地在做着针线活,她把慈爱之心通过千针万线缝进鞋子,穿着鞋,让我感觉到那是一双世上暖和的足以抵御任何严寒的鞋。现在,外婆去了远方,每到寒冬腊月的时候,我时常不由自主地盯着脚上一双鞋望,目光会停留好长一段时间,似乎看的时间长了,脚上的鞋会变成外婆做的那双舒服又温暖的鞋。

过年的散文5

  “三儿,回家吃饺子了”。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总会学河北口音的大娘喊:“三儿,回家吃饺子了”。那声音回荡在大山中,充满了幸福的年味!

  过小年这天,老人常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从腊月二十三这天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蒸年干粮。我们这些孩子们期盼着三十儿除夕夜快点到来,真想一下子将日历撕到大年三十儿那天。

  在期盼中,三十儿这天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就听见那隆隆的鞭炮声。家乡的习俗是谁起得早,谁就会先把财神、灶神接到家。整个夹皮沟林场沉醉在接神接祖回家过年的炮竹声中。孩子们在这一天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欢乐的过年气氛在各种民俗的装扮下,越来越热闹。

  有的家里一家人在忙着包饺子,有的在准备年夜饭的美食,有的去给逝去的老人上坟祭奠,还有许多家庭在院子摆上香烛和贡品,求上天保佑人寿年丰。

  当夜幕降临,隆隆的炮声和无数的礼花装点了整个夹皮沟的夜空。“过年了!过年了!”孩子们欢呼着,这时,那河北口音的大娘总会喊:“三儿,回家吃饺子了”。我们听到那风趣的叫声总是要笑上好一会儿。回到家,一家人围坐在丰盛的.饭桌旁,团团圆圆地吃顿年夜饭。无论你在天南海北,过年了总要回家陪父母吃顿年夜饭,老人们还要用一根粗木棍子横在大门口,据说能拦住家里的财神,让一家人明年平安发财。这一夜,一家人一起守岁到十二点,迎接新年的钟声敲响。

  记得小时候,我们用罐头瓶装蜡烛,挑着灯笼在雪地里放鞭炮,一大群的小伙伴满大街地乱串,谁也不睡觉,好像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临。到了十二点,大家就能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服。为了这身新衣服,我们等了整整一年,那种兴奋与期盼,在记忆中是那么的深刻。

  终于伴着午夜的炮声我们迎来了新年,吃过素馅饺子,换上了新衣服。按老一辈的规矩,过年了小孩要给父母磕头拜年,父母会给每个孩子压岁钱。我们拿着领到的压岁钱跑出家门,再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家串户的拜年。从小我们就一家一户地拜年互问过年好,老人们会将各种糖块塞进新衣的口袋,谁家要有好糖我们有时还会再去拜一回,在童年记忆里拜年是最有收获的一件事儿。

  岁月就像流水匆匆而过,可过年那美好的住事却深深地留在记忆里,那新年的种种民俗就像盘石,扎根在夹皮沟的岁月长河中,传承着一种中华民族的文明,多想对着大山高呼:过年了,听一听那山谷厚重的回音。

过年的散文6

  不必说红通通的灯笼、不必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白雪、不必说香喷喷,圆鼓鼓的饺子、更不必说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这热闹的春节期间,正踏着浓浓的年味走来。

  除夕夜来到奶奶家,原本宽敞的屋子一下变得拥挤起来;原本冰冷的气氛一下热闹起来。奶奶和妈妈开始炒菜、包饺子,而爸爸和爷爷聊起了当年的陈年旧事,我们几个孩子却打闹在一起。菜很快就上齐了,明亮的客厅中的桌子上摆满了美食佳肴,让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们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时光在我们的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

  “守岁全家夜不眠,怀盘狼籍向灯前”。守岁可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全家人吃完饺子,围在一起欢声笑语的看着春晚,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和爸爸在庭院里点燃了新年的炮竹,清脆的鞭炮声喜迎了新的一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初一,是春节期间开始的第一天。早晨,拿起一副新对联,开始除旧迎新,把旧对联撕下来,可是那旧对联好像在跟我淘气,死死的站在门上,不愿下来。最后,我出动了杀手锏,有水泼在门上,那旧对联像打了败仗一样,慢慢飘落下来。拿出那副新对联,把胶带贴上去,挂在门前,按压,大功告成。

  看着这红红的对联,心里美滋滋的。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拜年,也是春节期间春节期间重要的一个环节。亲朋好友相互拜年,最高兴的数我们这些孩子了,磕个头,说几句拜年话,拿着红包,虽然数目不多,但是也是很开心的。大人们互相交谈,欢声笑语声传出去很远很远……

  这就是春节期间,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期间。

过年的散文7

  随着年下越来愈近,无论贫穷与富有,无论你是否做足了准备,无论地位高低,处于社会哪个阶层,哪个阶级,是官是民,无论你是谁,都得过年,不过也不行,你也不能停在年的这边,不到年的哪边!时光荏苒,必须进入下一个年头。

  还有什么事情还没有处理完,还有什么布局没有伸展,还有欠谁的债没有归还,雨止云收,赶紧处理,没剩下几天,很快就要放假了,很多事情,都得慢慢地放下,大家都该歇一歇啦,该整理整理,有什么梦想,今年还没有实现,就把它放入下一个年度学习工作计划。

  过一个好年,盘点总结一下,过去的一年,计划设计一下来年,把自己能够做到的做到,主观上的需要做到的,尽力完善,客观上不能的我们逐步转换求变,我们要进化出适应这个世界的能力,每一个逝去的一年,都值得留恋,我们有得到的'相逢相遇,我们有失去的分离远去,我们有见,有不见,有过欢笑有过泪水,统统都随着年下的临近,慢慢的消逝于身后,成为历史,成为经历,感恩感谢感激去年,坎坷痛苦也罢,快乐幸福也罢,都将湮没成为过去。

  快乐的心情可以延续,年前保持健康的身体,轻松愉快你的心情,岁月有不变的留下,你日渐苍桑的容颜,逾越万世的世界,依然默看着你的成长,这里仅是细小的一个标记,无论有无感伤,都得过年,年的哪边,每次都有新的希望,新的期待,新的世界,所以新年快乐,如是这样,保证会新的一年,绝对快乐!

过年的散文8

  小时候,对过年充满了渴潘。

  过了腊八节,便开始计算着过年的日子。尤其是到了腊月二十前后,离过年还有十天左右的样子,便明显地感到了年的味儿越来越浓了。母亲时常也兴奋起来,有时也掰着手指头。记忆中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没有三十,二十九就是三十夜哦!

  为了过一个温暖的年,父亲和我则上山砍柴,也挖砍掉树木后埋在地下的树根木“疙瘩”,不多时房前屋后一捆捆的柴禾便堆得跟小山似的,“疙瘩”也堆满了土墙的墙角。母亲则忙着在小河里洗竹子做的“笼床”,蒸包子馍馍。生活紧张的年代,白面做的就走人户时送人情,混有麦麸的黑面就自己吃。包子馅有豆芽、豆腐、米粒、熬猪后余下的油渣等。印象最深的是在大馍馍上面打上红色的色素,代表过年的红红火火和喜庆之意。为了惹我们几个小孩子高兴,母亲也用面捏成斑鸠的模样,那时吃着面斑鸠是最开心不过的了。

  男人们还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清理房屋后面的阴沟。我家那时和外婆们同住一个四合院,总是与舅舅一起将沟里表面的污泥秽土铲掉。除此之外,还要在立春之前给祖先上坟,先清除坟头的杂草,然后重新盖上一层鲜鲜的泥土。大约离过年三五天的样子,母亲则裹着头巾,手拿一根长长竹竿绑着的小扫把打理屋顶墙壁的阳尘。平时看起来觉得没有多少灰尘的屋子,竟然能扫下大半竹撮箕黑黑的尘土。

  长工短工,腊月二十九是满工,母亲总爱唠叨着这句话。到了除夕这天,全家人不再去干其它任何事情,都围着中午那顿团圆饭在转。我们姐妹三人和母亲便到小河边自留地去采摘蔬菜,父亲则在家里掌勺。

  临近正午,则要拿着鞭炮,端着肉去家族坟地先祭拜祖先。中午十二点,一顿丰盛的菜肴便摆满了整个圆桌。这时整个村子的鞭炮声也远远近近响起来了,父亲和我早就在老屋前的树丫上挂好了鞭炮。一阵噼里啪啦之后,在一股股热烈的`火药味里,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尽情地品尝一年末最后的喜悦,屋子里瞬间便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吃完团圆饭,或许年的味道才刚刚开始。大人们放下了心头的一切,早已拉开了架式,那时没有麻将,但打长牌的、玩扑克的、下象棋的一刹那便火热登场,小孩子则忘情地跑来跑去,玩鞭炮、打仗、跳橡皮筋……人们尽兴地玩耍着,将一年的劳累和烦恼挥洒得一干二净。

  不知什么时候,夜幕降临了。当时没有电视,春节晚会也就无从谈起。但大人们依旧斗志昂扬,夜色渐浓,很快便到了半夜十二点正,震天的鞭炮声再次响了起来。此时母亲则将给我们三姊妹做好的新衣裤、新鞋放在床头边,等到正月初一从头换到脚,一身新崭崭地去迎接新年的第一天。

过年的散文9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但居委工作人员却依然努力忙碌着,工作着。

  他们工作一丝不苟,因为他们知道,过年前有许多的检查,要保证居民的安全,让居民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感受到温暖,舒心和安全!每逢过节,他们都在居委值班,情愿舍弃与家人短时相聚,以自己家庭的”残缺”换来千家万户的和美,以个人的坚守和辛劳,换来他人的开心。他们顾不上享受节日的幸福与欢乐,因为他们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像天使一样关心着居民。

  其实他们是微不足道的,现在外面有无数坚守工作岗位的中国人也和他们一样,为了他人的幸福,为了他人的团聚,用自己辛劳,在这祥的.日子里谱写自己光辉的一页!如果问他们想得到什么回报,我想,居民的赞誉和满意其实就是给了他们最甜美的佳肴!

  春节来了,你看,久违的阳光普照大地,蓝天晴空万里,空气清新香甜,他们和快乐的人们一样,渴望那璀璨的烟火,渴望那丰盛的晚宴,渴望和爸爸妈妈一起的天伦之乐!因为,春节,他们坚守岗位!

过年的散文10

  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春节。瞧,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新衣,有的买春联,有的在办年货……街上热闹非凡。

  妈妈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挂起红灯笼,贴上春联,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为了准备年夜饭,大人们早就忙开了,杀鸡宰鸭,洗菜、做菜、忙的不亦乐乎。厨房里不时传来叮叮咚咚的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这响声交织成了一支美妙的乐曲。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这里面有绿油油的蔬菜,香喷喷的荤菜,各类营养汤,还有各色甜点。我看到满桌子的色香味俱全的菜,我等不及了,夹起一块红烧肉就放到了嘴里,真是美味啊!我又吃了一块,感觉越吃越有味。夹起了一块鸡翅,咬了一口,香嫩可口!真是欲罢不能。等爸爸妈妈他们就坐时,我和表弟他们已经消灭了很多菜了。我们几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家有说有笑的,频频举杯欢庆……

  饭后大约半小时,妈妈又搬出了许多水果,有甜甜的香梨,有黄澄澄的柑橘,有红通通的苹果,还有……馋得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时钟指向八点了,全家人聚集在大客厅看《春节联欢晚会》,“哈哈哈”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不时地荡漾在客厅里。

  新春的钟声还没敲响,烟花就迫不急待从地上“轰,轰,轰”地腾起,向人们报告新春的`来临。它真美啊,有的像弯弯的垂柳,有的像日上落下的流星雨,有的像日上绽放的锦花,更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的是这发烟花在日空中绽放出一张张圆圆的可爱的笑脸。

  时间差不多了,送走了亲戚,也送走了牛年……

过年的散文11

  大年三十这天中午,带着寒意的大风阻挡不住匆匆回家的脚步,我们终于回到家见到了母亲。

  一阵嘘寒问暖,我们围在母亲的身边,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会儿让我们吃她亲手炸的麻花,一会儿把她过年早已准备好的瓜子、糖果一句句地叮咛着让我们吃。也许老人都一样,只有你吃了她为你们精心准备的好东西,他们的心里才会感到格外的满足。

  下午吃完团圆饭,我被朋友们的电话一阵一阵地催促着,母亲理解这些友情,便不舍地对我说,去吧,回来有空到村里转转。其实,她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明显流露着对我的不舍与无奈。

  晚上,我们几个朋友边打着牌,边看着春晚,妻子的电话便催促了好几次。11点刚过,妻子又来电话说,快回来吧,妈等着你睡觉呢。我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好,害怕劳着,便匆匆赶回家。这时,妻子和母亲早已躺在了被窝看春晚。我刚躺下,感觉有点饿了,就说想吃点东西。母亲忙披上衣服,要下炕为我取馍。我和妻当然不能让她出去,就再三劝说,最后她终于妥协了,取了几块蛋糕递给我,嘴里并嘟哝着,委屈我娃了。

  我知道母亲心脏病严重,睡觉早,就劝她关掉电视,早点入睡。她说,看文艺晚会吧,一年只一次,怪热闹的。我们只好依了她,陪着母亲看着。电视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母亲的火炕上也荡漾着融融的暖意。直到外面的鞭炮声一阵阵响过,母亲才依依不舍地关掉电视入睡。

  第二天黎明,外面的鞭炮声响起,我便和小时一样,穿起衣服第一个起床。起床后,先把便盆端到厕所,不能倒,然后洗脸、开门、在供桌上,点蜡烛、上香、磕头,最后点燃鞭炮。礼节过完后,就兴冲冲地走到房间,亲亲地叫一声:妈——大——,父母暖暖地应答着,少不了从衣兜里掏出一角或两角的压岁钱,作为新年的祝福。

  如今不一样的是我要叫醒侄儿,引着他为供桌上爷爷和爸爸的遗像,上香、磕头,然后响鞭炮。

  这时,母亲起床了,她端着便盆,走向后院,我要接过去,她急忙说,不要,不要,我来。我这才有些后悔,为什么自己起床会忘记给母亲倒便盆呢?几十年了,自己总是没有这种机会,今天有了,我竟忘记了。谴责之余,我便忙为母亲倒上了洗脸水。

  大年初一的晚上,我自然还是到朋友家欢聚。在一个朋友家,我遇到了几十年没见过的一位在西安工作的下一级的同学。几句寒暄后他说道,老同学,到我们这个年龄,最急切的心情就是大年三十回家过年,最幸福的事就是围在老母亲身边和她拉家常,有妈才有家呀!他说着,眼睛里竟溢出几颗泪花。我们几十年不见,这句话一下把两颗隔膜的心融在了一起。于是,我们边喝酒便聊着,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十一点多。最后,我不禁说道,早点回家吧,母亲在热火炕等着我们。他也禁不住重复着我的话,走吧,母亲在热火炕等着我们睡觉呢。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

  敲开大门,侄儿说,伯,我婆给你烤的馍,在炉子上。我走进母亲的房间,她见我回来,就从火炕上坐起来说,昨晚委屈我娃了,我早给你烤了两个馍,还有一盘你爱吃的酸辣白菜,在炉子上,你吃吧。我带着几分醉意打着饱嗝差点流出眼泪说,妈——,我刚和朋友喝完酒,吃得饱饱的。她有点惋惜地说,我怕你和昨晚一样饿着,好啦,外面雨大不?快上炕睡觉吧。

  我躺在母亲温暖的热炕头,和她聊起我和朋友在一起说的那些话,母亲插话说,妈最幸福的也是看到你们围在我身边说说话。我沉默了,想想回来了两个夜晚,自己竟同朋友在一起吃喝玩乐,一股酸楚涌上心头。

  第二天黎明,我便抢在母亲前面起床,端起她的便盆,倒在了后院,又洗过脸后,为母亲倒上了洗脸水。当时,我最怕的是母亲不给我行孝的这个机会。

  吃完早饭,我等着同村的亲戚到儿子的外婆家去。母亲知道我今天离开她,就到渭南了,因为在初三还有一个朋友的儿子完灯。她边和我拉着家常,边对我说,你先别急着去,等你哥给你打电话你再走。我知道母亲对我的不舍,在她苍老的容颜上,我读出了“依恋”,一位老母亲对于她要说走就走儿子的依恋。

  电话过来了,母亲脸上的那份依恋更加明显。她把早已给我准备好了一袋雪白的馒头和鸡块、鱼块从厨房拿出来,递给我说,今年我蒸了十篦子馍,明年我再多蒸些,你们那里蒸馍不方便。你这一走,不知啥时候才能见到你。

  我无法回答母亲的话语,含着泪走向飘零的风雪里。我不忍心回过头,我知道,在风雪飘舞中,母亲依然会站在家门口,目送着自己的儿子……

过年的散文12

  进入了腊月里,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远去,数着的腊月里剩下的不多的日子,就感到,年近了,快过年了。虽然,按照阳历,早就是20xx年,已经过了年了,但是,因为中国最广大的人,过的是农历,也就是阴历还没有迈过20xx的门槛,所以,这一年在最广大人的心里,还没有过完,只有过了阴历的年,才是走过了这一年,这一年中发生的一切愉快的或者痛苦的事情,才是过去一年里的事情,才能成为记忆。要不,因为没有迈过阴历的年,这一年里发生的一切的事情,都不过是今年的事情,诉说起来,都如近在咫尺。只有过了年了,翻开了新的一页,一切才成为过去,离自己遥远了。把那铭心刻骨的记住,把那浮沉般的东西,随着过了年了,就忘记了。

  其实,不用数日子,只要看看电视,看看村里的变化,就知道年还没有过,而年不远了。

  电视上,成天播放的是在外打工的民工返乡的热潮,在时时公布着公路,铁路,飞机票的情况。通往有些地方的公路,铁路的票,早已经售到了年尾了。从这就知道,在外打了一年工的人,要回家了。回家干什么呢!回家过年。

  而村里,一向冷清的院落,忽然就多起了人,大多都是年青人,穿了时髦的衣服,流着时尚的发型,游走在村子里,显出一副在外边混的发达了的样子。时不时找人聊聊天,最多的是好多人聚集在一块儿打牌。从聊天里,他们自豪的说着在外边混的如何如何的好,过了年还去。

  随着村里多了这些身影外,他们也带回了许多外边时兴的东西,那手机凡是回来的人,都有,尽管家乡还不通手机。买这手机,一是为了显示阔绰,二是听音乐。

  他们的回来,给小村里,增添了气氛,让一向只有老人和很少的留守孩子的村子里,一下就活了起来。各家的'猪,也都喂的膘肥了,家里在外打工的人回来了,就杀猪。在猪的嚎叫声里,让年的喜庆似乎提起到来了。杀了猪了,免不了要把院子里的人,都请了来,在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气氛中,增添了人之间的情谊。

  感受着气氛,我就想年快来了。

  在以往,人们过年,也许就是盼着,在辛苦了一年,老累了一年后,歇一歇,吃好的,穿新的。现在,吃不愁了,穿一年哪个季节不买新衣服呢!玩,国家给了退耕还林粮食,不用种地了,一年四季玩的时候特别的多。我就想,现在人们过年,最盼望的就是全家人的团圆。团圆了,有了着气氛,就是最幸福的,最美好的年了。这也许就是外打工的人,无论外边多么的好,无论在外边混的如何的好,无论回家的车票多么难买,都拥挤在人群中往家里赶,就是图个过年了,回去和家里人团团圆圆的过个年。

  我想这就是过年是最真实的意义,最诱惑人的地方,如果过年没有了这感觉这意义,那年也就没有意义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团圆,幸福也许就在人的不经意间溜走,在团圆时,都要懂得在珍惜。

过年的散文13

  糍粑是湖南人很喜欢的食物,尤其是过年,许多地方家家户户都会吃糍粑,只是现在纯手工制作糍粑的场景不多见了。与臭豆腐主要产自长沙、血肠是邵阳特产不同,全省各地都有做糍粑的习惯,现在要吃手工做的糍粑一般要到比较偏僻的乡下才会有,当然,长沙部分酒家春节前后也会推出一些“过年糍粑”让顾客尝鲜,有的为吸引顾客,甚至把糍粑制作间搬到了餐厅,引发众多“粉丝”围观。

  其实糍粑的制作并不复杂。做糍粑首先要选用好糯米,糯米的选择是做好糍粑的.关键,当然也有讲究,要注意选用颜色洁白且粘稠的新糯米,避免使用变色霉烂的陈糯米。选好糯米后,先要将糯米泡发,滤干水,放入木甑蒸熟。笔者居住的岳阳楼汴河街一些店面采用传统手艺制作糍粑,多是烧柴火,因灶膛大,火力旺,蒸出来的糯米饭晶莹剔透、粒粒分明。

  糯米饭蒸好之后,重头戏就该上演了——打糍粑。传统的手工糍粑制作多半男女分工,妇女们负责洗和蒸,汉子们负责打糍粑。妇女们趁热从甑里把糯米饭舀出,放入石臼。汉子们系着围裙,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有四个人,两人一对,轮流上前用杯口粗的木棍捣搅。也许是新年快到了,汉子们都格外卖力,用尽全身力气,快速捣搅,木棍一捣下去,就“嘿”一声,显得很有节奏感。他们一上一下,交错用力,连捣带翻。在捣的过程中,双方还会相互搓刮棍子粘上的米浆,并把木棍放入旁边的凉水桶蘸蘸,以防粘连。捣过之后,“糍粑”半成品就制作出来了,就差塑形了。

  给糍粑塑形除了讲究一般的窍门之外,可以自由发挥。在塑形之前,要先将手放水里浸湿,以防糍粑粘手,再在案板上涂抹一层食物油。取小一块糍粑放案板上揉搓片刻,再将糍粑团搓成自己喜欢的形状,不过大多数人都搓成球状,寓意着团圆。最后把搓好的糍粑放入面粉或黄豆粉中沾粉入盘。有人为了省事,直接买模具塑形也是可以的,也有人为了图吉利、增喜庆,会在制好的糍粑上印上红色的徽章。

  糍粑不是湖南特有的,在有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但却存在一些差异。比如,闽清一带的糍粑会做得比较大;湖南有些地方会用当地特产的大型香叶将糍粑包起来,存放15至30天,吃的时候再撕掉香叶;客家人在十月份就会做糍粑;重庆人除过年做糍粑外,端午节也会做。

  糍粑食用方法

  煎:在锅里放入底油,九成热后下糍粑,这时要转为文火,糍粑会在油煎的作用下慢慢变软、变黏,注意不要使糍粑相互粘在一起。一面发黄时就可以翻面,两面都煎好就可以开吃了。

  炸:锅里放入小半锅油,油烧热后放入糍粑,带糍粑炸成金黄即可捞起。

  煮:把切块的糍粑放入开水中,放盐等调料煮,再放一些青菜,洒点芝麻粉。

  蒸:在锅里放水,架上蒸具,把糍粑里面,盖上盖蒸,熟后可蘸糖吃。

  烤:将糍粑放在铁架上,用炭火烤,糍粑受热后会变软变膨,香味扑鼻,烤好的糍粑可蘸糖或糖水吃。凌 芝

过年的散文14

  一年又一年春去春来,花开花落,落花有泪、流水无情,片片花瓣暗香遗留,甜蜜的回忆。流水岁月沉淀的是美好珍贵的往事,不曾忘记过,若隐若现相伴至今。“爷爷与我隔开了十五个春秋、奶奶二十个冬夏”,曾经耳濡目染的亲情慈爱在春潮中滚滚而来!

  ——题记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疾驰的年轮仿佛瞬间一跃,不知觉中人生三十九载、下一个春天我整整四十岁了!眼前20xx春节的脚步越来越临近,每年春节总会想起儿时的爷爷奶奶,在心里像云雾般的缭绕。思念挟杂着淡淡的悠伤,忘不了爷爷奶奶在世时,一家人过春节的其乐融融……

  在乡下,家家户户赶在冬至腌腊鱼腊肉等准备年货,喜气洋洋的年味早早的弥漫了整个乡村。用大人们的话说一年辛苦到头了,似乎没有比过年更期待的事情,盼漂泊在外的游子归家、一家团圆,合家欢度春节。热诚的亲情缱绻在迎春的气流中,这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心愿!

  春节充满无比灿烂的光景镌刻在人们的心上,是人生中一个唯美、团聚、欢乐、思亲、念故、情感的代名词。蕴涵太多深邃的寓意,家的温馨,亲人的牵挂,幸福的祈望,美好的祝福……

  当吃年饭的鞭炮,——噼啪啪啪的响起,坐在餐桌上的我默思着爷爷奶奶,脑海里闪现儿时一家人吃年饭的情景,今已变成珍贵的流年。在这家庭温馨、新年玉锦的时节,曾经暧暧的祖孙深情潜润心田,定格在新春的怀念中!

  那亲情浓郁的朝夕相伴,爱家顾后的真挚无私,甚至老态龙钟仍然为家庭操劳不倦,即使能献出一点余力也竭尽身心。我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出心里的感情与怀念,这段往事是我人生中经久不衰的歌谣……

  那时一家人笑逐颜开围坐在八仙桌前吃年饭,摆满了一盘盘的美味佳肴,这是丰盛纯正的一桌农家菜。大人们疼惜的叫我多吃菜,吃不完的饭不能倒掉要存起来,吃完了坐在桌前待一家人一起下桌散席,母亲会拿出两无钱塞在我衣兜里,这便是我记忆中的压岁钱。那时还是孩子的我不懂这些习俗讲究,这淳厚的乡村民俗风情、赤诚的爱子之心,动感的摇曳时光中闪烁!

  平日很少喝酒的爷爷,吃年饭前、把散装的白酒倒一个在小玻璃瓶里,放在开水中汤热,一口一口的慢慢抿起来,仿佛品味着家庭美满幸福的醇香!印象中最辛勤的是奶奶,过年也难得清闲下来,一日三餐都是她在灶台上操持。家里有亲朋好友来拜年,客人一来要把家里炖的汤,端上桌热情款待,这是我们家乡招待客人的新年礼仪,这些都是奶奶在忙乎着。

  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除夕晚上到邻居家里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台最老式的黑白电视机,坐满了邻里乡亲,嘴里嗑着瓜子,有说有笑,脸上浸润在过年的喜悦之中。夜色中所有的房屋灯火通明,一晚照到天亮,一阵阵欢声笑语凑响在除夕夜,勾勒出乡村最璀璨欢乐的夜景。

  八十年代初期的乡村,我最早的印象中,烟花炮、乃至当今盛行的国粹娱乐经典麻将,在乡下很少见,大人小孩主要是靠扑克牌娱乐。

  时光转瞬即逝,想起我和弟弟妹妹,孩提时一起成长,被爷爷奶奶呵护疼爱的童年。那深沉的慈爱从旧岁中暗涌而来,在岁月的幽灵梦影中、天国里的爷爷奶奶依如往昔护爱着我们!

  如今我们兄妹都已成家做父母了,离开了生养我们的故乡,关怀爱抚我们长大的老屋,分别在不同的异乡扎根安家,可春节再也没有过儿时的'团聚,却是陈年旧岁暧心入骨的回忆。

  美好难忘的事情总是弹指一挥间,今天一回眸三十多年了,真让人感觉光阴似箭,人生如痴如梦!当岁月勾起温情感念的回忆,不由而然会触景生情,心里、眼里、梦里,皆满了曾经儿时的朝朝暮暮。

  按故乡的风情习俗,大年初一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给祖宗,离世的先辈上坟,在阴阳两个世界一起过春节。一捆冥钱,两根蜡烛,三根香,一卷鞭炮,在这最传统的祭典缅怀中凝思,曾一家亲依依相伴……

  爷爷奶奶离世后,这一天我一直未到他们的坟前祭奠,此时我除了惭愧还是惭愧,又是多么的想回到故乡,走到他们的坟前,以此洗礼哀思,以最近的距离梦回儿时。

  在坟头喊一声爷爷奶奶,双膝三磕头、双手对坟朝天三作仪!春节,我来到了他们的旁边,曾经——曾经——默默回想那慈祥的音容笑貌!

  记得儿时有一年春节,爷爷带着我去给未见过的姥姥上坟,岁月的变迁坟早已不在了,但我清晰的记得那个地方。这苍凉伤残的时空在世间流转,如今我要给爷爷奶奶上坟尽孝,假如时光让我选择留在儿时,我宁可永远不长大,也不愿有今日!

  儿时的年味是甜美的回忆,却又铭刻着对世故亲人的怀念。长大后历经一个又一个春节,已渐行渐远,然记忆中的春节如陈年的美酒,越酿越醇、历久浓香。心潮荡漾着那段悠悠岁月的情,犹如一曲清婉凄美的笙箫,低吟浅唱在美丽的春天里,此时百感交集!

  时光向前飞奔不停,但儿时的春节在更新的年轮中回转不弃,辞旧不忘祖,不忘亲,不忘恩情。岁月无法从我心间带走爷爷奶奶,在故乡、在儿时、在老屋,曾共度春节的温馨惬意,一幅流年的印迹在温暧中情思……

过年的散文15

  今晨七点半,觉得被子有点短,冷。哪知道我家的小妹这丫头片子弄了一小被套,愣是把长短适宜的被子缩短了。开电热毯又热,急打电话给隔壁的'老妈予以加盖被增援。无奈,老妈尚未起床,只好作罢。

  春节第一天,本应早起,却习惯性的睡起了懒觉。近九点,老妈起床了进我们房间,看到我们的小被套也乐不可支。聊着聊着,早餐时间过去了,全家人都没吃早饭。今年,我强烈推荐我们家要评个最佳节约奖,我们今天全家的早饭都省下了,节约了不少能源。我们评不上谁能评上啊,呵呵!

【过年的散文】相关文章:

过年的散文06-29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05-27

春节的散文05-24

春节的散文[热门]05-24

春节的散文(实用)05-24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精选[8篇]05-29

过年的风俗散文(通用62篇)01-11

春节的散文(精选15篇)05-24

春节的散文精品【15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