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过年的散文

时间:2024-06-29 16:00:01 对联 我要投稿

过年的散文(锦集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年的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过年的散文(锦集15篇)

过年的散文1

  新年的时钟慢慢地越近,人们急忙着为新的一年过度,成天成夜在忙和着各种过年的准备。

  老天爷也算作美,淅沥地飞雪普天盖地将新年打扮,人们常说地“瑞雪兆丰年”,过年的分量被白雪更新,脚下喳喳响声慢慢地步入过年的节关。

  真的过年了,真的到了新年的一刻,真的过年了,过年也乐了。

  新的一年各式礼炮响彻了大地。,震撼了天空,空宇里的'飞鸟穷刻不见踪影。它们躲藏了,还是自己也回去过节了,也许它们早已习惯了世间这种特殊的繁闹时节。大炮代替了小炮。礼花代替了鞭炮,这炮更响了,放空的更高,高空爆起绚丽的火花,夜空被五颜十色照亮得雪亮,美丽的天空被装扮一新。

  过年了,过年乐,莫过于和老父、老母的团聚,也莫过于亲朋好友的相聚,酒杯下多了几封喜语相互乐说,一年不曾相容,几年不曾相见,十几年不曾相遇,几十年不曾相逢。还是那泥童的哑语喃喃,说不清的老话再絮,滋滋有味,久久不竭,过年乐了,心里喜了。

  童儿、童孙最乐意还是那个“压岁钱”了,他们哪顾上风雪车龙的烦心颠簸,蛮有情怀地跟在屁后蹦颠,过年了,过年乐,也喜了。

  “拜年”就是过年的最大乐事,人们乡里乡外地奔往,还在延续着那份久久不忘习俗和厚情。灯光下人们围坐在温暖火炉旁,几碟糖果,几碟瓜子、花生,几摊橘子、柚子,几杯香茶,人们谈笑风生。谈笑中免不了说说各家的家事,有点喜悦,也有点烦恼。日子得一天一天的过,烦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苦是一天,甜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何不乐点,甜点、笑点呢?

  点起古老式香烛,燃起诸仙祈求和对祖先祝愿纪念,红色蜡烛,星点光苗,袅袅谈烟,絮升寥寥,过年了,祖先也乐了。

  说到拜年人们也几乎也有点烦了,有点忽悠了,你家到我家,我家到他家,礼品不停地跟随着跑,说不定就是礼品大搬家,礼品大游荡,礼品大漫游。好了街上的商客,亏了自家的腰包。可是真的要吃这些东西,就得自己掂量着,别吃出毛病来。

  说到拜年,亲戚们共议想办法改革起来:几个后生来回拜年送礼,劳苦不说,对后生来说也是不少的负担,每家轮回送礼品至少也得四五百元,再说,送来的礼品,不一定老人们能用得上。协商后,后生们不再送礼到各家跑,集中起来,统一到一起共餐,各位后生们把礼品变成出资现金。后生们免得脚下之苦,免得车马之遥,免得来回油气耗量,又是个绿色环保的技措。多好好事,亲戚们来回轮回主持宴会。每家每位出资二百元,四、五个,十几个后生就能合资完成一次美食会餐。大家欢聚一堂,各位后生不再送礼品了,又可吃,又在可集会一起,大家同时见面相聚,欢乐无比。每年轮回一个后生,对每位后生来讲,每年出资不多也能接受,四五年轮回一次也不算什么,就是多次出点三四百元也不在乎什么。几桌餐宴大家都高兴,都省钱又省力,好事多磨就能办成。真是过年了,也乐了,礼钱少了,事办好了,乡亲们欢聚了,亲情不断延续绵绵久长。

  人们不再怀旧老的礼法,想办法革新了,省事了,省钱了,又是快乐之事,何而不为之,祝愿天下的乡亲们着眼向前,不再守旧的章法,用新的礼数完成后生们的意愿和对老辈们的情深谢意,久久长远不断,让天下的亲人们各自欢聚一堂,享尽天伦之乐,享尽古老的传统的节日快乐。

过年的散文2

  年仿佛有种神奇的力量,它即将来临的时候,人们心中都涌起一种神圣的心情。

  它仿佛一种涤荡心灵的神秘效应,临近它,关系淡漠的两个人开始热情打招呼,相互嘱咐;心中的块垒冰雪消融,人与人之间抛弃前嫌,互道平安吉祥。父亲在小村落里算是一位博闻强识的读书人,年关将近,他摊开笔墨,挥就对联。邻居们听说父亲在家写对联,纷纷买来红纸,请父亲帮他们写对联,以前不太热乎的邻居,此刻也客气起来,以前对父亲多有抵牾的人,此时一笑泯恩仇。父亲欣然为之,看着家家贴着自己的墨宝自然心生快慰。可惜父亲仙逝的早,有一年,对门人家买来对联,看都不看就贴在大门上,引起路人大笑。原来,他家大门对子上联是:“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是:“迎新春事事如意”。真是天下第一工整的对联!商家给对联时搞错了。

  农村人在一起说话时,仔细听往往有许多笑话。记得有一年,我家杀一头体肥膘胖的黑猪,隔壁邻居大嫂婶娘争先恐后地来买猪肉,她们围在杀猪佬身边叽叽喳喳。

  “把我(要的肉)剁了!”

  “把我(要的肉)先剁!”

  杀猪佬是个却把鬼,问道:“剁哪里?”

  “我的,剁腿!”

  “我的,剁腰!”

  杀猪佬顺着女人的话,提刀摸到女人的大腿,一本正经地问道“剁大腿啊?”

  “你这个要死的!我说的是给我剁腿子肉喔!”

  “你也不说清着!”杀猪佬佯装傻不愣登的,引起一场欢快地哄笑。

  我小时候,隔壁的大娘

  对我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她说她娘家有一个懒汉,独自住在山腰上,有一年腊月二十九,寒气袭人,天没黑他就上床睡觉了。第二天,他在家做年夜饭,忙的不亦乐乎。晚上在冷寂的夜色里一人放鞭。吃晚饭,下到村庄到各家各户拜年。哪知,到第一家就闹出笑话。原来,那年是腊月二十九过大年,他把年过到年外了。

  过年有个重要的'风俗。就是大门对联一贴,要债的人望见对联,就要休开尊口。有一年,我村里有一个打了一年瓦工,只得一半工资。他找老板要钱,好不容易在腊月三十上午,看见他家大门大开,兴冲冲地上门要钱,那知那个老板心黑而且坏,早早地贴了对联。瓦工顾不得许多,冒冒失失地要钱,嚷嚷着“:不给钱,就在你家过年!”。那老板说道:“你没看见我家贴了对子吗?”

  “:我管不了许多,一直找不到你人影,我没办法!”

  “:你坏了老子家的财运,老子就是不给怎么着。”老板说完,喊来弟兄几个将瓦工一顿毒打。瓦工打趴在地,被妻子搀扶着回家,回到家请族里人申冤出气。大家都说“:人家贴了对子,谁叫你还去要钱?”

  于是,他也语塞了。

  但有强势的人,偏偏等着人家大门对子贴上了讨债,让他下不了台,来年遇霉运。

  村里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女人,经常去肉摊赊账,说好过年结清。杀猪佬等到三十等没有等到她送钱来,气呼呼地跑到她家要钱,见对联刚贴,也不顾及恶狠狠地要钱。第二年,女人家真遭霉运,时运不济,离了婚。

  说过年,有说不尽的话题,有说尽的有趣的回忆。

过年的散文3

  今天是x月29日,是中国的春节,别问我看春节联欢晚会时的心情怎么样。光是晚会前的“烟花展”就让我激动不已。

  瞧,金尾怪旦和银尾怪旦一同发射,好似一条金龙和一条银龙在空中互相缠绕,蜿蜒盘旋在城市上空。再看那边的平房上一个孩子高举着烟花对着空中,说时迟,那时快,一颗烟花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再看那边有一颗烟花升到空中,“嗵”爆炸了,之后只见那颗烟花瞬间变成了星形,又在周围分布了几颗很小的星星,那几颗星星又分出了上粗下细的“枝杈”,好漂亮啊!这彩色的大光环是为一年一度的春节燃放的啊!看着这美丽的烟花,我也情不自禁地想放一束。

  该做饭了,这时守在窗前看烟花的我,鼻子一抽,一股香气飘进我的鼻子,我便乐颠颠地钻进了厨房,对爸爸说:“爸,今天什么饭?这么香啊!”爸爸却说:“你的鼻子真灵啊。”“我的鼻子谁不知道啊?我的鼻子是世界一流的,领导鼻子新潮流。”爸爸笑了,妈妈笑了,全家都笑了。我说:“我说爸,今天的晚饭到底是什么?”爸爸说:“据统计,今晚的饭菜十分丰富,有饺子、红烧狮子头、白菜炒酥肉……”爸爸还没说完,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心想:今儿晚上的饭菜这么丰富,不吃对不住妈妈啊,今天晚上一定大开吃戒。哎呀,大事不妙了,一提红烧狮子头,肚子就开始唱“空城计”了,不行,还是先补两口吧!刚想伸手抓点心吃,却听见爸爸用他的冒牌每声喊了一嗓子:“开饭啦!”我想今天的饭菜这么好吃,又做得这么快,真是太好了!我正浮想联翩,一阵炮声把我给震醒了,我脖子一扭,只见爸爸用一根棍子挑着鞭炮,站在窗口放。“爆竹声中一岁除,只把心桃换旧符。”爸爸放完鞭炮,就拿着新春联,揪着我到门外,我们把旧春联一揭扔了,再把新春联往墙上一贴,“好嘞,完工!”我一进门只见红烧狮子头摆在桌子正中央,一大批美味佳肴围在它周围。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来,吃饭!”妈妈说道,说着她夹起丸子送到我前面,我正准备去接,谁知那丸子一滑,“溜”到了爸爸碗里,爸爸给妈妈回敬了一个。我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哎!看来只有我自己夹了。”说罢,我的碗里便多了两个丸子,我笑了,我们大家都笑了。当晚宴接近尾声,我说:“祝我们大家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我们干了!”爸爸说:“没酒,怎么干?”他正在疑惑之下,妈妈指了指饺子汤,说着三碗饺子汤碰到了一起……

  “哈哈哈”我们一家三口笑了起来,这笑声被晚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这笑声饱含着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久久地回荡着!

过年的散文4

  “等一下,等一下。”西安公交车温馨719路刚启动,听到一个女人急切的叫喊声。

  司机师傅缓缓停止前进,后门打开,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脖子上过时的围巾一直缠到了头上,遮住大半个脸,左胳膊上挂着一个大大的包,很土气,右手上还提着几个大小不一的袋子,后面跟着一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穿的干干净净,蓝色的中长款外套,帽子、手套、口罩都很可爱,挺时尚的一个小家伙,跟女人的行头反差很大。

  女人吃力的先把大包往车内挪,转头叮咛小男孩跟上,不要丢了。女人和孩子刚刚上车,司机就发动了车辆,母子二人惯性的向前倾斜,他们跟前坐着的大姐赶紧用手扶住了孩子,等女人放好东西坐到座位上,大姐温柔的对孩子去,“去,坐在妈妈那里。”

  车上人很少,女人紧紧的把儿子抱在怀里,尴尬的'笑着对大姐说:“谢谢,过年了,要回家了,我是湖南人。”

  坐在后排的我看着这一幕,心里酸酸的,是呀,要过年了,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像城里人那样体面的回家,拥有优雅从容的气质、光鲜亮丽的衣裳、高端大气的行李,他们总是笨笨的、怯怯的,甚至让你感觉邋遢、脏,在你们面前,他们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生怕自己的不体面破坏了环境的和谐。

  辛苦一年了,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差距小一些,只想,当年迈的父母生病时,可以从容的陪在父母身边,不必为钱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绞尽脑汁,挠腮撧耳,抹泪揉眵。

  在家乡,他们是骄傲的,因为他们勤劳、善良、真诚,受到乡亲父老的敬重与爱戴。

  年近了,如果你在出行或是在公交车上,拎着大包小包的他们不慎碰到了你的名牌,请给他们一个微笑,无声的安慰他们那颗内疚的心,我想,你的微笑一定让他们感觉,生活真好,这一年的奔波劳累、人情冷暖随着你的那一抹笑,慢慢驱散。

  一年了,终于等到过年了,欠父母孩子的陪伴,也该还了!

过年的散文5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的年节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那时候,我们农村还很清贫。由于家乡每年只能种一茬庄稼。所以农人们每年忙完了秋收,就是赋闲的日子。虽然农忙闲了下来,但村里男人女人的双手还是时时不得消停。

  进入冬季日子,男人们或是肩扛铁锨去自家的田地里翻土,加固田埂,为来年春耕做准备;或是挑着担子,拿着刀具去树林里折些干枯的树枝,拾大把大把柴火;或是在天降落一场大雪之后,去野地里捉几只野鸡,野兔;亦或是去村边河里捕捞些肥鱼带回家。女人们则坐在家里开始纳鞋底、做新鞋、拆洗被褥,织毛衣。有时候,她们会在纳鞋底的过程中互相串着门儿,几个女人聚集一起,相互唠唠嗑,闲话家常。

  等到了腊月,随着年节越来越近,年的气息愈加浓厚了。特别是下完了一场大雪过后,白茫茫地雪花覆盖在田地间,孩子们出来又蹦又跳,在田间地头奔跑嬉戏,堆雪人,打雪仗,嘻嘻哈哈的笑声荡漾在雪的世界里。所谓“瑞雪兆丰年”,这时候,农村呈现出最为热闹的景象。

  村里上上下下十六七户,八十余口人,每一个老少男女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像在上演一场年前大戏。

  粉刷房屋、除尘、备用年货。腊月的日子,家家户户门前大小树枝或铁丝上都会挂上腌制的鸡鸭鱼肉香肠缠蹄腊味,还有地上晾晒的芋头片,萝卜干,红辣子,菜坛里的咸姜蒜,咸豆,咸鸭蛋等,让平日看起来空寂的村庄充满了生活气息。等到了腊月廿三,大家就更忙活起来,新年眨眼就要到了啊!这时候,村里的妇女们都成为了置办年货的主力军。且看她们在自家的灶屋里围着灶台忙碌的情景。一把一把的柴草被塞进了灶膛,一团团熊熊的`火焰添着黑呼呼的铁锅,锅里被炒熟了的花生、瓜子、米糖、圆子、大豆,各种香气散发出来,并与着袅袅炊烟,融入了村子的上头。那些在村外田地中劳作的男人们或在自家院儿里晒太阳的老人们,人人脸上都充盈着喜气。此时,一家两三个孩子纷纷围着灶台,大眼瞪着小眼好像要望穿锅盖,把铁锅里的年味勾到馋嘴里,来个大快朵颐。眼下,村庄更闹了,炊烟更密了,年味更浓了。

  腊月廿七,是我们乡一年中最后一个赶集日。这一天,乡街上是最热闹的了,人们称为“赶年集”。

  这天,乡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都穿的整整齐齐,跟赶场子似的去参加一场盛大隆重的“乡会”。

  远远近近的村道上,人群熙来攘往。有用牛拉着板车的老人们;有开拖拉机的中年汉子们;有骑着摩托,自行车的青年们;有挎着竹篮一路闲聊的三五成群妇女们。我们这些孩子尾在她们身后,虽然小脸冻得通红,跺脚哈手,也少不了互相蹦蹦跳跳,追跑闹腾。所有小道,一改平日里的寂寥。人们相互说着,唱着,虽冰冻三尺,但人们在这样的日子里赶着年集,心情却是热乎乎的。

  集市上,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那牲畜的叫声、车轮声、拖拉机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一个个摊位沿乡大菜市口道路两侧展开,商品琳琅满目,有卖年画对联的、有卖烟花爆竹的、有卖年历玩具的,有卖灯笼窗花的、有卖蜡烛佛香的……,所望之处,皆是满眼色彩。此时,不管贫富如何,人们都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在这最后一个年集上,购买着各自所需的年货。除此之外,我们这些孩子是最知趣的,我们跟随大人来赶年集,纯粹就是看看热闹。孩子们的淳朴,天真,可爱,让年集的日子充满了越多的朝气与活力。

  过了年集,是腊月二十八九,此时,村里的男人们会带着自家的男孩子前去村外三里地的坟茔给老人上坟。那些事先准备好的香烛、鲜花、爆竹、纸钱、糕点都是村里人上坟祭奠先人少不了的贡品。

  这期间,坟茔地不再如平常那般的寂寞了。一家家的祖坟这当儿都会被新土覆盖,然后在每座祖坟头上戴一顶用土制作成的“帽子”,让其慢慢的变高变大。有些家的祖坟边上还会栽上几棵松树,一方面是让先人精神万古长青,一方面是对先人缅怀和对灵魂的敬意。然而,无论如何,这会儿每家的坟头都会青烟缭绕,鞭炮声阵阵。给先人烧纸钱,放鞭炮,让先人也红红火火的过新年,这已经成为了我们这里的习俗。

  终于盼到了除夕。早晨天不亮,大人们起床开始收拾屋子,打扫院落,然后把腊月里腌制的各种肉食品搬进灶房,赶做年菜。小孩子是最热闹的,大家穿起了新衣,各自拿起新买的玩具,出门在村道口一起玩闹一阵。早晨,家家熬一锅红薯薏米粥,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贴窗花,贴对联,这是我们少年的孩子们常喜欢做的事情。父亲是一位文化爱好者,因而,家中张贴的对联都是由父亲来撰写。

  铺纸,磨墨,提笔,只见父亲微弓身腰,运足力气,饱含墨汁的笔锋在红纸上沙沙移动,点横撇捺,一提一顿,落地有声,刚劲有力,黑墨在红纸上慢慢洇开,散发出一缕缕淡淡清香。父亲撰写的春联语言通俗、简洁、贴切,却饱含着农人们对美好事物以及来年丰收的期望。我站在一边,望着父亲写好的一张张红纸黑字对联,虽然看不太明白,但还是乐此不倦地拿着对联和浆糊跑前跑后的张贴在自家一道道房门上。

  晌午时分,村里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正堂的方桌上已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有八大碗和九大碗之说,荤素搭配,真可称得上是浓缩版的满汉全席。这一天,谁家有在外边做工的人,无论多远,都会赶回家来,团团圆圆地吃一顿年夜饭,感受团圆的那一份温馨与快乐,增进骨肉亲情。

  下午,男人们在家泡上一杯茶,拿上一包烟,出门互约几个朋友一起搓搓麻将,顺便聊聊开春的农事。女人们则在灶房调制饺馅,擀饺皮,包饺子。那些未出阁的姑娘们心灵手巧,她们会把饺子包成各种花样儿,有蝴蝶形的,有花瓣形的,有月牙形的……,看上去,玲珑剔透,各具特色。饺子象征团圆红火和美的幸福生活。除夕之夜,各家各户灯火通明,爆竹焰火,花攒绮簇。伴着春晚,一家人吃着饺子,亲情尽在饺子中融化。

  大年初一拂晓,方圆十里的鞭炮声已经零星地响起,及至清晨,哔哔叭叭的爆竹声接连不断。按照年俗的说法,年初一开门燃放炮竹,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早饭吃过,村里的左邻右舍开始登门拜年,互道“新年快乐”、“健康长寿”、“四季如春”等吉祥话语。

  大年初二,是招财神的日子,清晨每家每户都会燃放一挂鞭炮,以招财进宝。这一天,家中晚辈亲戚要向长辈磕头拜年,外甥拜舅舅,侄子拜姑姑;如果谁家有出嫁的女儿,这一天定要回趟娘家,且夫婿要同行,所以又俗称迎婿日。

  大年初三初四日,人们一般不出门,家里全家人会把春节这几日剩下的饭菜合在一块组成大杂烩,打扫年货。等初四日过完,村里在外做工的人开始收拾行李,陆续出行。春节家里那些没吃完剩下的鸡鸭鱼肉香肠缠蹄等腊味,这时通通用塑料袋装好被放进了箱子。

  此时此刻,一个个漂泊的游子,无论走向何处谋生,总是忘不了这家乡的年味。伴随着春节渐渐的远去,人们走在四处奔波的路上。村庄又静了。

过年的散文6

  小时候是掰着手指头盼过年,年来了,有新衣服穿,有零食吃,还有压岁钱收,更高兴又长了一岁……

  可如今是讨厌过年,怕过年,年到了,年龄又增长一岁,加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常这病那恙的,更是由于在五年前得过一场大病,差点丧失生命,这痛楚经历,每每到春节前会涌上心头。

  记得五年前十月初,小腹常隐隐作痛,呕心,反胃……可无知的我一无所知,一直忍、忍、忍……在人前总是穿戴整齐,每天卸妆后,镜中的`我,腊黄的脸,布满皱纹,由于长期睡眠不足而熬成黑眼圈,双眼布满血丝,无神呆板,得了慢性结膜炎,法令纹像刀镌刻着,每每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赶紧闭眼逃离,深呼吸,祈求菩萨保佑:身体快快好起来。诸不知上班前,里三层外三层化妆品涂满脸,这样才敢上班见人,哪一日不涂,深怕吓坏别人?这是礼仪,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忍了整整两个月,都没有去医院看。

  到了腊月,学期结束开散学式,开会时实在疼得厉害,左手抵住锥心痛的小腹,趴在桌上坚持开完会,又开车至家,迈着如铅注入的双脚,扶着栏杆,一步一步挨上楼,打开门,忽双眼冒金星,跌倒在楼梯上。等先生听到响声才立即送医院,挂号,检查……当地医院查不出什么病,只知血色素低至吓人,是正常人一半,建议到上一级医院住院全身检查,查出病因。接诊的是女大夫,四十多岁,剪齐肩发,操外地口音:“这血到底哪去了?难道是……”言下之意是得白血病,没查出来结果之前,全家人脸上布满惊恐,度日如年,三天后,终于查出:胃出血,胃出血有个明显特征,黑便,可无知的我却浑然不知,当时只关注颈椎病和肩周炎,因为这两样病疼得我寝食难安,无法入眠,而小腹疼痛不是每时每刻痛,针扎样有间歇性,也没有太在意,奔走与各医院都是为颈椎病、肩周炎,许多开刀治疗,但由于曾在十年前做过一次大手术,二次小手术,再不敢冒然开刀,多次去上海各大医院,最后医生综合考虑分析,建议保守治疗,吃药加锻炼能治好,经过几年努力,颈椎病,有所好转。可谁知这病好了,那恙又出状况。于腊月底胃出血躺在台医病床上,吊针,注入两袋鲜血,但仍气若游丝,医生说这是不幸中的大幸,假如跌倒,若大出血,可能一命呜呼。也许是阎王爷嫌弃我,也许是上苍怜爱我,眷顾我……

  腊月底,窗外鞭炮声日日响个不停,屋内的我躺在医院饱受病痛折磨之苦,直到大年三十才出院。

  每年的腊月,我的思绪总会落进了痛楚的回忆,故也就讨厌起过年来。

过年的散文7

  天刚蒙蒙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已经响起了,天空顿时充满了浪漫而热闹的色彩。

  揉揉眼,摇摇头,忽然拍了下脑袋,哎呀,我竟然忘记了,原来今天是春节啊,怪不得呢。时间如流水匆匆而逝,真快啊,转眼间就又到春节了,真开心啊。

  我伸了伸懒腰,从床上跳下来,拿起崭新的衣服,麻利的穿在身上,梳好头发,投给自己一个笑脸,找到母亲要来手机,立刻就开始祝福别人了。轻轻的'一声祝福,融入了我的心意祝您虎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祝您像虎一样强壮,虎虎生威不一会,几条祝福短信就发出去了。我的春节工作到现在就完成了第一步了。接下来就是去拜年赚压岁钱了,哈哈,真高兴。我们先来到了姥姥家,给姥姥拜年:姥姥姥爷新年好啊!恩,好好,给你压岁钱。弟弟和我伸手接了过来,又交给了母亲,接过来后说了声:谢谢。哇塞,太棒了,赚到压岁钱了!母亲和姥姥聊了很久的天,我们中午在姥姥家吃了饭,是很可口的饭菜!下午我们又去拜年了,把亲戚都拜了拜,当然咯,也得到了不少压岁钱,把我这个小财迷高兴坏了。至于父母的朋友,我们都没有跟着拜年,父亲把我和弟弟送回家了。我的春节工作完成第二步,现在就轮到最令我们小孩子欣喜的最后一步了放鞭炮!

  到了晚上即将吃晚餐时,天空上又响起了愉快的烟花声,轮到我和弟弟了,我们拿上早已买好的打火机和鞭炮,穿好鞋子,下楼放炮去了,太好了,要放炮了!我用打火机将炮点上火,赶快跑开,望着导火线一点点燃烧,然后飞上天,爆出欢乐的烟花像个孩子一样在空中飞舞,我的脸上又爬上了欢乐的笑容。过年真好!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再次响起,我的心也如这鞭炮烟花一样欢腾!

过年的散文8

  距离龙年春节,不到20天了。人们纷纷在准备年货。

  买来现成的年货固然好,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噢,对了,是那种浓浓的气氛和情趣!

  很怀念儿时家乡过年时的食品,那种特有的滋味。

  尤其喜欢外婆家的年节果。外婆家在西江沿岸山区一个小镇上,是农户,一个大家庭;一年到头生活艰辛节俭,但凡春节到来,就显得特别隆重,必然做一些好吃的。

  首先是要包粽子——这并不是端午的专利,过年怎能没有粽子呢!我已经放寒假,来到外婆家,舅舅带着我,在江边、山涧砍来野生的粽子叶,拿回家中煮过。外婆则在泡糯米,煮绿豆,腌猪肉,做粽馅,还将丝麻搓成捆扎粽子的线绳。包粽子时,在粽叶上铺一层糯米,又铺一层去了皮的绿豆,放一两条肥猪肉,再放一层糯米,然后将粽叶折叠包裹,用线绳捆扎结实。外婆将几十个包好的粽子放进大铁锅里,用老木根熬,要煮一个通宵,里头的肥肉都煮烂了,猪肉油渗透了整条粽子。这种粽子吃起来呀,那香味饶舌,久久不散。

  粽子中还有一种“灰水粽”。外婆在灶里烧花生藤与含碱的一种木柴,然后用那火灰滤出碱水,浸泡糯米。包扎时在粽子中心放一根红色的苏木。这种灰水粽是咸的;也可蘸糖来吃,吃起来真是别有风味。

  外婆又做“钵儿果”。那要磨出很细的米浆,舀一勺在小瓦钵,里面也可分别掺花生碎、芋头块、萝卜粒,一钵一钵放在锅里蒸成米糕。一开锅,在米糕里浇点熟油、酱油、辣酱,哇哈!那种入嘴滑溜、细嫩、爽口的感觉,令人如吃仙果。

  将磨出的米浆装进一个布袋里,榨干水,蒸熟后,外婆做“寿桃果”。其实这也是一种米糕,做成桃子的形状,里头包进白糖、炒花生仁,外皮打上一个红印以示吉祥。这种寿桃果特香、爽滑,搁在盘子中供作零食。

  说到零食,最精彩的是米饼。外婆家的饼模是祖传的',多种多样,有二三十种,圆形,菱形,心形,鱼形,兔子形,桃花形……只有过年时才拿出来用。打饼时,将磨好的米粉掺进黄糖与水搅匀,馅心有花生仁等香料,还特地夹着一些泡过白糖的猪板油。然后放在锅上烤干。脱模后,米饼相当硬,很香,有嚼劲儿。

  外婆还会做炸角、酥条,也是相似于米饼的用料,馅也差不多。炸角做成双角形;酥条做成条状。烤熟后,吃进嘴里脆甜脆甜的,特别酥香。

  当然了,除夕夜还得蒸松糕——当地叫做“发糕”,寓意来年生活发达升高。它是用面粉充水搅拌成面团,掺入苏打发酵后,揉进糖水蒸熟而成。掺黄糖做成的就是黄糕,掺白糖做成的就是白糕。

  除夕夜里,舅舅在做“米花糖”。那是用闷锅爆出米花后,用糖水将米花粘合在一起,然后切成若干个小方块。嘿!那家伙,又酥又脆又甜!

  外婆家的年节食品还有呢。说不得太多,一说起来就忍不住流口水——馋!

  那做年节果的时候,我与妹妹、弟弟必然凑在旁边“帮忙”(越帮越忙),嘻哈笑闹的,整个就是欢乐的过程。做成的食品,天一亮就吃粽子、松糕尝鲜,然后将那些米饼、炸角、酥条大把大把揣进口袋里,蹦呀跳呀去玩耍,边玩边吃,真个乐儿癫!

过年的散文9

  “秋季已经过去/冬季已经来临/我还在这个地方/看了又看/眼前已是一片冰雪白茫茫/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可爱的故乡……”整个下午,我都在反复收听着江涛的那首《故乡的雪》,我被歌中浓浓的乡愁打动了。我想家了!想到家,心中就会立即升腾起希望的火苗,只有家才是我心中的依靠,才是我心灵的寄托……好想回家,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期待着寒假,期待着放下所有的疲惫,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带着妻子儿女去故乡看一场雪。

  我的故乡在皖南的一个小村庄。记忆里,故乡的雪总是姗姗来迟。每年立冬过后,中国的北方已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故乡的天却还是蓝汪汪地醉人,风还是凉丝丝地没有寒意,哪里找得到雪的影子?但是,这并不是说故乡就不下雪了。别急,到了腊月,也许春节前后吧,雪自然会带着节日的喜庆之气如期而至的。

  故乡的雪很凉,落到脸上像初恋的吻,只是那么轻轻一下,便融化了,那情也随着融化了;故乡的雪很轻,悄悄地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像母亲探望深夜酣睡的婴儿;故乡的雪很暖,就像绒被,挡着寒风,暖着万物,孕着种子;故乡的雪很乖,“好雪知时节,入冬乃发生”,讨人喜欢的雪,这时便悄悄地来了。

  故乡的雪也很温柔。下雪之前总会听到一片“唰唰”的声音,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冰粒儿跌落在你脚边,撒白糖似的,慢慢的,地上便白了,继而雪粒儿也停了,这时,雪花儿才悠悠荡荡地打着旋儿落下来。每一朵雪花儿似乎就是一个天使,她们伸开双翅向你飞来,悄悄钻进脖子或衣袖中,偶尔也会跳上你的睫毛,变为一颗小水珠停在上面,轻轻一眨眼,水珠儿便如一个调皮的小姑娘轻盈地滑下脸颊。一朵朵雪花儿落在地面上,渐渐便溶化掉了,但故乡的雪似乎很有耐心,仍是不紧不慢、飘飘洒洒地下着,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等你推开门一看,啊,山川河流一片银白,雪花儿已悄悄给大地母亲换上了洁白的新装。

  小时的村庄,大多是瓦屋、土墙、木格子窗、木板门,雪映在窗子上、门内、墙缝里,屋内亮如白昼。若不怕冷,你可以踏着积雪到村头林生爷家去唠嗑儿,那可是咱们村的“新闻发布中心”。大家围在火塘旁,边抽旱烟边穷聊,笑语不断,这屋外的寒冷仿佛不存在似的。下雪在乡下人的眼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雪下得愈大他们就愈高兴,“瑞雪兆丰年”,大家都明白这个理儿。

  我喜欢夜晚下雪。这时天冷,雪不易化,等清晨出门一看:嗬!好大的雪,那心情不亚于小时候得到了一根香甜的辣椒糖。大人们早早地起了床,拿起铁锹、扫把,清扫院子里的积雪。贪睡的孩子亢奋地一跃而起,和大人们一起扫积雪,顽皮的便在自家的院子中堆起了雪人。等吃过早饭之后,大人们忙着自己的活计,而孩子们穿着大脚靴,踩着冻硬的.积雪,听脚下“咕吱、咕吱”的声音,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等听腻了之后,他们便捏一个雪球朝屋顶上扔,看谁雪球滚得大。若正值上学,他们便在校园里、放学的路上打雪仗,玩雪永远是乡下孩子在冬天最好的游戏。

  最让人值得玩味的是雪后初霁,远野白茫茫一片,霞光雪照,遍地金光,如同佛地。走在故乡的田野上,眺望远山近水,茫茫雪原,心仿佛也融化在温暖的土地里。若正值春节,一群群出门拜年的人走在雪地里,如同置身画中。我喜欢看这样的场景,悄悄地站在离村不远的地方,怀想着往事,心也变白了。

  瞧,故乡的雪就是这样:温柔如羽毛,微笑同拥抱。故乡的雪是真正的诗人,它点滴的爱意一直滋润着我童年的心田。

过年的散文10

  小时候盼着过年,是因为有新衣服穿,还有糖吃,还能跟妈妈到姥姥家去,吃上一顿新鲜可口的饺子,到街上一面拣拾没有放响的落捻炮仗,一面钻进大人堆中听一会儿半懂不懂的戏词。

  年只存在于儿时的记忆中。童年的快乐大多与过年有关。

  而如今,我已好久没有再盼着过年的激情了。唯一能让我想起年的好处的,就是回家陪陪父母,一大家子团圆到一起,拉拉家常。

  父亲已经快八十了,母亲也已经七十多岁。他们都进入了老年时节,身体也不如以前硬朗,大毛病没有,但是小毛病一直没有断过。比如,走路,都有点蹒跚了,腿痛病折磨着他们,给他们自己也给我们以苍然的感觉。

  父母一辈子,把所有的希望和能量都给了子女。子女苦,他们跟着心痛,子女乐,他们跟着高兴。除了奉献,从来没有在孩子们身上想到一点索取。

  年二十八,我回了一次家。中午,两个老人和他们年近半百的儿子,三个人,有的摘菜,有的烧火,有的刷碗,一面说着家里家外的事,做了一顿属于我们自己的午餐。

  年三十,我与儿子商量,我说,我想回去陪老爹老妈过一个除夕。儿子说,我也跟你去吧。我想着,他妈妈还要值班,家里也得有人看门,到新年钟声敲响时,还得放放炮,就说你在家吗,我自己去就行。于是,我骑上自行车,一个人回到了十几里之外的我的农村老家。

  在家乡的老屋前,我心潮澎湃。这座老屋是宣统年间建的,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只分到了东边两间。我就是在这两间小屋里,点着煤油灯,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然后走出这片黄土地的。现在,西边三间原属于叔伯家的,我们也买了过来,算是有了一座完整的堂屋,前几年翻修过后,因为冬暖夏凉,父母再也不愿意离开。虽然纸箱仍然放着他们的'衣物,瓦罐仍然盛放着他们的粮食,也使用上了电冰箱,看上了电视机,这种亦古老亦现代的摆设,还是让我倍感亲切。

  晚上,在火炉前,我们三个人围着,思绪和话题在几十年中来回穿梭。饺子和春晚似有似无地陪伴着我们,回忆和感慨倒成了永远的主题。

  父母说,没有想到我们还能过上今天的日子,看着你们都有了家,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稳定的工作,知足了。我说,你们一辈子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这是老天有眼。你们少操点心,健健康康地多陪我们几年,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春晚结束了。母亲把我的被窝铺了又铺,总怕我冷。父亲还象以往一样,从厕所提了两个尿盆过来,一个放在他们屋里,一个放在我的屋里。然后还不忘嘱咐我灯绳在哪儿,哪只暖瓶里是新倒的开水。

  晚上,我睡得很香。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我上学的日子。

  东间睡着父母,西间睡着我,在大人身边的时光真是一种享受。

  第二天是春节。父母早早就起来了,他们在筹备着客人来拜节的一切事宜。我稍稍又停了一回。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匆匆把尿盒给端了出去。

  一会儿,父亲问我,昨晚你没用尿盆。我说,端出去了。

  老人就是这样,吃喝拉撒睡,他总是想着你的一切。

过年的散文11

  又一个新年来临,似乎少了些许期盼,多了几分落寞,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不禁想起小时候的过新年。有关年的记忆是零散的,却也是深刻的。

  记得小时候,从农历11月开始,有的甚至更早就开始杀年猪,那时农村家家都养猪,杀猪这天请很多人帮忙,早晨就开始忙活,一群人有说有笑很是热闹。结束时主人都要做一顿丰盛的饭菜招呼客人,肉除了当天吃的以外,其余的全熏制成腊肉,用于来年食用。那时候谁家有事,村里人都会去帮忙,没有多么富足的物质生活,但都很快乐。

  每逢春节前,我家如同所有家庭一样,办年货是重中之重,除了要买很多吃喝用具外,母亲从月中旬开始就自己手工做豆腐,豆芽,灌香肠,豆腐干。那时一到晚上,家家都烤着炭火,我们是个大院子,邻里之间都喜欢串门,许多人围坐在一起,话家常,说笑玩笑,讨论这家的羊杀了几条,那家的猪肉有多肥,红红的炭火将每个人的脸映的红彤彤的,腊肉被熏得滋滋冒油,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wifi,甚至连电视也没有几台,有的只是村里人简单的幸福,知足的快乐。

  而对我们孩子而言,尤其是我,最期待得是过年的新衣服,每年除夕,母亲总是会给我换一身新衣裳,无论贵贱,无论样式,至少是新的,那时我们穿着几十块钱的衣服,内心却是欢呼雀跃,满心欢喜,然后我们会迫不及待的.打着灯笼和小伙伴一起挨家挨户串门,我们甚至一整夜不睡觉,就只是觉得年三十太宝贵了,岂能将时间浪费在睡觉上。

  除夕的前一两天是家家户户蒸馍的日子,花卷,包子,还有花馍馍,母亲很在意这一次的馍,记得她说过年的馍蒸的好坏关乎第二年的运气,馍发的好,来年就会兴旺发达,现在看来这些虽然没有道理,却也寄予了一个女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慢,从放寒假就开始期盼过年,一天天倒数,终于等到年三十了家家张灯结彩,接下来就等团圆饭了,我们一大家子(爸爸的弟兄们)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丰盛的饭菜虽然平时偶尔也吃,但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似乎连味道也变得更可口了呢。现在想来小时候喜欢过年,期盼过年,其实不是为了吃好吃的,穿新衣裳,而是因为亲人的团聚,是喜欢过年热闹的气氛。

  尽管那时物质匮乏,但内心的小幸福多到爆表,一件件年货,一份份平安,一桌桌饭菜,一家家团圆。而今,各种花样的食物,玲琅满目款式新颖的衣服,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不变的是心中对于团圆的那份期盼。随着一年年的成长,让我更加懂得珍惜拥有的幸福,更加珍爱家人、朋友。

过年的散文12

  立春,天空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瑞雪兆丰年,这是一个好兆头!

  我喜欢雪,因为它纯洁,但在雪的家族里,我更钟爱春雪,这,不仅由于它具备了雪共同的品质,而是在于春雪还拥有自己所独特的优良个性。

  春雪是不招摇地,它下起来不象冬雪那样扭着身躯,摇头晃脑,大摇大摆跳着芭蕾,极力地表现自己优美,尽情地展示自己地婀娜。地确,冬雪是妩媚地,而春雪,你看不到这样地悠然自得表现自己地场景,相反,它下起来,给人们一种百米赛跑地渴望早点到达目标地个性,仿佛有一种加速度,身姿那样地矫健,每一步似乎蕴涵着全力拼搏、一直向前地坚定信念。

  春雪让人看不到不浮躁情绪。在春雪中,我们似乎很难看到冬雪那种称一方地霸道气息,它地每一次行动,总是即下即逝,不放纵,不浮华,给人一种温温而雅和稳重适度地感觉。而冬雪,一下在人地脸上,有一种刺骨地疼痛,那夹杂地北风也叫人窒息,仿佛冬雪隐藏着某些狗仗人势地恶念。

  春雪还有一种不放纵地个性。下起冬雪来,它好像总喜欢占山为王,独霸一方,似乎冬天就是它地天下,就连那常青树,它也要占为己有,让自己坐在树地头上,摇摇晃晃享着清福,从不顾及别人地感受。而春雪则不同,它所到之处,大地很快得到滋润,万物也立刻呈现复苏,只要下了春雪,我们就能立刻感受到无限地清新,整个世界一片生机盎然。

  春雪就是春雪,它虽然具备冬雪地品质,带有冬雪地精神,但春雪就是春雪,它每走一步,总能体会到凝结着地春地讯息,赋予着地春地使命,那种不张扬、不表现、不任性地个性总能让你留下深深地记忆。

  春雪地魅力,让世间万物都为它而倾倒。

过年的`散文13

  自古以来,春节就是我国民间一个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前一个月称为腊月,古时人们会在腊月廿三祭祀灶王爷。据说这天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一年来善恶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也称“送灶”,人们并在祭灶节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的说法;腊月廿四掸尘,“掸尘”就是家庭内外大扫除,“尘”是灰尘,与陈旧的“陈”谐音,过年了,掸去陈旧的东西,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把一切“穷运”和“晦气”统统扫出门,除旧迎新;人们还要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都是过上一个平安吉祥、顺利如意的新年。

  中国的年夜饭是过年的一场大戏。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开始精心为这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做准备了。民谣有“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炸果酥;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说法。我从放寒假起就开始期盼着过年,不久妈妈便帮我买了新的衣裤鞋袜,然后就看着冷落了很久的冰箱被爸妈塞满,车库里也堆了一箱箱的东西。越接近除夕,我们越忙着到超市里把吃的用的往家里搬。年味越来越浓了,各种市场都人山人海。终于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大年三十,也是我生命中过的第二个牛年,一个很不一般的过年。以前,我年年的除夕夜都会在龙泉的外公外婆家度过,今年是例外——因为我们搬新家了,按照风俗搬家的第一个年要在新家过,于是我们三个人过年,自然冷清了很多,虽然鞭炮很响。好在妈妈烧了很多我喜欢吃的菜,还特意烧了一道菜——红烧鲤鱼,寓意是“年年有(余)鱼”,对我们学生来说还有另外含义“鱼跃龙门”。接下来是不断的电话问候、短信祝福。妈妈催促我乘春晚还没有开始赶紧去洗澡,我洗完澡换上新衣服,要是以前啊,可是我去爷爷家拜年收红包的时间了,这次只能坐着看春晚。小沈阳的英文名字“Xiao Sheng Yang”,还有那浓厚的东北方言味道,逗得我们前仰后合……

  当新年钟声敲响,我和爸爸在楼下放鞭炮,丽水的上空烟花、爆竹声声,响彻天空。那绚丽的烟火是美丽的迎春女神,她用转瞬即逝的生命,带给人们梦幻般的色彩与憧憬,也诠释了一个人生真谛:“在短暂的人生里,也要释放出最美丽的‘火花’”。呼吸着弥漫着硝烟味道的空气,好象新年也就随之渗透到我的血液。“过年了!”我开心的高喊着,然后大口大口的吃着预示着好运与福气的饺子。

  除夕夜按照旧历是要守岁的,我却不知不觉睡着了。几个小时后,一觉醒来就过了一年了!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迫不及待的回龙泉去。天空神奇的飘着雪花,雪越下越大,我们坐在车上望着高速公路上漫天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云和一带的山上早已是满山白皑皑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呈现在我的眼前,看样子除夕夜这里早已经是大雪纷飞了,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银装素裹”?“瑞雪兆丰年”,你带来了新年最美丽的问候和祝福!这雪白的世界是我心目中完美的唯美主义境界啊!

  就这样在飞舞的`雪花中,我们回到家乡龙泉。回乡是一种甜蜜的味道,让人心里温暖。虽然元旦我们回过家,可是还是涌起游子久久未归乡后终于回到故乡的感觉,不就是二十多天未见,却仿佛已经过了二十年。一路想了回家后的千言万语,见了外公外婆,只说了一句“我们回来了”,也许这是外公外婆最需要的问候吧,我马上就被他们包围着,“高了”“瘦了”……这也许就是我解不开的回乡情结的原因吧。回家后天天和表妹们一起玩耍,毕竟我还是孩子呀,一个天性爱玩的小孩。拿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后,我还开心地偷着乐!

  回家的第三天,我们去亲戚家拜年。我们家没有太多的拜年习惯,但每年初三都会去乡下安仁林样的亲戚家拜年送礼,这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大雪刚刚融化,竹林屋舍被雾气缭绕着,宛如仙境。这里也是一个盛产香菇和木耳的地方。家家户户门前空地,山上田里都是搭着木棚房,里面是一袋袋的香菇、木耳的菌种,可爱的香菇、木耳就在袋子里钻出来,鲜嫩极了!我们整整两桌子的人围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农家菜,一个个脸都红扑扑的……

  走进春节,享受红红火火的中国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开心快乐,最重视的节日。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春节,它不仅洋溢着真诚的欢笑,也凝聚了浓厚的亲情,更是浓缩了一部厚厚的中国文化史,我们将在春节的喜悦中代代传承着我们中国人的绵绵不断的幸福。

过年的散文14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此,人们称这一天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春节来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意味着新一轮的播种,意味着我们又要长大一岁,意味着大地万物复苏。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的宅门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通常要贴福,务必倒着贴,简称福到了。有的人在墙上贴年画;有的心灵手巧的人剪着窗花……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开始除旧迎新……传说,这个年然而对人十分不吉利的,年一来就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就万物生长,鲜花遍地,这个年到底怎样赶走呢?那怎样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呢?人们就用炮竹赶走了年,因为年怕红色,这样人们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春节到了,这然而个欢乐祥和的日子,更然而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吃饺子,然而北方的习俗,大家一齐吃个团圆饭,多温馨呀!南方的习俗然而吃年糕,因为他们想要节节升高,让我们共同迎接新生活吧!春节到了,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长辈要给晚辈红包。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来买年货,春节这喜庆的气氛,不仅仅洋溢在欢乐家中,并且洋溢在大街小巷,有的在舞狮子,有的在放鞭炮,还有的在扭秧歌……

  放眼望去,那里华灯满城,友人满城,真然而热闹非凡!春节到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

过年的散文15

  家的方向给我们以力量。

  回家,回家。

  春运,汹涌的人流是回家的人们急切的渴望和期盼。无论路途有多远,只为了平安和团圆。无论路途有多难,只为了和亲人相拥的那一刻。

  春节,这个在华人血脉中流淌了几千年的节日,演绎出了让几亿中国人天南海北大迁徙的壮观场面。

  春节,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在这个节日被编织得密密实实。

  轻轻地呼唤老家村庄的名字,那种亲切一瞬间便暖暖地包围了全身。老家是根,老家的天也蓝,老家的云也白,老家的风也清,老家的花也香。老家有血脉相连、声息相通的亲人,有伴着日月向前走、日新月异过光景的乡邻。

  身在他乡的游子归心似箭,回家的大军汇聚成滚滚洪流。

  回家的路,或许山高水长,风雪阻隔,或许车票很难买,车辆很拥挤,脚步很疲惫,但前行的步伐从不曾停歇。羁鸟恋旧林,那张贴近胸口的温热的车票啊,不正是游子归乡的翅膀吗?多少的风霜雨雪,多少的.泪水欢笑,都凝结在遥远或切近的回家路上。回家的人,讲述着一个故事;回家的人,写就着一篇文章;回家的人,吟咏着一首诗阙;回家的人,诵唱着一支歌谣。那飘荡在故乡山风里的遥远的召唤啊,让人热泪盈眶。

  迫切的心儿跨过高山大河,越过乡间阡陌,穿过大街小巷,那熟悉的老屋濡湿了双眼,旅途的风尘烟消云散。回家,真好!年下,真美!

  回家过年,路的尽头是亲人倚立门口的望眼欲穿;回家过年,再一次倾听家人的唠叨和挂牵;回家过年,满眼满耳是乡亲们开心的笑颜和祝福不断。家乡的月亮星星在天边,家乡的方言暖在心间。门檐下红红的灯笼高高挂,大门前张贴起春联喜洋洋,院子里燃起鞭炮脆脆响,厨房里飘出浓浓的香甜,那熟悉的味道、温暖的记忆,永远是游子心中最美的年。

  春节,是一年的终点和起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常年在外拼搏的你,无论身居要职还是穷困潦倒,老家都会用她博大仁慈的胸怀拥抱你,为你梳理疲累的翅膀,使你于片刻的休整之后,重新展翅翱翔于理想的天空。回家,吃个年夜饭,慰藉亲人们一年的等待和期盼,在亲人们为你构筑的港湾里,栖息心灵,扬起新的风帆。

  回家过年,你被包围在浓浓的亲情里。漂泊已久的游子,在乡间漫天的飞雪里,在贴着大红“福”字的窗花前,身边是慈爱的双亲,眼前是知心的爱人和嬉戏的孩子,平安,团圆,幸福!

  春节是中国文化的大荟萃。国粹和民俗文化展现在一个大舞台上。到了过年时候,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说着大人们教的吉利话祝福拜年,满心欢喜接过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大人们则风风火火地走亲访友,吃吃喝喝,逛庙会、看大戏,把沿袭了几千年的春节搅和得欢天喜地。

  春节,像华夏大地上一棵生长了几千年的老树,它的根深深扎在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里,随着岁月的洗礼,愈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春节,是个恒久的约定。每逢春节,让我们打理好心情,收拾好行囊,向着家的方向,出发。

【过年的散文】相关文章:

过年的散文06-29

过年的散文【实用】06-29

过年的散文【通用】06-29

(热)过年的散文06-29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05-27

春节的散文05-24

春节的散文[热门]05-24

春节的散文(实用)05-24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精选[8篇]05-29